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為什麼要吃蒿子饃饃?
春天跑得有點小快,還沒迷登過來,就農曆三月三了。三月三作為節日,是有著悠久歷史的。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今天的鄭州,小雨如絲,新鄭的拜祖大典仍如期舉行,那份隆重,不是小家細戶所能想像的。
只是,那份隆重與我無關,心中念念的,卻是老家的蒿子饃饃。
為什麼三月三要吃蒿子饃饃呢?這裡面還有個古老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陽間和陰間之間的界限沒有現在這樣的森嚴,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陽間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陰間看看,方便得就象走親戚一樣。每年農曆三月初三,陰陽生死之間的界限更加寬鬆了。三月初三晚上,陰間的街市到處張燈結綵,披紅掛綠,大街小巷擠滿著華麗的鬼魂。隨處可見龍燈、獅舞、高蹺、花船,其熱鬧繁榮非人間的春節可比,因而在這天晚上,人的魂魄經受不了陰間的誘惑,紛紛到鬼市去遊玩,他們有的遊盪於街頭巷尾觀燈看戲;有的在酒樓茶肆喝酒聽曲;有的趁機去望從未見過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雞報曉,鬼市收市時,大多數的遊魂心滿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軀體。少數遊魂樂而忘返,就留在陰間了。這時,便有負責維持治安的牛頭馬面、黑白無常之類的鬼差出來凈街,碰到那些不知死活的陽間魂魄,就捉了去,投入陰間,這人就一覺難醒,魂歸那世了。因此,農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間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們稱為「鬼節」。
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陽間的人就想法設法躲避鬼差的搜捕。傳說,魂魄躲進蒿子林里,鬼差就找不到了,等警訊一過,錯過還陽的魂魄就又能偷偷跑回來的。
所以,老家的鄉親們才慢慢養成了三月三吃青蒿的食俗。
另外,為了避免三月三夜間外出遊盪的孤魂野鬼的侵擾,家家門前還會放上幾棵青蒜,意即「算了」,這家是好人,別騷擾了。有時,也會有仇家趁主家不備,在門口偷放幾根大蔥,那這家就有晦氣了——那大蔥的諧意就是「沖」,小鬼們可以直接闖入搗蛋。
當然,三月三的「鬼節」只是個傳說,但食青蒿卻是兼有食療作用的。青蒿可是個好東西,可清熱解暑,除蒸,截瘧。用於暑邪發熱,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是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葯。去年那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就是因為她成功地從蒿類植物中提起了青蒿素。
這樣想來,鄉親們三月食青蒿,還是頗具科學思考的。
春天,正是青蒿萌發的季子,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到它們青蔥的身影。一般,鄉親們會在三月初二的早晨,踏著晨光,趁著露水未泄之時,去野外採摘青蒿。回家後,將洗凈的青蒿與浸泡了一天的大米(條件好的人家用的是糯米,一般人家則是糯米摻雜著粘米)用石磨磨成漿,讓它們流入石磨下方的簸箕里,為了吸去米漿中多餘的水份,鄉親們會在簸箕里鋪一層厚厚的草木灰,灰上再攤一塊大大的細紗白布,這樣的器具,接到米漿後,很快就變成碧綠的粉塊。
這就是蒿子面。三月三時,一家老小圍在桌前,將蒿子面揉成小團,就是蒿子饃饃的半成坯了。這和南方的青團極為相似,只不過,青團一般是隔水蒸熟,顯得晶瑩剔透,可飽眼福。而老家的蒿子饃饃,則是將粉團貼進鍋底燒有開水的鐵鍋里,蓋上鍋蓋後,小火慢煎到饃底金黃,這才最解口饞。
中午吃飯時,還接到三弟的簡訊,說是家裡做好了蒿子饃饃,可是,我卻沒口福。看來,只有周末去黃河邊走走,看能否採摘些青蒿回來,以解鄉思了。
※這個女人太濫情,為了與哥哥長相廝守竟然謀殺了國王老公
※夫妻也是一道菜
※為什麼有許多滿族人改名換姓?
※一個居家男人的廚房日記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指的啥?
TAG:老黃說事 |
※回老家吃的這丑饃饃,一滴水不用清香柔軟,這個季節一定要吃一次
※回老家吃的這丑饃饃,一滴水不用清香柔軟,這個季節一定要吃
※《一馬三司令》竟然是吃著咱周村饃饃醬拍出來的!
※七歲兒子要吃肉包,母親買回來饃饃,兒子向母親動手打!
※店裡蒸的饃饃又白又大,老闆娘說:月入三萬沒問題
※假如小S不做明星,那她一定是公司爭搶的香饃饃吧
※饃饃和羊肉,坐月子也離不開的三秦文化
※夫妻店成香饃饃,天貓憑什麼去搶
※在都江堰鄉村 逛吃的必選當然是蒜香豆腐乾和棉花饃饃
※烺坑不光能烤饃饃還能烤羊排烤雞最好吃的是烤土豆
※沒胃口?來點饃饃醬!
※告別饃饃鹹菜 吃上營養配餐
※腦筋急轉彎:饃饃的爸爸的妹妹是誰?
※這種玉米面饃饃,好吃又營養,看起來就有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
※饅頭換個吃法 香炒饃饃
※軟蛋太多讓硬漢成名!貝弗利一語道破自己和格林為什麼能成為NBA香饃饃
※100多年的美味,還是那個老味道,老字號饃饃醬
※「全面二孩」帶熱市場 孕產婦奶粉成了「香饃饃」
※老貧農向知青憶苦:自己吃白面饃饃地主卻吃黑面饃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