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禪讓發生在南宋,不是堯舜禹,不是曹丕楊堅李淵
宋孝宗趙昚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他在位期間,平反了岳飛冤案,起用主戰派人士,銳意收復中原。只是在趙構的刻意打壓下,他屈服了,踏踏實實作起了偏安一隅的太平天子。
不過有別於其它封建帝王的惰怠,孝宗皇帝十分勤政。南宋從孝宗朝開始,宰相不再由一人說了算,聖明天子出於對朝臣的猜忌,開創了左右兩個宰相的人事格局。
這種政治格局,既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不便之處。頻繁的更換宰臣,徹底結束了高宗一朝以來的權相政治,對防止大臣結黨營私,加強皇權有一定意義。宰相不得久任,也有嚴重的副作用:它既挫傷了部分有能力賢相的積極性,同時也出現了職責不明,龍多不治水的情形。
孝宗自以為得計,哪知卻弄巧成拙:不信任宰臣,轉而借重近習,造成了朝堂上下小人弄權的局面。再加上孝宗的勤政,表現在理政太細、太煩瑣,事必躬親的結果是令朝中大臣無所適從。
時間一久,習慣了孝宗皇帝如此「勤政」的朝臣產生了嚴重依賴心理,事無巨細,全靠孝宗一人拿主意。不但是朝臣少了歷練,失去了主觀能動性,就連孝宗也感覺疲憊不堪。
每天將自己搞的辛苦異常,這樣的皇帝做起來實在是無趣。很快,孝宗皇帝在心底開始厭煩煩瑣的政事。他心底萌生了禪位於太子的念頭。令孝宗沮喪的是,這個時候趙構不但健在,而且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活的相當之滋潤,一時半刻根本沒有「掛」的跡象。孝宗沒有辦法開這個口。
人生如白駒過隙,疏忽已經是淳熙十四年(1187年),這年十月,趙構病逝。對高宗的死,孝宗表現的悲痛萬分。他一反君主守喪以日代月的規矩,決定真的服喪三年。
此番孝宗的表現並不完全是孝,而是他準備借守孝之名退居二線。這次的孝宗一反從前作為,他決定發揚民主,聽取朝臣們對此事的意見。
淳熙十五年冬,退朝之後,孝宗皇帝特意「留二府賜座」(至宋太祖朝之始,宰相在朝堂之上就沒有了坐而論道的特權)孝宗婉轉地說出了自己的心事:史載「從容喻之倦勤之意」,婉轉地提出「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
見天子準備撂挑子給太子,「諸公交贊」,大家已經習慣了孝宗的「一言堂」。見孝宗主動說出了要內退的話,眾人不假思索的順著孝宗口氣稱頌他父堯子舜、聖慮深遠。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迫不及待地將皇位禪讓給兒子趙惇,自己退居重華宮(趙構所居「德壽宮」更名為重華宮)做起了太上皇。
趙惇即位,史稱「宋光宗」。次年,光宗改元為「紹熙」,意思是合紹興、淳熙之政治綱領,表明自己仍要高舉高宗與孝宗二帝的旗幟,堅定不移的按既定方針施政。
南宋歷史進入新紀元。
其實,孝宗之所以急著撂挑子給兒子,是有深層次原因的。
宋淳熙十六年正月,金世宗去世,其孫完顏璟即位,史稱「金章宗」。新君即位,按慣例,宋廷必須要遣使慶賀。
要命的是:依照宋金「隆興和議」中的規定,年過花甲的宋孝宗必須稱二十齣頭的小夥子金章宗為叔叔。叫年紀相仿的金世宗為叔叔,孝宗還能勉為其難。再去叫叔叔的孫子為叔叔,孝宗情何以堪?
年邁的他想為宋帝國與自己稍存體面。
孝宗孜孜求治二十餘載,「宴寢不忘者,興復之舉」。形勢不利要議和,形勢有利也要用金錢、土地換取平安,年年向金廷朝貢,金朝國使來了,孝宗要起立答禮,所有的一切已經讓孝宗悲憤不已。
爺爺和孫子同是孝宗皇帝的叔叔,這輩分太過混亂不說,一想到自己必須要稱呼一個二十齣頭的毛頭小夥子作叔叔,這種羞辱是他生命無法承受之重。讓兒子去稱金章宗為叔叔,看似這種尷尬與孝宗無關,其實從輩分上來看,從稱金世宗為叔叔,變成了爺爺。怎麼算賬仍然是亂了輩分!
※自古文人相輕,文豪也不例外,且看歐陽修和晏殊如何互撕
※大宋這個皇帝太悲催,竟然被老婆活活氣死
TAG:唐風宋月 |
※歷史上的蜀漢第一猛將不是關張趙馬黃,也不是魏延姜維,而是他
※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君主不是乾隆和趙佗,而是他!
※歷史上慈禧太后與恭親王是否真的有姦情?
※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貪污的王朝,不是雍正王朝也不是漢武王朝
※宋孝武帝劉駿蒸母是否是真的歷史事件
※歷史上真實的宋江並不是單身漢,閻惜嬌是他的二奶!
※歷史上和唐僧結拜的國王是誰?不是李世民
※歷史上和珅的對手是紀曉嵐、劉墉?他們還不夠格!
※如果懿文太子朱標不死,大明王朝的歷史會是另一種走向嗎?
※歷史上陳近南,不是馮錫范殺死的,而是自己氣死的?
※含冤而死的吳王李恪:歷史上李恪根本沒有造反
※歷史上的果郡王真的愛上了嫂子?殺害他的真兇可不是雍正
※爭議不斷,真實歷史上的方伯謙與鄧世昌、劉步蟾有什麼不一樣?
※歷史揭秘:三顧茅廬的是劉備為何不是曹操?
※歷史上真實的楊家將:楊宗保不存在 楊業絕食而死
※《至尊紅顏》為武皇而死的李君羨,原來歷史上是真的
※告訴你為什麼趙匡胤才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錦繡未央》里的劉宋大軍在歷史上真的不堪一擊嗎?
※歷史上慾望最強的太后,秦始皇生母趙姬
※歷史上的果郡王允禮:果郡王到底是因何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