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捏著寶寶鼻子喂葯?你都做了些什麼荒唐事!

捏著寶寶鼻子喂葯?你都做了些什麼荒唐事!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寶寶生病後喂葯是育兒生活里的一個夢魘,結果往往是大人累得滿頭大汗,寶寶哭得聲嘶力竭,仍然沒有喂葯成功。於是有些父母會採取不同的方式喂葯,捏鼻子、拎耳朵、針管注射、逗孩子笑……需要提醒的是,有的喂藥方式不但不能順利喂葯,還可能會要了寶寶的命。來看看以下這些喂葯招數,一定要避免。

1、捏鼻子強行喂葯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採用捏鼻子的方式給孩子強行喂葯,殊不知,這種方式很容易使寶寶將藥物嗆入呼吸道而窒息。

一旦發生這樣的危險,家長要立即採取急救措施,用雙手環抱寶寶腹部,使之背緊貼你的腹部,用力擠壓患兒腹部,同時使之彎腰,反覆幾次,以期排除氣道內異物。如果無效,要立即送醫院。

支招:讓寶寶自然吃藥。對於大點的寶寶,可用溫和的態度勸說,或以糖果餅乾做獎勵,激發好勝心,誘導寶寶自然地把葯吃下去。

2、拎耳朵喂葯

有的家長在孩子抵觸吃藥時,會採用拎耳朵的方式。

專家表示,這種做法存在潛在危險。不管使用什麼辦法,強行給孩子灌藥,都會加重孩子的抵觸情緒,大一點兒的孩子,不會等著家長來拎他的耳朵,如果家長情急之下不注意分寸,很可能會引起孩子耳周炎,如果用力太大還可能造成孩子聽覺神經功能出現異常。

支招:拎耳朵喂葯不靠譜,家長們別再用啦。

3、壓舌頭喂葯

有的家長建議,用小勺盛葯,壓住孩子的舌頭,順勢把勺里的葯倒進孩子嘴裡,這樣孩子就會乖乖地把葯咽下去。這種方法其實也太靠譜,壓著孩子的舌頭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反饋,如果一次性給葯太多,還有可能會引起咳嗆。

支招:給孩子吃藥,硬灌並不能解決問題,相反只會引起孩子的更大反抗,壓舌頭的方式還是不要用。

4、讓3歲以下寶寶直接服用成人片劑或膠囊

市面上兒童藥物少,有時候不得不用成人的藥物減量服用。但3歲以下寶寶的吞咽功能還不完善,片劑或膠囊很容易嗆入氣道,造成窒息。所以不建議直接服用。

支招:對於片劑,可以將其研碎成粉末服用。對於膠囊,可以將內含的藥物倒出服用。有些膠囊打開後可以直接餵給寶寶,有些膠囊打開後還需要研磨一下溶在水裡服用,此處可諮詢醫生合適的服用方式。不過最好還是在最開始就盡量選擇液體製劑、沖劑或果味型咀嚼片等,對於嬰兒尤適宜用滴劑。

5、騙寶寶葯的味道像糖果

有的家長為了讓寶寶吃藥,會哄說藥片的味道就像糖果一樣甜甜的。雖然通常寶寶吃下去以後才知道媽媽是騙人的,但畢竟有些兒童用藥確實會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但這個善意的謊言很容易會讓寶寶誤以為葯和糖是一個概念,誤以為葯是糖而亂吃。此外,也會讓寶寶對父母的話產生不信任感。

支招:教育寶寶要遵守服藥的規定。我們應該告訴寶寶葯不是糖,不可以亂吃,此外家長還應將所有藥品放在寶寶無法拿到的地方。

6、在寶寶哭鬧時或大笑時喂葯

有的寶寶一喂葯就哭,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繼續喂,這是很危險的。稍有不慎就會嗆入氣管,造成窒息。逗笑寶寶時喂葯也會有此危險。

支招:先安撫寶寶,等情緒穩定再喂葯。

7、隨意加大或減小藥量

很多時候都是家長自己充當 「醫生」 來給寶寶配藥。但有些家長求愈心切,認為加大用藥劑量能使病症早日獲愈,便盲目給寶寶加大服藥劑量。用藥劑量大,其毒副作用也越大,嚴重的會導致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而有些家長見幾天用藥沒療效,於是頻繁更換其他藥物,這樣的做法不僅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而且還會使機體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使治療更趨複雜化。

支招:給吃藥前要仔細檢查吃藥前首先檢查葯袋上的名字、日期及用量,注意是飯前還是飯後吃,兩次吃藥的時間要充裕,不可隨意加大或減小藥量。

8. 根據成人的經驗擅自給寶寶喂藥物

有的家長會給兒童服用自己的服過覺得有效藥物,並按成人劑量減半,他們認為只要劑量減半就不會有問題。然而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按成人劑量減半給兒童用藥是不科學的。兒童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同時,兒童的腎臟仍處於生長發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另外,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

支招:寶寶生病應該及時就醫,服用藥物也應盡量服用兒童專用藥物,沒有醫生的指示,切不可給寶寶擅自使用成人藥物。

9、使用其他家長推崇的處方葯

有的家長看到別人的孩子生病,和自己的孩子癥狀一樣,於是就給分享醫生開的處方葯。但是看上去癥狀相同的病情卻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這樣做有可能導致用藥無效甚至有不良效果。

支招:藥物的使用因寶寶年齡、身高、體重而各有不同,故不同寶寶之間不能交換吃藥,更不能喂寶寶吃成年人藥物。

10、親戚朋友或熟人推薦藥物

因為朋友或熟人之間的信任感,有的家長會輕信熟人的推薦,認為別人家的孩子生病就是吃這個葯好的,買這個葯肯定沒問題。提醒家長,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生病的原因也不一樣,應該由醫生判斷病人病情後確定需要用哪些葯。

支招:不要輕信朋友或熟人的推薦私下給寶寶服用某些藥物,複雜的情況應及時就醫。

11、不按照指示喂葯

有的家長給寶寶喂葯時非常隨意,用果汁或牛奶給寶寶服藥,服藥間隔時間太短或太長,喂糖漿類藥物不用滴管或量杯……這些行為不但會影響藥物的效果,還可能給寶寶造成不良影響。

支招:給寶寶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注意藥物用量和服藥間隔時間,用白開水服藥,不要用果汁或牛奶。

12、保存過期藥物

有時候買的葯寶寶沒有吃完,家長覺得扔了浪費於是保存,也不注意保質期,下次寶寶生病繼續拿出來吃,而過期藥物可能會對寶寶產生不良影響。

支招:在每次吃藥前注意查看藥物保質期;外用藥也要放在室溫中或符合藥物規定的溫度,並在規定時間內用完。

給寶寶喂葯的5個妙招

妙招一:喂葯時間和次數有講究

很多藥物都有胃腸道反應,所以大多數建議在飯後1小時服用。但畢竟每種葯的作用和副反應不同,應遵循醫囑或說明書上的建議。例如,某些對胃有較大刺激的藥物,如鐵劑等,可以選在餐後1小時喂服,以防藥物損傷胃黏膜;嗎丁啉一般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必要時睡前服用。如果是小嬰兒,可在餵奶前或兩次餵奶中間服藥。

妙招二:半卧、側身,喂葯姿勢有講究

孩子吃藥,多少都會有點抗拒行為。平躺著吃藥,很容易被嗆著,因此盡量讓孩子把頭側向一邊。

若病情允許,最好將孩子抱在懷裡或採取半卧位,上半身稍高,適當固定手腳,再緊貼著嘴角喂葯。如果孩子不願意咽葯,可用拇指和食指捏他的兩頰,使其吞下。

妙招三:一定不要給孩子「能不吃」的選擇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吃藥,所以,家長一定不能問:「現在吃藥好嗎?」估計所有孩子都會回答「不好」。

妙招四:非液體藥物可研磨後餵食

嬰幼兒藥物多是液體,但也有粉劑、片劑和膠囊。非液體藥物可研磨後,用少量溫開水溶化再喂。喂完後,再給孩子喂少量溫開水,沖淡口中藥味,並幫助藥物在胃中溶解。對於膠囊,建議諮詢醫生內容物是否要研磨或溶解後餵給寶寶。

妙招五:最好用帶刻度的滴管

或量杯、空奶瓶喂葯

過去家長喂葯習慣用勺,可這樣不但容易把藥液灑出來,藥量也不準。現在,很多藥盒里都會配有帶刻度的滴管或量杯。使用滴管時,要將管口放在嬰兒口腔頰黏膜和牙床之間,按照他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如無滴管,準備一支去掉針頭的注射器也可以,使用方法與滴管類似。

有時候,空奶瓶也可以用來給孩子喂葯,把藥劑放進奶瓶,讓嬰兒自己吸嘬。如果上面提到的東西你暫時都沒有,用勺子也不是不行。可將量好劑量的藥液倒在勺中,送入孩子口中,壓住舌頭,待藥液咽下後再拿出小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網友爆料:婆婆嫌寶寶鼻子塌太丑,每天捏鼻子捏出事了!捏一捏更高挺?你也在這麼干?
狗狗和你碰鼻子是什麼意思?「——吃了嗎您吶!」
鼻子累吃瓜子,腿累吃什麼呢?這些你能想到嗎?
你會捏寶寶的鼻子嗎?抱寶寶轉圈?這5種逗寶寶行為太危險
為什麼黑頭太多,因為你總是捏鼻子啊!
鼻子在哪做的?林心如怒懟網友:在我媽肚子里就做好了
我說師兄,你鼻子都已經這樣了,眼神咋還再盯著看呢?要臉不?
寶寶這樣揉鼻子?那可得原來你這麼重要!都怪我沒有好好保護你!
鼻子看財運,什麼樣的鼻子就會發什麼樣的財,你是哪種鼻子?
寶寶又雙叒叕在摳鼻子!這個小惡習除了臟,竟還會損害寶寶的健康?
貓咪最愛咬你哪裡,是手指頭么?還是鼻子呢?
一寶寶生下來就沒鼻子,爸媽做了這樣逗比的決定
想減肥?也許捏著鼻子吃飯就行!
鼻子又扁又肉就不能做美少女啦?那你真的大錯特錯!
萌寵也是沒誰了,雪人的鼻子你都敢碰
鼻子長的好,富貴少不了,看看你是哪種鼻子?
鄭袖到底說了哪幾句話,就讓楚王把寵妃的鼻子割掉?
寶寶突然鼻子不舒服,結果裡面的東西把全家人都嚇傻了!
拿什麼拯救你,我親愛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