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樂民:狄德羅的「沙龍隨筆」

陳樂民:狄德羅的「沙龍隨筆」

陳樂民:狄德羅的「沙龍隨筆」



狄德羅(Denis Diderot ,1713年10月5日 —1784年7月30日),生於郎格勒。平民出身,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作家,百科全書派的代表人物。誕生在朗格勒市的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父親是個技藝高超的制刀匠。他先後在朗格勒和巴黎的耶穌會學校讀書。他從小接受基督教教育,但沒有接受舅父的神甫職務,1729年進入巴黎大學學習,並於1732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在此期間,他半工半讀學習,給牧師寫講道詞賺錢維生。畢業於巴黎大學文科,畢業後無固定職業,在巴黎從事著述。

1746年出版的《哲學思想錄》被法院查禁,後來又因反對宗教的言論被投入監獄。出獄後不余遺力地從事百科全書的編輯出版。他的熱忱和頑強使他成為百科全書派的領袖。除為百科全書寫的大量詞條外,還著有《對自然的解釋》、《達朗貝和狄德羅的談話》、《關於物質和運動的原理》等。


18世紀的法國美術皇家學會,正式名稱叫「繪畫雕刻皇家學院」,從1746年起每兩年在羅浮宮開闢一個叫做「沙龍」的展覽室,展出當時的三百多件藝術品。人們只要一提到它,大半指的就是這座「沙龍」,那是一種流行的「文化生活」;當然會引起一般愛好者的興趣。狄德羅最愛好美術,是「沙龍」的常客。經常來此走走的有一個德國人,是《文藝通訊》的主編格里姆,是狄德羅的好朋友。他時時向《百科全書》的文人們約稿。此時,他即約狄德羅在他的刊物上開個「專欄」,拿羅浮宮這個「沙龍」作為話題。


就這樣,狄德羅從1759年為這份刊物的「專欄」一直寫到1781年。他是1784年死的,可見這個「專欄」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誰都知道,狄德羅最出名的是他和達朗貝主編《百科全書》;其實,這套「沙龍」隨筆同樣是留給後人的文化財富。相比之下,注意的人卻比較少一些。


有研究狄德羅的專家說,他的「1767年沙龍隨筆」寫的最精彩,最富哲學和美學意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國翻譯家張冠堯、施康強、桂裕芳等翻譯了一部分,作為《狄德羅美學論文選》的「附錄」。時隔三十年,恐怕除了「專業」的學者和學生沒有很多人去注意了。

狄德羅1767年的「沙龍隨筆」寫了一年,至第二年11月結稿,每一篇都從一幅凡爾內的風景畫開始,不知不覺地畫上的轉成了實在的景物;狄德羅和朋友們在某處「風景」中漫不經心地在巨石小徑、大海潭溪、港灣茅舍、樹木花草之間邊散步邊閑聊,陶醉在世外桃源的大自然里。偶然地,瞥見遠處山頂上佇立著或蹲坐著一兩個閑散的人,太遠了,看不見他們的長相;這叫我想到中國明清時代的山水畫。但狄德羅眼中的一切,並不重要,有些意思的,是他腦子裡的活動,是思想遊走時的自得。這種經驗可能人人都有,在悠閑散步時,腦子裡可能是一片空白,然而也可能自然而然地閃出一些平常最關心的事,如同電光石火。所以這些「隨筆」又叫「凡爾內漫步」。


此時的「沙龍」已有更寬泛的意義。「沙龍」通常是文人雅集之所,現在則是狄德羅的思維在頭腦里的「沙龍」集會。他在遼闊的海濱想到遼遠宇宙的最基礎的元素,古希臘哲學把他帶向古老的「元素論」;從周圍形態各異中想到了萊布尼茨說沒有兩粒沙子是完全一樣的;洛克的「感覺論」怎樣教他認識事物的途徑;青年時住在霍爾巴赫的莊園里怎樣討論「經驗」的作用,等等,都在散步時跳進腦子裡。狄德羅的腦子像一群晚餐會上聚會的人在吵吵嚷嚷,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風生:有對「經濟學家」(主張「自由貿易」的人)的評說、哲學有用還是沒用、宗教、風俗、男女演員、政府行為、法國或義大利的音樂……各式各樣的時尚話題無一不在腦子裡浮動,像在「晚餐會」上眾聲喧嘩。

陳樂民:狄德羅的「沙龍隨筆」



狄德羅想的最多的問題之一,是路易王治下的法律問題,「法律」是怎麼一回事?這問題太大了,太嚴肅了。狄德羅在觀賞風景時為什麼想到這麼嚴肅的問題呢?遠處垂釣的漁夫,鄉間小路上的農婦,跟「法律」有什麼關係?狄德羅看的是景物,心之所思卻是別的事。狄德羅和他的朋友們是「自然法」的擁護者。什麼樣的法叫「自然法」呢?最簡單通俗的解釋,可能是伏爾泰說的:「自然法就是令我們感到公正的本能」,「就是天下的人都認為是公正的或不公正的」,「這種自然法既不整人,也不是拿整別人來取樂」。狄德羅說,(在路易王治下)只有兩種「法」,一種是「國民法」,其實是皇權治下的「法」;再一種是「宗教法」,是教廷立下的「法」。這兩種「法」都是與「自然法」對立的。

狄德羅在《一個父親與兒子們的談話》中,把這個問題推到了悖論的死胡同里,一個兒子問:該不該守法?父親答:當然,不然,你就是犯法了。另一個兒子問:如果是一個「壞法律」呢?也要「守法」么?父親犯了難,說這是說不清的問題;因為如果服從一個「壞法律」,你會受良心的遣責,而不服從,那你就「犯法」了。於是談話不了了之。


《百科全書》在普及知識和良知,宣揚美好的東西,譴責壞的東西,教人尊重理性……都是好事。但是卻犯了「法」,狄德羅被抓進班房。以後,他的《百科全書》不得不靠瑞士的出版商、格里姆那樣的朋友,有時還要憑檢察官中的好心人睜隻眼閉隻眼,才得以流行。


那時的歐洲國家都是君主國。不過,君主個人所好不同。俄國女沙皇葉捷卡列琳娜喜歡法國文化,「資助」了狄德羅;就像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崇拜伏爾泰,他在給伏爾泰的親筆信中說:生活在「伏爾泰時代」真是慶幸而滿足。這叫「牆內開花牆外香」吧。


有一點是清楚的,這些後來被稱為啟蒙思想家們沒有白費勁。在《百科全書》里還沒有「啟蒙」這個條目,但緊接著在德意志各邦確實出現了以康德為代表的「啟蒙哲學」。而且在研究「啟蒙思想史」時,還不能忽視前此的「自由先聲」荷蘭、蘇格蘭等等「小地方」擴散出的氣流。


狄德羅的「沙龍隨筆」,靈動、瀟洒而又豐富,須得細細咀嚼才能品出味道。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飛微議 的精彩文章:

詳解《未來簡史》——假設、論證邏輯與基本結論
人與機器:機器人學五大定律
為什麼是我們,未來又如何?——讀《人類簡史》
機器演算法確實越來越了不起,可它能算出女人的心思么?
葛兆光:思想史的寫法(2)

TAG:吳飛微議 |

您可能感興趣

楊強∣元好問筆下的「憂民之憂」與「樂民之樂」
黎樂民:理論與計算化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學科重要研究前沿
黎樂民:理論與計算化學發展戰略研究
牧樂民食品參展2017澳洲糖尿病官方展會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