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法:越看越有味,眼睛不受罪
趙孟頫《行書十札卷》,上海博物館藏
前言:網上很多書論,要麼陳詞濫調言之無物,要麼酸腐附會形而向上,迂腐先生調書袋實在是無趣得緊,而那些胡說八道的就更不值一提了,看了反而污了眼目。要選出有點意思而且不至於誤導讀者的文字,還不容易呢。下面這篇文章還可以一讀,編者發布出來與大家分享,有刪節。
「味」是書法藝術的靈魂
「何謂字好」?答曰:「經久耐看的字就好,越看越好看的字就更好。」「好字看不厭,好友久交不會變。」怎麼又「耐看」「好看」?答曰:「有味的字就好看,味濃的字就耐看。」有「味」的字即謂之書法,無「味」的字只是文字。文字是傳意的,無須講究什麼「味」。然,書法是藝術,必講究其「味」,即「書味」。這種「味」能使人「賞心」,這種「味」就是書法藝術的靈魂。
王珣《伯遠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一、何謂書味
平素我們常說:「這道菜有味、好吃!」甚至說:「津津有味!」凡是吃的都講究「口味」。平素我們也常講,「這篇文章寫得有味」,「某某人說話真有味」,「昨天我們在柳樹林玩得真有味」,甚至表揚或批評人也離不開這個「味」 字,諸如,「某某人懂味」,「某某人真不懂味」,如此等等。 「味」,能刺激人的感官神經,使人產生賞心、悅目、愉快、興奮的感覺,如甜味、香味、意味之類的「味」;或使人產生噁心、刺眼、悲哀、苦惱的感覺,如苦味、臭味、澀味等等。
「吃」,離不開「味」,飯菜要有味才好吃;「玩」,離不開「味」,有人打麻將打得津津有味,甚至是廢寢忘餐;「穿」,也講究「味」,「某某人打扮得出味」,「 某某人打扮得男不男、女不女的,沒一點女人味」。在人生當中,似乎離不開「味」,愛有愛的「味」,吻有吻的「味」。在文化藝術中也離不開這個「味」。
這個味,那個味,到底何謂「味」?舌頭能辨別的謂之「滋味」,如酸、甜、苦、辣、澀等;鼻子能辨別的謂之「氣味」,如香、臭味;心靈能感悟得到的謂之「意味」,這種「味」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所以人們常以滋味來比喻,好的感悟用「甜」來比,不好的感悟用「苦」來比,一些尷尬事用「酸」來比。
書法藝術講究的「味」,既不是「甜」,也不是「酸」,而是一種「意味」,一種「情調」,一種「趣味」。也就是說,當你看到宣紙上的黑白世界,能使你在精神上產生「愉悅」的感覺,「亢奮」的心理,不但「悅目」,而且「賞心」,甚至無法用語言來直接表達這種「愉悅」的味,這種「興奮」的心,只能用一些玄妙的比喻來表示這種感悟的讚歎。諸如,「龍飛鳳舞」,「鐵畫銀鉤」,「清風厲水」,「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清風出袖」,「明月為懷」,「游煙連雲」等等。這種讚美而且還往往是「書不盡意」,給欣賞者留有充分的想像和聯想的空間。
一幅耐看的書作,總是有一種特殊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欣賞者,能刺激你的心靈,使你產生種種感悟、種種聯想、種種味道。這種種「味」,就是書法藝術的「意境」。
關於「意境」這個詞,《辭海》解釋:「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能使讀者通過想像和聯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一般哲學書上的解釋:「意境是主觀思維(意)對客觀存在(境)的反映。」
我曾在《書法與人生》一書中說過:「意,是思想;境,是環境。意境,就是心與物、情與景的統一,就是藝術家思想、情感、審美情趣與自然景物的貫通交融。」書法上的「意境」就是心與手、法與意、形與神的完美統一,這種統一就產生出各式各樣的「味」,諸如「意味」、「趣味」、「 情味」、「風味」、「品味」、「韻味」、「雅味」等等,也就是 一種「書味」。
我國著名美學家鄧以蟄先生提出:「無形自不能成字,無意則不能成書。」這句話既將書與字區別開來了,又提出了書法藝術的靈魂就在於「意」。關於這種「意」自古至今就有種種說法,諸如什麼「風神」、「風韻」、「風骨」、「氣韻」、「神采」、「 風采」、「品味」等等,都是指「意境」, 也就是書法作品的那個「味」。
總而言之,「意」是我國傳統美學中的一個核心,凡是詩、書、畫、文、印無不以其「意」 為極詣。有「意」則成書,有「意」書「味」。
蘇軾《獲見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二、味在何處
「紅杏枝頭春意鬧」,「 雲破月來花弄影」, 一「鬧」一「弄」,詩味全出。這種言外之意、韻外之致的「意境」,就是使你動情的「詩味」。詩是有意境的畫,畫是有意境的詩。看看那《清明上河圖》,楊柳輕柔,水波蕩漾;長橋卧波,舸艦雲集;駝馬如龍,人群喧嚷;商店如林,攤販雜陳;轎抬貴婦,馬擁高牙;珠璣列市,滿目繁華。完美的巨作,深沉而高妙,妙不可言。再看那齊白石的《荷影》,水面上一支荷,水裡面一荷影,影旁邊一群蝌蚪,高興地戲弄著影。生動有味,趣味出奇。這就是畫中有詩、畫外有意的「意境」,就是中國畫才有的「畫味」。
書法亦然,看看那《蘭亭集序》、《古詩四帖》,活生生的線條,妙趣無窮的字體,虛實相生的布局,五彩繽紛的墨色,達情性益心靈的風神,處處表現出一種吸引人打動人的「書味」。線,是構成物體視覺形象的基本要素,也是構成書法藝術形式的唯一手段。但書法線決不是機械線,而是感情線,心跡線。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情況下,由於不同的心理,不同的情緒,不同的生理,不同的動作等等,導致產生了不同的線條。這就是人的本質力量(在一定心理狀態下)——產生其特定的運動(運筆動作)——決定特定的軌跡(書法線)——形成書法藝術作品(藝術就是感情)。這就是書法家的喜怒哀樂的感情全部以肢體的運動而表達為可視的形象這一妙理。這也就是書法的線條富有生命,有面貌、有感情,在流動、在飛舞,吸引人、打動人的妙理。這也就是書法線條表現出的「書味」。
有線方成形,有形方為字。這字的結體,是一個方塊的空間,周圍是一個無形的周邊界限。在這個方寸之內,有著縱橫馳騁的自由天地。一個字就可以造就多種形態,造就一個「有意味的形式」,諸如古樸、典雅、活潑、奔放、莊重、生動、天真等等。這些個形態又都力求表現出和諧、均衡、虛實、節奏、韻律、呼應、參差、變化等形式美的特徵,這種漢字的形體是妙趣橫生,如同人一般,高矮、胖瘦、健壯、結實、苗條、清秀、優雅文靜、豪放大方、神采奕奕、風度翩翩。人自覺不自覺地以自己悟得的「萬物」「諸身」 之形創造著書法,創造著妙不可言的「書味」。這也可能就是漢字能成為欣賞藝術的一種根源吧。
書法的「味」更能從生情定勢的布局之中體現出來。精美出於毫端,妙趣在於布白。線條美是單相之美,字體美是個體之美,而章法美是整體之美,這種美主要表現在:聯絡有序、相承起伏、映帶呼應、韻律節奏、參差變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顯示出一種音樂美,猶如一曲交響曲,越聽越動聽,餘音在耳,回味無窮。
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其「書味」還表現在墨色和書寫的內容上。蘇軾在《論書》中說:「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成書也。」血生於水,肉生於墨,水墨得當,血肉相生。書法本於筆,成於墨,潤而妍,渴而險,凝重而沉穩,清雅而淡遠,奇情壯彩,筆墨調合,骨力遒雄,神氣十足,天趣盎然。悅目、賞心、動情。無色而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引人欣賞,心曠神怡。這就是「墨韻」帶來的「書味」。
漢字是書法的載體,當然書法就離不開漢字,否則不成其書。集點成畫,集畫成字,集字成篇。篇,是文、是詩,故書法藝術是不可能離開詩文的,而且還常常是詩書印連在一起,構成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獨有的特色,這其中蘊含著哲理玄機,其哲理亦儒亦釋亦道,卻也非儒非釋非道,意切而深奧,境實而遠達,交映生輝,妙不可言。如《蘭亭集序》,書美,生動的點畫,清秀的字體,優雅的篇章,引人入勝的風味,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文也美,寫景如畫,畫中寓情,情中寓理,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流傳於世的名碑名帖無不都是字美文也美。
書法「味」不論表現在線條、在結體、在章法,還是在墨色、在書寫的內容,歸根結底都來自於一個「情「。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書法就是以書寫漢字來表達書者感情的藝術,情於毫端,情於點畫。喜則字舒,怒則字險,哀則字斂,樂則字麗。表情美既然是感情之美的外貌,因而她不僅因人而異,而且因境而異。避「五乖」,就「五合「把握時機,乘興而書,書必出「味」。
楊凝式《韭花帖》清乾隆內府藏本,無錫博物館藏
三、何能出味
一幅書法作品,其中有看得見的東西,筆畫、墨色、字形、詩句等,這是「軀體」;還有看不見的東西,感情、風神、韻律等,這是「靈魂」。書法出「味」,往往就出在這「靈魂」上,故此只能靠細細品味,才可感悟得到。
要使書法打動人心,使觀賞者產生思想共鳴,則作者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字內功夫,二是字外功夫。字內功夫,即筆墨功夫。就是指駕駛筆墨的本領、能力、造詣。首先是筆的運用,提、按、使、轉,抑、揚、頓、挫,中、側、逆、順,方、圓、藏、露等等,達到駕御自然,隨心所欲,一種「必然」程度。其次是「脫化生新」,在精心臨摹古人法帖的基礎上,得形得神之後,不斷溶入自己的個性之「味」。
第三是文字功夫,要熟練掌握漢字的八個筆畫及其變化,漢字的結構及其變化,尤其是草書符號及其變化。還要具有「六書」 漢字知識。因書法是依託於文字,當文字出現錯誤,即使不是「佛頭澆糞」, 也是「白璧有瑕」。 如果是「人云亦雲」,「 後」「後」不分,就會貽人口實。最後,還要熟練布白安排,用墨技巧,俗話說「熟能生巧」,只有有技巧,才能出「味道」。要使書法出「味道」,那就必須下功夫。堅持不懈,刻苦臨池,突破高原,不斷進取。「多看自知,多作自好」,「跬步不休,跛鱉千里」。只要下功夫,定會出「味道」我曾寫過一幅論書聯:「字所精良應在書中法度;書之妙趣當於字外功夫。」字好,在法、在手;出味,在意、在情。書法要有「味」,必須有學識修養,有字外功夫。
書法家首先應是學問家。古代的王羲之、顏真卿也好,近代的吳昌碩、于右任也好,當代的啟功、沙孟海也好,都是學識深厚,修養頗高,獨樹一幟的大學問家。書品人品,人所共仰。
一是要有文化素養。書法是系統的書法,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涉及到史學、哲學、文學、美學等。我曾在《書法與人生》一書中就論述過有關知識,如「書法對立統一說」、「書法心理學淺析」、「書法系統淺論」,書法與氣功、書法與音樂、書法與人生等等。故此要借鑒古法,借鑒自然,借鑒姊妹藝術,掌握書法技理,以我性情,我書我書,書出「書味」。
二要有學識修養。古今書法家尚來重視字外功夫,宋·陸遊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學書亦然,明·董其昌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清·楊守敬說:「學富,胸羅萬有,書卷之氣,自然溢於行間。」因為書法作品是書家淵博的知識,高深的修養,嫻熟的技法的結晶。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上乘之作的。學識深,意氣平和;學識高,胸懷豁達;學識廣,聯想豐富。歷史上卓有成就的書家,都是學識豐富深廣的文人、學問家。識廣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創作出「書味」。
三是要有藝術素養。書法是一種精神產品,一個人如果沒有幾個藝術細胞要創作出藝術產品是不可能的。這種藝術素養,有先天因素,更主要的是後天的努力,不是讀了一兩本「美學」就可以學到的。「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知音」,藝術素養是要從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漸培育出來的。
※七任西泠印社社長-真正的高手
※王羲之的《十七帖》最強臨習指南!
※顏體16種字形的結構布勢
※《九成宮醴泉銘》臨摹指南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肝臟好不好,看眼睛就知道,堅持做這4件事,肝會變得越來越好!
※做完雙眼皮,看著眼睛一步步的分享,是不是覺得眼睛越來越美
※過得好不好,看你的眼睛就知道
※儘管眼睛看不見,但它卻是我看過的最美的玳瑁貓…
※覺得自己的眼睛不好看,還是腫泡眼,這些方法讓你的眼睛明亮起來
※雖說眼見為憑最準確,但許多事物並非眼睛看見就是真的啊
※情侶越愛,這些「辣眼睛」的噁心事兒做的越多,別說你們沒有過!
※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得見
※這幾個方法讓你永久擁有大眼睛,不動刀,不打針,還不快來看看!
※楊超越微博解釋愛哭的原因,說自己非常樂觀,就是眼睛有點熱!
※【辣眼睛】有錢人的品味我們看不懂!
※你看見過有四隻眼睛的貓咪嗎?反正我見過的很多都有
※你看不出這是歐體,只能怪自己沒有書法審美的眼睛
※這種菜對眼睛很好,預防近視很有效,不吃就虧了
※笑容好看的關鍵,竟然不是眼睛?
※肝臟好不好,看眼睛就知道,這樣做,肝臟會感謝你
※土味妝容真的太難看,太辣眼睛,最後一個看了想吐!
※眼睛看不見了,它就用這種笨辦法確認主人在不在身邊!
※耳朵里聽不見是非,眼睛裡看不到爭鬥
※眼睛看見的未必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