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點擊上方


關注「章黃國學」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教育與人生


作者:葉聖陶


在討論教育與人生的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什麼是教育?什麼是人生?

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麼?許多人認為,教育是「成熟的人對未成熟的人,以一定的目的方法使能自覺」。這種說法固然不能說不對,但總有些空泛。又如杜威所謂「教育即生活」,舒新城所謂「教育是啟進人生的活動,其目的在於為社會創造自立的個人,為個人創造互助的社會;其方法在利用社會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環境)刺激,使受教育者自動解決問題,創造生活」。(見《教育通論》)這些理論也偏於空疏,沒有切實道破具體的教育的意義。


我以為教育應該指學校教育而言。所以教育是用學校作為工具,把舊有的知識系統傳授給繼起的青年,使他們養成一種適合於既成社會的人格,以維持和發展這個社會。所以教育是人類獲得生存資料和經營生活的一種工具。教育本身並非目的,而是工具。這種工具,大而言之可以挽救國家社會,小而言之可以指導個人,改造個人的錯誤,實現個人的本能,它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所謂「人生」,系包括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而言。各人對於人生的見解,就是所謂「人生觀」。


認為人生是快樂的,就是快樂的人生觀;認為人生應該獻身於國家與社會的,就是責任的人生觀。各人的環境不同,著眼點各異,因而各人的人生觀亦不一致。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與人生的關係。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教育與人生的關係,大致有下列三點:


一、以教育認識自己


天下最可憐的事情莫過於自己不認識自己。有的人因為不認識自己的緣故,走入歧途,一切墮落,事業不得成功,甚至危及生命,這是何等的危險。


認識自己有兩方面:一為自己的主體,或稱「自我」;一為自己的環境,或稱「外物」或「客體」。單是自我,不會有正確的認識;單是被認識的客體,也不能認識自己:必須明白了主體與客體的關係,認識了環境,方能認識自己。所以我們首先要認識的就是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行動與環境發生密切的關係:環境有支配或決定人生的力量,同時又有引誘人生入於某種途徑的力量;我們受種種外物的支配和引誘都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所以要認識了我們的環境,我們的行動才會有目標有意義,不至於成為盲目的不正當的行為。

在認識環境之後,應當認識自己的本身。認識自己的本身,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地位。一個人能否盡自己的責任,就以認識自己的地位與否為先決的條件。各個人的地位本來是環境的反映,但是對付這個環境因人而不同,不是機械的受其支配而已。所以對於環境,就有能否適應的分別。所謂適應,既非屈從,又非反抗,乃是恰當利用環境之謂。要利用環境,除了認識環境之外,第一要注意自己所處的地位,第二是自己的能力,第三是自己的能力在所處的地位能夠發揮的作用。所以環境的認識和自我的認識都是必要的。


認識客體的環境和自我主體的地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有相當的知識學力,才能辨別是非,分清黑白。這當然是教育的責任了。教育不僅要增加學生的知識學力,同時要引導學生走入正軌,使其了解世界的大勢,本國的情狀,以及學生所負的使命和個人所處的地位。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二、以教育革新自己


既然認識了自我與環境,就應當從事於革新自己。革新可以分兩個方面來說:


一方面是剷除一切障礙物,如虛榮心、怠惰心等等。一般人很容易受這些魔力的支配,自己不能節制自己,這是人類本性上的缺陷。但人類的本性也具有許多優點,如仁愛、求知等等。我們應當發揚自己的長處,剷除這些短處。


另一方面是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我們認識了環境和自己的地位,就應當剷除以往的錯誤觀念,向新的路線上走去。一個人總有自己的人生觀和宇宙觀。較進步的人對社會更有認識,這種種認識,構成了人類行為的基礎。我們在認識了環境和自我之後,對這種種當然會有相當的認識。在我們的本能中雖然有除舊布新的成分,同時也有迷戀過去的成分,所以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便非常重要了。


要剷除一切障礙物,革新過去的錯誤觀念,必須在教育上下功夫。因為怎樣剷除虛榮心、怠惰心,如何革新錯誤觀念,是要以教育力量為原動力的。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三、以教育成就自己


由認識自己而革新自己,由革新自己而成就自己,是一種自然的步驟。如何才能達到成就自己的目的呢?這當然有研究的必要。我以為應當按照自己的所長和所好去成就自己。譬如性情愛好理科的,就可以在理科方面努力;愛好文學或政治經濟的,就可在文學或政治經濟方面努力。這樣做去,是很容易成功的。要使人們都能夠這樣成就自己,非藉助於教育不可。可見教育對於人生所負的責任。真是不小。


以上三件事,無論缺了哪一件,很難成為健全的分子。今後的教育應當從這三件事著手,尤其對於中學生,更應當特別訓練。希望負有教育責任的人注意。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文章來源:


《葉聖陶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江蘇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代表作品有:《倪煥之》、《腳步集》、《西川集》、《稻草人》等。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卜師霞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從事訓詁學、辭彙語義學研究。


專欄主持

葉聖陶:天下最可憐的事,莫過於不認識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錢翰老師:蘇軾《洞仙歌》的隱喻空間
陸宗達先生講《說文》:說說古代的「行李」
橫逆之來:說說你讀不懂的林沖
王立軍:漢字與古代祭祀文化
聽了《萬神紀》,一起來了解華夏民族的上古神話吧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結婚前葉聖陶沒見過新娘,但因為7個字,他選擇娶她,後相愛終身
葉聖陶: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應好讀書而求甚解
葉聖陶:兩種習慣養成不得
葉聖陶:沒有秋蟲的地方
葉聖陶稱張家四姐妹誰娶誰幸福,但其中一位卻被家人說世間最難養
葉聖陶是怎麼看魯迅《孔乙己》的?
葉聖陶:寫作最要緊的是鍛煉語言習慣
包辦婚姻下的姐弟戀,葉聖陶與妻子結婚41年,愛情起源於責任
葉聖陶:教育就是培養習慣!9個好習慣,決定孩子一生的幸福!
葉聖陶:藕與蒓菜
絲系我心——讀葉聖陶的《藕與蒓菜》
手札日記里的葉聖陶,喜愛花花草草的葉聖陶
名家散文 葉聖陶:默想
葉聖陶:開心做編輯
葉聖陶:論讀書和寫作的技巧
葉聖陶:始終與學生打成一片
學林軼事 老舍和葉聖陶
葉聖陶:稻草人
葉聖陶的9個教育金句,影響了幾代老師!| 我是教師
葉聖陶:弘一大師的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