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人體一濕,百病兼得!

人體一濕,百病兼得!

點擊

上方

藍色字

中醫思維十

可快速關注




導讀


時入三月,春雨連綿,有著令人頭痛的梅雨季和回南天,空氣中揮之不去的纏綿濕意,不僅衣服晾不幹,臉上油膩膩,就連身體也變得滯重酸痛,容易出現各種不適「濕症」。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那些所謂的現代病就會離我們遠了,惡性腫瘤、慢性疾病也會失去溫床。




國醫大師路志正說:「濕非一病、百病兼之」


比如說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帶下、痛風、泄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濕邪有關。


寒濕過重為萬病之源


在致病的風、寒、暑、濕、燥、火這「六淫邪氣」中,最怕濕邪。  


濕是最容易滲透的。濕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寒濕


濕氣遇寒則成為寒濕,這就好比冬天的時候,如果氣候乾燥,不管怎麼冷,人都還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濕氣重,人就很難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難受,就是因為南方濕氣比較重,寒濕襲人。




濕熱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風濕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體內濕氣過重的表現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

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重症。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

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癥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

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皮膚起疹子、雀斑加重

這五種癥狀,是體內濕氣過重的最典型表現。




痛、腰痛


年紀大了有腰痛情況的人很多,有的說「我年輕的時候受過傷」,有的說「我腎虛!」。


其實您的腰疼並不是腰椎損傷,也不是腎虛,而是腎著腰疼。這個問題和腰椎損傷的區別在於:




重:

猶如腰間纏繞五千銅錢般沉重。


困:

轉側不利,長時間不動則病情加重。


酸:

並非運動後的肌肉酸脹,活動後癥狀減輕。


涼:

腰間冒涼氣,熱敷後癥狀減輕。




路志正教授辦法:宣木瓜10克代茶飲。



臭口中痰多、異味


濕氣表現在嘴巴裡面就是痰,這痰不是呼吸道上來的。




輕的

口腔中的粘膩不爽的感覺,口角拉粘。


重的:

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樣的粘稠物,都叫做痰。


比如一部分的腦部疾病,或者癲癇的患者。發作時,口中吐出粘稠粘液。腦中風發作時,喉中痰鳴如拉鋸。


辦法:

茵陳大棗水

茵陳蒿30克,紅棗10枚。


製法:

將紅棗掰碎,與茵陳共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1~2次食棗、喝湯。




堵、便秘


如果濕邪在脾的表現為便秘:

大便粘滯不爽,欲便不盡,質地不幹,排便時間長,許多達半小時以上。


方法:

萊菔散

(炒萊菔5兩,豆腐皮5兩,川貝母3錢,冰糖2兩半,白糖2兩半,白果仁3錢。)


製法:

將萊菔子、豆腐皮、川貝母、白果仁4味用砂鍋焙乾,為細面,過絹羅,再將冰糖研細同白糖入葯拌勻。


用量:

每服2錢,早晚開水送下。



自我診斷體內是否有濕的方法


1、起床時:看感覺



  


如果每天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髮昏,打不起精神來,或是

像穿了件濕衣服一樣,渾身不清爽,人也懶得動,

那麼可以肯定你體內有濕了。


  


2、如廁時:看大便


  


清晨方便後,可以觀察一下大便。是不是

粘在馬桶

上了,一箱水還衝不凈。不方便觀察馬桶的,也可以觀察手紙,正常的話一兩張紙就夠了,如果三五張紙反覆擦也擦不凈,(這就是問診單上為什麼要問大便的原因)也說明體內有濕了。


大便的顏色和形狀也可以幫助判斷體內是否有濕。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香蕉形的,但現在很少有人是這種健康的大便。體內有濕的情況下,大便的顏色發青,溏軟不成形(這是脾虛的重要標誌,很多人都有)總有

排不凈

的感覺。時間長了,宿便產生的毒素積留在體內,則百病叢生。


  


3、洗漱時:看舌苔


  


上完廁所後我們通常就開始洗漱了,刷牙前我們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

」,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


  


健康的舌淡紅而潤澤,舌面有一層舌苔,薄白而清靜,乾濕適中,不滑不燥。如果舌頭達不到這些指標,那說明身體機能已經出現問題了。如果

舌苔白厚

,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

有寒

;如果

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

,則說明體內有

濕熱

;如果

舌質赤紅無苔

,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傷陰

了。



祛除濕氣,首選艾灸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如何對付濕邪,祛除濕邪呢? 在這個潮濕的季節,用傳統的艾灸療法祛除體內濕氣效果最理想,可以起到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扁鵲心書》中明確指出:「

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這裡所說的「真氣」就是我們常說的陽氣;中醫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唯有艾灸這種方法具有增強、提高和復原人體自愈力的能力,對春季除濕邪更是有它法所無法替代的良效。




艾灸方法:懸灸




溫和灸,

將點燃的艾條對準治療或保健的穴位,距離皮膚3-5厘米左右。艾灸時,點燃的一端距離皮膚約3厘米,一般每穴灸10分鐘左右,灸至皮膚溫熱發紅,有溫熱感,而又不致產生灼痛和燒傷皮膚為宜。




1、

百會穴




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

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點燃艾條,以旋灸法對準百會穴,順時針逐圈向周圍旋灸(9圈)至髮際處,在逆時針逐漸劃圈匯至百會,此為一次,共做8次。

每天灸一次,每次5-10分鐘。




2、

曲池穴



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意為

脈氣自四肢末端至此,最為盛大,猶如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清熱、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每天灸1次,每次10-15分鐘。




3、合谷穴



合谷穴是大腸經的總開關,有「顏面合谷收」的說法,當面部皮膚有紅血絲時,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緩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濁、宣通氣血的功能,但體質較差者不宜給予強刺激,孕婦更要禁忌。

灸至穴位暖和、微微發紅即可,每次艾灸10-15分鐘,每天一次。




4、

中脘、

神闕(肚臍孔):


該穴位受

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

。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身健體。



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5、 陽陵泉、

陰陵泉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





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







陰陵泉。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所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脾經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對外輸出的是地部水液,與脾經本身的濕熱氣血相比,本穴的外傳之液體現了水的陰寒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



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6、

隱白穴






脾經的重要穴位。和消化密切相關的兩條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足太陰脾經分別循行和相交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艾條灸10-15分鐘。 









親情推薦大家——懸灸最適宜的艾條選材




「艾條」的質量主要在於其「陳」和「純"




其中所謂的「純」並不是市場上所用的黃金艾,「純」是無桔梗、無雜質。




金艾絨的純度太高,燃燒速度太快,使艾條不得不頻繁彈灰,很快就用完,完全不能符合灸療「久」的本意,周楣聲雲 :「灸者,久之用也,久者,灸之法也。」不能保持連續性,灸感總是斷續,很影響灸療的效果。




由此可見,並不是純度越高,越好用(

不建議大家用黃金艾做懸灸用




同學們你們期待的葫蘆中醫團購活動終於又來啦,需要的同學可以直接識別下方二維碼購買!(

數量有限,陳艾、純艾、無雜質






48




保命之法,艾灸第一,丹藥第二,附子第三——《扁鵲心書》




團購方案




方案一


二盒|48


僅限300份


方案二


四盒|88


數量有限


方案三


六盒送艾灸棒|138


錯過不約


僅限1天,識別下圖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立即搶購



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


2、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3、

要循序漸進,初次施灸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以後再加大劑量;


4、

艾灸後,不要立即冷水洗手或洗澡;


5、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暈灸癥狀後,要立即,並躺下靜卧,再加灸足三里,溫和灸10分鐘左右;


6、艾灸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不可喝冷水或冰水);


7、空腹及飯後一小時內不宜艾灸;


8、脈搏每分鐘超過90次以上禁灸;


9、身體發炎的部位禁灸。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店鋪優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思維十 的精彩文章:

葫蘆中醫夜校課程安排(3月27日—4月2日)
李今庸:50種常見病的穴敷療法(家庭必備)
徐文兵妙解中藥性味(五味調神,必須掌握的健康飲食法則)
人民日報:請留住中藥「老字號」,莫讓改名換姓斷了「金字招牌」的命脈
古書遺方:十二時辰無病法

TAG:中醫思維十 |

您可能感興趣

人體一濕,百病兼得,送你一妙方請收好!祛濕健脾就用它!
人體一濕,百病兼得!這個方法,就能幫你趕走萬病之源!
女人身體受寒百病生!每晚做一這件事,排出寒濕,遠離疾病!
體內濕氣不除,百病纏身?祛濕,99%的人都做錯了!
百病從濕來!身體里有濕氣,很多人都忽視了這3個信號!
百病都從濕氣起,找到身體排濕口,治病就成了一半!
體內有濕百病害,容易「濕」的女人,專家教你三招巧妙祛濕!
濕寒體,百病生,五級寒濕要人命!
身體這4處,每天揉一揉,百病不生,簡單易做!
濕邪一多百病生!身體出現這些信號,你就要小心身體里濕氣大了!
看來「一白遮百丑,一胖生百病」真不是嚇人的!
一濕入體,百病生!祛濕排毒,你僅僅只需這樣做!
十人九濕,除濕祛百病,就要多吃它
掌握好人體穴位的藥性,你將百病不侵。
體內濕氣不除,百病纏身,睡再久都不夠!祛濕,這招很神奇!
百病易治,一濕難除!來測測身體有多濕吧
體內有濕氣,百病纏身!排出濕氣,一招就夠!
濕氣重百病纏身,每天喝一杯,排出體內老濕毒更健康!
「濕之一病,百病皆之」女人這處越「濕」,就越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