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時間之內裁軍900多萬,蘇聯為何出現了這麼大動作?
截止1945年年初,蘇聯軍隊的總兵力為1136萬。這個數字還在增長,到了同年5月,也就是蘇軍攻克柏林時,蘇軍總兵力超過了1200萬。但是僅僅3年以後,也就是1948年年底,蘇聯軍隊的總兵力卻只有287萬。在短短的3年時間裡,蘇聯一口氣裁軍900多萬,蘇聯究竟為何出現了這麼大的動作?
一、為了對抗德國,蘇聯必須大規模徵兵
在1941年年初,蘇聯軍隊的總兵力為420萬,而德國軍隊的總兵力卻達到了450萬。面對德國的威脅,蘇聯也開始了一系列的戰備工作。但是在1941年的6月,希特勒便集結了550多萬軍隊大舉進攻蘇聯。在這些軍隊中,有100多萬是僕從國軍隊,並不是德軍。由於蘇聯的戰備工作嚴重不足,在遭遇德國進攻以後,蘇聯方面的損失很大。蘇聯軍隊在戰鬥力方面不如德軍,因此蘇聯必須依靠自己的數量優勢。蘇德戰爭爆發以後,蘇聯動員了大量的青年參軍。蘇聯在兵力上逐步佔據了優勢,由於素質殘次不齊,因此蘇聯軍隊的拿手好戲就是人海戰術。在蘇德戰爭中的幾次大戰里,蘇聯軍隊在數量上均占絕對優勢。截止1945年年初,蘇聯軍隊的總兵力達到了1136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當時,蘇聯軍隊已經佔領了波蘭,即將攻入德國本土。與此同時,英美聯軍則已經攻入了德國本土。其實進行大規模擴軍的國家不止蘇聯,在同時期,美國軍隊的總兵力超過了1100萬。日本則全民皆兵,折騰到了720萬。就連英國這個崇尚職業軍制度的國家,也擴充到了670萬軍隊。1945年4月,蘇聯元帥朱可夫率領200多萬軍隊兵臨柏林城下。經過反覆鏖戰,蘇聯軍隊最終佔領了柏林,希特勒則在地下室自殺。德國投降以後,二戰歐洲戰場的戰事結束,目標只剩下了亞洲的日本。在各大國的聯合打擊下,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至此,二戰全部結束。在此之後,各大國都開始大裁軍,因為那些青壯年必須投入恢復生產的行列。
二、蘇聯起初希望與美國和談,並且希望得到美國的貸款
在二戰中,蘇聯共損失了2780多萬,而且很大的一部分都是青壯年。在戰爭期間,基本上都是婦女們在勞作。但是在戰爭結束以後,蘇聯開始了大裁軍。高層需要士兵們解甲歸田,轉入恢復地方生產的行列中。而且在這一時期,由於自身損失嚴重,蘇聯沒有與美國爭霸的計劃。在戰爭中,蘇聯各方面損失嚴重,因此蘇聯還試圖向美國尋求經濟貸款。為此,蘇聯方面邀請美軍名將艾森豪威爾參加蘇聯閱兵式。艾森豪威爾也是第一個登上列寧墓檢閱台的西方將領,從當時一系列的情況來看,蘇聯試圖沒有心思與美國爭霸。就連對蘇問題專家喬治凱南也認為在40年代後期,蘇聯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國力,而不是與美國爭霸。從1945年到1948年的3年時間裡,蘇聯裁軍人數超過900萬。
當時裁軍的國家不僅只有蘇聯,在二戰結束以後,在2年時間內,美國裁軍750萬以上。英國、法國等國家都在裁軍,只有中國這一時期例外。到了1948年年底,蘇聯軍隊的總兵力只有287萬,這個數字僅僅足夠防禦而已。但是2年之後就一切都變了,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由於戰爭規模規模越來越大,美國現有的兵力已經不夠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緊急擴軍150萬,這一舉動直接刺激了蘇聯。雖然蘇聯在賬面上沒有參戰,但美國的這一舉動給蘇聯造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蘇聯也開始大規模的擴軍,到了1951年年底,蘇聯軍隊的總兵力又達到了475萬。
※清朝一直號稱天朝上國,清朝官員為何要向俄國女皇下跪?
※當年戰國七雄的首都,有的還是首都,有的連縣城都不算
※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曾經鼎盛的明教去哪了?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為何向德國割讓100萬領土?
TAG:興替 |
※1985年,中國擁有400多萬常備軍,為何要裁軍100萬?
※擁有1100萬軍隊的美國,如何在3年內裁軍900萬?
※【歷史】曾經擁有1100萬軍隊的美國 如何在3年內裁軍900多萬?
※二戰前260萬軍隊,二戰後達到1200萬,僅4年裁軍850萬
※二戰前此國軍隊30萬,二戰後達1100萬,用3年裁軍900萬
※1944年,中國大敗給日軍,蔣介石為何要在此時裁軍百萬?
※抗日戰爭時期 1944年的時候為何突然裁軍百萬 真相大白
※1944年大家都在抗戰,中國為何裁軍百萬?
※1944年大家都在抗戰 中國為何裁軍百萬?
※1990年以來,由於40年冷戰的結束,世界形勢出現了裁軍的趨勢
※美軍敢快速裁軍900多萬,世界第一強國,美國為何這麼做
※1985年鄧小平伸出一根手指:裁軍一百萬
※鄧小平伸出一個手指:裁軍100萬
※戰後,一大國三年裁軍900萬,會打仗的「清洗」的一個不剩
※戰勝後,一大國三年裁軍900萬,會打仗的「清洗」的一個不剩
※特朗普宣布停止裁軍!未來10年砸1500億美元造航母核潛艇
※蘇聯二戰後四年裁軍850萬,為何大規模縮減軍隊後又再次擴張
※1920年代日本裁軍竟是侵華戰爭爆發的誘因之一?
※一指禪裁軍百萬 鄧小平一生18個傳奇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