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今天,盛世中國,所有人都不應該忘記他……

今天,盛世中國,所有人都不應該忘記他……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最激烈奔涌的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絆此生。他碧血丹心,卻從不言說,他成就斐然,卻低調無比。他淡泊明志,但寧靜致遠,他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原創文字:德國優才計劃
來源:德國優才計劃(togermany)


http://url.cn/45SZA7t
轉載請與德國優才計劃聯繫授權
排版編輯:水木文摘(mweishijie)

摘要: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最激烈奔涌的雄壯力量。




在介紹他之前,


讓我們先來看一張照片





他們風華正茂,英氣逼人,


照片右邊兩位大名鼎鼎,


相信大家都認出來了,

他們是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和李政道,


可左邊這位你認識嗎?





他一生功勛無數,


卻在中國默默無聞,


他和楊振寧、李政道是同門師兄弟,


共處同一個時代,


學術上並駕齊驅,


但他卻選擇了一個,


和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


在楊、李二人決定留美時,


他毅然棄美回到當時羸弱不堪的祖國。




他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巨匠,


在中國核武器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


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決心。


他被譽為


「技術上的諸葛亮」、


「中國的奧本海默」,


是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


中國工程科學界不可替代的頂樑柱,


也是中國核武器研究領域公認的


「眾帥之帥」,


他是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


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核武器之父!




在浩瀚無比的宇宙中,


還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2月26日,是他逝世6周年……


他,就是朱光亞







1924年12月25日,


朱光亞生於湖北宜昌,


父親在法國企業工作,


他自幼接受西方教育。


幾年後,因抗日戰爭爆發,


他和家人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書也念得斷斷續續。




先後就讀於合川崇敬中學、


江北清華中學、重慶南開中學。


在重慶南開中學上學時,


他對數學、物理產生了濃厚興趣。


17歲時,


考入中央大學(現南京大學)物理系,


18歲時,他幸運地趕上了,


西南聯合大學在重慶的招生,


他報考並以優異成績進入了,


為祖國培養出無數頂尖人才,


令天下學子夢寐以求的西南聯大!


他和楊振寧,李政道都是西南聯大的校友。







之後,


在眾多名師的栽培下,


逐漸成才,


畢業後,留校任助教。





朱光亞西南聯大的畢業證





1945年,


美國在日本投擲了兩枚原子彈,


頃刻間,城市化為火海,


大量平民死亡,到處屍橫遍野,


這兩枚原子彈威力巨大,


令全世界感到顫慄和恐懼!




蔣介石也想製造原子彈,


美方向他表示,


中國人可以去美國學習。


於是,國民政府軍政部俞大維奉命,


約見物理學家吳大猷、


化學家曾昭掄、數學家華羅庚,


並讓他們選兩名助手一同赴美學習。




吳大猷選擇的助手分別是:


19歲,


在西南聯大物理系讀大二的李政道,


21歲,


西南聯大物理系的助教朱光亞。


兩人年紀相仿,


而且都聰慧超常,


常常在一起切磋,


有著深厚的友誼。




可等他們一行人到達美國舊金山,


才發現民國政府被耍了!


美國政府推出新規定:


凡是與原子彈有關的科研機構,


包括工廠,外國人都不得進入。


造原子彈,變成了鏡花水月,


他們只好決定先各奔東西。


但朱光亞骨子裡有股倔強,


他從未放棄過造彈的夢想。







他進入吳大猷的母校密歇根大學,


邊作為吳大猷的助手,


邊攻讀博士學位。


連續4年,以各科全A的成績獲得獎學金,


並且在世界著名物理期刊,


《物理評論》上連續發表論文,


成為當時中國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也在世界物理領域闖出了名聲。




不動聲色地沉澱自我,


才有能力在未來劈開一個時代。





朱光亞(左一)與張文裕、楊振寧、李政道合影




新中國成立後,何去何從,


成為了當時旅美留學生的熱門話題。


是留在美國?去台灣?還是回祖國呢?


別的學生都猶豫不決,


只有他,從一開始就決定好了去路。


他在留學生中很有威望,


多次以留美科協的名義,


組織召開中國留學生座談會。


向其他留學生介紹國內國情,


鼓勵他們一起回國參加建設。




他還組織起草了著名的:


《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


信中提到:


「你也許說自己學得還不夠,


要「繼續充實」「繼續研究」,


因為「機會難得」。


朋友!學問是無窮的!


我們念一輩子也念不完。


若留戀這裡的研究環境,


恐怕一輩子也回不去了……」




「也許你在工廠實習,


想從實際工作中得到經驗,


其實,也不值得多留,中國有事要我們做,


為什麼卻要留在美國替人家做事……」




「同學們,我們都是在中國長大的,


我們受了20多年的教育,


我們還不該趕快回去,


把自己的一技之長,


獻給祖國的人民嗎?


我們中國要出頭的,


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們已經站起來了,回去吧,


趕快回去吧!


祖國在迫切地等待我們!」







這封公開信,


迅速在旅美留學生之間傳閱,


不久後,就有52個人,


在上面簽署名字決定回國。


著名科學家侯祥麟也簽了名,


可見他當時對中國留學生的影響力!


之後,他又將這封信,


刊登在《留美學生通訊》上,


引起當時在美的巨大反響!




1950年,李政道決定就職美國,


楊振寧也決定留美,


和李政道合作研究。


而朱光亞則拒絕了美國提供的豐厚條件,


懷著一顆赤子之心,


正式踏上歸國之路。


時代相同、年紀相仿、


學識相當、惺惺相惜的三個人,


從此走向截然不同的人生!





朱光亞(右一)與楊振寧、李政道




回到祖國後,


他先後在北京大學物理系,


東北人民大學物理系擔任教授之職,


毫無保留地培養中國年輕一代。


32歲時,


他參與籌建近代物理研究室,


擔負起培養中國


第一批原子能人才的重任,


之後,年僅35歲的他,


就被任命為,


我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







他在我國核武器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刻,


都起到了主導作用。


在工作上,


他從不喊口號,


而是深思熟慮,厚積薄發。


他主持擬定了兩份文件,


明確指出技術上最關鍵問題,


這兩份文件,


也被譽為「兩個綱領性文件」。




他還提出了


核爆炸試驗分兩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先做地面爆炸試驗,


第二步再做空中爆炸試驗。


該方案為後來


突破原子彈技術,


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同事回憶說:「朱光亞在高層決策崗位,


發揮了特殊作用。


那些重大的、向中央報告的文稿,


研究規劃、計劃,都是出自他手。」




他每天親自指揮,


為「造彈」嘔心瀝血,


所帶團隊在青海基地成功組織進行了,


全尺寸全球聚合爆試驗!


這預示著


原子彈裝置核爆炸已經成功在望!




在現場視察的張愛萍副總參謀長,


難掩喜悅之情,贈給他一首詩:


祁連雪峰聳入雲,


草原兒女多奇能。


煉丹修道瀝肝膽,


應時而出驚世聞。




1964年10月16日,沉雷怒吼,


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大漠騰空升起,


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


爆炸成功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中國從此進入世界核武器國家的行列。




一向內斂的他,


看著遠處的蘑菇雲,潸然淚下,


他這輩子只喝醉過一次酒,


就是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的那個晚上……




李政道後來回憶與他的往事時,


極其感慨地說道:


「當初蔣介石派的人只有派朱光亞是派對了,


他回來是做原子彈了,


派我是派錯了。」







原子彈爆炸成功後,


西方人仍覺得不服氣,


諷刺中國在未來5年內一定解決不了,


核武器的運載問題。


其實,他早在1960年就考慮這個問題了,


並提出切實可行的計劃。


僅僅兩年後,中國就圓滿進行了,


我國第一次導彈核武器發射爆炸試驗,


這標誌著中國有了可用於實戰的核導彈!


這讓西方人徹底啞口無言!




他是一位把物理成果,


轉化成工程成果、


把科學技術轉變成戰鬥力的大師。


「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稱他是:


「細緻安排爭好省,


全盤計劃善溝通,


周旋內外現玲瓏」。


錢三強認為他是「有本事的人」,


王淦昌則誇他「真了不起」,


程開甲稱他「深思熟慮,把握航道」。







他還組織制定了


突破氫彈技術的大綱,


鼓勵科研人員大膽設想,大膽去做,


自己則每天沒日沒夜地忘我工作。


1967年初,那場文化浩劫來了,


他是少數躲過文革的幸運兒,


人人都佩服他,沒人敢批鬥他,


也沒人肯給他貼大字報,


他以自己強大的人格魅力,


躲過了這場劫難。




而在設備落後,環境極差,


科研工作本就困難無比的情況下,


浩劫讓科學家、技術人員們都靠邊站,


這讓科研工作真的是雪上加霜!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


他仍專心致志地奮鬥。




1967年6月17日,


我國第一顆氫彈空投終於爆炸成功!


從原子彈到氫彈爆炸成功,


美國用了7年3個月,


英國是4年7個月,


法國8年6個月,


蘇聯6年3個月,


中國僅僅用了2年零8個月,


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擁有氫彈的國家。







在爭分奪秒研製原子彈的時候,


他還開闢了另一條戰線:


地下核試驗。


在中國研製第一顆原子彈的關鍵時刻,


美、蘇、英三國為了將


中國的原子彈事業扼殺在搖籃里,


和中國簽訂了:


《關於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


和水下進行核試驗的條約》。


他立即向中央報告,


不僅要抓緊研製核武器,


也要儘快掌握有利於保密、


減少放射性污染的地下核試驗技術。


他在動蕩的歲月里,苦苦研究,


排除萬難,攻克了大量的技術難關,


以不成功決不罷休的意志,


為地面試驗收集了大量的數據!


在他的領導下,1969年9月23日,


我國又成功地進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試驗。







到了20世紀80年代,


中國的核事業到達關鍵時刻。


然而美國卻在1992年,


提出進行全面禁核試談判。


而朱光亞早看清局勢並兩次向中央,


提出加快試驗進程的建議。


這兩次加快,使我國在1996年,


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之前,


就已經突破了先進核武器的關鍵技術,


維護了國家的安全!


1996年7月29日,在他的指導下,


中國又一次成功地進行了地下核試驗。


當天晚上,我國向全世界鄭重宣布:


從1996年7月30日起,中國暫停核試驗。


不久後,中國充滿底氣地簽署了,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除此之外,他還組織領導了,


我國第一座核電站的籌建工作。


他提出放棄熔鹽堆改用壓水堆的意見,


並完成了30萬千瓦壓水堆核電站設計方案。


該方案被列入國家專項工程,


他親自領導了核電站的選址,


親赴各個省份進行考察,


於1982年最終選定浙江省海鹽縣的秦山廠址,


1991年,核電站首次併網發電成功,


實現了我國核電技術的重大突破!




1999年9月18日,


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表彰大會上,


他與其他22位功勛卓著的科學家,


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這是我國科技界的至高榮譽!







有功有德,大仁大義,


大師風範!


無論他的功勛,還是職位高低,


他始終是謙虛、節約的。


他從不坐專車,不需要警衛,


到70歲了,都還堅持


騎自行車上下班,


他常穿的,就是一件破舊不堪的舊軍裝。







他堅持和同事們一起吃盒飯,


如果要外出赴宴,


每當飯桌上菜多了,


他就會提醒大家不要浪費,


離開的時候,還會去,


特地感謝所有的服務人員。







他常常教導子女們:


「清苦一點不好嗎?」


在家裡有空的時候,


他還會幫忙買菜,帶孩子,做家務...







每次出差、訪問如果收到紀念品,


他都會交公,哪怕只是一個小杯子,


他廉潔無比,令人敬佩!







他精益求精,嚴謹而細心,


他的筆記永遠都是寫得工工整整的,


甚至都能直接印刷出去當範本。


生活中的他也是同樣地細心,


家裡的衣服,他會按季節分類,


並在每個箱子上附帶小紙條。


每次找衣物都憑條索物。


他的兒子感慨道:


「小時候不覺得,


但等到我們自己過日子的時候就會發現,


我們怎麼過不成那樣。」







雖然他功勛無數,


但卻不在乎名利。


他的故事少為人知,


是因為他實在太低調了。


有許多媒體找到他,


想給他寫文章,他都拒絕了。


解放軍出版社要出版一套


「國防科技科學家傳記叢書」,


他自然是必寫的對象,


他二話不說就把自己的名字劃掉了。


他在撰寫核試驗文章時,


寫了許多科學家的事迹和貢獻,


卻從來沒有寫過自己的。







1996年,


他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記述成就獎,


獎金100萬港元,不是小數目,


當時他自己家裡的條件也不寬裕,


沒想到他毫不猶豫地,


就把所有獎金,


捐給了中國工程科技獎獎勵基金,


並反覆叮囑他人不要宣傳張揚。


曾有人勸他捐一半,留一半給自己,


他斷然地回絕了。


1999年9月9日他


又把4萬餘元稿費,


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







到了晚年,


他始終對工作充滿熱情,


身兼數職,卻依然為祖國傾盡全力,


沒日沒夜地連軸轉。


總結自己的一生,


他沒有長篇大論地提自己的貢獻,


只是簡短地說了一句話:


「我這一輩子主要做的就一件事


——搞中國的核武器。」





溫家寶總理、朱光亞(右),李政道(左)一同手握手




2004年12月,


國際編號10388號小行星,


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


他並不驕傲,而是平淡地說:


「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


我很不敢當……


我個人只是集體中的一員,


做了一些工作。」







2011年2月26日10時30分,


科學巨匠,兩彈一星元勛,


朱光亞,


因病在北京逝世,


享年87歲。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


最激烈奔涌的雄壯力量。


細推物理即是樂,


不用浮名絆此生。


他碧血丹心,卻從不言說,


他成就斐然,卻低調無比。


他淡泊明志,但寧靜致遠,


他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


全部奉獻給了祖國母親,


滋養出如今中國的輝煌!




忠厚平實,純真坦蕩,


干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


人生為一大事來,


實在是可歌!可嘆!


今天,盛世中國,


所有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他……






?德國優才計劃簡介:


原創作者德國優才計劃簡介:歐洲最大自媒體,歐洲最美微刊,帶您重拾歷史,為中歐文化代言。更多精彩閱讀請添加微信號:

德國優才計劃(togermany)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文摘 的精彩文章:

朋友圈裡最驚艷的照片!絕對震撼!!
不動聲色的女人是什麼樣子?
長久的好婚姻,就是一次又一次愛上
胖太久,就是你的錯!
懂,最是深情

TAG:水木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公一個晚上不在家,女人竟然就給他……真相震驚所有人!
才華不輸楊絳,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這個女人值得我們所有人為她刷屏。
解密:才華不輸楊絳,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這個女人值得我們所有人為她刷屏。
才華不輸楊絳,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這個女人值得我們所有人為她刷屏!
那一夜,幾乎所有人都記住了他,你呢?
她失憶之後,忘記了身邊所有人……直到有一天,男友讓她重新愛上自己……
中國最早的「國奸」,他想了一「高招」,讓所有人都不敢罵他
才華不輸楊絳,她是中國最美先生,值得我們所有人為她刷屏
這一次,所有人都給中國網紅點贊!除了她……
才華不輸楊絳,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這個女人值得我們所有人為她刷屏
這個節目復活了鄧麗君,22年後再唱《我只在乎你》,看哭所有人……
世界末日所有人都變成了殭屍就只剩下了他們,他們竟然選擇了?
中國:從今天開始誰還想用發動機制約我們,門都沒有,這個消息讓所有人興奮
所有人都認為她已不在人世。直到這時,森林裡衝出了一隻狗……
忘了全世界也不會忘記你,迷路老人的一封家書,竟感動了所有人!
孩子,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像我這樣對你
當所有人都在扒薛之謙黑料時,只有他力挺「我不管,你拿我當人」
不是所有人都是早上的記憶最好,找對你的記憶時間才能事半功倍!
她是中國最美先生,為中國文化放棄哈佛教職,她值得我們所有人為她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