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劉備的進攻,此人大踏步後退,一直退了六百里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秋七月,劉備出兵東進,治中從事黃權勸諫說:「吳人強悍善戰,而我們的水軍順長江而下,前進容易,撤退因難。請陛下派我率軍為前鋒,向敵人發動攻擊,陛下應該在後方坐鎮。」對於黃權的建議,劉備斷然拒絕,並因此認為黃權的建議會妨礙自己的作戰計劃,因此任命其為鎮北將軍,屯兵江北地區以保護大軍的側翼。同時,自己親率將士,沿長江南岸翻山越嶺向吳進發。
劉備大軍前鋒水陸並進,擊敗吳將李異、劉阿等人後突破了吳國邊境。武陵五谿蠻夷歸順,蠻王沙摩柯率兵來投。這時,劉備親率主力也抵達秭歸,蜀軍大舉東進,沿途吳軍難以進行有效抵抗,戰役進行到次年二月,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劉備步兵「緣山截嶺」而進,深入吳境數百里。又命侍中馬良前往荊南安慰五谿蠻夷。
夷陵是益州和荊州的交匯處,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它地扼渝鄂咽喉,上控巴夔,下引荊襄,「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為「夷陵」,素有「三峽門戶」之稱。從益州出兵,只有攻破夷陵才能順江東下,佔據荊州。但這一帶多山地丘陵,又有河流穿插,地形複雜,不利於大兵團展開。陸遜說夷陵是「夷陵要害,國之關限」, 對於此處極為重視。
劉備命馮習進攻江南夷道,孫氏宗族將領孫桓被圍,陸遜認為蜀軍勢大,氣勢正盛,所以放棄數百里的山地叢林,主動退往猇亭防線。
面對蜀漢的進攻,孫權命陸遜為大都督、假節,督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五萬人拒敵,東吳兵隨將走,從這份參戰名單就可以看出東吳對於此次戰役的重視程度。
具體部署如下:
1.虎威將軍朱然,率軍五千總鎮江陵。
2.振威將軍固陵太守潘璋率軍數千鎮守猇亭北線,防止蜀軍從北面突破,同時監視魏軍從襄陽宛城南下。保障陸遜軍團右翼的安全。
3.安東中郎將孫桓率軍數千鎮守江南夷道,保障陸遜軍團左翼的安全。
4.平武將軍步騭、武陵郡都尉鮮于丹率數千人屯紮在荊南長沙一線,防止蜀軍偏師和武陵蠻夷兵。
5.建忠將軍中郎將駱統率部三千防守孱陵、綏德將軍領南郡太守諸葛瑾防守公安、興業都尉周胤配屬諸葛瑾統轄。
6.陸遜主力約三萬人屯於猇亭。
7.孫權移都鄂城,改名為武昌將其作為東吳的戰時指揮中心,進行督戰和決策。
這個部署是戰役初期的防禦體系,當戰役進入中後期直到決戰,該部署也隨之做了較大的調整。
戰爭開始初期,陸遜的處境較為艱難。劉備在佔據秭歸之後,於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正月派出將軍吳班、陳式率領水軍沿三峽東進並佔領荊州長江上游重鎮夷陵,劉備手下的鎮北將軍黃權則奉命屯兵江北地區以保護大軍的側翼,劉備本人親率主力向夷陵以南的猇亭地區挺進。面對劉備的兇猛進攻,陸遜選擇了大踏步的撤退,短短七個月時間裡,陸遜從巫縣、秭歸等地後退了近六百多里,一直退到了猇亭地區。在命令部將宋謙在夷陵道攻破劉備軍隊的五個營寨並斬殺其將領之後,陸遜才停止了撤退轉入防禦。
總的來說,戰役初期是劉備強勢進攻,陸遜明智的避其鋒銳,全線退守。即使是孫氏宗室孫桓被圍他也不去救,不去與劉備強爭夷陵,把國境內數百里的山地留給蜀軍,把主力安排在猇亭,尋求戰機。陸遜採取了深溝高壘,閉門不戰的策略,從章武二年(公元222年)二月到六月,陸遜未與蜀軍正面交鋒。
※此人是水滸天異星,晁蓋系核心,對宋江卻言不由衷
※同樣是刺配,為何盧俊義的行枷比林沖重十二斤半
※劉備大兵壓境,孫權三招應對,大戰在即
※此人是水滸天殺星,人生只為一個字,有一點令人敬佩
※同樣是刺配,為何盧俊義的行枷比林沖重了十二斤半
TAG:燦爛海灘 |
※面對劉備的進攻,此人大踏步後撤,一直退了六百里
※面對這麼火的趨勢,時尚品牌也迅速跟上了步伐,就這麼單穿,去海島,別人想贏你有點難
※中日陸軍並無天險阻隔,面對面廝殺,貼身肉搏,一步也沒有後退
※他是從死人堆里走出來的將軍,面對危險絕不退縮,建國後是大將
※8歲,這個小男孩接上了一雙別人的雙手,準備以此面對自己將來的一生。如今,他成功了……
※面對巨頭的步步進攻,AWS做雲計算這條路並不好走
※丟臉!宋軍十萬精銳面對強彎之末的二萬遼兵,竟然又是一場大潰敗
※鏡頭下:我們即將面對的生態危機,每一張背後的「推手」都是人類
※面對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你準備好出門的行囊了嗎
※面對敵人挑釁,蘇聯軍隊是這麼做的,現在看來依舊那麼痛快!
※二戰結束後,面對躲在地下要塞誓死不降的日軍怎麼辦?蘇軍這樣做讓他們直接進了墳墓,實在是大快人心
※理解這兩個要點,面對左手將不再一臉懵逼
※順產時必須面對的六大尷尬,尤其是前三件,所有產婦都逃不掉
※第一島鏈,面對這樣的攻勢,能堅持幾個小時
※獨當一面,面對困難從不退縮的三大生肖
※香港淪陷後面對輕易可拿下的澳門,日軍為何停下了腳步?
※去朋友家做客,面對這一桌的好菜,減肥的腳步又停住了
※有一隻狗,戰勝了癌症後,每當面對鏡頭都會笑
※金正恩這次可能真的慌了!面對突襲的美導彈,半島局勢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