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海拾遺:以人為本,天下歸心
詞海拾遺:以人為本,天下歸心
一. 何謂「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一詞最早出自戰國至西漢時期成書的《管子》一書中。原文如下:「夫霸王之所以始也,以人為本。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其大意是:君王要想稱霸諸侯,必須從「以人為本」開始做起。「本」理順了,國家就會鞏固強大;「本」散亂了,國家就會危險動搖。
管子,名夷吾,字仲,又稱管仲,春秋初期齊國潁上(今安徽潁上)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在管仲相齊的四十年間,齊國國力大盛。他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口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大國。
管仲曾經告誡齊桓公,若想成就一番霸業,「則必從其本事矣。」齊桓公聽後,連忙彎腰離開座席,拱手上前追問:「敢問何謂其本?」管仲回答:「齊國百姓,公之本也。」《管子.牧民》開宗明義就說:「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民貧則難治。」管仲主張:「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齊國在實行了管仲的富民強國措施幾年後,天下歸心,諸國百姓潮水般地涌人齊國,使齊國人才濟濟,兵強馬壯,國力日盛,為齊桓公日後稱霸天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兩面派」的由來
元朝末年,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軍隊在黃河以北展開了拉鋸戰。無論哪一方的軍隊來了,老百姓都要貼出歡迎的標語。兩方軍隊來得勤,百姓換標語也得勤,這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於是,豫北懷慶府的百姓想出了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用一塊薄木板,一面寫著歡迎元軍「保境安民」,另一面寫上歡迎朱元璋的軍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哪方來了,就擺出歡迎哪方的標語,這個辦法既省錢又方便,哪知這個省錢又方便的辦法卻惹出了大禍。一次,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進城以後,常遇春看到家家戶戶門口的木牌上都寫著歡迎的標語,心裡很高興。不料,一陣狂風吹來,木牌被風吹翻了過來,木牌反面現出歡迎元軍的標語。常遇春大怒,下令將掛兩面牌的人家滿門抄斬。後來,人們所說的「兩面派」,就是從懷慶府掛「兩面牌」的故事演變而來的。
三.事情沒辦成,為何叫「黃了」
過去做生意,開張的那一天,門外要貼用大紅紙寫的喜報「開張大吉」。如果一家生意沒有經營好,要倒閉了;或者老闆要轉行去做別的生意,老生意要關張了;都要用黃紙寫上「收市大吉」,並將其貼在門上。由是,人們就將一家生意的關門說成是「黃了」。久而久之,人們不光把商店的倒閉說成是「黃了」,也把凡是沒有辦成的事情,統統說成是「黃了」。
四.何謂「書香門第」之「書香」
「書香門第」是指世代都是讀書人的家庭。其實,「書香門第」中的「書香」,源自古人為了防止蛀蟲咬食書籍,而在書中放置的一種叫芸香草的草藥。這種草藥有一種清香之氣,夾有這種芸香草的書籍,打開之後,清香襲人,故而將從書中飄出來的香氣稱之為「書香」,飄逸著書香的讀書人家自然是「書香門第」啦!芸香草也叫芸草,可以入葯,嚼之有辛辣和麻涼的感覺,產於我國西部。
五.何謂「胡說」
人們經常把有些人辦事或說話不靠譜、不符合實際或者不符合規定,稱之為「胡來」或者「胡說」。人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追根溯源,「胡來」、「胡說」始於東晉之後。這一時期,被史家稱為「五胡亂中原」。「胡」是指「胡人」,是我國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統稱。斯時,由於西晉王朝的腐敗混亂,胡人打入中原,西晉王室被迫東逃,胡人主宰了西晉的地盤。因為胡人與漢人的文化背景不同,胡人不以漢人的說話、辦事方法為依據,而是根據他們自己的習慣來說話、辦事的。所以當時的漢人把胡人的說話、辦事方法稱之為「胡說」、「胡來」。到了後來,就演變成了把凡是不符合規定的說法和做法也稱之為「胡說」和「胡來」。
(全文完)
※太上皇趣事:一個因受驚嚇喪失繁衍後代功能的太上皇
※太上皇趣事:一個開創盛世卻耽於聲色的太上皇
※漢武帝劉徹:是雄才大略?還是好大喜功?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