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岳陽樓記》
為什麼總是說「開春」?經歷了漫長的寒冬、被厚厚的霧霾憋得喘不過氣來的日子之後,我們掀開了生活之上的皚皚塵土,打開了春光明媚的未來。
如果把這樣的隱喻,引入到杯子的設計中去,會是怎樣的結果?一個杯子後面的故事有很多,一陣喧嘩後面的感觸唯獨自己知道。經歷過磨鍊的陶瓷,在出爐後卻顯得寧靜、安心。這是平靜中的生命力,是對於日常生活的熱愛。
范仲淹因為直言進諫而屢遭貶斥。有人勸他少說話、自己逍遙就行。范仲淹則回復道:寧為鳴死,不為默生。為了追求「真我」,不必去計較生活中的得失。後來,他在《岳陽樓記》描寫了這一美好的感受:「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春和景明」,我們決定以此來做一款杯子,用牙白色釉來燒制。茶杯,不單單作為一種容器,更是一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將自己的「寵辱」、「波瀾」都融入質感光滑的茶杯。
用什麼設計能展現這種心境?傳統文化中,春枝、靈芝、鹿,是詮釋的最佳道具。我們找到了擅長傳統風物的年輕設計師林海先生,為我們創作了20餘幅主題畫作,海選出了5幅,最終挑出了兩幅作為杯子的肌理。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找到完美的器皿去承載。
為了這款杯子,我們四訪景德,尋找合適的供應商。最終設計師趙磊的原創器型讓我們一見傾心。這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的器形,我們看上了他們造型的親和力。更重要的是,讓傳統風物的畫作體現在現代的器形上會是更好的選擇,也能更好的詮釋「春和景明」的內涵。
杯子以竹節為造型,堅硬又不失柔韌。竹是常用的生活材料,可做竹椅、竹筐、竹簾。竹是態度,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也是審美,「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最終,這款手工磨底的杯子,以1260度高溫燒制,又以鉑金黃金色貼花工藝分別描繪出銜著春枝或靈芝的梅花鹿,眼神靜謐,似乎時刻都會從杯麵上一躍而出。可動可靜、亦進亦退。
我們把「春和景明」杯當做送給春天的禮物。無論四季更迭,順水逆流,都希望使用者能有「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的暢快淋漓。這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智慧,也是時刻準備著「一躍而出」的勇氣。就像杯麵上的兩隻鹿,自在自得,處變不驚。
※讓人憂慮的問題:愛欲的喪失、愚蠢、兩性戰爭……
※中國足球,道路正確而脆弱
※被誤讀的梭羅
※「最後一條路不是犯罪」
※童書 風是什麼?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春和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