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代天氣預報時怎麼測空氣濕度

古代天氣預報時怎麼測空氣濕度

江南連著陰天,說說古人是怎麼做天氣預報的。

相比起來,在古代氣象預報中,對大氣濕度的觀測難度更大些,因為現代有精確的濕度儀,在古代有嗎?也有呢。

空氣濕度是指空氣中水汽含量和濕潤程度。濕度對人影響都很大,現代醫學已證實,濕度與呼吸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在一定的濕度下氧氣比較容易通過肺泡進入血液,濕度過高影響人調節體溫的排汗功能,人會感到悶熱。總的來說,人在高溫但低濕度的情況下(如沙漠),比在溫度不太高但濕度很高的情況下(比如雨林)的感覺要好。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濕度的?古人這招絕妙!

古代天氣預報時怎麼測空氣濕度

(現代電子測溫測濕)

古人雖然沒有發現濕度與人體健康的科學關係,但也認識到了濕度對人們生活、學習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很早就知道「測濕」了,而且想出來的方法甚是絕妙。

觀測空氣濕度,先秦時期的氣象預報工作中便應該出現,西漢時已有文字記載。《淮南子·本經訓》中便有這樣的說法:「雷震之聲,可以鐘鼓寫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

這句話里透露時人已注意到了濕度問題。 為什麼?東漢王充《論衡·變動篇》稱:「故天且雨,螻蟻徙,丘蚓出,琴弦緩,固疾發。」這裡的「琴弦緩」,就是濕度發生變化所致。元末婁元禮《田家五行》一書中對此有具體說法。

書中記載一句流行諺語,叫「晴干鼓響,雨落鐘鳴」。婁元禮就此注釋:「琴瑟弦索調得極和,則天道必是一望略無纖毫,方能如是;若是調卒不齊,則必陰余之變,蓋亦氣候致而然也。若高潔之弦忽自寬,則因琴床潤濕故也,主陰雨。」

古代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濕度的?古人這招絕妙!

古代天氣預報時怎麼測空氣濕度

(古人撫琴)

大概意思是,古人通過聽琴聲,凡能知道空氣濕度大小,預知陰陽。如果琴弦鬆了,音律調不準,是因為空氣濕度增加了,預示天氣有變,未來是陰雨天。可見秦漢時,人們對空氣濕度已有準確的認識,通過琴弦變化知道大氣濕度變化。

通過琴弦的變化來觀察空氣濕度,一直到清朝都在用。清明發明家黃履庄發明的」驗燥濕器「,就是利用「弦線吸濕」的原理製作出來的,相當靈驗,靈敏度並不比現代的濕度差:「內有一針,能左右旋,燥則左旋,濕則右旋,毫髮不爽,並可預證陰晴。」但是,現代科學家再也製作不出這樣的「測濕儀」了。

1658年來華傳教的比利時人南懷仁,也曾使用鹿筋,於清朝康熙年間製作了一件「濕度器」。需要注意的是,選用動物的筋線制弦有講究,動物不能太老,動物越小筋對濕度越敏感,測濕時越靈。南懷仁製作的濕度器,用的便是小鹿的筋。

古代天氣預報時怎麼測空氣濕度

(南懷仁)

為了準確觀測,西漢時用上了「測濕儀」,這比達·芬奇於十五世紀時設計出的濕度計要早一千多年。這種測濕儀是利用炭吸濕性強的特點,藉助天平原理實現測濕目的。

中國是最早發明測濕儀器的國家。《史記·天官書》記載:「冬至短極,縣(懸)土炭,炭動……略以知日至,要決晷景。」

西漢時人們有「縣土炭」的風俗:冬至節氣前,把土和炭分別掛在天平兩側,通過觀測天平兩端升降,來判斷濕度變化。如果空氣乾燥,炭中水份散發快,會變輕,放炭這端就發上升;如果空氣濕度增加,正好相反。

此即《淮南子·天文訓》中所謂:「燥故炭輕,濕故炭重。」《淮南子·泰族訓》則進一步說明了測濕儀工作原理:「夫濕之至也,莫見其形而炭已重矣;風之至也,莫見其象而木已動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長得丑就不能上位?我表示呵呵!
愛貓和愛狗的人性格有什麼不一樣?
噎死了?人真的可以被自己噎死嗎?
《星際穿越》成真!科學家造出新物質——時間晶體
我也想做大胃王!為什麼吃播主播們這麼能吃?

TAG:知識百科 |

您可能感興趣

沒現代儀器,古人天氣預報時咋測空氣濕度的?古人想出這招絕妙!
來自宇宙的天氣預報——空間天氣
澳氣象局研發新天氣預報技術:或能預測今後數年天氣
天氣預報為何總不準?聊聊古今中外的天氣預報
震驚!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 他們竟然這樣預測天氣
給你最詩意的天氣預報:行雲天氣
夏季陰雨天氣多 關節炎又要化身「天氣預報」
北京天氣最新預報:下周陰晴不定氣溫起伏 降水也任性
能夠預報天氣的天然鬧鐘!
今日「白露」 天氣晴熱!未來幾天天氣預報都在這裡
「天氣預報」春捂 謹防感冒
氣象科普 氣象衛星與天氣預報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准了嗎?
新模型填補了天氣預報的空白
天氣預報到底能有多精細!——一個小網格里的天氣變化
墨西哥天氣預報主播 被雜誌選為全球最性感天氣預報員!
為什麼天氣預報總是不準?
古人是怎麼做天氣預報的?
會「預報天氣」的腰背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