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7個月學走路,快停下!這是在毀孩子
最近小編的一位朋友求助, 說3歲的女兒的腿越看越覺得怪怪的,有點像「羅圈腿」,帶去醫院,醫生問幾歲孩子學走路,朋友說老人7個月就開始扶著孩子走了。被醫生狠狠教育了!兒科醫生說:孩子7個月才可以學習站立,1歲後學走路,早於這個時間,不要得意覺得自己孩子發育好,其實隱患更大!
》寶寶在學走路時,一定要穿雙襪子,保護小腳。
「羅圈腿」是口語,也有人叫O型腿
O型腿在醫學上稱為膝內翻,俗稱「羅圈腿」。指寶貝平卧位,雙側膝關節朝正前方,併攏雙側膝關節和雙踝關節,或站立位,雙側膝關節朝正前方,放鬆雙腿直立,如踝關節併攏而兩膝存在間隙,說明有「O型腿」存在。 反之,如膝關節併攏而兩踝存在間隙,說明有「X型腿」存在。正常雙膝和雙踝可同時併攏。
10歲左右,95%的小朋友的雙下肢外觀上會完全變直
正常小朋友的雙下肢,一般在2歲以內的時候,因為胎位姿勢的關係、身材比例問題、尿布及體重平衡等等因素的影響,通常都會偏向「O型腿」表現;
在2~4歲期間,因為受到成長、負重與姿勢改變等因素的影響,又會逐漸偏向「X型腿」;
4~7歲期間,是逐漸恢復到正常的時候,這個時期小孩的雙下肢又會從「X型腿」逐漸變直;
到了10歲左右,95%的小朋友的雙下肢外觀上則會完全變直,而剩餘的5%仍會遺留有一些問題。因此需要在醫療上由兒童骨科專科醫生支持才可糾正。
「O型腿」的原因有哪些呢?
1.寶寶過早學習走路,站立,過早負重。
2.在身體發育時期由於營養不良或腸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鈣磷等營養元素缺乏,骨骼發育障礙、骨變形或關節軟骨發育不良,而出現膝內翻的改變。
3.長期的不良姿勢(盤腿坐和跪坐,趴著睡覺等);不正確的用力習慣引起支配關節的肌肉力學失衡,長期的肌肉力學失衡可以導致關節發生移位,而形成膝內翻。
4.外傷導致的「O型腿」
5.佝僂病和脛內翻等病理性因素所致等。
「O型腿」的危害
「O型腿」影響形體美觀。在行走時,不易保持平衡,容易搖擺,成鴨子步,步態難看。
「O型腿」對健康的影響。由於膝關節內翻,身體重量過多集中於膝關節內側關節面上。過度的壓力和摩擦力,會導致膝關節內側軟骨面磨損,繼發骨性關節炎。年齡增長易出現關節痛,影響到正常的行走活動。
「O型腿」對人心理的影響。腿部的畸形不僅僅影響體型與健美,由此還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如何區分O型腿的程度?
兒童「O型腿」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膝距在3厘米以下,為輕度,多屬發育性,可隨生長自行矯正。膝距在3~10厘米之間的為中度。膝距大於10厘米的屬重度。
輕度「O型腿」寶貝
預防上要做到不要讓寶貝過早學站立(7個月後學站立,1歲後學走路)。營養要均衡,多吃含鈣多或能促進鈣吸收的食物,要適當多曬太陽。
中度「O型腿」寶貝
要到兒童醫院請小兒骨科專科醫生檢查原因,改變不良習慣,不要盤腿坐、跪坐、趴著睡、長期側睡等,治療上要輔以矯型鞋或支具矯正。
重度「O型腿」寶貝
要檢查原因,排除全身性疾病如腎性佝僂病和抗D型佝僂病等,宜在兒科疾病治癒的基礎上進行截骨矯型手術。
兒科醫生提示
如果家長對寶貝雙下肢問題不能作出初步的判斷,不能準確判斷您的寶貝是否屬於正常範圍,建議您帶寶貝去兒童醫院骨科醫生處就診。
※1歲寶寶剛學會走路就獨自溜出門 幸虧在路上遇上了這個人!
※10歲小孩玩這個,一月後無法走路!讓孩子別玩了
※八個月的寶寶就讓走路、學站立,結果孩子成了這個樣子
※媽媽認為寶寶9個月就學走路是贏在起跑線上,醫生卻說得不償失
※八個月會走路是天才?這6件事,孩子真不能過早學!
※寶寶11個月會走路,可媽媽說好遺憾!
※8個月會走路是神童?錯!太早學這些反而影響寶寶顏值
※寶寶10個月了,是不是快要學走路了?這4個方法,幫你正確判斷
※男子傍晚走路回家遇到一小車停在路邊,走近一看原來在那個
※90%的家庭在寶寶學走路這件事上,都犯過這四個錯誤
※寶寶會走路之後,不想家裡有損失,就快點把這4樣東西收起來
※30歲的他還是嬰兒,不會說話走路!
※寶寶10個月就會走路,家長很開心,卻不知道對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寶寶16個月了剛會走路,寶寶走路的早晚,能反應智商的高低?
※弓著腰拎著寶寶學走路!停,這個姿勢是錯的!
※寶寶學走路時家長要注意這4點,讓孩子成功邁出第一步
※掌握好9個月寶寶走路的時間和細節,讓寶寶擁有一雙美腿
※寶寶兩歲半了,就是不愛走路,究竟是為什麼?
※牽著寶寶學走路?原來這麼多年我們都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