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MichaelMeyer 是美國明尼蘇達人,中文名叫梅英東,「身高一米八六,屬鼠」。在東北的大荒地村生活的那一年,每遇到一個老鄉,他都會用中文這樣嫻熟地介紹自己。

「我來中國很久了。」


「我覺得中文不難,比英文容易學。」


「我沒有工資,因為我是作家。」


「我會用筷子。」

再往下聊,村民們詢問的話題也基本繞不出他早早練熟的幾句話。這很快便滿足了他們對這位從美國來的「上門女婿」的好奇心。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1995 年開始,23 歲的梅英東作為美國「和平隊」志願者,在四川小城內江當了兩年外教。隨後,他前往北京教書、寫作、學中文,一呆就是十年。十年間,他寫了本有關胡同的書,《再見,老北京》,還娶了一個東北姑娘,名字叫「丹」。


2010 年,梅英東住進丹的老家,吉林省昌邑區孤店子鎮的大荒地村。4 年後,他將自己旅居東北的經歷寫成了一本《InManchuria(在滿洲)》,今年年初又以《東北遊記》為標題發行了簡體中文版。

《東北遊記》是個很容易造成誤會的標題,乍一聽會以為是一本記錄風土人情的旅行日誌;而這也的確是梅英東最初的寫作計劃,「記錄那些逐漸消失的中國村莊」。但住進大荒地村後,他改變了計劃。


「東北在最直觀的視覺上就是自相矛盾的。在東北,你能看到全中國最開闊、最大氣的自然空間,山也好,林也好,牧場也好,都是粗糲而壯闊的;但與此同時,你也能在這裡看到各種最不自然的人工景觀。


比如說,在長春,你可能會站在一座巨大的冒煙的冷卻塔旁邊等公交車,上了車以後,又經過一排排的工廠,然後突然之間,你就到了郊區,越過浩瀚的松花江,感覺彷彿自己遠離塵囂。」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這樣的體驗使他下定決心,將記錄的鏡頭拉遠,從大荒地村出發,記錄東北這片廣闊地域的過去和未來。


我沒有去過東北,對這片土地的想像來源於書本中的近代史記載,以及喜劇節目中極具辨識度的口音。這兩方面也基本構成了中國普羅大眾對那片黑土地的認知——一場侵略戰爭的發端,和一句「唉呀媽呀」。


但在《東北遊記》中,梅英東站在一個外來者視角,用大量的筆墨感知老一輩東北人對土地的眷戀,同時以當地民營企業「東福米業」的發家史為參照,探討中國農業社會轉型的前景和隱憂。家長里短之間,他又以大荒地村為起點,乘坐火車和大巴,穿梭在東北的大小城鎮,考察數百年來的歷史遺迹。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完顏阿骨打的雕像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溥儀曾藏身的小旅館


梅英東感興趣的不是中南海,而是中國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比如北京胡同里的房東太太,或是大荒地村裡的「三姨」和「三舅」。


「我的朋友 Peter Hessler(何偉)說過,在美國,如果你要寫第三世界的非虛構故事,那麼就必須可憐或害怕他。但你不能寫生活在菲律賓是什麼樣子,在印尼長大是什麼樣子,沒有人為這些故事寫書。」

《東北遊記》:一個美國女婿寫的地方志



梅英東在大荒地村租住的農房後院


「如果你讀過我的《再見,老北京》,會發現每個章節的頭七段都在講我在胡同里的房東太太。我把她作為書中的主線人物,是希望讀者能對她產生真正的同理心——去聽到她的聲音,去和她一起發笑,去把她看成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情景喜劇里的丑角。有太多太多的丑角充斥在我們的新聞里(其中一個還被我們送進了白宮),而我們書寫的目的,就是把真實的人送上舞台。」


「誰能夠成為中國的翻譯者?」


ELLEMEN:東北為什麼吸引你?


梅英東: 無論是文化上,語言上,還是地理上,中國這個國家都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還要多元。我真的已經厭倦看到那些試圖「解讀」中國的書了。「解讀中國」?解讀中國的哪一部分呢?


就東北來說,這片地域看似遠離文明的中心,卻長期被看作一個戰略要地和文化重鎮。它的歷史不僅僅是獨特的,對西方讀者來說,也是少有人知的,這便是我說的「異質性」。我想做的,是延展西方讀者對中國的概念。


ELLEMEN:你的最初計劃只是寫一個村落?


梅英東: 我開始想寫一本關於中國民間風俗的書,包括民間歌謠和傳說,以及鄉下安靜的生活——馮驥才指出,中國每天有 80 至 100 個村落消失,我想在它們消失之前去看看它們,去記錄它們。但到大荒地村之後,我發現在這個小小的村莊內,我能同時聽到滿語、日語和韓語,還見到了參與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老兵,村裡的老人還跟蘇聯紅軍打過交道。東北是一塊瑰麗厚重的織錦,而荒地村只是其中的一小地方。


ELLEMEN:你對在中國接觸到的年輕人有什麼印象?尤其是你在農村地區接觸到的年輕人。


梅英東: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我在香港、倫敦和美國的大學裡遇到的學生們,他們當中,最優秀的往往都是農村出身,在這中國也是一樣。我在中國看到的農村孩子比城裡孩子要用功得多,因為他們不得不用功。


對中國的農村孩子來說,他們在面對城裡孩子時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因為他們很快就發現,大部分「機會」是不會傾向你的,你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才能讓原本不平衡的天平想你傾斜一點點。如果機會的大門敞開了一條窄縫,你必須立刻伸出腳,卡住它,不讓它再次關上。


但很遺憾的是,我認為中國的年輕人對土地已經基本沒有感情了。很多農村的父母根本就不允許他們的孩子下地種田,我甚至還在大學的農林專業見到過從未種過一粒稻穀的學生。在美國的一些中小學校里,我們會開設園藝,或者畜牧的興趣小組,小孩子可以親身學習如何養雞養豬。在中國,這方面的教育在校園中是缺失的。


ELLEMEN:你接觸到的其他地區的中國人對東北人有刻板印象嗎?他們對你的東北見聞有什麼評價?


梅英東: 在我接觸到的「關內人」眼中,東北人都是淳樸熱情的直腸子,俗稱「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其實在美國,其他各州的人也是這麼看我的老家,明尼蘇達州的。但事實上,我在東北認識的很多人都是文雅而淵博的。


在大荒地村,他們把我當老師,而不是老外。他們很有教養,完全不符合人們對農民不好的刻板印象。東北的圖書館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為我的寫作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資料。其實在全國各省中,吉林省的文盲比例也是最低的。


ELLEMEN:你曾提到,希望用一種「更平衡」的角度來理解這片土地,什麼是「更平衡」的角度?


梅英東: 我想要做出平衡的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時間上的平衡。我腦海中構想的讀者並不是當時當下的人,而是一個世紀後的人。關於 21 世紀的中國,他們需要知道些什麼?什麼事值得記錄下來的?什麼是值得保存下來的?


關於奧運、WTO,或是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後人可以找到大量的素材去研究。但是,他們要如何知道中國人是如何生活的呢?他們曾擔憂過什麼,又期盼過什麼?因此,我的身份在書中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去記錄中國人的日常魚思考,這本書是關於他們的。


其二,我需要平衡自己報道的方式,這種方式不是類似新聞資訊那種即時性的記錄,而是要拉開一定的距離,去觀察報道對象在一定時間內發生的變化。這也涉及到了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林語堂在1936年問的那個問題:「誰能夠成為中國的翻譯者?」


採訪、撰文:梁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Google 翻譯真的「翻」回了你的手機!
張亮:打造美式時尚,光有一雙長腿還不夠
Google 翻譯真的「翻」回了你的手機! | ELLEMEN.avi
走遍四海八荒,為什麼我們要買這麼多手錶?
它用70年,寫下了頂級超跑的輝煌發展史

TAG:ELLEMEN睿士 |

您可能感興趣

《解讀中國之中國南海》第8集:美國介入南海目的何在?
《中國女性》美洲版月刊落地美國洛杉磯
美媒:美國與東南亞八國舉行海上聯合演習
社評:中國的南海「朋友圈」決不比美國的小
寧夏: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全球必去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電影《獨立日》:美國人的世界觀
華爾街日報:美國遠程醫療的四個痛點
呂勝中:美國小城的皖南民居
北京美國中心:新標誌,新地址!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錄的黑白民國南京,最難忘城牆下的吹笛人
少女時代美國版《花樣爺爺》官方圖片
美媒:越南南海造島圖片曝光 美國呼籲停建
美國簽證拒簽故事系列(七):周小姐的美國男朋友
組圖:美國海軍士兵在南海都幹些啥
美媒:中國想把美國趕走 南海小雞博弈誰先慫?
影評下午茶之《魔獸》、《美國隊長3》、《憤怒的小鳥》等五部熱映影片
俄媒:奧巴馬聲稱美國會繼續在東海、南海巡航
實拍:美國夜店一條街——流連忘返的各國美女
吃在美國?對!來一次橫跨東西海岸的美食之旅吧
組圖:美國里根號航母在中國周邊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