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本文為「量化歷史研究」第138篇推送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20世紀初,上海的工廠群


(圖片來源於網路)


二十世紀初期,中國國門逐步向世界打開,融入到世界分工和貿易體系之中,進出口快速增長,中國逐步成為世界分工中的重要一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是促使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快速發展,為「黃金十年」奠定了基礎。


Kris James Mitchener、Se Yan(顏色)發表在2014年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上的論文「Globalization, trade, and wages: What does history tell us about China?」以一戰衝擊為切入點,分析中國全球化貿易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文章發現,二十世紀初,中國更多出口非技術密集型商品,進口技術密集型商品,這一趨勢在二十世紀前三十年保持穩定。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升了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擴大了中國產品的海外市場。在出口增長刺激下,中國對非技術工人的需求上升,戰爭結束後這一刺激才逐步減弱。


該研究使用的史料是《中國舊海關史料》。史料目前有兩個部分,其一是海關第二檔案館出版的《舊海關史料》,其二是復旦大學吳松弟教授編撰的哈佛版《中國舊海關史料》,後者為前者的增補。該套史料保存完好,數據詳實,對中國1860年到解放前的貿易情況進行了完整的描述,其包含海關十年報告等專題資料對當年中國發展狀況進行了記錄。


全文按照「全球化下外生貿易衝擊——勞動力市場非對稱衝擊——工資溢價變化」這一鏈條展開。研究基於中國舊海關史料建立了新數據集,主要涵蓋了上海僱員工資調查、年度進出口數據等兩個數據,覆蓋1903 年至1928年的年度數據。


總體來看,1900年以來,隨著中國打開國門,進出口貿易同步快速增長,其中出口貿易額從1900年不到兩百萬兩白銀增長到1928年的接近1000萬兩。同時中國出超(進口大於出口)的現象在一戰期間(1914-1918年)出現明顯改觀,但戰後貿易不平衡情形繼續惡化,進口額大大超過出口額。如下圖1所示: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圖1 二十世紀初中國進出口情況


文章定義了貿易品的要素密集度,並從行業層面展開分析。作者利用美國1940年普查數據判斷一個產品的技術密集度,以此標準將中國的貿易品分為非技術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兩種,國內統計數據證明這一划分是合理的。「技術」密集度是指投入技術工人的比例,而不是科學技術,投入技術工人越多,該行業技術密集度越高。作者依次用「教育程度」、「工資」來區分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本文只報告前者的結果。下圖2中左圖是非技術密集型產品貿易份額的變化,右圖是技術密集型的變化,紅線是出口,藍線是進口。1914年一戰後(豎線),非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份額相對擴大,進口比例下降,而技術密集型產品則反之。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圖2 非技術密集型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產品進出口份額對比


作者比較了技術密集度與出口增速的關係,發現技術密集度越低的行業平均出口增速越快,貿易額越大。而且,由於大量技術密集度高的行業沒有出口,這一數據可視為一個截斷數據,技術密度和出口的負向關係應該比圖示(見圖3)更為明顯。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圖3 技術密集度與出口貿易增速:1903-1928年


貿易品出口的不對稱增長傳導到勞動力市場,進而影響了不同工人的工資水平。本文考察了相對工資,即技術工人和非技術工人的工資比例,比例越高說明技術工人的相對工資越高,技術溢價越高。上述對勞動力市場非對稱的衝擊帶來了工人技術溢價的變化,戰後技術工人溢價明顯降低。數據顯示,從1910年前後開始,技術工人的相對價格逐步走平,並從二十年代開始出現下跌,幅度大約8%。作者建立了一個定量一般均衡模型用以估計一戰衝擊對貿易和工資溢價帶來的影響,得到了與事實一致的結果(見圖4)。

全球化、貿易和工資:中國歷史能告訴我們什麼



圖4 二十世紀初中國技術工人/非技術工人工資比價


真實溢價(藍線)和模擬結果(紅線)比較(1900=100)


本文的研究設計值得借鑒。全文講了一個重要且有趣的故事,準確刻畫了貿易衝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論證簡潔而可信。本文沒有複雜的計量方法和模型搭建,其亮點在於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文獻契合點:全球化貿易衝擊與工資溢價。


作者通過「全球化下外生貿易衝擊——勞動力市場非對稱衝擊——工資溢價變化」這一鏈條展開,結合了國際貿易和勞動力經濟學兩個領域,使用的外生衝擊基本沒有內生性問題,用描述性統計即可識別出工人技能溢價的波動,可謂大道至簡。


文章來源:KRIS JAMES MITCHENER, SE YAN, 2014, GLOBALIZATION, TRADE, AND WAGES: WHAT DOES HISTORY TELL US ABOUT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原文鏈接: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是由陳志武(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香港大學馮氏基金教授、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特聘教授)和管漢暉(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及其團隊負責。以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方式,向廣大學界和業界朋友,定期推送有關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歷史研究經典文獻和前沿文獻。本賬戶同時作為「量化歷史講習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時發送講習班的最新信息和進展。喜歡我們的朋友請搜尋公眾號:QuantitativeHistory,或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


關注訂閱號的同時,我們也誠邀八方學人發送電郵建言獻策。「量化歷史研究」旨在凝聚一批對歷史研究有激情、有熱情的朋友,共同推動以量化的方法研究經濟史,金融史、政治史、社會史、文化史等各類歷史題材,分享觀點,共享資料。我們的郵箱:lianghualishi@sina.com。期待您的聲音!


輪值主編:林展 責任編輯:彭雪梅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量化歷史研究 的精彩文章:

經濟史頂級期刊EEH首次出版中國專刊
鐘樓建設與長期經濟增長
近代早期的全球化:來自1600-1800年荷蘭亞洲貿易的新證據
可置信承諾、政黨政治與國家融資能力
公共政策能否削弱對宗教的虔誠?來自1878-1902年法國學校選擇的證據

TAG:量化歷史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毛主席和新中國領導人工資的啟示
世界各國基本工資大對比,中國工資的亮了
李江:中國的智庫研究人員工資是個什麼水平
媒體:國家將加快工資立法 懲治拖欠工資行為
他是唯一公開工資財產的正國級領導人,他和夫人工資透明各用各的
你知道各國軍人的工資嗎?原來中國軍人的工資也不是最低的!
南美洲對中國最友好的國家,語言都是中國的,工資給黃金!
讓世界沸騰,回國還要給黑粉「發工資」,馬云:我能怎麼辦
解密:工作和工資的關係!
不要總拿大學生的工資來和農民工的工資攀比說事
全國警察工資一覽表,告訴你省會、地市、縣級警察工資有多少!
真實的康乾盛世:清代人民的工資和生活水平
關於「工資」的黃金法則
史實揭秘:和毛澤東工資同級別的人
鎢絲早知道:索尼侵權中國公司/樂視美國推遲工資
球員被裁後,你真知道工資怎麼算?德隆為何能領三球隊工資
中華民國:揭秘當時教授的高薪生活 工資快趕上蔣總統!
盤點全球工資最高的五家科技公司,上榜的全是美國企業
全球發達國家領導人的工資是多少?普京的工資竟然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