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這些病用隔蒜灸效果更好!關於隔蒜灸的最全介紹!

這些病用隔蒜灸效果更好!關於隔蒜灸的最全介紹!



找經絡、查穴位

在我們公眾號首頁的右下角有一個

「穴位查找」的工具,

你點進去就可以了,

更可以學到很多不一樣的穴位知識。


隔蒜灸就是把大蒜切成薄片放在穴位處,然後在大蒜上施灸,這種灸法主要用於治療膿腫毒瘡。


隔蒜灸之所以在治療癰疽時療效顯著,是因為大蒜本身辛溫喜散,具有消腫化結,拔毒止痛之功效。《名醫別錄》中是這樣介紹大蒜的:「散癰腫魘瘡,除風邪,殺毒氣。」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大蒜具有超強的殺菌能力,可以防治腫瘤和癌症,還具有預防感冒、抵抗疲勞、抗過敏等作用。








隔蒜灸除了把蒜切成片進行艾灸,還可以把蒜搗成泥之後採取隔蒜泥灸。什麼時候適宜隔蒜泥灸呢?我的經驗是,當患處面積比較大,蒜片無法覆蓋時,可以把大蒜搗成泥,然後將蒜泥壓平蓋在患處,再在上面施灸。




隔蒜灸的具體操作方法是怎樣的呢?




在隔蒜片灸時,你可以取新鮮獨頭的大蒜,將其切成厚約0.1~0.3cm的蒜片,然後用針或牙籤把蒜片中間刺幾個小孔,放在穴區上,再在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每灸3~4炷之後換一個蒜片,然後繼續施灸。一般一次施灸7~11炷。每日或隔日施灸1次,7~10日為一療程。


隔蒜灸的臨床研究進展


河北醫科大學2005級碩士生張瑞娟 張麗欣


指導楊繼軍 余延芬


隔蒜灸最早見於《肘後備急方》

,「灸腫令消法,取獨顆蒜,橫截厚一分,安腫頭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壯。不覺消,數數灸,唯多為善。勿大熱,但覺痛即擎起蒜,蒜焦更換用新者,不用灸損皮肉」。



《千金要方》用治瘰癘,《醫學入門》用治癰疽腫毒,《醫宗金鑒》用治瘡毒。今據古人之法,用於治療內科、外科、婦科、皮膚科中的一些疾病,其方法簡單、安全易行、取材容易、價格低廉,療效顯著。



1、內科疾病


1.1 叢集性頭痛


石氏等運用隔蒜灸配

合針刺治療叢集性頭痛,取厚約0.3-0.4cm

的蒜片放置於陽白、太陽穴(患側),在其上置約杏仁大小的艾柱,每穴灸2壯。針刺選用

主穴,近取陽白、太陽、風池;遠取合谷、太沖。風池、合谷、太沖取雙側;陽白、太陽取患側。常規皮膚消毒,用平補平瀉法。針刺得氣後,留針30 min。艾灸與針刺可同時進行。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經過1~3個療程。本次觀察的12例患者臨床治癒率為75%,顯效率為25%,總有效率為100%。


1.2 難治性肺結核


趙氏等治療難治性肺結核80例,患者病情都比較嚴重,均為長期用抗癆藥物治療而痰菌持續或斷續反覆陽性,並對大部分抗癆藥物耐葯者。取穴分為兩組:(1)百勞(雙)、肺俞(雙)、膏肓(雙)。(2)中府(雙)、膻中、關元、足三里(雙)。採用隔蒜灸,每穴灸7壯,每壯含甲級純艾絨250 mg,每周灸治3次,每次輪迴灸治1組穴位,3個月為1療程。患者全部住院治療,艾

灸期間除給予口服異煙肼(INH)300mg/日

外,停用其它抗癆葯,一般癥狀對症處理。80例難治性肺結核患者經艾灸治療後,顯效19例,好轉33例。有效率為65%。同時肌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狀態得到糾正。


2、外科疾病


2.1 癤


李氏用隔蒜灸治療癤38例,癤

紅腫明顯、且伴有全身癥狀者,蒜餅宜厚些,艾炷宜大些,每次可灸至9壯;癤紅腫範圍小,全身癥狀不明顯者,蒜餅可薄些,艾炷可小些,一般灸3壯即可。體虛毒戀型再配合艾條補法懸灸足三里穴。每日治療1次,至治癒為止。經6次以內治療,癤腫消散、全身癥狀消失37例;經6次以上治療,癤腫消散、癥狀消失1例。


2.2 瘡癰


匡氏用穴位隔蒜灸治療65例瘡瘍病人,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取穴位置在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寸。在兩邊各取1穴,即腰陽關穴旁開1寸,做隔蒜灸,每日1次。大小在2cm×2cm及以下的單個癤腫,應用此法,一般3天可痊癒。其它的多個癤腫,足發背等,可配合肌注普魯卡因青黴素。一般5~6天可痊癒,2—3天必有好轉,用此法治療,治療時間最長為6次。


2.3 尋常疣


鄧氏運用隔蒜灸治療尋常疣的方法是疣多者選較單獨、較大粒者2~3處,或最早出現者。首先用酒精浸潤1-2 min後,用棉簽颳去表面角質層,使疣絲充分暴露,塗鮮蒜蓉汁少許,使艾炷著於疣上灸之,灸至能忍受為度。1次3~5灶,1日2-3次,每灸1次,用棉簽與皮膚成30度角,依次向疣周推之,一般2—3次能脫落。若仍未脫落者改1天1次,一般1周內脫落。若脫落者是母疣,周圍的子疣3個月至半年自行消失或脫落。


2.4 疝氣


武氏等針刺結合隔蒜灸治療疝氣43例,取大敦、三陰交、歸來穴,常規消毒後,用28~30號毫針速刺,得氣後不留針。將黃豆大小錐形含麝香的艾炷置於蒜片中央施灸,令艾炷燒盡,每穴灸1~2壯,以灸處穴位起小泡為度,醫者可通過在灸穴附近皮膚上循按等方法緩解患者的疼痛,灸後穴位處可塗少許龍膽紫溶液,若1次治療不愈,1月後可作第2次治療。經1~2次治療後有效率為95.4%,治癒率為79.1%,平均治療次數1.3次。此方法通過經絡的調整作用,能增強腹股溝韌帶的緊張性,促進臟器回縮和腹環的閉合。


2.5 急性淋巴管炎


劉氏等採用隔蒜灸治療急性淋巴管炎118例,方法是用三棱針從紅絲的兩端點刺出血後,在紅絲的遠心端點刺處放上獨頭蒜片(約5mm厚),蒜片上用艾灸,灸後不久即可見紅絲漸漸向近心端回縮,待紅絲不再回縮即停止治療,如不愈者,次日可如上法再行灸治,一般2—3次即愈。本組118例中,灸治1次痊癒者12例,灸治2次痊癒者88例,灸治3次痊癒者18例。治癒率為100%。


2.6 類風濕性關節炎


陳氏等針刺結合隔蒜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1)取穴:天應、腕骨、陽溪、曲池、外關、合谷、中渚、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臨泣、八邪、解溪穴。以捻轉瀉法深刺為主,每次留針30 min,10次為1個療程,休息4天,進行第2個療程,一般觀察3個療程。(2)隔蒜灸:取紫皮獨頭蒜適量,去皮搗泥,平鋪於大椎至腰俞穴間,寬約2.5 em,厚約1.5 cm,周圍以紙封固。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以黃豆大艾炷分別放在大椎、腰俞、命門穴上並點燃,共灸4—5壯,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4天。取穴每次除大椎及腰俞不變外,中間尚可取陶道、身柱、神道、靈台、至陽、筋縮、中樞、懸樞、腰陽關諸穴中的1個穴輪流施灸。結果顯示:治療組87例,治癒2例,好轉75例,無效10例,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8.5%。


3、婦科疾病


3.1 急性乳腺炎


楊氏等採用隔蒜灸法治療急性乳腺炎42例臨床觀察。選穴:病人患側局部、乳中穴。治療期間患側乳房暫停哺乳,應用吸乳器將乳汁吸出。如遇膿腫潰破,可在破口處拔吸火罐,利用負壓將膿吸凈,再作隔蒜灸。每日1次,3次為1療程。經治療1—2療程後,痊癒38例,顯效2例,好轉1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62%。其中1療程治癒者37例(88.09%)。


其它略


4、皮膚科疾病


4.1 帶狀皰疹


劉氏採用隔蒜圍灸治療帶狀皰疹36例,患處周圍用切好的蒜片圍住,每片間隔約1cm(若在胸背腹部,須在相應脊神經根的夾脊穴處置放蒜片),其上置艾炷(比麥粒灸用之艾炷略大),點燃,可用紙片煽其艾火令其速燃,待患者感灼熱疼痛不能忍耐時,除去艾火,每片蒜上放艾炷灸3次。一般每日治療1次,疼痛劇烈者可每日2次,5日為I療程。治療36例,經2療程治療,痊癒28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2%。


4.2頑固性蕁麻疹


耿氏等針刺配合隔蒜灸治療頑固性蕁麻疹46例,針刺主穴為曲池、三陰交、血海;配穴為委中、尺澤、合谷、足三里、大椎、風市,每次針刺根據病情辨證選取主,配穴3-5個,採用輕刺激,施平補平瀉法,針刺得氣後留針30 min。隔蒜灸取足三里、血海、曲池、大椎、膈俞、外關、太溪。每穴灸7~9壯,用補法,艾炷取單數,勿吹其火,也可風團塊密集處置蒜片施灸。


以上兩種療法隔日交替使用,10次為1個療程(其中針刺5次,隔蒜灸5次),療程間休息3天。

治療2個療程後,治癒率和有效率分別為65.3%、97.3%。


其它略


大蒜是一種較好的免疫激發性中草藥,可以增強免疫系統的功能,提高肌體固有的對疾病的抵抗力,因而在惡性腫瘤的防治、免疫與血液病的治療、延緩肌體衰老等方面有著較好的療效。


艾灸有溫經活血之功,大蒜有消腫、解毒、殺菌之力,

隔蒜灸是指將灸之散結,蒜之解毒,有機結合,使灸獲蒜性以利消散,蒜借灸助得以滲透,二者相得益彰。

因此隔蒜灸具有消腫、拔毒、發散、止痛的作用。所以隔蒜灸這種簡單有效的自然療法,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艾灸 的精彩文章:

晚上七點後,不要再吃它了!不是嚇唬你,40歲以上一定要看!
舊牙刷千萬千萬不要扔,她用打火機一燒,奇蹟出現了!
渾身骨節痛:針魂門穴,灸之效更佳
筋長一寸,壽延十年!老祖宗留下的小動作,確保百病無憂!
老祖宗煮飯時加了點它,就能防治5大病,真神!

TAG:中醫艾灸 |

您可能感興趣

讓艾灸療效加倍的灸法:隔姜灸、隔蔥灸、隔鹽灸、隔蒜灸、隔附子
風濕病,可以試試「大蒜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