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四個特異年號,一個革除,一個加塞,另兩個更傳奇

明朝四個特異年號,一個革除,一個加塞,另兩個更傳奇

年號,既用於王朝紀年,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誌,稱為「奉正朔」。一朝皇帝只使用一個年號,是明朝的一個顯著特點,清朝因之。故此,史學界提及明朝皇帝時通常以其年號稱之,如洪武皇帝、永樂皇帝、崇禎皇帝。

新帝即位,首要任務就是確定自己的年號,以示新朝開篇,萬象伊始。明朝十七朝皇帝(明英宗兩朝),出現過十七個年號(明英宗因為復辟,有兩個年號),陪伴相對應的皇帝由始而終,見證一朝氣象,但有四個年號顯得極為特異。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定年號為建文,以明年為建文元年。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率領靖難軍殺入京師南京,奪了侄子的皇位,建文帝不知所終。朱棣即位後,出於報復心理,將建文帝的帝號、年號一併革除,稱其為建文君。

從此,建文這個被使用了四年的年號被官方抹去,直到南明弘光(1644年—1645年)年間,建文年號才被恢復,清人編纂的《明史》中仍用建文紀年。

明明使用了四年,卻被革除,建文年號的遭遇闡述了成王敗寇的政治規則。相比於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建文年號,光宗朱常洛的泰昌年號更憋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神宗朱翊鈞駕崩,太子朱常洛即位,定年號為泰昌,以明年為泰昌元年。朱常洛是個短命鬼,八月初一登基,九月初一駕崩,僅僅一個月就被美色奪去了性命,其中有二十天躺在病床上。可憐朱常洛,還沒等到改元,還沒來得及使用一天泰昌年號,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當年九月,長子朱由校即位,定年號為天啟,也以明年為天啟元年,父子倆在年號問題上頂轍,發生了難以避免的衝突。怎麼辦?群臣經過商議,改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後為泰昌元年,也就是把萬曆四十八年割出一部分,把當年八月至十二月定為泰昌元年,明年還是天啟元年。顯然,泰昌年號是被加塞進去的。

大明帝國傳至思宗朱由檢時,已經殘破不堪,內亂和外敵,最終壓垮了朱明江山社稷。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朱由檢自縊,明朝覆亡,滿清入關,崇禎這個年號按說應隨之終結,但漢民思明,民間仍偷偷沿用崇禎年號,原為大明藩屬國的朝鮮李氏王朝對崇禎皇帝念念不忘,仍在變相使用崇禎年號。

當時,朝鮮李朝雖然已向滿清俯首稱臣,但他們視滿人為犬羊、夷狄,私下裡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在「奉正朔」的問題上,朝鮮李朝陽奉陰違,對清廷的公文賀表使用清帝年號,而內部公文、祭文則用崇禎年號,其《實錄》中只書干支紀年和國王在位紀年。私人著述,其刻書所用年號則標以「崇禎後XX年」,直至清末,仍有人書寫崇禎年號,竟有「崇禎二百六十五年」的紀年。

崇禎年號很傳奇,比其更傳奇的當屬洪武年號。洪武,是朱元璋的年號,也是大明帝國的開國年號,意義重大。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洪武年號用了三十一年,但這不是全部,之後數百年內還有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建文帝垮台後,朱棣將建文年號抹去,只稱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四年六月,在《明太宗實錄》中,朱棣詔令「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條,悉復舊制,遂仍以洪武紀年,今年稱洪武三十五年」,即將建文四年(1402年)改為洪武三十五年。這樣以來,朱元璋的洪武年號多了一個「洪武三十五年」。

洪武三十五年,這還不算奇,還有更奇的。明朝自洪武元年(1368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共存活了二百七十七年,繼之是南明政權。南明先後有弘光、隆武等多個短命小政權,其中身居廣西桂林的靖江王朱亨嘉算一個。

朱亨嘉的祖上是朱守謙,朱守謙是朱元璋胞兄朱興隆的兒子。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侄子朱守謙為靖江王,二百多年後,朱亨嘉承襲靖江王之爵。南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朱亨嘉在廣西官員的支持下,身穿黃袍,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為了表明合法性和正統性,朱亨嘉匠心獨具,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不過,這個政權只存活了五十二天就滅亡了,曇花一現。

年號,是一種政治符號和政治象徵,是證明皇帝存在和執政的重要標誌。朱允炆因為身敗名裂,其建文年號被革除,以此否定其存在;朱常洛短命而亡,其泰昌年號被加塞,以此證明其存在。相比而言,洪武、崇禎這兩個年號不僅結結實實地存在過,而且死而不僵,屢放光彩,不斷被後人沿用,足見朱元璋、朱由檢的個人魅力及大明帝國的王朝魅力。(劉秉光)

明朝四個特異年號,一個革除,一個加塞,另兩個更傳奇

明朝四個特異年號,一個革除,一個加塞,另兩個更傳奇

明朝四個特異年號,一個革除,一個加塞,另兩個更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秉光 的精彩文章:

如果採用此人妙計,建文帝不會身敗名裂,朱棣難成氣候
萬曆皇帝問:建文帝果真逃走了?張居正搬出一個大人物
姐夫喪偶,小姨子守寡,武則天下詔撮合,結局讓人意外
中國第一個被活活餓死的皇后,死後又遭到兒媳歹毒報復
將門虎女,寵冠後宮,掰折皇帝手指,一席話讓皇帝啞口

TAG:劉秉光 |

您可能感興趣

曾有個革除弊政的機會擺在道光帝面前,未能珍惜,害慘很多人一生
大清最悲催公主,改嫁3次,丈夫死後嫁給兒子,還被革除公主名號
翁同龢被開革除一切職務後,再也沒有提到光緒皇帝
皇帝們為何一定要把革除弊政的功勞留給兒子?
敢碰硬,革除作風頑症――四論堅決打好環境污染防治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