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黃帝內經》學習古人的養生與保健

從《黃帝內經》學習古人的養生與保健

近年來醫學專家把保健原則歸納為四點,即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些原則是從現代醫學來立論的,下面我們來看看中國古人的保健原則和方法。

從《黃帝內經》學習古人的養生與保健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的經典,它從天人整體觀出發,提出了醫家保健養生的要旨:「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這段話提出了三個保健原則,一是「順四時而適寒暑」,二是「和喜怒而安居處」,三是「節陰陽而調剛柔」。


「順四時而適寒暑」是說人要遵循自然的規律,順應天時等自然環境的變化。「和喜怒而安居處」,要求調控好自己的情緒,為生活和工作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節陰陽而調剛柔」,則要求通過調節形神、臟腑、男女之事,使人剛柔並濟,氣機平和而合於中道。


這三個保健原則涵蓋了整體觀的主要內容,即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的心身和諧。根據這些原則,中國古人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有的從形氣神著眼,有的從飲食入手,有的注重房事的損益。這裡著重介紹季節養生法,季節養生是一種綜合性的保健方法,現代醫學尚未涉足這個領域。


季節養生早見於《黃帝內經》,在該書《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對四季分別以生長化收藏之道作了描述,提出通過調整作息、修養情志來順應季節的變化,以達到保健內臟,養生長壽的目的。那麼四季如何養生呢?

古人認為四季之變,根本在於氣的變化。天地之氣有生、長、化、收、藏(五化),對應於季節就是春、夏、長夏、秋、冬(五時),它不但會引起萬物的榮、茂、盈、斂、肅(五象),也會引發人的怒、喜、思、憂、恐(五志),進而影響肝、心、脾、肺、腎(五臟)。因此四季養生重在順氣而生,與萬物共沉浮。


具體來說,春天之氣為「生」,萬物繁榮,適宜夜卧早起。春天易生怒氣,此時要以仁民之心待人接物,應春天之氣以養肝。夏天之氣為「長」,此時萬物茂盛,也宜夜卧早起。夏天之氣外溢,人應該喜悅歡快以養心。秋天之氣為「收」,此時萬物收斂,宜早卧早起。秋天肅殺,易生悲情,要收聚神氣以養肺。冬天之氣為「藏」,此時天地寒徹,萬物靜肅,適宜早卧晚起。此時要以戒慎的心態處事,若伏若匿以養腎。這就先秦古人提倡的四季養生之道。


後世道家據此提出房事也要順應季節變化,主張「春一、秋二、夏三、冬藏」之說,以保精全神。站在整體觀的立場來看,古人上述的保健養生原則是有道理的,它立足於天人整體,強調保健在於「治未病」,很值得現代人研究和借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虎論道 的精彩文章:

修行須要識通變
張金濤道長赴京出席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
大學生向老子問道
對付打瞌睡的呼吸妙招
如何供養道教的神明

TAG:龍虎論道 |

您可能感興趣

跟黃帝內經學秋季養生
參透《黃帝內經》八大養生智慧,把握健康人生
《黃帝內經》中的至理養生觀
李嘉誠的中醫養生|跟著名人學養生
國學文化-中醫養生和保健
中醫健康養生學
起居有常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起居有常 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藝術家於藍的養生之道|跟著名人學養生
《黃帝內經》養生名言精選(中)
《黃帝內經》養生之道?應時養生
黃帝內經養生智慧:健康長壽不靠別人
中醫養生:一個健康的肝臟是通過科學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造就的
中醫養生:科學合理的飲食習慣才是健康身體的基本
學中醫,愛養生,怎能不讀《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養生名言精選(下)
《黃帝內經》養生名言精選(上)
起居有常!跟著《黃帝內經》學養生
國學經典《黃帝內經》10精華名言,養生從此不求人!
韓美林懶人養生法|跟著名人學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