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貨幣的生產過程,看了就明白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中國人用錢的歷史悠久,大概在新石器時代的晚期就開始了,而到了先秦時期,已經漸漸用貴重的金屬——銅來製作貨幣了。 和古代外國錢幣大多靠打製成型不同,中國的銅錢多為鑄錢,這是與古代中國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分不開的。銅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堅硬的質地、金黃燦爛的色澤都是它備受歡迎的重要原因,被稱之為「吉金」、「金」,成為製作各種重要器物的首選材料,而相應地,鑄銅技術也就成了那個時代最為精密和高級的手工技術。中國古代鑄錢技術,也是鑄銅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古代貨幣的鑄造,主要採用型範澆鑄的工藝。伴隨著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先後採用了平板范澆鑄、疊鑄和母錢翻砂三種工藝。
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大刀」幣陶范,到戰國時期,一副錢範上已經可以鑄造出多枚錢幣。
西漢五銖陽文平板陶范模。平板銅範是用泥范經烘焙後澆鑄而成的。
春秋時期晉國聳肩尖足空首布陶范,當時的錢範上只有一枚錢幣。 平板范澆鑄法 范,就是人們常說的模具,是用來構成器物造型和紋樣的;而平板范澆鑄,簡單地說,就是把兩塊平整的范拼合在一起進行澆鑄,是中國古代最早採用的鑄錢方法。 從質地上來說,平板范有泥范、石范和銅範三種。下文就以泥范為例,闡述一下平板范的三個步驟:製作錢範、合范烘范和澆鑄錢幣。 第一步:製作錢範。先製作面范(錢範的正面)的范坯,在上面雕刻錢型、製作澆道和澆口(供澆鑄銅液時使用),然後陰乾泥范;再製作錢幣的背范(錢範的背面),並同樣陰乾。 第二步:合范和烘范。先將錢幣的正面范和背面范進行對合,敷泥固定,隨後入窯烘范,使泥范成為陶范,具有一定的強度和透氣性,足以承受高溫銅液的澆注。 第三步:澆鑄錢幣。先將銅塊熔化,用坩堝盛銅液通過澆口注入陶范進行澆鑄,冷卻後敲碎錢範、取出成型的錢,再進行清理打磨,經過加工的錢幣就可以投放市場了。 起先,人們只是在一塊泥板上由人工直接刻制用於澆鑄的錢型(錢幣的形狀)和澆道,所刻的錢型往往也只有一至二枚,所以,每次鑄造的錢幣數量非常有限。我們在春秋時期曾經是大諸侯晉國統治地的山西侯馬,發現了大量用於鑄造晉國錢幣——聳肩尖足空首布的錢範和范芯,錢範上就只刻有一枚錢幣。 戰國時期,雖然一副錢範也能鑄造出多枚錢幣,比如在河北靈壽中山國故城址、河北易縣燕國遺址和山東臨淄齊故國遺址等發現的戰國時期錢幣鑄造范上刻有三枚以上錢型,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戰國時期齊國的「齊大刀」泥范上也刻有三枚錢幣,但由於這種泥質的錢範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複使用,製作成本及所花的時間都比較多,所以,隨著需求的增加,人們便開始利用泥做成范模翻制銅範。用銅範直接澆鑄銅錢,不僅一次鑄造錢幣的數量有數十枚、甚至上百枚,有了大幅度的增加,而且銅範的使用次數顯然要高於泥范。從考古發現和存世大量的陽文平板陶范模可以知道,平板銅範是用泥范模經焙烘後澆鑄成的。這種泥范模可能是用泥范來翻制的。當然,也不排除用石范翻制的可能。 春秋戰國的時候,中原地區鑄造錢幣大多採用泥范,而處於西部的秦國和南部的楚國已經開始採用銅範直接鑄錢了。用銅範鑄錢,在技術上要比用泥范鑄錢更為複雜。由於銅範的透氣性能不如泥范,因受熱產生金屬的應力,容易導致銅範變形和損壞,所以,平板銅範在被用於鑄造銅錢之前,還要製作與之相配的背范。通過銅範配泥范,來解決銅範的透氣性問題,達到降低金屬應力、保持銅範造型的目的。此外,用銅液在銅範上澆鑄還要解決被澆鑄出來的錢幣不和型範黏合在一起的問題。為了讓銅範和澆鑄出來的銅錢分離,要在銅範上塗上分型劑,這樣既保護了銅範,又提高了錢幣的質量,充分反映了當時人的聰明智慧。兩漢以後,平板范鑄錢技術得到了更加廣泛的運用,成為鑄錢技術的主流。從目前掌握的考古資料來看,這種平板銅範所配的背范在澆鑄後只要不損壞,一樣可以多次使用。
西漢末年銅製范盒。人們使用銅範做模,翻制泥范,將泥范經烘焙後再澆鑄銅錢,這樣,銅範模就可以不斷地使用,批量生產泥范。
疊鑄陶范
疊鑄法 用銅範直接澆鑄,銅範用的次數多了也比較容易變形、損壞。後來人們又用銅範做模(被稱之為「銅製范盒」),翻制泥范(被稱之為 「子范」),將泥范經烘焙後再澆鑄銅錢,這樣銅範模就可以不斷地被使用,批量地生產出鑄造錢幣的泥范,不用每次都刻劃錢型那樣麻煩了。於是到了王莽篡位、建立新朝時,平板范澆鑄工藝繼續使用的同時,一種被稱之為「疊鑄法」的鑄錢工藝逐漸地開始成為鑄錢工藝的主角,並一直持續到隋以前。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資料來看,疊鑄法採用層層對合疊起的泥范澆鑄錢幣的方法,一次可澆鑄近百枚錢幣,最早出現於秦代,王莽時期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疊鑄法同樣可以分為製作泥范、合范烘范和澆鑄錢幣三大步驟。 第一步:製作泥范。先將製作泥范的材料混合攪拌,練泥,填入銅製范盒,翻制泥范(子范),然後陰乾泥范。 第二步:合范、烘范。先將泥范層層對合疊起,然後敷泥固定,入窯烘范,使泥范成為陶范。 第三步:澆鑄錢幣,工序與平板范澆鑄一致。在這裡,銅製范盒實際上充當的就是范模的角色。 上面儘管提到了疊鑄法的三個步驟,但要完成這三個步驟,前提是必須先要製作作為范模的銅製范盒。根據現有出土資料表明,銅製范盒是用兩塊泥范組成鑄型,即泥面范和泥背范。先在泥面范上刻出內凹的錢形型腔、內澆道、直澆道及凹凸有序的榫卯口;泥背范或為素麵,或刻上內凹的紋飾,如十字形,菱形等。泥面范與泥背范合在一起容易粘連,所以,又在金屬制范盒邊框口沿部位設置分型面,澆口則設在金屬制范盒邊框的側邊。泥面范與泥背范經過烘焙成為陶范後,就可進行合范澆鑄,製作成銅製范盒了。從現有金屬范盒留有的痕迹上可以看到,為了方便以後疊范澆鑄,保證錢幣的鑄造質量,當時在製作陶范時都不是隨意的,而是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運用了先進的幾何方法對錢型進行定位的,說明當時已經出現了具有一定幾何學知識的專門工匠。 一般認為,比起平板范澆鑄法來,疊鑄法生產效率更高。其實不然,通過對疊鑄法和平板范鑄錢工藝的比較,我們發現,所謂疊鑄法的生產效率高是從澆鑄銅錢這個環節來說的,因為它一次澆鑄成型的錢幣數量往往可以達到上百枚、甚至更多。但是從生產效率、最終的鑄幣結果來說,卻明顯差得很,因為使用銅製范盒翻制泥范後需要陰乾,而且要加以烘焙,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不像用平板銅範配以背范就可以直接澆鑄了。因此,雖然疊鑄法一次澆鑄錢幣的數量多於平板銅範,但在同樣的時間裡,平板銅範鑄造的次數多於疊鑄法,結果鑄造出來的錢幣數量反而超過了疊鑄法。 從存世發現的疊鑄銅範數量來說,王莽時期是最多的,說明疊鑄法是當時主要採用的一種鑄錢方法。既然疊鑄法鑄錢數量並不高,王莽時期還大量採用這種方法,可能與當時「不惜銅,不愛工」有關。所謂「不惜銅,不愛工」,實際上就是不吝惜銅和工本,片面追求錢幣鑄造的質量。事實上今天我們所見到的王莽鑄錢,的確是歷代錢幣中最漂亮的之一,不僅製作工整,而且錢幣文字採用懸針篆的書體,纖秀勁挺,優美悅目。 魏晉南北朝時期,雖然貨幣經濟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到破壞,但錢幣鑄造依然以疊鑄法為主。20世紀40年代和90年代,在江蘇南京、鎮江等地先後出土有南朝蕭梁時期的疊鑄泥范,出土的這些疊鑄泥范中有許多還沒有被用於鑄造就遭到了遺棄,這固然和時局變遷有所關聯,但也不排除疊鑄法在當時已經開始進入到了桑榆晚景,一種新的、更先進的鑄錢方法正孕育產生
清代雕母。雕母是由人工雕刻成錢型的。
清代母錢。雕母先翻制出若干的母錢,並用它來充當鑄錢的錢模,所以,母錢即錢模。 母錢翻砂法 最晚從隋唐開始,中國的錢幣鑄造不再主要採用以前的平板范豎式澆鑄法和疊鑄法,而開始改用母錢翻砂的鑄造工藝了。關於古代母錢翻砂鑄錢工藝,明代宋應星所撰的《天工開物》一書作了比較具體的記載。 母錢翻砂鑄錢工藝一般分成製作錢模(即母錢)、製作范型、合范固定和澆鑄錢幣等四個步驟。 第一步:製作錢模。將一塊銅塊(或其他材質)由人工雕刻成錢型(即雕母),然後雕母先翻制若干個錢幣(即母錢),並用它來充當鑄錢的錢模。 第二步:製作范型。固定木框,用砂土將木框填實,放置錢模,再將另一個填實砂土的木框疊放在上面,翻制面范和背范,然後取出母錢,並製作澆口、直澆道、分澆道。 第三步:合范固定。將面范和背范對合疊放,然後捆綁固定。 第四步:澆鑄錢幣。將熔化的銅液用坩堝盛起,對準澆鑄口進行澆鑄。冷卻後開范取錢,再進行清理、修整、打磨,錢幣的鑄造就完成了。由於砂型不再需要緩慢陰乾和焙烘,生產效率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我們如果把現存的明、清兩代錢幣實物加以區分的話,從中會發現有雕母、母錢、樣錢和流通錢等四種不一樣的銅錢,這四種錢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古代錢幣使用母錢翻砂工藝鑄造的整個流程。 所謂雕母,就是人工將一塊銅塊雕刻成的銅錢,上面保留有雕刻的痕迹,有如石頭圖章上我們所看到的那種刀痕。 母錢,就是將雕母作為錢模翻砂鑄造成的銅錢,這種銅錢因為在翻砂鑄造時錢範採用精砂,所以,底章比較細膩,往往還能見到製作雕母時的刀刻痕迹,儘管這種刀刻的痕迹與用刀直接刻的已經完全不一樣。 現在我們知道,至少在清代,樣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被稱之為「部頒樣錢」,是指由朝廷頒發給地方錢局(即現在所說的造幣廠)作為母錢(即錢模)使用的銅錢;另一種被稱之為「進呈樣錢」,是指由地方錢局在鑄造新的錢幣前呈送給中央政府審核的銅錢。 而流通錢是指用錢模大量翻砂鑄造後進入市場流通的銅錢。 根據傳世的情況,我們又知道,當時不是所有的錢幣鑄造都經歷這四個流程,往往會跳過樣錢這一過程,用母錢直接翻造流通銅錢。同時,我們還知道,因為各種原因,在存世的錢幣中,我們有的僅見到雕母或母錢,而沒有見到用它們鑄造出來的流通錢。在雕母、母錢、樣錢和流通錢中,母錢、樣錢和流通錢都是由雕母派生出來的,因此,都被看做是雕母的子錢。 從平板范澆鑄到疊鑄法,再到母錢翻砂法,中國古代鑄錢工藝發展的每一步,都與當時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並都凝集著古代工匠們聰慧的結晶。了解中國古代鑄錢工藝,不但能增長我們的錢幣知識,而且對提高我們的鑒賞水平,促進我們對古代錢幣的收藏和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歷史上死的最憋屈的皇帝,竟死於一碗人奶
※成吉思汗死後密葬在中國的寶藏驚了!
※史上最悲催的太子:被親生父親判處車裂酷刑,最後一家九口遭滅
※歷史上最詭異的出殯式非她莫屬
※中國古代最奇葩的刑罰,能把人笑死!
TAG:中國上下五千年 |
※難怪榴槤賣的這麼貴,看了採摘過程我算是明白了!
※天啊!這髮型,如果不看過程真不敢相信這是扎出來的!
※為什麼蚊香兩個一盤,看它製造過程你就明白了!
※過程來不及解釋了!你們想要的蛋白棒鏈接就在這!除了雙十一還有額外優惠!
※生活的過程中,總有不幸,放開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
※還記得那個澳洲荒野肌肉小哥么?他又回來了,雖然沒說話,但整個過程我是跪著看完的!
※你在追劇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哪些明星長得不一樣了
※原來空心的銀葫蘆是這麼做出來的,看製作過程就是一種享受,太美了
※澳洲荒野小哥又來了,雖然沒說話,但整個過程我是跪著看完的!
※有必要嗎?她的整容恢復過程,看不下去了!
※明代選妃全過程,太監能參與到哪一步?專家說,你們想多了
※一塊精美平安扣的「出生」過程,你是不是心癢想做一塊了?
※算到了過程,但這結果看完了想哭!
※你知道古代是怎樣成親的嗎?——一起來看看全過程
※看到這兩隻大貓捕獵的過程,竟然啪啪上了,我懵B了
※孕期的一喜一憂,是每個孕媽必經歷的過程,看你有沒有
※他陪老婆進產房,生產過程讓他傻眼了,結果出來說了一句話很感動
※能殺死獅子的蟒蛇竟對付不了一條魚,過程看的好心累,魚也懵逼了
※順產這個階段是整個生產過程最難熬的,那你又是哪一關最難以忍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