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英軍也愛用,細說棍棒、鞭鐧、錘類鈍器
鈍器是中國古代冷兵器中的一大類,包括了多種兵器在內。鈍器的鈍,是相對於利器的利而言的。那什麼是利器呢?就是常見的刀槍劍戟之類,要麼開有利刃,要麼有尖銳的鋒。而鈍器,要麼沒有鋒刃,要麼鋒刃較鈍。
由於結構不同,這兩類兵器的用法也有區別,利器的殺傷手段往往比較多,可刺可挑,能砍能削,而鈍器就沒那麼多花樣了,一般來說就一個用法,非常簡單,那就是砸,用力的砸,直到把敵人砸死為止。
秦殳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種鈍擊武器,我們根據它們的長相和結構,可以將它們大概分為三大類,這三大類分別是棍棒類、鞭鐧類、錘類。
區分這三類武器的標準很簡單,棍棒類武器就是一根棒子,雖然有大有小,有粗有細,有的上面裝有利刃或金屬頭,但歸根結底都是一根棒子,整體較為細長,大部分由竹木製成。
觀復博物館清代紫檀棍
鞭鐧類武器的定義也很明白,把刀劍的刃去掉,然後在原來刀刃的部位安裝一根細長的金屬棍棒,就是鞭鐧了。鞭鐧類武器外觀和用法都與刀劍相仿,區別在於刀劍有利刃而鞭鐧無利刃。
錘類武器則是由棍棒類武器演變而來,也就是而帶有金屬頭,且金屬頭較大的短棍即可稱為錘。
竹節鞭 金-元 觀復博物館藏
鈍器類武器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成本低廉,在這古代是個非常顯著的優點、拜各種電視劇所賜,現代人一說起古代軍隊,就會腦補出一隻衣甲鮮明、手持利器的威武之師。但實際上,古代大部分軍隊都是比較窮的。在這種情況下,取材簡單的鈍器就很受歡迎了。
整體上說,大部分鈍器都可以用木頭製成,尤其是棍棒類武器,標準材料就是竹木類材料。古代環境保護的好,最不缺的就是樹,因此不少沒錢置辦裝備的軍隊都會使用木棒作為武器。比如秦末著名的大澤鄉起義便是如此,陳勝吳廣起事的時候「斬木為兵,揭竿而起」。這話說的比較文雅,要是翻譯成大白話,那就是在路邊砍了根棒子就算武器了。
徐州博物館鎚子
而假設軍隊不缺錢,可以用金屬製造武器,鈍器仍然有自己的優勢。由於鈍器的外形傻大黑粗,因此使用時基本不需要考慮用壞的問題,製造別的武器時還得考慮一下金屬質量,否則擔心卷刃之類的問題。打造鈍器就沒這麼多講究了,是鐵就行,那麼結實的一疙瘩鐵,還擔心它碎了不成?當然有人要說了,說我就不缺好鐵,打鈍器我也用的是上等精鐵,那鈍器是不是就沒優點了?
也不是,鈍器還有一個優點是加工手段簡單。同樣是二斤好鐵,你打把砍刀得打半天,完了還得開刃、磨礪,要是打把鐵尺,倆小時就搞定了。由於鈍器不需要加工出鋒刃,也不用經常磨礪,加工和攜帶都比較方便。
金國銀骨朵
從使用角度講,鈍器的大部分招數都是揮舞,靠擊打對敵人造成傷害,和刺擊類兵器相比,鈍器的攻擊範圍是一個面,更容易命中對手。和刀劍類砍伐兵器相比,鈍器不需要刃部對敵,使用起來更為隨意。
但鈍器也有缺點,第一較為沉重,或雖然不重,但重心靠前。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鈍器的招數會不太靈活。另外由於揮舞這個動作比較大,因此鈍器不適合在密集隊形中使用。最後,大部分鈍器都是短柄武器,而在冷兵器時代,戰場的主角一直是各種長柄武器,鈍器和刀劍類武器一樣,只能作為補充性武器存在。
平遙古城 中國鏢局博物館 清代鐵鐧
和斧類武器一樣,鈍器適合對付身著重甲的敵人,因為擊打力度大,即便對方的鎧甲沒有被擊破,擊打所產生的動能也足以讓對付受傷。如兩宋時期,重甲盛行,因此錘類武器的裝備量便比較大。
甚至到了一戰時期,當時坦克和飛機剛剛登上戰場,但大多數戰爭還是由步兵在地面上完成。一戰爆發後不久,雙方便由運動戰進入陣地戰。士兵們藏在塹壕里,以火炮轟擊敵人陣地,然後佔領對方的戰壕。
一戰時的英軍壕杖,這一款看上去像手雷的壕杖是由英國第二軍工廠所造,在普通的木質壕杖前套上一塊堅硬的鐵疙瘩,可以輕易擊穿敵人佩戴的頭盔,因此被英軍詼諧的冠以「乳牛疙瘩」
由於當時還沒有普及自動武器,因此在塹壕戰時,雙方不可避免的會進行肉搏。交戰雙方為士兵配備了各種肉搏武器,除了各種刀具之外,還有各種塹壕杖。這些塹壕杖的形制相近,均為安裝有金屬頭的短棒,與兩宋時期的骨朵類似。
進入現代社會後,鈍器仍然沒有被淘汰,如警察和保安都會裝備各種棍棒。棍棒類武器可以避免流血,便於控制烈度,因此成為警察常用的器具。
本文為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大秦帝國最想抹殺的秘密:末代楚王的「亡秦必楚」讖語
※揭秘世界第一支火器軍隊:大明神機營的秘密武器
※教皇竟因一個說不出口的理由而放棄救援聖殿騎士團?
※隱藏在《出警入蹕圖》里的密碼:「山文甲」是否真的存在?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打擊類兵器,為何中國人只喜歡鞭鐧而不愛用鎚子?
※打擊類兵器,為何中國人只喜歡鞭鐧而不愛用鎚子
※作為中國特有的兵器,鞭鐧這對兄弟究竟有何妙處?
※兩宋時代鐵騎重甲的剋星:鞭鐧
※重甲剋星、忠勇猛將之選:鞭鐧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