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如果不是因為出了一期《中國馬拉松熱大批判》,我已經快把《新周刊》這本10年前曾喜歡過的雜誌忘了。


有人把馬拉松變成商場。這是個長達42.195公里的大廣告牌,從擺渡車、能量供給站到休息恢復區,都能夠讓參賽、觀賽人群與贊助商產品「親密接觸」。


有人把馬拉松變成秀場。斯巴達勇士、美猴王、古代皇帝穿越時空來搶鏡,是奇裝異服者的樂園,也是表達觀點的舞台。

有人把馬拉松變成名利場。在全國各地井噴式出現馬拉松賽事的背後,是城市形象,是運動經濟,是城市運營者的政績。


他們像寫產品廣告文案一樣寫著雜誌的序言,因為如果無法用幾句話吸引當今快餐式閱讀下的觀眾,他們這一期的雜誌可能就沒人看了。


馬拉松是一個當下的熱點。好題材!


那麼多人說馬拉松好,熱衷這項運動,所以一定要批判。好方向!

運動本身肯定沒問題,不能誤傷全世界,所以一定要加定語「中國」,好主意!


好吧,這一期的內容就這麼定了!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我很好奇,新周刊的編輯有沒有因為要做這期題材,而讓自己親身參與一次這個門檻並不高的活動?他們又跟幾個真正跑馬拉松的人聊過天,真正了解絕大部分跑者在做什麼,在想什麼?弄清楚這些跑者是不是如他們所想都是中產?

於是,他們一邊批判著跑馬拉松的人做秀,一邊自己作秀般地批判著馬拉松。為了批判而批判,因為批判是他們吸引讀者的興奮劑。


手裡拿著鎚子,看什麼都是釘子。任何在一項運動中最正常不過的現象,在他們眼中都成了可以被批判的「惡」。你也可以試著把「馬拉松」這個詞換掉,換成任何一個你看不順眼的運動,套用這個「批判加工廠」的邏輯,照樣可以順溜地出來一篇同類型大字報。


有人把馬拉松變成商場。這是個長達42.195公里的大廣告牌,從擺渡車、能量供給站到休息恢復區,都能夠讓參賽、觀賽人群與贊助商產品「親密接觸」。


這是多麼正常的事情!馬拉松比賽的商業化運作有什麼錯嗎?任何運動,如果要健康發展,就必然需要良好的商業運作。且不說新周刊編輯們未必知道的「世界馬拉松六大滿貫」都是成功的商業賽事案例,就拿全世界都知道的NBA來說吧。


按新周刊的句式,可以這樣寫:「有人把籃球場變成了商場,從現場的廣告牌、大屏幕、入場券,甚至電視機屏幕上比賽暫停的每一分鐘,無論是現場觀眾還是電視觀眾,都不得不在籃球比賽進行的兩三個小時中跟這些品牌親密接觸。」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踏進NBA球場,就有人會塞給你一堆廣告和優惠券,比賽中的每一個間歇現場大屏幕都有廣告。


(圖:小蘇快跑)

看到這個邏輯的荒謬之處了嗎?


一場體育賽事,無論是馬拉松還是NBA,如果僅僅靠報名費或門票來負擔,要做到現在這種體驗,那必然是天價的(拿上海馬拉松為例,120元的報名費,跑者可以得到遠超這個價值的服務:比賽組織、賽道上的飲料食物、一件價值200多的NIKE速干跑步T、完賽獎牌、完賽毛巾、終點水和食物,還有賽道救援、運動保險等),商業贊助的模式給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為什麼這個在籃球、足球、網球等等各種運動中都已經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商業模式,到了馬拉松這裡卻成了被詬病的問題。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因為贊助商的存在,很多馬拉松比賽中,跑者都能在終點拿到豐盛的完賽包。


(圖:小蘇快跑)


有人嘩眾取寵,也有人當作聚會遊行,他們「把馬拉松當成一個批判社會的舞台。去年北馬,印象比較深刻的一組cosplay是表現醫患關係的。此前也有諷刺房價、結婚難等主題的。很多人都會在比賽服上印一些口號,比如,『為漸凍人奔跑』『為自由奔跑』『為愛奔跑』,等等」。


請問這又有什麼不對的嗎?「為漸凍人奔跑」、「為愛奔跑」,是跑者們愛心的體現,自發地為弱勢群體發出聲音,很了不起。你可以把馬拉松賽道看作是一個平台,在這裡,大家毫無功利心地表達著愛、傳遞著快樂。為什麼在新周刊眼中,就成了「嘩眾取寵」了?


如果大家還能在這裡表達主張、批判社會熱門現象,那馬拉松賽道做到了一些本該由你們這些媒體去做而你們沒有做到的事情,這是一個多麼棒的平台!所以你們是該有些危機感了吧!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跑者背後文字:不要虐待動物。在賽道上表達觀點,在全球各個賽道上,都是一種常見的現象,是「馬拉松文化」的一部分。


(圖:小蘇快跑)


新周刊還大量引用了去年那篇早已被駁得體無完膚的《中國式馬拉松,商業驅動下的愚昧狂歡》中的文字,而文中不科學的案例和沒有出處的數據,早已被證明站不住腳。我不相信新周刊搜索不到那些反駁文,只是真相和話題他們選擇哪一個罷了。


馬拉松本是場健康的運動,但進入中國,受城市、企業、跑者幾方助力互推,一時異化成一種集體狂歡與狂躁。中國人熱愛各種「運動」:大媽跳廣場舞;老幹部加入拿毛筆的書法家協會、拿大炮筒的攝影家協會和拿釣魚桿的釣魚協會;文藝青年成為背包客、騎行客,參加音樂節和讀詩大會;土豪熱衷登山、帆船、馬術、滑翔傘和高爾夫。


在他們的眼中,所有一群人一起進行的運動都是「狂歡與狂躁」,所以你可以孤獨地跑步,但不可以聚到一起來跑馬拉松;你可以一個人在家跳舞,但不可以一起聚集到廣場上來跳廣場舞;你可以一個人在家寫書法,但不可以加入書法協會。否則就是他們所看不上眼的「集體狂歡」,並且非要給你貼上一個或者「土豪」,或者「中產」,或者「文藝青年」的標籤。


我不知道在他們編輯的眼中,有什麼是正常的,美好的?


他們會說「馬拉松從誕生那一刻起就與死亡相關」、「從2004年至今至少有22起死亡事件「,但他們不會告訴你,運動都有風險,馬拉松跟其它運動相比,死亡風險是較低的,低於自行車、水上運動、跳傘、水肺潛水、爬山等等,甚至遠遠低於中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因為危言聳聽才能吸引讀者。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新周刊》說:「菲迪皮茨從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一口氣跑完42.195公里,為的是給故鄉的人民帶回雅典戰勝波斯的捷報」。實際上,從馬拉松到雅典只有不到40公里,而42.195公里的距離是1908年倫敦奧運會才確定的。


更多關於馬拉鬆起源史料可以閱讀:《第一位馬拉松跑者猝死之謎》


他們會說「很多人瞎跑,從不鍛煉卻敢去跑馬拉松「,但他們不會告訴你,瞎跑的只是少數人,絕大部分跑者都是循序漸進地增加里程,馬拉松比賽中有3公里、5公里、10公里等項目,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能力範圍能的項目。甚至很多跑者跑了很久半程,都因為過度擔心而沒有敢嘗試全程馬拉松。但只有那樣說,才能讓大部分沒有參與馬拉松的讀者產生優越感,「幸虧我不是那些跑步的傻子啊!」


他們會說「2016年,國內官方馬拉松賽達328場,幾乎每天都有一場比賽」,說比賽太多太浮躁,但他們沒告訴你,美國一年有2000多場註冊在案的比賽,對比之下,一個14億人口,有幾千萬跑步人群的國家,每年只有100-200萬人有機會參加馬拉松比賽(包括5公里等短距離項目)。儘管近兩年賽事增長很多,但大型馬拉松比賽的名額卻越來越難求,這不是虛假繁榮,而是市場需求決定。


其實中國的馬拉松正在以一個挺健康的趨勢正常地成長著。現在的比賽組織跟三年前我剛剛開始跑馬拉松的時候相比,要好得多,更有序的流程、更關注跑者的體驗、更到位的救援。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傷痛要治癒,有一些問題要改善。這些都會隨著這項運動的參與者的愈加成熟、這個產業的從業者們積累更多經驗,而逐漸改善和優化。這是任何事物生長的正常過程。


馬拉松其實並沒有過熱,也沒有大躍進,反倒是《新周刊》此類媒體,或許是真的不了解,或許是為了博眼球,總是在妖魔化著這項運動。總是拿極小部分有爭議的話題,當作這項運動的全貌,在誤導著讀者。以至於國內大部分沒有參與馬拉松的人群,一直無法真正理解和接受這項運動。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有些城市馬拉松明明組織上已經可以跟國際大賽媲美,但在沿途加油觀眾的氛圍上仍相去甚遠。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馬拉松原本就是一項群眾性運動,而參與的人,也不僅限跑步的人。


他們拿出白岩松老師的例子,試圖倡導「要跑步,不要馬拉松」:


堅持跑步十幾年,卻從未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的白岩松說:「奔跑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一種自由、一種呼吸,對身心都有益,幹嗎把它變成一種束縛、一種苦役?」


沒有馬拉松比賽,沒有朋友圈的曬,堅持長跑仍能讓你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


其實大多數跑者的確都跟白老師一樣,只是單純的跑步,不需要也沒有想參加馬拉松。但這只是一種跑步方式,卻不是唯一的方式。你用一種方式去證偽其它不同的方式,既不符合邏輯,也有一種企圖在話語權上獨裁的傾向。


不喜歡比賽的就別比賽,喜歡比賽的就去報名。不愛曬朋友圈就別曬,喜歡曬就使勁曬,你的朋友圈你做主。別人不愛看?可以屏蔽也可以忽略。這才是正常應有的態度吧。


我們愛跑馬拉松,是因為一場馬拉松比賽,是我們平時跑步訓練的動力和目標,人都是在不斷地達成一個個小目標中獲得自我肯定和幸福感的。


我們愛跑馬拉松,是因為它是一場聚會和歡慶,讓日常的跑步訓練也充滿了激情和嚮往,而在比賽中我們可以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們愛跑馬拉松,是因為它為我們連接了世界,讓我們的世界越跑越寬廣,可以去不同的城市,看到不同的風景,感受不同的氛圍,讓我們變得更開放和包容。


正如2013年上海馬拉松的NIKE廣告所說:「跑了就懂」。如果你「不懂」,麻煩你認真一點,至少本著專業精神也該去多找那些「懂」的運動愛好者好好聊聊,弄懂了再來寫。而不是東抄西摘,隨意拼湊一些自己的想當然。不具有刨根究底的好奇心,也沒有尊重事實的基本底線,那麼這些媒體寫手們大概也只剩下靠大字報煽動讀者的伎倆賣雜誌了。


少一點妖魔化,多一點客觀的報道。別隨隨便便地給把馬拉松給某個階層私有化了,請把這項群眾運動還給群眾。


*本文圖片除有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


- END -


每日跑者格言


我們可以為某一場比賽訓練或者達到巔峰,但是跑步是一生的運動。


——Alberto Salazar

是誰在妖魔化中國的馬拉松運動?



布拉格馬拉松? 4天3晚跑跑旅行團


用腳步丈量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42旅 的精彩文章:

相約錢江,暢跑「浙江」:城市Hi跑錢江挑戰賽
2017沖繩馬拉松賽評:吃不完的私補,跑不完的坡
講真,這個沙漠比《精絕古城》中的沙漠好玩多了:UTD騰格里100K沙漠挑戰賽
跑者必去的10大馬拉松目的地排行榜
你想找的工作也正在找你賽事編輯,坐標上海

TAG:42旅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現在中國的馬拉松運動這麼熱?
為什麼說馬拉松是最絕情的體育運動?
馬拉松運動對身體的影響有多大
解密:在中國古代的幾次強有力的掃黃運動!
如何在熱身運動中運用拉筋操
中國奧運金牌最多的人是體操運動員鄒凱
奧運將至,你心目中能夠奪冠的中國軍人運動員是誰?
決定馬拉松運動水平的這些因素,你都知道嗎?
我沒有運動細胞,能跑馬拉松嗎?
馬拉松運動員為什麼乳頭流血?
乾隆年間居然有妖?全國性的「捉妖運動」是怎麼回事
古巴人痴迷鬥雞運動,雞爪上戴鋒利的「馬刺」力求鮮血橫流
各國運動員在里約的朋友圈也是會玩。然而英國隊的畫風你懂的……
啟蒙運動:洞穴中誰才是愚人?
拉風又實用的運動髮型都在這裡了
幽默風趣自戀的瘋魔運動狂,胸肌很吸睛,麒麟臂是殺手鐧
在美國最流行的瘦身運動是什麼?你知道嗎?
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
中國古代的體育運動更富含現代的奧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