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李可染:好的線要綿里藏針,百鍊鋼變成繞指柔

李可染:好的線要綿里藏針,百鍊鋼變成繞指柔


李可染:好的線要綿里藏針,百鍊鋼變成繞指柔



中國畫的筆法

李可染


––


中國畫的筆法在中國畫的表現方法中很重要。過去十年來,我跟隨齊白石、黃賓虹二老學畫,學了許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心得之一是筆法。


早在唐、宋時期,評畫就以筆墨權衡,筆法是中國青年畫家中最缺乏的一點。

黃賓虹先生很擅長講,齊白石先生平時不大講。我主要是看他用筆的方法。我過去認為筆墨非常重要,為此訪問過很多人,講得最好的是黃賓虹,實踐最好的是齊白石。清代包世臣、康有為都有書法著作,但是包世臣的字寫得不大好,我就不大敬佩他。齊白石的字寫得很好,力能扛鼎,齊白石在幾十年來的繪畫實踐中,筆法成就最高。


抗戰時期,重慶開展覽會,我在一個小房子里看到齊白石的一幅小畫好極了,畫雖然小,而且紙破,但畫卻如同有光奪目,吸引力極強。齊白石的筆法好,他的畫與別人的畫放在一起,別人會吃虧的,齊白石的畫氣勢太大,精神力量逼人,別人的畫相形之下變得像影子一樣了。


吳道子有筆而無墨。線,筆法,在中國畫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外國人說: 中國是個線描的國家,有幾千年的歷史。


中國畫的線條非常有力,非常突出。


筆法是傳統的一個重要方面,筆法有自己的規律,是表現方法的一個共性,是中國長期表現客觀事物中得出的一個共同規律。中國人畫線畫得太久了,對線的要求極高,從中找出了許多規律,例如「無起止之跡」就是一條規律,這完全是由客觀規律中得來的,因為客觀事物是渾然一體的,另一方面也與含蓄有關,例如石濤畫的水,線條兩端是模糊的,能給人以無盡之意,中國畫就是以有限的筆墨表現無盡的內容。在外國若畫水要求很多,形象、輪廓、明暗、色彩等等。而中國畫則最重視其形,用線描其輪廓,視為「骨幹」,有概括力量,線表現其形是快而有力的,多年以來,我們對線的要求是很高的。

中國畫強調線,客觀事物有形象、色彩、明暗,中國畫最重輪廓,把輪廓看做骨幹,看做表現客觀事物最簡捷、最有力、最概括、最突出的手段,線條的概括力很強。《清明上河圖》中的船很小,而形象則是包羅無餘的。


中國畫對線的要求很高,平時隨便畫的線條,老先生看了是不承認的,過去常以筆墨作為評畫的標準之一。明清以後也有偏向,把筆墨當作唯一的評畫標準,也是錯誤的。


我剛到北京時,聽一位老鑒賞家說過「見字見畫,二寸就得」,意思是一幅捲軸,只要拉開二寸,看一眼筆墨,以此鑒別真跡,根本不看構圖、不管意境,這是錯誤的。


筆墨是為表現客觀事物的,筆墨從事物中生。一定與客觀事物有關,筆墨必須通過表現客觀事物來發展自身。清代有些畫家筆法抽象化、專門玩弄筆墨,脫離了客觀來源,流於形式主義。王原祁的筆力被譽為「金剛樣」,但缺乏意境。畫無內容,也是空的。中國畫的筆墨要求嚴。規律很多,是高妙的。把筆墨看做中國畫的一切,或者否定筆墨的作用,都是錯誤的。


齊白石的畫,完全照摹下來是不行的。

中國畫線描的規律要求很嚴、很多。任何藝術越高,傳統越多,規律也越多,因為反對公式化而否定規律,那是錯誤的。當然,真正的規律要自在運用。規律對人有約束,不能怕它,規律是反映自然的,一個大藝術家從不避諱規律,規律使用得久了,就變成自然的了。自在的規律是最高的。藝術家開始必須從嚴格的規律入手,漸漸地適應自然。石濤講「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本意為「至高之法,類似無法」,自在的運用應是最高的規律。


齊白石老先生90 歲之後,常常神志不清,但適應規律已成本能,下筆皆合於自然,變化而又統一,表現得美極了。葉子無葉筋,螃蟹四節腿,原因是他用筆已掌握了自然的規律,成了習慣,如孔子說的「吾七十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這在藝術上是高度的境界與自然的規律合而為一。


現在講幾個最根本的規律

1. 平: 線條最根本的規律要平。力量基本上要勻,不能忽輕忽重,應該基本上是平的。古人講:好的線條「如錐畫沙」,力量基本上平均、勻,處處有力。黃賓虹幼年學字,有一次一位書家走訪黃的父親,黃賓虹向他請教寫字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那位書家叫他寫個「大」字,由於筆力不勻,書家說他寫的不是「大」字,背面只留下五個點。

跳躍的線,古人叫做系馬樁,是用筆大忌。線的好壞,基本上要力量平均,古人說書法中用筆最忌的是「墜」與「飄」。「墜」是筆沒提住,「飄」是沒捺住。


當然,力量均勻的同時,還應有變化。鄧石如的字極為飽滿,董其昌也說字要捂住兩端看中間。


2. 圓: 線條要圓,要善於畫有彈性的曲線,宇宙間的形象是「十曲五直」,樹無寸直,人亦無寸直,從直線開始是對的,但最後應當以曲線表達,古人講好的線,直如屋漏痕,圓如折釵股。像下雨時房子漏雨滴水在牆上,像用手掰金屬的頭簪那樣有力。要充滿彈性。筆畫要圓,筆也要圓。


3. 留: 中國畫線條中最重要的一點是留。它是中國畫的三昧境界。留就是收得住。古人講「如屋漏痕」,其解釋很多,黃賓虹講得最好。唐代懷素學習草書極勤,積成筆家,後來他走訪顏真卿,顏真卿對他的字極為讚賞。說他的線如折釵股,懷素說:折釵股何如屋漏痕!


好的線條要完完全全能控制住,不能控制的筆是敗筆。「屋漏痕」的意思就是線條要控制到每一點,完全是主動的。


齊白石的線條就處處控制。用筆不能像溜冰,一滑而過。音樂家也是如此。唱的每一分秒,聲音都控制,有高低、搖曳的變化。余叔岩唱《魚藏劍》快板,聲音細微極了,每一個細微的點都有豐富的內容。


古人講「行處皆留」,筆畫運行中有很多的控制。不好的線條前後是兩個疙瘩,齊白石畫的荷梗,斷處沒有疙瘩,積點成線,就像腳踏車,隨時準備剎車。黃賓虹說齊白石很有功夫,是「硬斷」,說斷就斷,夏然而止。大提琴家的琴聲中有無限波動起伏,不是「啊」的一聲就完了。


「寫字先求站住腳」,控制毛筆非常重要,要使筆成為藝術家的神經末梢一樣,要作得筆主。


4. 重: 中國人用筆以峻勁為主,表現事物要求有力,有些畫很輕飄,輕飄與濃淡無關。中國人講究筆如高山墜石,不是飄飄的。如果幾個人在我背上寫字,我可以感覺出哪個人寫得好,中國大畫家的作品無不厚重,要穩、准、狠。


黃賓虹、齊白石的筆都很重。黃賓虹用紫毫作畫,落筆有聲,他說用筆要重,「筆落春蠶食葉聲」( 唐人)。


平是基礎,也要圓、留、重。


5. 變: 平、圓、留、重是根本。在此基礎上求變化,線要有頓挫輕重,但必須在平的基礎上求變化,筆要有輕重、提頓、方圓。


篆書、《瘞鶴銘》、《鄭文公》筆是圓筆,多提,中含、方筆多頓、外拓。但是,一定要在平的基礎上求變化。


平、圓、留、重之中產生很多變化。


十八描基本上只有兩描: 鐵線描、蘭葉描。


練字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是間架,即輪廓、形象。一是線的形象。古人講筆有剛柔肥瘦,結字有寬窄長短,如顏字方、趙估字長、魏碑字扁,首先要注意線的形象和結構的形象。即要注意間架。


古人寫字先雙勾填墨,而後既臨且摹,最後背臨。


間架要注意變化,古人講「似奇反正」,正即均衡、穩當,似奇反正即變化統一。


古人講不好的字「狀如運算元」,必須極盡變化,鄧完白又發展了,提出「疏處可以走馬,密里不使透風」,不要搞得很平凡。


開始的時候不像沒有關係,寫久了,就會像照相機取景,影像逐漸重合起來。


第二是線條,練字最根本的是練線條,是寫字最重要的一點。中國毛筆很軟,很難運力,以軟毫書寫生紙,有如初學滑冰。「力」要與「軟」統一起來,不是光有力就好。要既剛且柔,柔里見剛,剛中見柔。好的線要綿里包針,百鍊鋼變成繞指柔,劍拔弩張,咬牙切齒、霸悍之氣也不好。


寫字最忌流滑,要追求內含的力量。


第三是意態,即神氣。字是藝術,字如其人。毛澤東的字變化不可測,孫中山的字敦厚,顏真卿的字有廟堂氣,褚遂良的字如小鳥依人,「毒草之如龍,北海如象」。


唐人講法度,宋人講意態。宋字極有意態,風度不同。


《張遷碑》厚重,《石門銘》超脫,《禮器碑》豐潤。


力: 藝術一定要講求力,中國人講「筆尚峻勁」,六法論中講骨法用筆,王拳之的字人稱「筆力驚絕」、「字勢雄強」。


古人講「力透紙背」「力能扛鼎」,講李邕的字「力大於身」,筆力能加強表現力。齊白石寫「壽」字的「寸」,吳作人說能掛一座山。


力是如何產生的? 矛盾產生力,紙對筆有阻力,中國人講究好的線條澀、毛,這與表現客觀事物有關。澀,表現才有力。



李可染:好的線要綿里藏針,百鍊鋼變成繞指柔



筆要能提得起,必要做得筆主,不能倒卧。另一方面要壓,例如畫粗線,要壓六提四,一定要壓住,用筆最常見的毛病是墜、飄。抹,筆應完全主動。齊白石畫荷葉梗,像用鉛筆一樣,始終壓住二分。


張伯英死以前,我去訪問他,他說最主要的是做得筆主,壓的時候盡量求重,使筆與紙之間有一種阻力。


「字勢雄強」,「勢」字很重要,是使字體產生力量的重要原因。


「氣」是關聯,在整個的結體上要以氣貫聯。齊白石說「筆筆相生,筆筆相應,不可鬆散」。這句話非常重要。一張畫很有氣勢,氣主要在於貫聯,生動也在於貫聯,而不在於動態。古人講「若斷還連」,完全是有機統一的。古人譽人「書瘦行寬而不凋疏」,主要在於有氣勢的貫聯。


我訪問過名師孫佐臣,他說琴要「慢而密切,快而穩」。


中國藝術的辯證法很多,都是兩條腿走路,而不片面強調一方面。藝術的矛盾統一率是很重要的,古人講王羲之的字體「虎蹲鳳閣,龍躍天門」,厚重結實而又變化活潑,不可思議。


古人評李北海的字如「金鐵煙雲」,筆畫堅實如金鐵,變化如煙雲。秦代李斯的字「畫如金石,體若飛動」,用筆講求蒼潤有力,要蒼且潤,要實且虛。矛盾統一。


線有兩個要求: 力量、含蓄,兩者都非常極端,但必須統一。表現事物愈突出愈好,但突出了易流於簡單。所以又要求含蓄。含蓄才能豐富,線條一面要突出,一面要毛澀以至於消滅,例如畫樹,若是每個點都清楚,感覺就少了。


在矛盾的事物中還有一個主導的方面。有人批評我的畫呆板,我覺得很對,在某一個時期只能突出一個主要的方面。例如學畫,在早期就不能脫離對象的真實性,過於求變化。


畫的味道必須在準確、結實的基礎上去尋求。學音樂也是一開始一定要唱准,而後才能有變化,不能光求味道,人不能光吃味精。既要含蓄,又要精神突出,含蓄是為了表現無盡之意。


規律必須從客觀事物中產生,講求筆法的目的在於使藝術突出有力,所以中國人很講究力之美。


李可染|(1907年-1989年),江蘇徐州人,中國當代著名畫家,以創作山水畫為主,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等職。李可染以山水畫聞名於藝術界,中國寫意人物畫亦有相當研究,其風格影響了頗多後來者。他自幼習畫,早年先後入上海美專、國立西湖藝術院學習。他1946年任教於北平藝專;1956年為變革山水畫,行程數萬里旅行寫生。其山水畫早年取法八大,筆致簡率酣暢,後從齊白石習畫,用筆趨於凝練,又從黃賓虹處學得積墨法,並在寫生中參悟林風眠風景畫前亮後暗的陰影處理方式。畫風趨于謹嚴,筆墨趨於沉厚,至晚年用筆趨於老辣。他亦善畫牛,筆墨頗有拙趣。他的代表作有《灕江勝境圖》《萬山紅遍》《井岡山》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頭條 的精彩文章:

畫畫是做人做出來的,不是畫出來的!
人到中年的八大修養 從沉澱朋友開始
中國畫易犯的5大通病,你知道多少?
一幅畫,為何值4個億?竟然驚動領導!有人為它投湖自盡!

TAG:書畫頭條 |

您可能感興趣

看似溫和柔軟,實則綿里藏針的星座!
笑裡藏刀的三大星座,各種綿里藏針,讓你防不勝防
看起來好欺負,其實綿里藏針的星座
心口不一,綿里藏針,最狡猾的三大星座
這一秒,我有一柜子柔軟暖糯羊毛衫,綿里藏嗲。
這一秒,我有一柜子柔軟暖糯羊毛衫,綿里藏嗲
文言文版「我們分手吧」,原來古人才是綿里藏針,唯美的讓人心碎
明明就是「狐狸精」,卻總愛裝純的三大星座,自私自利,綿里藏針
看著好說話,其實綿里藏針不受欺負的星座
辛棄疾綿里藏針的詞作,含蓄多樣的藝術手法,令世人驚嘆了千年
蘇軾《致季常尺牘》,綿里藏針,剛柔相濟
印度陰險的冷兵器,綿里藏針是和暗殺,如今還活躍在東南亞
濃墨宰相:劉墉《節書遠景樓記》,綿里裹鐵,味厚神藏
《善良的天使》綿里藏了一根針,戳到了美國總統的痛處
伊朗試圖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招綿里藏針
沒時間跑步?時間像海綿里的水,擠擠一定會有的!
許魏洲參加《新舞林大會》出意外,護膝綿里藏針?圈裡這麼嚇人?
一個中年男人的心裡話:我和老婆的感情,就如海綿里的水
綿里藏針?皇馬主帥正面回應C羅言論,球迷表示:還算客觀!
雍正行書《金剛經》,綿里藏針,柔媚中含剛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