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點擊播放 GIF/2046K



有些人謹守分寸、與人為善,最終卻貧困潦倒。有些人破壞規矩、肆意為惡,最終卻非富即貴。就像《竇娥冤》里唱的那句: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因為善無福報,所以我們就可以放棄行善了嗎?


因為天不懲奸,所以我們就可以肆意為惡了嗎?


不是的。


一、善惡取決於共情

我們先來看看「善」和「惡」這兩個字。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善,一半羊,一半口,從羊從言。像羊一樣溫和說話,才不會吵架、打架,才會有進一步產生合作的可能。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惡,一半亞,一半心。亞是不通的意思,心彼此不能通,便是惡。用現代心理學的說法,就是失去了共情的能力,便是惡。


一個人一旦失去了共情的能力,那人和人之間就不能感受到彼此的快樂和痛苦。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沒辦法感受到對方正在承擔痛苦,自然也就忍心作惡。所以有個詞叫麻木不仁,麻木,是惡的開始。


還有個詞叫感同身受,感同身受的時候,我們會忍不住同情,忍不住慈悲。看到別人在受苦,自己的心也像是在受苦,願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分擔一些痛苦。當我們開心時,忍不住分享自己的快樂,讓別人也跟著自己一起快樂,而這,都依賴我們的共情能力,這是善的基礎。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論語》里孔夫子回答學生什麼是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就是說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你想要站起來,先要幫著別人站起來,你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先要成就別人。彼此共情,相互溫暖,這就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就是仁。

這是孔子的仁,也是人間的善。


在釋迦摩尼割肉喂鷹的故事裡,老鷹抓到一隻鴿子,鴿子向釋迦摩尼求救,釋迦摩尼既不忍讓鴿子承擔喪命的痛苦,也不想讓老鷹餓肚子。於是割自己的肉來喂鷹,這種與天地萬物的共情與擔待,是佛家的大善。


而那些失去共情能力,故意把自己不喜歡、不接受的疼痛、悲傷,施加給別人的,就是作惡。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一個人行善,雖然現在福氣並沒有降臨到他身上,但是他通過行善,正在走上有福的那條路上,這是一場修行,從外到內都要修。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法句經》里講


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不積,無以成聖。


莫輕小惡,以為無罪,小惡所積,足以滅身。


水滴雖然小,但是慢慢就能充滿大的容器。不從小善做起,就沒法成聖。


不要輕視小惡,以為沒有罪過,小惡慢慢積累起來,足夠毀掉一生。


行善,不避小事,貴在堅持。它會慢慢改變你的心態、進而改變你的氣質,甚至你的容貌。年歲漸長,那些溫柔的善良一一刻在臉上。望著那個慈眉善目的長輩,誰會不敬他愛他呢?這就是福報了。


行惡,不避小事,常年累月,氣息漸漸紊亂,性情慢慢暴戾。年歲漸長,這些罪惡一刀一刀刻在眉目之中,那十足的戾氣,讓人遠遠的避開,那些不耐煩的語氣,那些不信任的眼神,那些滿滿的「惡意」,都只是一次再正常不過的回饋而已。此謂,天道好輪迴。


三、有心為善,雖善不賞


因此,很多人說,不能作惡,那是要受到上天懲罰的。還有很多人說,為了福報,我要積極行善。


《聊齋志異》里有句話: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


為善而善,偽善。為上天堂而善,非善。 善,自然發自本心。


孟子講: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是說人的善良就像水自然地往下流淌一樣。


刻意為善,驅動他的是利益,而不是心靈。偷盜、搶劫都是在利益的驅動之下犯下的惡行。所以,偽善與惡等同。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四、行善的價值不在福報,而在行善本身


一個人修行到深處,才開始明白:行善,求的不是福報。作惡,也無需神明的懲罰。


善,是神的恩賜,他賜予人類善良是為了讓人的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為了懲罰人類。接受了這恩賜的人,從此過上了一種有價值的生活。他們的生活變得快樂而富有意義。拒絕這恩賜的人,心裡始終是殘酷而冰冷的,他們活了一世,卻從來沒有嘗到溫柔善良的滋味,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足夠殘忍了。


本文系儒風大家原創,轉載須註明: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易經:隨和,也是一種能力
改過遷善,先要改掉「輕」和「惰」
驚蟄 | 蓄勢而「蟄」,伏久飛高;應時而「驚」,一鳴驚人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人行善,福雖未至,禍已遠行;人行惡,禍雖未至,福已遠去。
再見,鍾揚!紅樹漸已成林,而你卻已遠行
你已痊癒,我想遠行
行人是指即將遠行的愛人嗎?
人生,都是遠行客!
養狗後我不曾遠行,我怕永遠失去你
年輕時,為什麼不去遠行?
朋友即將遠行,且行且珍惜
老樹|初夏新雨後,抱魚去遠行 紅塵雖無趣,人際卻有情
我們終將遠行,終將告別稚嫩的自己!
人生,都是遠行客
老司機慎入,為即將自駕遠行的年輕人而寫
他要離家,即將遠行
人生,就是一場帶著修行的遠行
心存感恩即使獨自遠行,美好也必會如期而至
有些人註定成為過客,有些人終將要遠行
如果是你,能做到嗎?帶愛去遠行
生命將給予你的,必然全給你,不必等待,無需遠行
抓住少年的尾巴,去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