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金銀錘揲工藝
錘揲(yè)是傳統金屬加工的主要工藝之一,是指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變形以獲得所需造型的金屬加工方法。捶打,敲擊,反覆,直至器形和紋飾成型。不同於繁複的華麗之美,簡潔的器物本身,表面富有肌理的變化,使得金屬脫離了冷冰冰的質感,而多了人文的溫度。
在外來工藝中,對中國金銀器影響最大的是捶揲工藝。捶揲工藝最早出現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西亞、中東地區,並大量用於金銀器的成型製作。
摩羯紋金杯
隨著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規模展開,西亞、中亞等地的商人、工匠紛紛來華,他們在帶來大量國外產品的同時,也帶來了包括金銀器製造在內的不少工藝技術。
捶揲鏨花雙獅蓮瓣紋金碗
由於金銀均具有較好的延展性,捶揲成型更能體現金銀製品的特質和美感,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考古出土的唐代金銀器絕大部分都是捶揲成型,足見其影響之大。
唐代金質瓜棱瓶
錘揲法又稱為「打作法」或「槌揲法」。這種方法是利用金,銀質地較柔軟,延展性強的特點,將金銀捶打出各種形狀。
如意紋金盤
用錘揲法製造的器物要比鑄造耗用材料少,也不像鑄造器物是需要多人分工合作,可單人獨立完成,故在質地較柔軟又十分珍貴的金銀製作中極為盛行。
獅紋金花銀盤
鍛打捶揲是金銀器成型工藝和裝飾工藝常用的方法之一。當然,這也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和一份需要慢下來的細活。首先,將熔煉提純後的金塊或銀塊加熱;用鎚子反覆敲打,使其延伸展開成為一定厚度的金片或銀片;然後,剪裁成所需要的簡單器型。日復一日,漫長而瑣碎。
用錘揲技術可以製作一些形體簡單的器物,比如耳環,臂釧,杯子等。
銀捶揲暗八仙紋香爐
某些複雜的器物也可以使用錘揲法,如口小腹大的瓶子水壺類器皿,一般是分成上下兩部分錘揲,也可分為多個部分錘揲,最後將各部分焊接或鉚接一起,打磨光滑。
錘揲而成的器物口往往比較薄,在使用中容易變形,為避免這種情況一般還要進行加厚處理,主要用三種方法:1,將瓶口位置內折,使口部成為雙層。2,將內部外折,內襯一圈銀絲或銅絲。3,瓶口內加套一圈銀片。
錘揲法也可用於金銀器紋飾的製作,如一件蓮花瓣紋飾的金碗,首先錘揲出器物的基本形態,然後由內向外錘出雙層蓮瓣形輪廓,使得蓮瓣由碗內壁向外壁微微突出,形成內凹外凸的效果,再在外凸的蓮瓣輪廓上鏨刻上花紋。
唐代蓮葉伏龜金質對盤
有時在錘揲器物形制或紋樣時還需要襯以事先預製好的堅硬底模,使得金銀片在錘揲時按底模成型,這種方法也被稱為「模沖」,尤其是對於造型要求準確的紋樣,多採用此法。
新疆出土的虎紋金牌
如銀鎏金舞馬紋提梁壺,高18.5厘米,重547克,腹部的舞馬紋樣凸出於器表,馬的形象逼真,口鼻眼等細部清楚,身體的肌肉也有很明顯的表現,這便是按照事先做好的底模錘揲而成,不然,錘揲的隨意性很大,很難做出十分精美的花紋。
銀鎏金舞馬紋提梁壺
在平面上敲打,先只有簡單的輪廓,通過一次次從裡向外反覆敲打,凸出的部位越來越高,造型越來越清晰,平面的銅板也變成了具有浮雕狀圖案的部件。雖然沒那麼規整,沒那麼流暢,它所打動人的美麗,是質感的渾厚,肌理的樸實,這一點是機械永遠無法替代的。
※賭石必先看清楚這些!
※和珅貪污的文玩珠寶就價值上百億
※簡直太美了——孔雀石
※中國古代最逆天的神器
※鑒定通過顯微鏡看和田玉籽料
TAG:董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