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意識到自己有多像父母嗎?
01
你有多像你的父母?
曾在網上看到一組國外很火的照片,父母與孩子的童年照對比,驚人相似,彷彿就是雙胞胎,一樣的大眼睛,一樣的小捲髮,一樣甜甜的笑容。
我們經常聽到大人看到新生兒時會說「這孩子長得像ta媽媽」或者「像ta爸爸更多一些」,
孩子擁有和父母相似的長相,這是由遺傳決定的,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相似之處除了外貌等生理特徵外,還有更多
。
我生孩子時住的是雙人間,另一個床位住著二寶媽媽,她的大寶是個八歲的男孩,來病房看媽媽剛生下來的妹妹,可這位小哥哥說話嗓門超級大,一整天在病房裡跑來跑去,時而大聲喊叫,震得我都頭疼,沒法好好休息。
男孩媽媽跟他說了好幾遍小聲點,可他的分貝依然不減。
後來,孩子的爸爸來了,同樣是個大嗓門,大聲說著話,並且不自知地大聲訓斥著兒子太吵鬧。
這期間他接了孩子跆拳道老師的電話,那通話的聲音把自己熟睡的新生小女兒都吵醒了。
妻子讓他去病房外的過道打電話,離我們遠一點,可我依然很清楚地聽到他跟老師的通話內容。
再後來,孩子的爺爺來了,我在心裡笑起來,因為爺爺走路的聲音讓人以為他穿了鐵鞋,說話的動靜讓人以為他在和聾子交談。
原來這家人,爺爺、爸爸、孫子三代人都具有大聲說話的特質,而他們自己似乎沒有意識到這點。
02
長大後的你,離開了父母的掌控嗎?
我們與父母相似之處還體現在更多方面,比如職業的選擇。以我自己舉例,我能夠成為自由職業者,做著心理諮詢師的同時寫作、出書與我父親的職業狀態有關。
他是個農民,干農活,種水稻的同時,他還是一個泥瓦匠(鄉村建築工),會在村裡和鎮上蓋房子,修灶台。
無論是農民還是泥瓦匠,都是相對比較自由的職業,有活的時候幹活,沒活的時候就休息,因此收入也不是很穩定。
因此,在我看來,一個人同時做兩份不同的工作是很正常的事情,職業和收入的不穩定性也是很正常的。
中國有很多俗語形容孩子與父母的相似,比如「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虎父無犬子 」「爹傻傻一窩」。還有一首歌叫「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可是我們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會意識到自己有多像我們的父母,不會意識到我們正在重複著父母的生活與命運。
很多人以為自己比父母接受了很多的教育,搬到更大的城市生活,就已經與父母不同了,可是當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經歷的增多,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像父母。
03
為什麼我們會過上和父母類似的生活?
有個朋友說,我痛恨我父母的生活狀態,可發現自己過上了和父母一樣的生活後,除了痛恨我自己,我感到很多的是絕望。
其實,認真想想「和父母一樣」並不是一件多麼糟糕的事情,我們從父母那兒來,而非來自別人,我們繼承了他們的血脈,受到他們的影響,與他們相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也許我們身上有與他們一樣的缺點,也同樣會有與他們一樣的優點。因為父母也是普通人,他們的好與壞並存,他們不完美,而我們也是不完美的普通人。
我們與父母一樣是因為作為孩子,天然地愛著父母,我們身上所有的一切,一切的好的壞的,都是我們作為子女對父母的致敬和忠誠的愛的表達。
我們越是抗拒與父母的相似之處正說明我們的內心與父母沒有很好的分離,我們還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獨立的自己。如果一個人清楚地知道自己與他人不同,反而不會在意外表是不是和他人穿一樣的衣服。
我們抗拒自己與父母的相似之處也說明我們沒法接受自己的父母。如果我們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我們也就沒有辦法接納與父母有相同之處的自己了。
我們來自父母,與他們有相同之處,但同時,我們還是我們自己,一定也有和父母不一樣的特質。
04
你最想要改變的方面是什麼?
自我成長中關鍵的一課:
好好地看看你的父母,看看自己與他們有多少相似之處
,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相似,還要看看你與他們在對生活的態度,在與他人的關係上,在金錢觀、價值觀,甚至個人習慣和情緒反應上,有多少相同的地方。好好審視你自己的觀念,有多少並不是你自己,而是承襲自你的父母,來自他們對你的教育,或者你們的家庭信念,或者父母的生活經歷讓你形成這些觀念,再看看這些觀念又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
在與來訪者就「更深地認識自己」以及「梳理自己與父母的關係」這些部分工作時,我會用到一個方法,讓來訪者拿出紙筆寫下自己與他們父母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看看哪些是自己認同的,哪些是自己想要改變和超越的。
這個方法是受到《對生命說是》一書中介紹的方法的啟發。今天,我找出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做做看。
讓我們現在做一個小測試,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列出那些你父母最影響你的主要人格特點、態度和習慣,包括你對他們的主要抱怨和批判,他們讓你惱火、欽佩或尊敬的事。
完成後,從頭到尾看一次,逐一的問自己:「我是不是……?」
比如,如果你清單里的一點是說你父親是個控制欲很強的人,你就問自己:「我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嗎?」
花點時間感受你的每個答案,靜下心來去做這件事,倉促會讓你錯過!
最後不帶自我批判地簡單留意一下:你無意識中從父母身上繼承了多少他們的特徵——你事實上跟他們有多相像?
想像自己分別對父親和母親說:「我有點像你」。感受說這句話帶給你的釋放,以及真正的謙虛,你甚至可能開始看到事情有趣的一面。
當你能夠接受自己在無意識中和父母相像的事實,你便有可能有意識地去選擇,哪些該繼承,哪些該摒棄,沒有對抗或批判。只需要當覺察到自己正像你的父母一樣行為思考時,簡單地向自己承認:「啊,這是我母親」,或者「這是我父親」。
如果你能記得這樣做,它將讓你能在那個當下做出一些完全不一樣的事——一些你父母從來不會去做的事。
這不是一種即時反應,而是一種探索真我,與父母的模式分離的方式;這是一種遠離頭腦、走向體驗者的方法,它是你對當下任何情境的自發回應。
我們想改變自己,不想重複父母那令人不滿意的人生,前提是去認真地審視我們自己。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審視我們與父母相同和不同之處,是為了更多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是為了我們與父母分離,走向真正的獨立,也是為了我們與父母可以有更好的關係,更是為了我們自己擁有更美好的,值得一過的人生。
最後,送給大家我很喜歡的這幾句話:
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
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
賜我智慧,分辨這二者的區別。
···
作者 | meiya,暢銷書作者,書評人,自由撰稿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個人諮詢與團體帶領時間超過1000小時。已出版《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你值得擁有最好的一切》等多部暢銷作品。微博:meiya慢慢來 ,微信公眾號搜索中搜索「meiya」(ID: OneStepUp)
※德芬邀請你,2017一起成長 | 全年會員限量3600位,僅餘1400席位
※吳曉波帶隊2017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考察團報名啦
※只有我們自己,能決定自己的樣子 | 德芬3月廣州主題工作坊
※你用來控制別人的東西,都會回來控制你
TAG:張德芬空間 |
※這樣養大的孩子心理問題多!好多父母都沒意識到
※你從什麼時候意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孩子了?
※植物人沒有意識,那他們有自我嗎?
※你意識到習慣讓你變得有多懶惰與懦弱嗎?
※你意識到「習慣」讓你變得有多懶惰與懦弱嗎?
※那一刻我意識才到了自己是個胖子
※臨盆後父親抱來孩子,母親突然意識到這不是自己的孩子
※這才是孩子長大後不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可惜很多父母都沒有意識到
※你這樣養魚會讓它生不如死,你意識到了嗎?
※你根本沒意識到,自己的口腔衛生有多糟!
※你是在哪一刻意識到自己成長的?
※為自己,好好活著,女性需要多一些自我意識
※可怕,原來孩子發燒不能吃這個!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
※男人如果意識不到這三個問題,誰嫁給你,誰苦一輩子!
※很多父母用每天都愛不釋手的這個寶貝來傷害孩子,卻意識不到
※你從哪一刻意識到,自己是個大人了?
※說說哪個瞬間讓你突然意識到父母真的變老了?
※你的潛意識並沒有告訴你誰是好人!我為什麼非要做英雄?
※肌肉損傷不可怕,就怕沒有意識到什麼?這幾個保證要自己總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