楊五郎出家的故事
楊五郎出家的故事
五台山最著名的傳說就是楊五郎出家。楊五郎是楊業老令公的第五子,名延朗,以驍勇善戰著稱。五台山樓觀谷有一座太平興國寺,是宋太宗在位時建的。
相傳,太平興國初年,宋太宗率領楊家將等大批兵馬親征遼國晉陽。因雙方勢均力敵,宋軍圍城四十餘日,也未攻破晉陽。宋太宗無法,掘開汾河大壩,水淹晉陽城,遼兵大敗。宋軍乘勝追擊,繼續北征,一直打到五台山南台附近的一座山嶺上。忽然看見天空雲朵中,現出文殊菩薩八臂相。宋太宗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薩演教之所,菩薩化現,定是讓我罷兵,使五台山百姓眾生免遭塗炭之苦。於是將箭插於山嶺,表示放下武器,一心向善。宋太宗由楊業父子保駕,來到五台山行宮。他早就聽說五台山白鹿庵住持睿諫法師,倡導四誓,即眼不見非法之色,耳不聞非法之聲,口不道非法之語,心不想非法之事,是一位道法高深的高僧。便想親自拜見睿諫法師。宋太宗進入白鹿庵,睿諫搬個蒲團讓太宗坐下,楊業父子侍立兩旁。睿諫一邊與太宗講經說法,一邊瞅著太宗所帶侍從。當他目光落在楊業肩下楊五郎身上時,看出他似有所動,似有所得,便記在心裡。
講經完畢,宋太宗由楊業陪著回到行宮,敕令擴建白鹿庵,賜額「太平興國寺」。楊五郎卻有意留在後面,等人離開寺院,他馬上返回身來,卻見睿諫法師雙手合十,站著笑望自己。沒等五郎開口,睿諫先問道:「五將軍因何去而復來?」
五郎答道:「我聽師傅講經,還有些不懂處,還請師傅賜教。」
睿諫聽了大喜:「善哉,將軍誠慧人也,但不知將軍有何見教?」
五郎略一躊躇就說:「天生眾生,然後有世界。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是眾生本性。若人皆棄情去欲,眼不見所見,耳不聞所聞,無喜無怒,無哀無樂,世界成何世界,生又何益?」
睿諫笑了笑說:「將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法者,佛法也。佛勸人為善,眼不見其所見者,不見其不善也,耳不聞其所聞者,不聞其非善也;離情去欲,離其情中所惡者;人有欲而後生惡,所以必去其欲,無欲然後心凈,心凈則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苦集滅道。」
楊五郎呻吟一會說:「不見其不善,怎知世界有善?不見其非惡,怎知世間有惡?善惡不分,何能去惡從善?你以善待他,他以惡待你,樹欲靜而風不止,卻該如何?」
睿諫道:「佛法乃自省之道,不見非善乃勸眾生自謹,若眾生皆願去惡從善,世間何惡之有?至於你你我我,恩恩怨怨,卻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楊五郎聽罷,似有所悟。睿諫見楊五郎有心於佛,便說:「塵世間生生死死,沖衝殺殺,不過一場戲耳,五將軍日後應好自為之。」
楊五郎在五台山住了數日,天天去拜見睿諫,二人越談越投機。後來宋太宗急著下山,楊五郎也與睿諫告別辭行,睿諫便給他一個黃綢包袱,並再三叮嚀:「遇到大難時,方可打開,它可以幫你擺脫困境。」並向他贈送四句偈語:「須防我中仇,謹記道中道,決心應堅固,臨危莫焦躁。」
不料後來遼國蕭太后發兵南犯,宋遼交戰金沙灘,由於潘仁美設計陷害,致使楊家將大敗,七郎八虎死了四個,被俘兩個,楊五郎奮力拚殺,突圍到一片樹林中,但也四面楚歌,十分危險。此時,他猛然想起五台山的睿諫法師送給他的那個黃綢包袱,打開一看,便見裡面放著一把剃刀、一張度牒、一頂僧帽、一套袈裟。又猛然想起睿諫師傅的偈語來,原來「我中仇是指潘仁美。」楊五郎回想起奸臣當道,潘仁美屢次陷害楊家將,心滅意冷,遂卸下戰袍,頭盔,自剃鬚發,穿上僧裝,騙過層層敵兵,離應州,過代州,一路來到五台山的太平興國寺,拜睿諫法師為師,在五台山當了和尚。
過了些時候,五郎念父親慘死陳家谷口,將楊業令公的遺骨偷取回五台山,葬於九龍崗,建了一座六角墓塔,以便自己節日祭祀。以後,人們把這座墓塔,稱為「令公塔」,成為人們憑弔楊家將的地方。
點擊播放 GIF/193K
南無阿彌陀佛
五台山文殊道場
※有時做事失敗反而是因為有福報
※讓人三分不吃虧,容人三分得人心!
※為什麼說被人誹謗、中傷、詆毀,這都是福?
※朝山的意義與功德
※現代人學佛不得力的十五種原因
TAG:五台山文殊道場 |
※楊家將七郎八虎是誰?楊家將的故事是真的嗎?
※張郎郎:我和易家兄妹的故事
※【佛典故事】耶捨出家
※老梁故事匯:出診
※家鄉的故事
※張家與李家的故事 |韓少功
※《百家姓》之熊姓的故事
※百家姓故事之焦姓的故事
※民間故事:趙家「天子」楊家「將」的來歷
※《百家姓》之俞姓故事
※請說出你的故事!
※《百家姓》之徐姓的來源故事
※民間故事:閻王請醫生!幾個小故事,看出大道理!
※民间鬼故事两则:一家三口的故事
※北宋楊家將故事是如何走紅的?
※張姓家族故事之鴻門宴
※我與朱頂紅的故事
※民間鬼故事兩則:一家三口的故事
※跑出我的未來_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