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稅官卻一戰成名,投降後被封王,卻神奇不再自刎於戰場
在秦國近七百年歷史中,因為自衛、擴張或兼并的需要,曾經出現過無數的鐵血戰將,得勝時,他們宜將剩勇追窮寇,讓敵人看到的只有手裡的刀劍和身上裝人頭顱的腰帶;失敗時,他們不懼亡命疆場、馬革裹屍,也曾上演過一幕幕的忠義讚歌。在這無數的鐵血故事之中,在這些靠斬獲敵人頭顱建功立業的鐵血群體里,有很多人值得後人懷念,有很多人讓後人恐懼,也有很多人讓後人詬病,他們個人精神演變過程,是秦國歷史演變的縮影。
在秦國歷史中,有名有姓的降將叛臣也出過不少,跟朋友們探討一下,第一個人應該是秦襄公的哥哥世父,曾被戎人所俘;接著是崤山兵敗被晉國俘虜的孟明視等三人,不過他們最終還是在戰場上為秦國找回了尊嚴;再就是在秦趙邯鄲之戰中降趙的鄭安平,被李牧打敗後遠遁燕國的樊於期,被項羽俘虜了的王離,都曾給秦國帶來了一些羞辱;最後一個人,應該就是這個叛秦降楚的章邯,用二十萬降卒的生命,給自己換來了一項雍王的桂冠。不過,章邯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最終自刎於戰場之上。
章邯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了困龍之地沙丘宮,胡亥在趙高和李斯的協助下,篡位成功,成為了秦二世,隨後誅殺了扶蘇及蒙氏兄弟。公元前209年秋,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緊接著項梁在吳縣起義,劉邦也在沛縣起義,山東各地大亂。此時的秦廷內部,胡亥和趙高卻在忙著對嬴氏血脈、馮氏兄弟、蒙氏兄弟以及李斯等其他大臣,進行著血腥清洗。公元前208年,當陳勝大軍逼近咸陽時,才引起胡亥、趙高的重視,召集群臣進行商議,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少府章邯在歷史中出現了。危難之際,他臨危受命,帶領被赦免並武裝起來的驪山刑徒及奴隸幾十萬人,向張楚大將周章(有說是周文)迎了上去。
胡亥
刑徒,是指秦漢時被判處剝奪一定時期自由的徒刑罪犯。徒本是指服徭役的平民,由於長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當時人以刑徒或罪徒、徒隸來稱呼他們。
(一)對章邯身份的推測。
作為一個可能挽救大秦帝國於危局之際的戰將,史書記載中雖然沒有說明他以前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推測一下:
一是,對於這個建國時間只有十多年的大一統帝國,因為戰爭的原因,很多重要官員可能是從軍隊中提拔上來的,少府雖然是個近似於收稅和為王室手工製造的行政執法類官職,但它也是九卿之一,也是重要的省部級單位,章邯或許是從軍中轉隸?或者是還兼任軍職的大將?據史載,秦始皇陵修了38年,大將章邯曾任監工。
二是,在短時間內能武裝起幾十萬大軍,並形成戰鬥力,要麼是秦政府的戰備動員能力強,要麼就是他本人的組織領導指揮能力強,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是做不出來的。特別是在亡國時刻,能夠想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也絕不是臨時的拍腦袋,說明他有帥才。
三是,因為無法知道他的確切年齡,只能繼續猜測,要麼他是像安劉氏的老臣周勃等人,躲過了政治清洗;要麼他是在秦國統一過程中或之後的平定戰爭中曾嶄露出頭角的軍中新星,被趙高和二世超規格提拔。如果沒有相當的資歷和功績,怎麼可能一提出建議,二世就同意並任命他當了主將?
四是,一隻老虎帶一群綿羊,可以打敗一隻綿羊帶領的一群老虎。當時沒有科舉但有選吏,他會不會是通過選吏,像是袁崇煥類的文人從軍?這種可能稍微會小一些,畢竟他們那些人指揮的多是一些已經形成體系的正規軍隊,還有一些時間進行整訓。而這是一支剛改編的雜牌軍,不是原地防守而是去進攻,無論是配合協調還是軍中紀律,統兵將領都需要磨合,沒有多少實戰經驗,除非周章大軍真是一群烏合之眾、不堪一擊、一觸即潰,一路都沒有經歷過抵抗。
五是,看到章邯的出身後,我想到了戰國時期還有一個稅官出身的名將,趙國的馬服君趙奢。不過,據《戰國策》記載,趙奢在武靈王胡服騎射時可能就已經在軍中任職,因為武靈王被餓死沙丘宮,他身邊的很多大臣因此獲罪被流放燕國,趙奢也在其中。從燕國回來後,成為了一名負責稅收的小官。在工作中,因收稅問題連殺了平原君趙勝的九個親信,被平原君推薦給了趙惠文王,升成了趙國的稅收總管,在攻齊的戰爭中成名,受趙王器重,才有機會參與國家重大事件的討論,請命率軍與秦軍在閼與交戰,功封馬服君,名揚天下。
(二)秦朝正規軍隊怎麼了?
寫到這裡時,我們大家可能又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除了這支刑徒之軍外,其它正規的秦朝大軍到那裡去了呢?當統一的大秦帝國出現之後,因為作戰任務的改變,暫時沒有了對手的秦軍,除了北擊匈奴的蒙恬軍團和南平百越的任囂軍團外,其餘要麼被分派到各地擔任地方安防工作,要麼就是裁撤轉到地方支援農業生產,開始出現了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戰備荒廢的情況。當陳勝大軍兵逼咸陽時,蒙恬軍團因主將蒙冤被害、部隊被拆解分割、分散平亂,雖有王離統領,但已輝煌不在;駐守南郡的西南軍團,因主將任囂企圖自立固守,在國家危亡之際隔岸觀火;只有章邯臨時拼湊起來的這支刑徒之軍,成了保衛咸陽秦廷的最後屏障。
(三)對章邯率兵作戰的有關記載。
這個章邯確實不簡單,一出手,就將陳勝的兩大主力擊敗。公元前208年冬天,在戲地(臨潼境內)迎擊了周章大軍。一戰將周章大軍趕出關中,二戰將其逼出曹陽亭(河南靈寶),三戰逼得周章在澠池(三門峽市境內)自刎。隨後,率軍東進,在敖倉(滎陽東北)全殲田臧大軍。章邯緊接著率軍進擊陳縣,逼得陳勝逃到了城父(安徽蒙城西北)。十二月,引誘和策反陳勝車夫庄賈殺害陳勝。陳勝殘部一分為二,一部分在侍從呂臣的帶領下,加入了劉邦的軍隊;一部分在將領召平的帶領下,加入了項梁的軍隊。隨後,在長史司馬欣、董翳的支援下,章邯大軍接著又在臨濟消滅了魏王魏咎和齊王田儋,緊接著在定陶(山東定陶)大破楚軍,項梁戰死。至此,陳勝部在楚地有名聲將領幾乎都被平定,這也讓章邯產生了錯誤判斷,錯過了一舉滅亡楚國的機會,給劉邦和項羽留下了喘息的機會。對於楚國來講,當章邯率軍北上後,楚懷王向全軍將領發出「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的戰鬥動員令,命令劉邦西行攻秦,命令宋義率項羽和呂臣等人北上救趙。項羽和范增看出了楚懷王的陰謀和壓制,在請求與劉邦西行攻秦不許的情況下,只得隨宋義北上救趙。
秦末農民起義
暫時平定了楚地的章邯,率軍渡過黃河,北上援助進攻趙軍的王離軍團。趙王歇率軍退入巨鹿城中後,向外界發出了求救信號。各路諸侯率軍陸續趕到,與章邯的四十萬大軍對峙於巨鹿城外。當時秦軍圍攻巨鹿城的主將是王離,章邯的大軍負責給他保障和補充,兩軍之間通過甬道連接。有人推測說,章邯是為了將各地義軍引來,想通過一場大決戰達到一勞永逸的目的,只是不知道章邯對這種判斷的信心有多少?不過,我們也從聯軍方面能夠看得出來,章邯開始的判斷還是準確的,因為,聯軍也沒有人願意出頭,都在互相觀望等待著!救趙的楚軍在宋義的率領下,走到安陽(山東曹陽東南)時,竟駐紮停留了四十六天!不過,意外出現了,項羽斬殺宋義並奪權成功,帶著楚軍趕到了巨鹿。生的怕楞的,楞的怕橫的,橫的怕的是不要命的。這項羽,就是一個不要命的主!項羽率軍渡過漳河後,破釜沉舟,從甬道入手強攻,章邯軍被打敗,王離軍被圍殲,秦軍從此轉入守勢,退守棘原。項羽軍也在漳水南岸紮營,雙方陷入長達幾個月的對峙僵持。
在僵持的這幾個月中,趙高當了丞相,在朝廷內開始指鹿為馬;二世也屢屢派人到軍中督責。被章邯派回咸陽打探消息的長史司馬欣,被追捕。長史司馬欣探知趙高有不信任之意,匆忙逃回軍中,和董翳一起向章邯報告說:「趙高用事於中,將軍有功亦誅,無功亦誅」。陳餘也給章邯寫來勸說信,通過白起、蒙恬的事例,結合趙高專權的情況,勸說章邯倒戈攻秦、割地為王。當章邯在降楚與退軍之間猶豫不決時,項羽又連敗秦軍。公元前207年七月,走投無路的章邯,被迫率軍投降,被項羽封為雍王。隨後,趙高弒二世,子嬰誅趙高,子嬰自降為王,自縛獻璽於劉邦面前,歷經兩帝一王的秦帝國滅亡。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7年十一月,劉邦已經入了咸陽,投降項羽的二十萬秦軍被坑殺於新安(河南澠池城東)南,距這裡百餘公里遠的山西晉城高平西北隅,就是五十四年前秦國白起坑殺40萬趙軍的地方。這次屠殺後,僅剩下了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位主將。十二月,項羽軍隊到達戲水新豐的鴻門,隨後發生史上最有名的鴻門宴故事,接著開始分封天下諸侯,將八百里秦川分封給了章邯等三個秦軍降將。
在這次分封上,項羽雖然想以秦人治秦,安排了這三個降將空頭王來扼制和防範劉邦進入關中,但他卻忽略了這三人是秦人心中恨之入骨的叛徒!劉邦在回南鄭的路上,火燒棧道,隨後又發生蕭何月下追韓信等故事。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後,為劉邦分析天下形勢時說:關中三王根本不受秦人的擁護,如果起兵收復三秦,將傳檄而定。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大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陳倉和章邯開戰。曾經風光無限的章邯,在劉邦面前屢戰不利,一戰敗陳倉,二戰敗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最後只能退回封地廢丘城(今陝西興平東南,現名槐里),等待項羽救援。公元前205年六月,在孤軍抵抗近十個月後,廢丘城被水淹而破,章邯兵敗自殺,一代名將就這樣謝幕了!
(四)章邯為什麼會叛秦降楚?
從秦朝自身來看,官員之間為了爭權搞得內部血雨腥風、人人自危,國家控制能力極度弱化,再加上對農民起義的不重視,結果形成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雖然有章邯等人的挽救,但王離的兵敗,最終導致戰場態勢的急轉直下,章邯被迫轉入戰略守勢,與項羽聯軍進入僵持階段,此時的秦廷不僅沒有進行增援,反而屢屢派人責問章邯,將相失和,君帥離心,將章邯一步步的推到對立面。
從秦軍將士的軍心來看,在趙高等掌權者的逼迫,無論是主將還是普通士卒,他們內心可能已經失去了願意繼續為這個帝國捨身而戰的精神支撐,在戰與和問題上出現了迷茫,在忠與叛問題上出現了動搖,再加上屢戰屢敗,導致全軍誓死抵抗的決心動搖。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項羽
從章邯自身來看,胡應麟曾贊章邯:白起之亞也,衂於羽而名。他並不懼怕死亡,他也是個忠義之士,只不過他不是個愚忠之人,在內外交困之時,在昏聵王朝的沒落之際,在烽火遍地之時,無力回天的他,心中應該有更多的思量,究竟還值不值得為這個帝國玉碎?陳餘的那封信,肯定也動搖了他的忠心。或許,他又從項羽身上,又看到了始皇帝當年的霸主氣概,激起了他想追隨霸王再建開國奇功的雄心壯志,按照「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的標準實現了自己的轉變,更為項羽盡了忠!
從諸侯聯軍方面來看,自大澤鄉起義之後,天下響應。統帥項羽,更是個力能扛鼎氣壓萬夫的一代英雄豪傑,滅秦意志堅定。在他的帶領下,將散沙般的聯軍組織了起來,從被動的防守轉變入主動進攻,繼而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在戰場上徹底將章邯打服了。司馬遷評價項羽:並無些許權柄可以憑藉,只是趁亂世興於民間,用三年時間,率原五國諸侯,滅掉秦朝,瓜分土地,封王賜侯,權同皇帝,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歷史人物大多都是複雜的,歷史對他們的評價也不會絕對而簡單。一個人做了正面貢獻,可能不會被淹沒;同樣,他做了壞事,歷史也可能不會幫他們抹掉。封建王朝末日之時,也多會出現那種一將降而國家毀的情況,因為他們是這個國家救命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因為苦難的中華民族曾經經歷過被奴役和侵略,才讓我們對像章邯、洪承疇、吳三桂等類末世貳臣降將的投降做法嗤之以鼻,不願意去正視他們。
對於像章邯這樣的悲劇英雄,如果想要他成為一個能夠為國盡忠的愛國者,這個國家就得給他提供這樣的機會以及能讓他心甘情願這樣去做的理由。如果國家做不到,那為什麼還要苛求於他呢?他也是暴政體制下的一個受害者!
劉邦
普通人沒有故事,卻很容易遭遇事故;英雄人物雖有故事,卻更容易遭遇變故,他們更容易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更容易被人們揪問和指責。不過,在變故面前,有些人的變節,是投機鑽營,可恥;有些人的投降,卻是被逼無奈,可悲!成亦英雄,敗亦英雄;忠亦英雄,降亦英雄!畢竟在國家危難之際,他們也曾流血犧牲過,也曾力挽狂瀾過,也曾做過他們的努力。
對於他們曾經所做過的貢獻和努力,我們還是要心懷些許的敬意,辯證的對待他們!
作者:木林;
※大唐第一巨貪,出身寒門,被抄出64頓胡椒粉,死時嘴含臭襪子!
※雙修生死書背後的隱情——撲天雕李應的機謀與算計
※良妃果真是不受寵的「賤婦」?
※徒步徽行古道 走進徽派村落 品徽文化精髓
TAG:歷史百家爭鳴 |
※光頭強遇到鐵面稅官熊大熊二,有他好受的了
※深陷逃稅官司與離隊傳聞之中,老佛爺的一句話卻讓C羅決定留下!
※C羅懶理偷稅官司,遊艇上秀恩愛,女友俯身吻的羨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