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及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
領讀全書
《中國及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第三版)》內容較多,幾乎涉及到地質學的各個方面,為不至於使人昏昏,三版在內容補充更新的基礎上對本區大地構造的一些基本問題做了一些梳理和歸納,部分內容總結如下:
全球區域大地構造的基本問題
全球區域構造千差萬別,板塊構造學為其提出了一些具有共性的特徵,如溝-弧-盆體系等。但近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這一共性並不普遍存在,它在環太平洋構造帶中比較典型,但在其它地區只具局部和不典型意義。鑒於這種情況,本書認為大地構造研究,應遵循陸緣、陸間和陸內的劃分原則,所謂陸緣即環太平洋構造域,其形成基本是溝-弧-盆體系的形成和演化;所謂陸間指勞亞大陸與岡瓦納大陸間,東亞(或稱中國及鄰區)就位於該構造域的東段,其形成和演化過程中只局部存在不典型的溝-弧-盆體系(如中天山造山帶、秦祁昆造山帶和喜馬拉雅造山帶等),而廣大地區造山帶的形成則與板塊俯衝-碰撞作用無明顯相關,如北疆-蒙古國-大興安嶺造山帶、以松潘-甘孜為代表的印支造山帶、華南加里東造山帶等;所謂陸內即克拉通地塊內部,就中國及鄰區而言,這一體制形成於侏羅紀以來,主要表現為板塊構造的遠程效應遍及全區,但變形又各不相同,西伯利亞板塊和華北台塊均受板塊遠程效應驅動,但前者主要與這一體制下的地幔隆起有關,後者則與板塊遠程效應驅動下的板內古裂陷的復活有關。
陸間洋盆與裂陷型蛇綠岩
顯生宙東亞地區存在古亞洲洋、古中華洋(或稱秦祁昆洋)、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就我國而論這些洋盆中存在大量不具板塊分割意義的蛇綠岩帶,我們將其稱作裂陷型蛇綠岩而與板塊縫合帶型蛇綠岩嚴格區別開來。如北疆地區的巴音溝、達拉布特、扎河壩和大興安嶺地區的賀根山、索侖-西拉木倫蛇綠岩、南天山的榆樹溝-銅花山、西秦嶺的勉略帶、松潘地區的甘孜-理塘帶及越南的奠邊府-程逸帶。上述特徵又以古亞洲洋最為明顯,海西期在數百萬平方千米的廣闊範圍內,呈面狀展布的強烈火山活動從泥盆紀到早石炭世,但又不存在一條板塊縫合帶型蛇綠岩帶。所謂裂陷型蛇綠岩,是在無大洋裂谷,無海溝狀態下的俯衝-消減,波斯灣的莫克蘭帶就是一條還在發育中的裂陷型蛇綠岩帶。它們是另一類動力體系,縫合帶型蛇綠岩起因於洋殼俯衝的拖曳力,裂陷型蛇綠岩則純粹由重力陷落而引起。
陸間洋盆特殊的離散聚合方式主導著中國及鄰區印支運動以來的構造演化
石炭-二疊紀時期,華南、印支及東馬來地區的動植物群都屬於暖水華夏型,不包含任何岡瓦納分子;而南羌塘(或羌塘)、拉薩、喜馬拉雅到澳大利亞,這時則被大陸冰蓋或冰海沉積所覆蓋,二者雖相互連通但非同一構造系統;據此可認為海西期的古特提斯洋的北界在西金烏蘭-金沙江一線,不包括秦祁昆洋或古中華洋。中二疊世古特提斯洋與古中華洋沿西金烏蘭-金沙江帶或拉竹籠-雙湖帶碰撞拼合,引起三疊紀海侵由西而東覆蓋了我國大半個東部地區,與此同時,古太平洋亦開始向西俯衝(海侵到達東亞東部陸緣);但發生在中-晚三疊世的印支運動,構造線方向以NE-NNE向為主,遍及我國東部地區,這顯然是古太平洋沿NW方向朝東亞大陸俯衝的結果。這種海侵受特提斯洋控制、變形受古太平洋制約的不協調現象顯然預示板塊拼合存在另一種動力系統(也許與普遍發育的海西-印支期中酸性大火成岩省的焊接有關);印支運動遍及華南和華北,在遼東半島的復洲拗陷中仍可見到這次運動引起的強烈變形,但又不存在一條相應的板塊俯衝-碰撞帶,就是這種動力系統的反映。
中國陸內構造體制的建立起因於中特拉斯洋的閉合
古特提斯洋主體(拉竹籠-雙湖-昌寧-孟連帶以南)在印支運動中並末閉合,而是沿班公湖-怒江帶裂開為晚三疊世-侏羅紀洋盆,這就是中特提斯洋。該洋盆在侏羅紀末的閉合形成近東西向改則-那曲侏羅紀造山帶、羌塘前陸盆地。這是一次與華北燕山運動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類侏羅紀構造運動(羌塘運動),二者共同構建起中國大陸板塊。表現在其遠程效應不僅導致我國西北老造山帶的復活,而且也引起伸達東部的秦嶺造山帶的復活,都在其前緣形成山前斷陷拗陷盆地,尤以北大巴山前緣和大別山前緣為最。
中軸地塊與造山作用
中軸地塊是20世紀50~60年代提出的造山帶中央結晶軸,多為造山帶隆起最高的片麻岩、混合岩穹隆,變質、變形樣式均與圍岩形成巨大反差。板塊構造問世之後,多認為這是在板塊俯衝-碰撞過程中隆起的下地殼變質雜岩。但其原岩以錶殼沉積為主,構造樣式特殊,被混合岩和片麻岩穹隆複雜化,常有層狀超鎂鐵岩和高壓、超高壓變質岩產出,伴生以「S」型為主的晚元古至晚古生代花崗岩。總的面貌不同於洋殼俯衝形成的消減雜岩,很可能是拆沉的下地殼與上隆地幔岩相互作用的產物,是區域地幔多次隆起的結果。我國的北秦嶺、北祁連、中天山、西崑崙、大別、雲開大山和雪峰山都具類似特徵,這也許是陸間造山帶造山作用的主要方式。
《中國及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第三版)》
車自成 羅金海 劉良編著
責任編輯文楊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11
ISBN:978-7-03-050668-9
大地構造學是研究地球構造基本特徵及其形成演化規律的一門地質學科,區域大地構造學是對某一地區而言,本書就是側重於中國及鄰區。本學科在我國自形成以來一直受到普遍熱議和關注,但多是主要介紹大地構造學假說,其具體內容歸屬區域地質學。本書試圖將二者結合起來完成一部完整系統的區域大地學教材,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是中國大地構造研究的概略總結,多理論和推論;各論部分則致力於將一、二級構造單元說清楚,對中國及鄰區區域構造特徵、對重點地區和有爭議地區,特別是主要造山帶及各大含油氣盆地均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對一些延伸到國外的造山帶和盆地也有簡要的介紹和圖示,力爭使讀者對本學科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
求全難免龐雜,但教學或閱讀時可靈活安排,可以總論為主線,以各論為實例進一步展開;或以某一地區為專題,查閱相關內容深入講解和研究;或以某一問題為專題,結合有關內容深入討論。既可作為教材,也可作為案頭查閱有關資料的參考書。
本書第一版(2002年)建立了全書的基本框架和內容安排,第二版(2012年)在內容上作了較大的補充和更新,第三版則側重於中國大地構造學的梳理和總結歸納。自2002年問世以來經三版六次印刷,內容漸趨成熟,適用於大學高年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及相關專業人員學習和參考。
(本文責編:李文超)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環境科學:前沿科學問題及研究熱點
※顧秉林:納米材料熱傳導
※當虛擬邁進現實——在軍事領域綻放異彩的VR技術
※我們能成為火星人嗎?
※真的存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嗎?
TAG:科學出版社 |
※領土、領海、領水、領空、海岸基線、毗鄰區、專屬經濟區等傻傻的你能分得清嗎?
※房價猛飆101%!這個悉尼華人區房子,比鄰區高$77.5萬!業主做夢要笑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