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A-50預警機

蘇聯——A-50預警機


A-50(西方命名:Mainstay「支柱」)空中預警機是以伊爾-76噴氣式運輸機為原型,再進行一系列改裝而成,是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機。該機從70年代開始研製,1978年底完成原型機生產並首飛,1984年開始服役。改進型有A-50M和A-50U。


二戰中雷達在空戰和海戰中起了巨大作用。戰後,人們想到,把雷達送上幾千米的高空,能減低地球表面曲度對雷達探測能力的影響,一定大大提高它的偵測能力。50年代中期這一設想幾乎同時出現在美蘇兩國。當時蘇聯認為這一設想沒有前途,擱置了研製計劃。美國則幾十年努力不懈,它的成果就是令世人矚目的空中預警機E-3。



蘇聯——A-50預警機


美國的空中預警機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預警機在距前線300千米的後方盤旋巡邏,藉助強大的雷達系統,監視敵方縱深80千米的空域,同一時間內能掃描600個目標,並跟蹤其中的250個,根據以上信息引導其它軍用飛機對其中15個目標實施自動截擊。機上的電子計算機以每秒75萬次的速度處理所獲信息。電子計算機中還儲存有全世界的地理資料。它的另外一大功能是通訊聯絡,可在半徑500千米範圍內,對2000個對象進行自動抗干擾數字通信,因此能有效的指揮這些飛機。E-3還有強大的電子戰能力,能有效的壓制對方雷達、通訊設備等電子系統。E-3預警機有E-3A、E-3B、E-3C、E-3D(英國空軍)、E-3F(法國空軍)幾種改型。


當然,空中預警機也有缺點。一些地面無線電干擾可使它不能正常工作。另外亞音速的飛行速度、龐大的外形以及發出的巨大電子輻射,使它容易成為殲擊機和導彈跟蹤攻擊的目標。


前蘇聯在這方面沉寂多年之後終於開始奮起直追,但是始終落後美國2至3年。80年代初,前蘇聯空軍和防空軍裝備了第-代預警機圖-126,它是在圖-95的基礎上研製的。為此蘇聯組建了獨立的預警機部隊,後來部署在波羅的海。


蘇聯——A-50預警機



70年代末,蘇聯伊留申設計局以伊爾-76大型運輸機為平台,加裝有下視能力的空中預警雷達,研製出A-50型預警機,作為圖-126型預警機的後繼機。該機於1984年研製成功,與前蘇聯的第三代超音速戰鬥機米格-29、蘇-27等一起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體系。其雷達天線罩位於機翼後緣處的機身上部,比美國的E-3A靠前,故前半球視界不如後者,但採用高平尾,後半球視界優於後者。在飛機頭部有空中加油受油桿,頭錐內裝有氣象雷達,頭錐下後側雷達罩內估計為地形測繪雷達。A-50取消了伊爾-76的機頭領航員透明風擋。機翼上面有凸起的天線罩,估計為衛星通信天線。機身腹部前後兩側有天線罩,裝電子對抗監視天線。垂尾根部有輔助動力裝置進氣口。尾部有天線罩。


A-50可作為空中雷達、空中引導站和空中指揮所使用。與傳統的地面雷達站相比,它除了可以清晰準確地顯示目標信號、種類、距離之外,還可以以全景方式顯示電子計算機的處理結果,以及己方飛機的綜合情況,如機號、航向、高度、速度、剩餘燃油等等。


A-50預警機與各兵種協同演習的經驗證明,它是非常有用的。海灣戰爭期間,前蘇聯空軍飛行員曾駕駛A-50在黑海上空巡邏,監視毗鄰蘇聯領空的情況。此間,A-50對從土耳其境內機場起飛的大群美國殲擊機、海上游弋的艦船都了如指掌,各種信息歷歷在目。當時A-50作為前蘇空軍的空中前哨,源源不斷地將各種情報發回大本營。


蘇聯——A-50預警機



A-50與美國的預警機有何異同之處呢?A-50電子設備總設計師、兩次蘇聯國家獎金獲得者伊萬諾夫說:「從預警機的用途、編成、甚至機組人員的數目,美蘇兩家的預警機幾乎同出-轍。但是在具體實施預定方案時有一些差別。首先是反映在電子技術水平上,美國預警機上安裝的是成套的現成電子計算機;蘇聯預警機上的計算機是利用混合微電路重新製作,指示器也是按照設計要求重新製作的。A-50在探測目標的距離上、自動引導波道數量上遜色於美國的E-3。但它在地面信號反射背景下對目標的鑒定水平卻要略高一籌(用大功率彌補性能差距,所以探測距離和解析度高一點不奇怪。)。另外A-50機上的電子計算機可儲存來自人造衛星的情報,並可向地面轉發。而據最近情報表明,E-3尚無此種能力。


A-50預警機性能數據:


機長:46.59米

翼展:50.5米


機高:14.76米


空重:75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90000千克

發動機:4台D-30KP渦扇發動機(4×117.6千牛)


實用升限:11000米


最大速度:800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760千米/小時


最大航程:6400千米


續航時間:4小時(無空中加油時)


乘員:5+10人


預警設備:Shmel-M系統,由三維坐標雷達、顯示和儲存系統以及數字通信系統組成;NPK-T控制/導航雷達


預警半徑:低空450千米,高空620千米


引導能力:同時跟蹤50個目標,指揮12架戰鬥機作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觀風雲 的精彩文章:

黑貓中隊:台灣u-2飛行35中隊
比利時fn米尼米5.56mm機槍
中國告造:平遠艦,原名「龍威」
美國——A-3攻擊機
蘇聯——蘇-17攻擊機

TAG:眾觀風雲 |

您可能感興趣

蘇聯:A-50控制預警機
蘇聯——圖-2 ANT-50轟炸機
蘇聯——I-270戰鬥機
蘇聯——波-2 烏-2偵察機
蘇聯:I-330 蘇-1戰鬥機
蘇聯——蘇-25攻擊機
蘇聯——蘇-17攻擊機
蘇聯——米格-1.44戰鬥機
蘇聯RPG-26式72.5毫米火箭筒
蘇聯——I-153「海鷗」戰鬥機
蘇聯RPG-29式105毫米火箭筒
蘇聯RPG-18式64毫米火箭筒
蘇聯——La-11戰鬥機
蘇聯:伊爾-4-Il-4-DB-3轟炸機
蘇聯RPG-2式40毫米火箭筒
蘇聯——伊爾-10攻擊機
蘇聯——米格-110兩用飛機
蘇聯——蘇-15戰鬥機
蘇聯:KS-19 M2式100毫米高射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