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怎樣的孩子,會被霸凌和性侵?

怎樣的孩子,會被霸凌和性侵?

怎樣的孩子,會被霸凌和性侵?

文/李雪

校園霸凌、來自老師的性侵醜聞屢見不鮮,讓為人父母者憂心忡忡。

校園霸凌、性侵作惡者選擇誰下手,絕大多數情況下有跡可循。

當孩子的人格力量足以建立心理邊界,基本能免遭侵害。

這篇文章會給侵害者進行心理畫像,分析內在動機,解讀怎樣的人格結構更容易成為受害對象,以及父母如何養育,能夠保護孩子遠離侵害。

一、灞陵、性侵孩子的人,是什麼心理動機?

霸凌者的內心,都有這樣一個童年關係模式:強大的可以欺負弱小的,弱小的就應該去死。

每個孩子最初面對父母,都是弱小的,而父母則是掌控自己命運的強者。

正常父母跟孩子建立的關係是強者支持撫慰弱者,強者幫助弱者成長,而某些病態父母跟孩子建立的關係是強者就可以控制、強迫、欺凌弱者。

童年被父母欺凌,這痛苦絕望的創傷記憶,埋藏在孩子潛意識中,成為一顆不定時炸彈。

藏著炸彈的孩子,非常恐懼自己成為弱者,因為在自己家庭中弱者不會得到幫助和同情,弱就意味著絕望、無助和被凌辱。

對成為弱者的恐懼會驅使孩子不斷想要把弱者的感覺扔到別人身上,然後通過灞陵別人,強化「我是強者「的自我感覺,獲得虛幻的安全感、掌控感,和痛苦投射出去的快感。

網路上流傳一個視頻,一個外國媽媽因為女兒欺凌患癌同學,為表示懲戒而強行給女兒剃頭。

視頻中女兒驚恐大叫,媽媽硬是強按著孩子把頭髮剃光。媽媽把孩子強行按住剃頭,孩子則把患癌同學投射成弱者來欺凌,這視頻很經典的呈現了內在關係模式的輪迴:強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弱小的沒有反抗之力。

所以說,霸凌者的內在其實極度懦弱,就是我們常說的「慫」,一旦無法成功地將弱者投射給別人,自己就立刻慫了。

也就是說,當對方呈現出,我就不怕你,我比你還狠,霸凌者立刻會像老鼠一樣灰溜溜逃掉。

有個例子特別有趣。有一次朋友開車來看我,外地車牌,停車的時候發現我的停車位被一堆建築垃圾佔了,這個停車位平時很少使用。

於是報告物業來解決。那人見我一個女人,而且是外地車牌,態度十分強硬,耿著脖子睜眼扯謊,說這是他朋友的車位,給他用的。

我聽了都覺得好笑,我說我不認識你,更不是你朋友,這堆垃圾一時也清不完,請你把你的車挪開,先停在你自己的車位上。

這慫人發現扯謊嚇唬人失敗,我確實是車位的主人,立刻換了面孔,乖乖挪車。

這個時候有趣的事情出現了,其實他只要把車挪開幾米,讓我的車挪進去就好了,結果這人硬是挪到了幾十米開外,跟逃跑似的。

後來我還聽說,他家的一個鄰居要裝修。鄰居跟物業報備之後,給這棟樓可能受打擾的人,都一一上門打招呼,送點禮物,表示歉意。

這慫人收到兩瓶茅台酒,拍胸脯說:你儘管裝修,沒事的。結果剛裝修第一天,城管就找上門檢查,因為慫貨舉報城管說有違建(其實裝修第一天哪裡能判斷是不是違建)。

對於可能被自己裝修打擾到的鄰居送酒,提前賠不是,在正常人看來,是禮貌和尊重的表現。

而在霸凌者眼裡,這是你在自認弱者,表示我可以欺負你了,所以損人不利己也要欺負你。

其實解決這種人很簡單,只要兇狠的威脅一下,立刻慫,再不敢惹事生非。

當遭遇霸凌,老師或者家長試圖和稀泥,讓被侵害的人寬容諒解,都是在鼓勵霸凌者繼續施暴。

在霸凌者眼中,寬容等於軟弱,等於歡迎我欺辱你。

必須讓霸凌者看到,家長和老師,都有堅定的立場,決不姑息容忍這種行為,沒有人是軟弱可欺的,霸凌者才能收手。

性侵孩子的成年人,內在動機會複雜一些,整體上跟霸凌者同一個模式。

他們通常是生活中的Loser,極度自卑,通過性侵弱小的孩子追求絕對的掌控欲、權力欲,吸食「我很有力量」的幻覺。

二、霸凌和性侵者,如何選擇受害人?

1.特別不鎮定的孩子,容易被灞陵

選擇霸凌對象,通常不是一步到位,也就是說,極少會第一次侵害就下狠手,而是一步步的試探,確認對方害怕自己,面對自己是弱者。

比如,最開始的試探性侵害行為,可能是取個羞辱性的外號,嘲笑對方的行為體貌,如果被侵害一方表現得非常不鎮定:比如氣急敗壞、過度恐慌、過度憤怒等情緒反應,

霸凌者會感到非常得意,享受到霸凌的快感:你看,這個傢伙被我嚇到啦,哈哈。然後進一步加大侵害力度。

因為不淡定的、過度的情緒反應,是弱者的表現,就好比一頭獅子靠近羚羊,羚羊肯定很不淡定。

面對霸凌,我不怕你,我也不允許你這樣對我。

如果你敢下狠手,我會比你更狠。即使體能上我確實打不過你,我也會找到能支持我的人,比如老師、家長或者朋友,絕不善罷甘休。有這種姿態和底氣的孩子,霸凌者通常不會去惹。

還有一種容易被霸凌的孩子,是特別順從聽話的孩子,這個下面細說。

2 .總被父母要求聽話的孩子,更容易被性侵。

性侵孩子的老師,選擇下手的對象,通常是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或者雖然在身邊,但是父母看不見真實的孩子,

比如孩子有了什麼異常,例如傷心、恐懼,父母經常視而不見,覺得孩子被老師教訓教訓是應該的,沒什麼大不了。

這樣的孩子內心沒有得到父母愛和支持的底氣,很容易被恐嚇住,不敢告訴別人。而那種底氣十足的孩子,老師則怕事情敗露,不敢下手。

對孩子的性侵,大部分來自孩子熟悉的人,而且經常是持續性的,直到孩子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加身體問題比如陰道潰爛流血,或者性侵者敗露,父母才發現自己的孩子也被性侵。

為何孩子能夠被侵害者的恐嚇控制住,長期忍受被侵害而不敢告訴別人?

這樣的孩子,從小深植在潛意識的防禦機制是:我聽話才能存活,才能免遭痛苦。

也就是說,父母(或者主要養育者)養育孩子的方式是:你必須要聽父母的話,否則父母就不愛你了,甚至懲罰你。

比如孩子傷心大哭,父母說:不許哭,否則我把你仍門外,你再敢哭,我更狠的打你,打到你聽話不哭為止。

這樣孩子學會的生存策略是:我若想要避免被更加惡劣的對待,我就要聽話,聽強者的話。

被這種策略捆綁住的孩子,失去了現實檢驗能力。

現實是,如果孩子反抗,不聽性侵者的話,勇敢告訴父母或者老師,這樣能夠避免自己進一步被侵害。

但是形成聽話這種自我保護策略的孩子,會喪失現實檢驗能力,誰威脅他,他就聽誰的話。

可以說,性侵者、霸凌者跟孩子形成的關係模式,是孩子「內在的父母」跟「內在的小孩」關係模式的再現。

三、如何養育,可以保護孩子遠離霸凌和性侵

1 .保護孩子的天然感受力,不要混淆愛和侵犯

大人經常用一些侵犯孩子身體界限的方式接近孩子,比如來家裡串門的叔叔,突然抱起孩子用鬍子扎,孩子感到害怕和難受,試圖推開,父母卻勸說:沒事兒,叔叔喜歡你,跟你玩呢。

孩子的原始感受是身體界限被侵犯,而父母卻告訴孩子,這是叔叔在表達喜愛,是好意,你應該接受。

那麼孩子天然的感受力被破壞了,未來遇到一些霸凌前兆:比如突然被推一下,揪下頭髮,然後對方嘻嘻哈哈走開。

孩子的腦子裡很可能浮現內在父母的聲音:他沒有惡意,他想要親近我,我不應該生氣。

這等於變相鼓勵霸凌,將自己處在沒有尊嚴,可以被欺辱的地位。

而感受力沒有被破壞的孩子,會嚴肅拒絕這種侵犯自己身體界限的行為,制止霸凌行為的進一步發生。

保護孩子的天然感受力,尊重孩子的身體界限,需要父母平時留意觀察孩子。

比如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專心玩遊戲,這個時候你可能很想要擁抱孩子,那麼不要直接一把抱起,這對孩子是種打擾和侵犯的能量。

有一次我家裡來了很多人,來客都想要摸加菲貓大眼(男喵),我觀察到大眼表現出恐懼、厭煩、退縮,但是它卻不跑開,也不反擊,就那樣忍受著,像個受氣小媳婦兒。

為何大眼面對侵犯自己界限的行為,不能保護自己遠離或者反擊呢?

我開始反省自己,自己平日里經常出於對大眼的喜愛,直接去摸它抱它跟它玩,卻看不見大眼自身的狀態,比如它可能正在閉目養神,只想要自己呆著。

是我經常侵犯它的界限,而我又是愛它的,所以大眼面對被侵犯,心裡很困惑,無法做出有效反應。

想明白自己的問題之後,我跟大眼鄭重道歉:對不起,我以前經常侵犯你,不管你的感受,是我傷害了你。

從那以後,大眼主動跟我玩,我就熱烈回應;如果是我主動跟大眼玩,我會先觀察它的狀態,到它注意到我,接受我,我才伸手觸碰它。

很神奇的,我的行為和信念改變,大眼的行為模式立刻改變,它再遇到不喜歡的人,就走開;如果對方追著它摸,它就先發出嘶嘶的聲音警告,對方再聽不見就揮舞爪子打對方,霸氣十足。

2 .無論孩子跟你說什麼,學會不評判的傾聽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對自己不敞開心,啥話都不跟父母說,問也問不出。

孩子天然渴望跟父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如果孩子對父母封閉,說明敞開的時候他受傷了。

比如女兒跟父母說,班裡好幾個男生喜歡我呢。父母立刻焦慮擔心,開啟教育模式:小小年紀,要專心學習,不要被這些事情分神,你得注意保護好自己。。。

本來孩子想要跟父母分享自己的生活,被這樣評價,當然關上心門,閉嘴為妙。

如此下去,如果有一天,女兒真的在關係里受委屈被侵擾,自然也不會告訴父母。

聰明的父母,首先學會閉嘴,單純的傾聽,保持跟孩子之間開放的交流通道。

即使有擔心有焦慮,不要立刻轉化成行動,去評價、教育孩子。

而是繼續觀察,只要孩子活得開心,沒有被傷害被侵犯,少男少女之間萌動的愛戀不就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流動嗎,這些會內化成孩子人格中幸福美好的力量。

不被父母評價的孩子,能夠保持自己天然的感受力,不會輕易被別人的說法所左右,有自己的主張,同時他也不會去評判別人招惹是非。

這樣的孩子,幾乎不會被性侵者霸凌者選為下手對象。

很多父母在微博上留言說,自己踐行愛和自由的養育方式,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痛快滿足孩子的需要,不評價孩子,不教育孩子。

結果養育出來的孩子活力四射,在同學中大受歡迎,對於那些經常欺辱、評價別人的同學,則是既不對抗也不接近,不會讓自己陷入不舒服的關係里。

這樣的孩子,哪裡可能被同學霸凌被老師性侵。

3.被父母痛快滿足的孩子,不會輕易為誘惑所動

有個媽媽一向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能力範圍內,都痛快滿足孩子。

一次自己孩子跟一群孩子玩,媽媽看到有個老奶奶接近他們說:走,到我們家玩去,我家有巧克力、薯片、可樂。。。隨便吃隨便喝。

媽媽觀察這幫孩子,有的孩子眼睛都直了,很猶豫要不要跟老奶奶走,而自己的孩子則很清晰的說:我不去你家,我家裡什麼零食都有,我要吃啥媽媽都會買給我。

看到自己孩子這麼淡定,媽媽放心了:這孩子,太難被拐走了。而那些聽到零食兩個字眼睛就發直的孩子,這個媽媽也了解,都是平時被父母嚴格限制零食的孩子。

這些孩子到自己家玩的時候,無法專心玩玩具,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能多吃一些零食;而自己孩子則對零食興趣不大,吃一點點就夠了,專心研究怎麼把玩具玩出新花樣來。

對於孩子來說,零食不只是滿足生理需求的食物,更象徵著愛,象徵著父母是否願意痛快滿足自己。

零食被無限滿足的孩子,孩子確認自己配得到、能得到,確認了這份滿足感,也就對零食興趣不大,很難被誘惑。

長期遭受性侵的孩子,經常是被威脅恐嚇的同時,外加些零錢零食誘惑。平時很少得到這些的孩子,自然更容易被欺騙。

我們經常評價一些女孩子不矜持,男人稍微給點小恩小惠就感動得不行,很容易獻身。

其實哪個女人不渴望被珍視呢,可是如果父母很不願意滿足自己,她沒體驗過什麼是充分地被愛被珍視,只要男人稍微花言巧語的滿足自己,就以為對方很愛自己,然後無以為報,只有獻身。

總之,被愛灌注的孩子,自然生長不被評判的孩子,天然的就會去創造溫暖有愛的關係,遠離可能傷害自己的人。

所以,為人父母,嬰幼兒期看好孩子的安全,給孩子滿滿的愛,等他上學了,不用太擔心焦慮,他自然會給自己創造安全舒適的關係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位教師媽媽的親歷:孩子這樣養,真的很容易被霸凌!
性侵,塗鴉,霸凌,自殺
被霸凌的小孩,父母該教他們勇敢應對「人性的陰暗面
比霸凌更恐怖的,是人性的惡
女子被女同學霸凌後裝和好,誘騙她遭兩男輪流性侵
那些被霸凌的人:你扛下來的,都將變成你的力量
嚴懲「校園霸凌」後,怎麼養出「非暴力」的孩子?
我兒子不就是和你開玩笑嗎,哪兒霸凌你了?
女子被霸凌性侵,旁邊一堆人拍手稱讚「活好」
當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麼做才能不讓噩夢伴隨終生?
比霸凌更可怕的,是對霸凌現象的和稀泥
還在告訴孩子沉默是金,寬容是德嗎?你可知道校園霸凌背後的真相
一段性愛視頻,不僅毀了這個義大利女孩兒的一生,網路霸凌帶來的傷害,超乎想像
校園霸凌——不要低估惡孩子的惡,別讓孩子單打獨鬥
為什麼父母看著都很老實的孩子會在學校霸凌別人?
學校霸凌!我們能怎麼保護我們的孩子?
戀童,校園霸凌,變態殺手,人性的醜惡在這5部電影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關於校園霸凌和性侵,這片看的大快人心!
強喂花生,利用對食物的過敏來霸凌弱者…有時,小孩子比你想像的更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