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都跑了 他卻抵抗安史之亂十三萬叛軍十月之久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偉大詩人杜甫的這幾句詩非常形象的描繪了唐玄宗統治時期「開元盛世」的繁華景象。
忠存千古、義感天地的「睢陽保衛戰」
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名臣姚崇、宋璟、蘇頲(音同「挺」)、張說、張九齡等人的輔佐下,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將大唐王朝的各項指標(土地、人口等)帶到了封建社會的一個頂峰。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中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唐玄宗李隆基,眼見天下一派盛世景象,這位皇帝也逐漸開始懈怠下來了,辛辛苦苦幾十年圖什麼嘛,及時享樂才最要緊。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他將楊貴妃接到宮中,自此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同樣,由於他的一系列錯誤的決策,最終釀成了歷時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盛極一時的唐朝也自此開始滑向低谷。
公元755年),十一二月十六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奸臣楊國忠為名,盡起突厥、契丹、室韋等部落共計十五萬大軍,發動了聲勢浩大、震動天下的「安史之亂」。
此時的唐朝,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兵事廢弛,安祿山率領的這些虎狼之師在很快的時間內便控制了河北的大部分郡縣,河南很多地方也相繼望風而降。 叛軍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攻陷洛陽,接著安祿山指揮大軍直逼潼關,在潼關大敗哥舒翰的二十萬唐軍。
(圖)唐玄宗李隆基,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
長安告急,唐玄宗狼狽出逃,途徑「馬嵬驛」時,發生兵變,楊國忠等一干楊氏族人被全部誅殺。在這些憤怒的士兵的逼迫下,唐玄宗無奈讓人將楊貴妃縊死,給這段畸形的愛情畫上了一個不圓滿的句號。隨即,他繼續向蜀地逃亡,自此也正式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太子李亨與其分道揚鑣,率諸子北上靈武,於公元756年,農曆七月十三,在眾多將領的擁護下登基為帝,是為唐肅宗,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在他的主導下,郭子儀、李光弼等一批優秀將領指揮軍隊討伐叛軍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
公元757年,叛軍發生內亂,安祿山為其子安慶緒所害,不久安慶緒登基為帝。乘此良機,唐軍集結全國數十萬大軍,並且邀請數千精銳的回鶻騎兵參戰,對叛軍主力實施兩面夾擊,叛軍遭受大敗,逃亡鄴城(今河南安陽一帶)固守,長安、洛陽相繼被收復。
就在郭子儀率領大軍收復洛陽的七日前,堅守了十個多月的睢陽城終告陷落,守將張巡等人全部壯烈犧牲。
張巡是進士出身,天寶年間,被任命為清河(今河北清河)縣令,因他不肯阿附權貴,雖然政績卓著,卻未獲升遷。後又被調到真源(今河南鹿邑)做縣令。
張巡為官清正,雖為縣令,卻能秉公執法,除暴安良。當時有個叫華南金的豪強,魚肉鄉里,無惡不作。張巡一上任就將其拿下,依律殺之。老百姓都拍手稱快。
(圖)楊玉環,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安史之亂」後,「賊勢浩大」,眾多唐朝官吏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紛紛屈身事賊,其中包括張巡的上級、譙郡太守楊萬石。楊萬石更是命令張巡接應叛軍,不過,卻為其斷然拒絕。他以縣令之卑職,主動招募義軍抵抗叛軍、且戰且走。
此後,他和單父(今山東單縣)縣尉賈賁先後在雍丘(今河南杞縣)、寧陵等地多次擊敗叛軍,在這些戰爭中,張巡雖是一介書生,但是多次率軍出戰、出奇制勝,讓許多唐軍將領對其刮目相看。
公元757年初,為了奪取江、淮富庶之地,安慶緒命令大將尹子奇率領奚族、同羅、突厥等部落騎兵及楊朝宗所部共計十三萬人攻打睢陽(今河南商丘)。睢陽地處河南、江蘇交界的中原地區,是江、淮之地的戰略屏障和重要門戶。此地如果丟失,則歷來承擔朝廷賦稅重頭的江、淮之地將會落入叛軍之手,這對朝廷來說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屢立戰功的張巡此時已經被朝廷任命為主客郎中,兼河南節度副使。他與睢陽太守許遠一道負責守衛睢陽。許遠自認軍事才幹不及張巡,因此推舉張巡為主帥,自己負責籌集軍糧等後勤之事。
張巡擔任主帥後,首先清除了無心抵抗的將領田秀榮等人,以示與叛軍勢不兩立的決心,同時命人加固城牆,修築防禦工事;令部將南霽雲、雷萬春等將城中七千守軍分配於各緊要之地。
(圖)安史之亂,是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圖為《玄宗幸蜀圖》
兩個月的時間,叛軍發動了多次猛烈的攻勢,犧牲近兩萬人馬,卻奈睢陽城不得。無奈之下,尹子奇只得率領大軍將睢陽城重重圍困,黑雲陣陣摧孤城,雖然叛軍有所損傷,但是奈何人數眾多,城內數千守軍與之相比,實力懸殊依然非常巨大。
張巡乘勢對守城士兵發表演說:「本官深受國恩,奉命守城,雖然賊軍勢大,結局不過一死而已,不足為懼!唯一對不住大家的是諸位如果為國捐軀、曝屍荒野,可能一時的獎賞難以匹配諸位的功勛!」眾人為他的忠義所感動,紛紛表示願與其同生共死。
大感士氣可用,張巡立即命人殺牛宰羊,讓士兵們飽食一頓,隨即他親自舉著旗幟,率軍出城迎戰叛軍,眼見主將如此勇敢,唐軍更是悍不畏死、奮勇向前,此役斬殺叛軍數千人,將叛軍逐出城外數十里,大大振奮了唐軍的士氣。
某晚,張巡讓士兵擂起戰鼓,城外叛軍聽到鼓聲,不敢怠慢,尹子奇立馬整頓軍隊,準備迎戰,叛軍聽到城內鼓聲不絕於耳,可是直到天亮,未見有一人出城。大感詫異的尹子奇命人登上高台觀望城內動靜,不一會,軍士回來複命,言城內寂靜一片,毫無出兵的跡象。尹子奇料想城內士兵肯定也是疲憊不堪,不會再有進一步的動作。因此便讓士兵們卸下盔甲回營歇息。
叛軍的神經緊繃了一夜,得到主將的命令後,大大的鬆了一口氣,不一會的功夫,整個營地鼾聲如雷、聲徹雲霄。
(圖)張巡為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立下奇功
便在此時,張巡率領著南霽雲、雷萬春等十數名將領各帶著五十名騎兵從四面八方殺奔叛軍大營,唐軍一邊衝殺,一邊放火,攪的整個叛軍大營一片大亂。等到睡眼惺忪的叛軍士兵穿戴完畢、拿起武器準備迎戰唐軍時,張巡等人早已全部撤入城內,叛軍又被殺死數千人,氣的尹子奇是暴跳如雷、哇哇直叫。
麾下將領南霽雲是個神箭手,百步之內,基本百發百中。張巡想充分利用這點,伺機射殺叛軍主將尹子琦。不過尹子奇也絕非庸才,尋常都是和其一樣打扮的親隨一起出沒,因此讓有心下手的南霽雲無法分辨。
不過這難不倒張巡,他讓人將野蒿削成弓箭,射入敵陣,撿到這根特製弓箭的士兵判斷城內弓箭已經耗盡,急忙來到主將尹子琦身旁,將這一重大軍情彙報於他。早在城上埋伏多時的南霽雲終於發現了尹子奇的行蹤,機不可失,他立刻張弓搭箭,只聞「嗖」的一聲,直中尹子奇的左眼,疼痛萬分的尹子琦立刻從馬上滾落在地,叛軍陣營亂作一片。事不宜遲,張巡立刻點齊兵馬,出城衝殺,無人指揮的叛軍又吃了個大敗仗,損兵折將數千人。
失去一目的尹子琦惱羞成怒,命令叛軍猛烈攻城。此時城內的守軍經過連番的血戰,減員非常嚴重,僅僅剩下二千餘人。糧草已經全部耗盡,士兵們只得以樹皮、茶葉、野菜等物充饑,體力下降的非常厲害。
城外叛軍損兵折將可以很快得到補充,糧草供應更是非常充足。而守軍減員之後壓根得不到補充,附近唐軍無人來救;在這種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張巡命人建造各種守城的器械工具,用以彌補人數的不足。叛軍為了攻下睢陽,使用了雲梯、鉤車、木驢等各種攻城器具,均被張巡從容化解。無計可施之下,叛軍只得在城外挖壕溝、立柵欄,以阻止守軍出城偷襲。
(圖)郭子儀,唐代政治家、軍事家,戎馬一生,功勛卓著
又過數日,城中守軍僅餘六百人,張巡和許遠分別把守東北和西南,與士卒同甘共苦。更為慘烈的是張巡和許遠還分別殺死自己的侍妾、家僕以充軍糧;城內百姓中一些老弱之人目睹這些場景,竟紛紛懇求以己身作為軍糧供應守軍;這些守軍以自己的戰友、城中的百姓作為食物繼續咬牙堅持、頑強守城。期間張巡還以其忠義精神和人格魅力說服了二百餘名反正唐軍,為其守城。
眼見形勢危在旦夕,張巡命令南霽雲率領三十人出城突圍,向臨淮節度使賀蘭進明求援。這些人在南霽雲的率領下勇不可擋、左衝右突,最終以陣亡兩人的微弱代價突圍成功。
當南霽雲說明來意後,賀蘭進明以睢陽失陷已成定局拒絕援救。任憑南霽雲如何懇求,其依然不為所動。不過賀蘭進明念其忠勇,想將他招致麾下,因此設宴款待南霽雲。
誰知南霽雲泣告曰:「末將來時,睢陽城內已經斷糧一個多月!即使我現在面對著美酒佳肴,也難以下咽。大人手握重兵,坐觀睢陽陷落,卻無半點相救之意,這難道是忠臣義士的作為嗎?」
說罷他咬斷中指擲在地上,道:「末將既然不能完成張大人的囑託,只得留下這個手斷指作為回去復命的憑證。」與其同來的士卒痛哭流涕。
(圖)安史之亂形勢圖
南霽雲依然不死心,一路只要遇到唐軍,就前去求援,不過唐軍將領如許叔冀、尚衡等眼見形勢不明、更是各懷鬼胎、紛紛作壁上觀,拒絕援救睢陽。最後只得到真源縣援助的一百多匹戰馬,所幸寧陵城使廉坦是個忠義之人,他立刻率領三千士兵與南霽雲回援睢陽。
在歸途,他們遭到了叛軍的重兵攔截,數千人經過浴血苦戰,最終在張巡派人的接應下,只有一千人連同數百頭從叛軍手中搶來的牛避入城中。入城的唐軍紛紛執手哭泣、慶祝劫後餘生。
得到南霽雲的詳細彙報後,張巡憤而寫下詩歌《守睢陽作》: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睢陽守了十個月,城內連人肉都已成了稀罕之物。守軍已經疲弱不堪、傷痕纍纍、難以為繼,因此有人建議出城突圍。不過張巡和許遠一致認為睢陽城是江、淮的屏障,不能輕易丟失。而且士兵們目前這種情況,也難以突圍。
叛軍知道守軍無援後,於十月初九,發動了更為猛烈的攻擊,連正常站立都已十分困難的殘餘守軍已經無法作戰。睢陽城破,近在眼前。肝膽俱碎的張巡向西叩拜道:「孤城防衛之計,微臣已經窮盡,睢陽是無法保全了。微臣活著不能向陛下復命,死後也要化作厲鬼繼續殺賊!」
城陷後,張巡與許遠及一眾將士盡數被俘。睢陽將士見到張巡後,起立哭泣,身陷絕境的張巡依然保持鎮定,他說:「大家鎮靜,不要害怕,死是命中注定的。為國盡忠而死,足以感天動地!」眾人都因悲傷而無法仰面正視他。
(圖)李光弼,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節度副使,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叛軍主將尹子琦對於這位忠貞不屈,讓其吃盡苦頭的唐軍守將,心情非常複雜。他對張巡說:「聽說您督戰時,大聲呼喊,往往眼眶破裂、血流滿面,牙也咬碎,何至如此呢?」
張巡大笑道:「我要用正氣消滅逆賊,只是力不從心而已」
尹子琦大怒,死到臨頭,你還嘴硬。他用刀撬開張巡的嘴,結果發現只剩下三、四顆完好的牙齒。
張巡接著罵道:「我為君父而死,你投靠叛賊,乃是豬狗,怎能長久!」
尹子琦為其氣節懾服,想要招降他。部下勸道:「他是謹守節義的人,怎肯為我軍所用?而且此人深諳軍事、頗得軍心,不可久留。」
尹子琦依然沒有放棄招降張巡的意圖,他用刀架在張巡脖子上,逼迫其投降。可惜張巡虎目一閉,不為所動。
眼見張巡意志如此堅定,尹子琦又逼南霽雲投降,南霽雲未應聲。張巡疾呼道:「南八,男兒一死而已,不能向不忠不義的人投降!」(南霽雲在家排行第八)
只見南霽雲笑著說:「南八堂堂七尺男兒,怎能屈身事賊。今能與大人死在一處,也算生平快事!」
尹子奇遍問眾人,竟無一人投降。最終下令將張巡、南霽雲、姚門言、雷萬春等三十六人一起殺害;將許遠押往洛陽聽候安慶緒發落(後多次拒絕叛軍招降,被害身亡)。
讓人扼腕的是,當接到睢陽城危急的軍報後,河南節度使張鎬即刻率領大軍前去救援,並且下令臨近的譙郡太守閭丘曉先行發兵前往,結果閭丘曉擔心承擔睢陽失陷的罪責,拒絕發兵。等到張鎬率大軍趕到時,睢陽城已經陷落三日,勃然大怒的張鎬命人將閭丘曉就地杖殺,以抵其不救睢陽之罪過。
張巡等人固守睢陽城十個多月,保住了廣袤的江、淮大地免受戰火的荼毒,讓唐朝廷能夠有充足的賦稅招募大軍從而逐漸扭轉不利的戰局。因此張巡等人在「安史之亂」中的所取得的功績可與郭子儀、李光弼等功勛卓著的名將相媲美。
大文學家韓愈更是在讀完《張中丞傳後敘》後感嘆: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張巡曾被朝廷授以御史中丞的官職)
明朝內閣首輔、一代名臣李東陽作詩讚道:「將軍有齒嚼欲碎,將軍有眥血成淚。生為將星死為厲,儘是山川不平氣。二人同心金不利,天與一城為國蔽。強兵坐擁瞋相視,孝子忠臣竟誰是。千載功名亦天意,君不見河南節度三日至。」
「歲月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張巡、許遠、南霽雲、雷萬春…………這一個個鮮活的名字正如那亘古不變的星辰一樣,閃耀在我們這個民族的天空,是這個民族挺立千秋、不斷前行的不朽象徵和永恆標誌!也成就了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體內所蘊含的澎湃的熱血、不屈的傲骨和堅強的靈魂!
※羯族侵漢:堪稱史上最慘一次種族屠殺
※大明風骨:令漢唐失色 宋清無顏
※雖被稱為暴君 卻是唯一不殺功臣的暴君
※盤點史上殺人不眨眼的「屠夫」人物
※盤點史上那些以失敗告終的北伐
TAG:王爾古雷 |
※安史之亂時老鼠要賣四千錢 安史之亂三萬百姓被吃掉?
※安史之亂後此地脫離中原百年之久,他一怒為大唐奪回數千里疆土!
※安史之亂後,唐朝是如何硬撐了一百五十年才滅亡的?
※安史之亂後,唐朝因為這支軍隊,續命百年!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一功臣,卻被漢景帝冤死了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身亡,為何安史之亂還是持續了七年之久?
※七國之亂之八王伏誅
※西晉八王之亂:三個被冤枉的王爺和被誤導後世千年之久的歷史
※周亞夫是平定「七國之亂」的第一功臣卻被漢景帝冤死
※皇帝髮妻,安史之亂生太子,涇原兵變捨命救夫,卻只做了三天皇后
※經歷了安史之亂,唐朝怎麼還可以堅挺上百年?全靠這支百戰鐵軍
※鮮為人知,安史之亂前六十年,這場叛亂才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起點
※安史之亂後,唐朝為什麼沒有滅亡,還迴光返照生存一百五十二年?
※安史之亂竟讓唐朝人口減少四分之三!這是怎樣一場空前浩劫
※安史之亂後,唐朝哪位皇帝再次被叛軍趕出皇宮?
※安史之亂之後,唐朝為什麼還能堅挺百年?
※「安史之亂」前,唐軍最慘烈的一次戰鬥,七萬人全軍覆沒
※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怎麼安史之亂依然打了那麼八年之久?
※安史之亂後,大唐為什麼還能堅持一百五十二年?隋煬帝有一定功勞
※安史之亂前唐玄宗曾派二十萬大軍前往邊疆,後來他們到底去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