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埃及豔后的神秘面紗
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另譯克里奧帕特拉)的名字可謂無處不在——賭博老虎機、洗衣店、桌面遊戲、艷舞女郎冠名,甚至地中海的一個污染監測項目也叫這個名字,頂著她名頭的216號小行星繞著太陽飛旋。她生前「熏香沐浴的丰儀和窮奢極侈的生活」是一款香水效顰的意象。這位作為最後一任法老統治埃及的女人據說曾用囚犯來試驗毒藥,今日則作為中東最暢銷的香煙牌子來繼續「荼毒」她的子民。除了供古今男子浮想聯翩之外,她還是位啟發力永不枯竭的繆斯:從1540年到1905年,她催生了5部芭蕾劇,45部歌劇和77部話劇;她是至少7部影片的女主角。有人說她是「世界上第一位明星」。如果歷史是一座戲台,那麼沒有哪位女伶能像她這樣八面玲瓏。
1963年史詩式電影《埃及豔后》一舉囊括四項奧斯卡大獎。
來自網路
然而,她又是不露芳蹤的。雖說人人都以為她是魅惑男子的高手,對她的面容卻找不到任何可靠的描繪。現存的畫像是以鑄在硬幣上的克婁巴特拉側臉為依據,全無姿色可言。位於登德拉的一座神廟中有面6米高的浮雕,其中雖有她的形象,卻徒具寫意的輪廓;有的博物館擺出幾座號稱埃及豔后的大理石半身像,可能大多數塑造的根本不是她。
「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特展中的這尊雕像據稱是克婁巴特拉七世早年的形象。
供圖: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正在舉行的「古埃及:法老與神的世界」特展中,一座據稱是克婁巴特拉七世早年的一座雕塑引起廣泛關注。女王頭戴編成重疊小辮並分為三份的假髮,齊劉海,其四方形下巴和略微下彎的嘴角被認為是公元前1世紀時埃及女性的典型面部特徵。這座最初僅被標示為「早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女神」的文物是如何被確認為埃及豔后的?且聽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簡稱ROM)歷史學家羅伯特?L?肖的精彩推論。對每一個歷史學家來說,這都是令人難忘的經歷。
撰文:Roberta L. Shaw
2000年的一天早上,在我的日常郵件里有一封通知信,是關於六月與大英博物館共同舉辦的「埃及豔后」展覽的討論會。我被安排在年末去埃及講解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在行程中還會去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統治時期的首都——亞歷山大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一般是指公元前323-公元前30年,那時的埃及是由托勒密皇室家族統治。
克婁巴特拉七世權勢最大時的王國疆域,公元前34~前31年
討論會之前的幾周,我在閱讀大英博物館的展覽資料時,一張照片引起了我的注意。照片上的女性胸像最近已被英國學者們確認是埃及豔后克婁巴特拉——也就是學術上所說的克婁巴特拉七世,這第七個也是最後的克婁巴特拉對權力的控制欲以及她戲劇化的人生,攫取了公眾的想像力。除了專家,鮮有人聽說過在托勒密王朝統治的300年間其他六位克婁巴特拉的名字,她們可能是某位托勒密法老的妻子或女兒。突然,一些信號在我腦海中閃現,我立馬衝進ROM的埃及館,把這張照片與放在那裡的其中一個胸像(實際上是一尊立像殘損的上半身)進行了對比——這尊像僅簡單標記著「早期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女王/女神」,既沒有標刻名字也沒說明出自於埃及何地。不過,我的好奇心已被激起,就像一位同事曾經說的「小手指都能感覺得到」——她,真的就是那位克婁巴特拉嗎?
「直覺是她」不證明那就是她。但毋庸置疑,這是展開進一步調查的第一條線索。倫敦皮特里埃及文物博物館的考古博士Sally-Ann Ashton在討論會上將自己寫的「鑒別埃及托勒密女王」的章節貢獻出來作為演講的內容。我在茶歇的時間給她看了ROM那尊雕像的幾張照片。而她的回答給了我希望:她也認為,這尊雕像極有可能就是克婁巴特拉的形象!
請將屏幕翻轉90度觀看
克婁巴特拉七世(公元前69~前30年)生於統治埃及近三個世紀的家族王朝的最後一位君主,托勒密一世是這個王朝的創建者。他在亞歷山大大帝離世之後登上王位。公元前270年是托勒密王朝的鼎盛時期,治下的埃及涵蓋了地中海以東的諸多地區。但至公元前51年克婁巴特拉登基時,托勒密埃及已經流失了大部分領土,並受控於羅馬。
克婁巴特拉17歲時就同她10歲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接管了父親托勒密十二世的王位。年輕的女王和她的弟弟成婚,這是從最早的古埃及法老時代就開始的傳統。然而,這段婚姻是否完美卻令人質疑。婚後,克婁巴特拉很快就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由此引發了長達三年的內戰。她深得尤利烏斯?愷撒的青睞與支持(凱撒本為追擊對手龐培大帝進入埃及),並成為其情婦。在一決生死的戰鬥中,凱撒獲勝,托勒密十三世則橫屍沙場。
克婁巴特拉統治時期的尼羅河風光特異,被義大利帕萊斯特里納古城的這一面巨型馬賽克地板畫捕捉下來。從畫面頂端的衣索比亞開始,尼羅河流經法老神廟、希臘-埃及融合風格的神廟,蜿蜒穿過三角洲,右下角末尾處可能是亞歷山大城的繁忙海港。Nimatallah/art resource
克婁巴特拉又跟她的另外一個11歲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結婚了(無疑還是一段令人失望的婚姻)。6個月後(公元前47年6月),克婁巴特拉為愷撒誕下一子——小愷撒。凱撒將母子二人以及托勒密十四世作為自己的客人帶到羅馬。但兩年後愷撒被暗殺,克婁巴特拉及其家人很快離開羅馬。回到埃及後不到一個月,托勒密十四世也死去,5歲的小愷撒繼位,與母親共享王權。
公元前42年秋,地中海世界的勢力分成了兩派聯盟:屋大維掌控西邊,馬克?安東尼掌控東邊。公元前41年,安東尼決定環遊東部大陸,強化羅馬的勢力。他傳喚克婁巴特拉到塔爾蘇斯(今土耳其境內),開始了那段「永留青史」的風流韻事。因循托勒密家族的一貫風格,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之間的政治聯盟也交織了血親相殺:為了確保克婁巴特拉完全掌控她的國家,他們策劃謀殺克婁巴特拉的妹妹雅西斯,以消除任何被陰謀推翻其統治的可能。
這座地中海城市最初由亞歷山大大帝興建於公元前331年,托勒密諸王當政時發展成全世界最壯觀的貿易、文化、學術中心。圖中呈現了克婁巴特拉在位期間該城市的假想景觀,當時多種文化背景的民眾混居於此。
當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一起回到埃及時,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孩子——公元前36出生的哥哥,和一對公元前40年降生的雙胞胎(一兒一女)。此刻,屋大維與安東尼的聯盟已註定瓦解。公元前31年,事情已經白熱化,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在著名的亞克興角(位於希臘)戰役中被擊敗,屋大維成為地中海地區的最高權力統治者。這對命運多舛的情人逃回了老家亞歷山大,克婁巴特拉試圖力挽頹勢,整頓海軍,並與印度結盟。但計劃被納巴泰人蓄意破壞,這些創建了約旦之城佩特拉的勇夫受到屋大維的煽動,將克婁巴特拉的船隊付之一炬。
可能是因為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的臨終情節讀起來有些像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大眾腦海中早已根深蒂固。事實上,屋大維一進入亞歷山大港,關於克婁巴特拉自殺的謠言就四處散播,安東尼信以為真,拔劍自刎,臨死之前才得知消息是假的。他被帶到克婁巴特拉的面前,在她的懷裡死去。之後,克婁巴特拉被屋大維俘獲,可能是「受到了安東尼鼓舞」,在獲准拜謁安東尼墓地後,她選擇了自殺,享年39歲。
大約來自克婁巴特拉時期的一隻埃及金鐲採取了雙蛇盤繞的造型,象徵著庇護與重生。
攝影:Kenneth Garrett
傳統的說法都認為克婁巴特拉是握著一條毒蛇放在胸口自殺的,但是希臘傳記作者Plutarch說:「關於她如何死去的真相併沒有人知道。」她的侍從Iris和Charmion也追隨她死去。最終,小愷撒被處決,另外三個孩子在這之前被安東尼送到了努米底亞(今阿爾及利亞),她的女兒在那裡嫁給了朱巴二世國王。之後,他們的下落再無人知曉。
據說,克婁巴特拉是一個極具智慧和能力的統治者,為她的臣民所敬重。她能講七國語言,包括埃及本地語,而她的前輩們沒有一個肯花功夫去做這樣的事情,而是將希臘語作為官方用語。她巧妙平衡與羅馬的關係,以維持埃及自治,但與安東尼命中注定的相遇最終帶來了災難,終結了她的王朝和國家的獨立。學者們認為,沒有哪個埃及統治者逃脫強大的羅馬,這只是時間的問題。
ROM的這尊雕像是否可能就是這位非同凡響的女王?確認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既無出處,也無銘文,唯一給我們留下的,只有一些藝術歷史性的分析——永遠有待商榷。所以我們只能仰賴專家學者——他們對某個特定專題(就目前而言,就是托勒密王朝/羅馬時期埃及化風格的雕像)有著細緻而深入的研究。
專家認為這尊大理石像(頭部的髮帶是皇家之物)可能代表克婁巴特拉,也許是她在羅馬的時候找人塑成的。有些身體特徵如鼻子的弧度等,與她留在錢幣上的官方肖像吻合。
供圖:Christoph Gerigk at Altes Museum, Berlin
這些專題學者會仔細研究每一件現存已知的器物,並將這些器物按時間建立文化體系,進行「比較和對比」。被確認的標準器能提供確切的年代信息,給其他不可確定的器物作一個參考。通過完全相同的工藝就可以推斷其風格、年代、派別甚至製作者。但是,推斷任何雕塑都會有其難度。常見的就是工藝極為相似,但並不完全一致。一兩百年的差異,可能就在領口凹面這樣的細節上。
辨識這尊塑像的另一個關鍵就是她的面部特徵。民間傳說和好萊塢電影都將克婁巴特拉七世塑造成一位絕世美人。然而關於克婁巴特拉的真實相貌,學界並未達成共識。唯一能確定她形象的就是印有她頭像的硬幣。問題是,古代錢幣上的肖像只展示側臉,還極為程式化。和今日製作的精細化不同,古代錢幣本身、發行時間與地點以及工藝質量,都會讓錢幣上統治者的形象大不相同。只有10枚克婁巴特拉在位統治時的錢幣被保存得比較完好,而這幾枚錢幣上她的面容看起來各不相同——甚至一些錢幣上,她跟馬克?安東尼的面相驚人的相似。然而,大部分的錢幣還是顯示出她有個大鼻子還有點鷹鉤鼻,鼻孔明顯且下巴堅挺。
這尊來自公元前3世紀卡諾普斯的石像比真人略大,其裙裝是托勒密家族的王后的典型裝束。由於她們與伊西斯女神有密切的精神關聯,這種打在衣料上的結常被稱作「伊西斯結」。托勒密家族認為伊西斯與她既是丈夫又是兄長的奧西里斯的關係,是王室婚姻效仿的模範。對這位女神的崇拜在克婁巴特拉去世後仍延續了500年。
攝影:Kenneth Garrett
儘管尚有瑕疵,這些錢幣還是提供了克婁巴特拉準確的形象。為了確定那些被認為是女王形象的立體雕塑的真實性,專家們將那些雕像和錢幣上的肖像進行類比。在學界,那些據說是克婁巴特拉形象的雕像還有待商榷,因為只有極少數托勒密皇族的雕像刻有銘文,甚至刻有銘文的塑像也質疑聲不斷。最終,有兩三尊雕像(未刻銘文)在與錢幣上的肖像進行比較時,順利地獲得了學者們的廣泛認同,認為那就是克婁巴特拉的形象。
以今日的審美而言,這兩三尊克婁巴特拉的形象還算迷人,但不是美得令人窒息的那種。確實有一些歷史文獻記載,她長相姣好,但更多強調她的魅力在於聲音甜美、才智聰敏、讓人著魔。再加上最為奢華的綢緞,黃金與珠寶的配飾,那時的她想必絕對美艷動人。正如1世紀時希臘傳記作者Plutarch所說:「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女人。」
被公認為克婁巴特拉的幾尊雕像是以古典風格製作的。而ROM的這尊雕像應該在更早時期完成,遵從埃及的製作傳統,將雕塑對象理想化而非完全寫實。於是帶來另一個難題,我們也無法否認這不是女王可能存在的另一種形象。在克婁巴特拉時期的埃及,皇族雕像的製作仍採用本地的傳統。按經驗法則來看,這尊雕像越埃及化,就越可能是克婁巴特拉形象的理想化版本。
登德拉的一座神廟中,牆上左側的人像就是克婁巴特拉,像這樣標明其名號的造像寥寥無幾。畫面中的她在履行法老職權,向眾神獻祭。畫中另一人是她與凱撒所生之子。
攝影:George Steinmetz
人們關於克婁巴特拉的記憶並沒有隨著她的離去而消逝。一位叫Archibius的高官曾付給屋大維一大筆錢,從而讓她的雕像能完整的保存下來。約400年後,一位官員在祭祀伊西斯女神(克婁巴特拉自命為其人間化身)的神殿刻下一句話,說他把「克婁巴特拉的人像和黃金埋藏在了一起」。Sally-Ann和我希望能找到證據,能說明ROM的這尊雕像可能就是Archibius用錢保存下來的那些雕像中的一個。
你可能會問,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確認它就是克婁巴特拉(或者即使是克婁巴特拉,但相貌並非完全真實),所有的研究、比較、推論意義何在呢?可能這就是好奇心的魅力。當你走進博物館,面對這尊雕像時,我想你會贊同埃及古物學者Bernard Von Bothmer的說法,儘管她「面無表情、高冷淡漠,你在不同光線下凝視她愈久,愈發能體味到她的獨特個性。這就是其神秘之處」。
菲萊神廟群從尼羅河中的一個島上拔起,緊鄰於阿斯旺之南。其中許多建築都是托勒密王朝的法老主持興建的,作為女神伊西斯的祭拜中心。
攝影:Jack Kotz
過去數月間,我無數次地凝神細觀這尊雕像,我看到了以前沒有看到過的克婁巴特拉——一位年輕、惆悵的女王,剛剛接過保護子民的重任,她被視為埃及的女神,與神殿中的眾神一起接受供奉。儘管她的臉上並未透露出即將到來的一場偉大的生命旅程,但我能想像到:她深知掌控權力的艱難——外來勢力洶湧而至,內部地位岌岌可危,個人的情感也不得不為之妥。彼時,她可否聽到羅馬軍團的步履隆隆,那即將斷送她的生命,即將完結史上最偉大的文明——法老的古埃及?我承認,這是非常浪漫的推測,但是誰又能抗拒這樣的推測呢?
※海盜跨界美食圈?維京人的神秘食譜大揭秘!
※TripAdvisor停止銷售野生動物項目門票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
※揭開埃及豔后真容的神秘面紗
※揭開伊朗的神秘面紗
※揭開古埃及「木乃伊」的神秘面紗
※揭開「鬼」節的神秘面紗
※揭開琺琅彩的神秘面紗
※揭開冥王星的神秘面紗
※明光寺,揭開禪修秘境的神秘面紗
※揭開那個神秘燦爛的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紗
※揭開古埃及文明的面紗
※揭開美麗朝鮮空姐的神秘面紗
※揭開祝由術的神秘的面紗!
※揭開「龍棘子」的神秘面紗!
※8張圖,揭開朝鮮神秘的面紗
※揭開夜郎國的神秘面紗
※為您揭開緬甸「琥珀」的神秘面紗
※揭開「祖傳秘方」的神秘面紗!
※揭開仙女星系的神秘面紗
※揭開晝夜交替的神秘面紗
※揭開「自信」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