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昨天三八婦女節,小編雖然是少女,但是也過節,所以放假一天!

今天繼續聽讀者的話——寫白居易,字樂天,我是不是很乖!


牛李黨爭,通常是指唐代統治後期的九世紀前半期以牛僧孺、李宗閔等為領袖的牛黨與李德裕、鄭覃等為領袖的李黨之間的爭鬥。 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持續時間將近40年,最終以牛黨獲勝結束。以致唐文宗有「去河北賊易,去朝中朋黨難」之嘆。


這場黨派之間的內鬥大戲將大唐無數文人志士,忠臣奸佞的命運聯繫到了一起,朝堂之上波雲詭譎,朝堂之下人人堪憂,而白居易,我們的樂天,身為其中一員,他的命運將這些故事聯繫到了一起......


開篇

牛李黨爭,大體上是指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之間相互爭奪政治權力的鬥爭。其實在中國的封建社會裡,歷朝歷代都有黨爭,就唐代而言,從太宗時期就有黨爭,一直到末代的昭宗也還有。但牛李黨爭特別引人注目,就在於牛李黨爭有著顯著的特點:


第一是時間長,規模大,涉及人多,影響深遠。牛李黨爭從元和三年(808年)對策案發端,至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死於崖州,歷時41年,其後尚有餘波。期間幾乎所有宰相皆捲入其中,普通官員以及相關人員受黨爭衝擊而沉浮起落的事例更是舉不勝舉。李商隱的很多詩歌就為人們描繪了一個基層官員在黨爭漩渦中的無奈與尷尬。牛李黨爭加劇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內耗,例如,在防禦邊患、打擊藩鎮、推行改革方面,有些人本來可以有所作為,但由於朝內政敵掣肘,往往無法施展。因此,牛李黨爭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官僚集團內部鬥爭,不直接危及唐朝政權的存在,但從實質上看,它是唐朝後期走向最終衰亡的一支強效催化劑。


第二是兩黨沒有明確界限,純屬權力鬥爭甚至意氣之爭,盲目性很大。過去有學者試圖根據出身來劃分兩黨,牛黨多為科舉進士,李黨多為門蔭入仕的公卿子弟;後來又有人主張牛黨是庶族和中下層士族地主,李黨是高層士族;還有人根據政治主張來劃分,牛黨往往勾結宦官,姑息藩鎮,李黨則抑制宦官,打擊藩鎮。但是最終已經證明這些觀點都不能成立。原因就在於牛李黨爭無關身份、無關政見,這和東漢、宋、明的黨人都大不相同,是純粹的權力鬥爭。劃分兩黨的唯一標準,就是政治利益關係。


第三是鬥爭層面高、程度激烈。牛李黨爭,爭的是執政權,雖然參與的人多,但主要是具有擔任宰相資格的高層領導人之間在斗,常常和皇位繼承之爭、宦官與朝官之爭、宦官內部派系之爭、朝廷與藩鎮之爭相互交織,加劇了其激烈程度。最典型的就是武宗即位後,楊嗣復、李鈺因曾奉文宗之命擁立陳王,差點被殺。李德裕在平定澤潞後誣陷牛僧孺、李宗閔勾結劉從諫,可謂陰毒狠辣,到宣宗即位、李德裕失勢後,牛黨又以吳湘案誣陷李德裕,使其貶死崖州,下場亦十分悲慘。


白居易一生為官,歷仕德、順、憲、穆、敬、文、武七帝,正好經歷了牛李黨爭的全過程。他在黨爭中地位特殊,雖然他有意不參與黨爭,但還是難免被動地捲入其中。從白居易的視角來看牛李黨爭,對了解牛李黨爭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很有助益。

(一)對策案:牛李結怨的由來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牛僧孺


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四月,朝廷舉行策試,以選拔「賢良良方正直言極諫舉人」。伊闕尉牛僧孺、陸渾尉皇甫湜、前進士李宗閔皆指陳時政之失,無所忌避。戶部侍郎楊於陵、吏部員外郎韋貫之為考策官,翰林學士裴垍、王涯為複試官,均將三人署為「上第」。但宰相李吉甫不喜三人對策,向憲宗指控王涯徇私舞弊包庇其外甥皇甫湜,楊於陵、韋貫之、裴垍知而不報。於是,裴垍、王涯被罷去翰林學士,裴垍為戶部侍郎,王涯為都官員外郎,韋貫之貶為果州刺史。後數日,韋貫之再貶巴州刺史,王涯貶虢州司馬,楊於陵貶嶺南節度使。牛僧孺等人亦因此久久不得升遷,只能從辟於藩鎮幕府。

據學者綜合多方材料考證,牛僧孺等人對策的主要內容是主張休養生息,反對肆意用兵藩鎮,以增加人民的經濟負擔。其指責對象未必是直接針對李吉甫,更有可能是針對當時專權的大宦官吐突承璀。但不管怎麼說,這些對策和李吉甫打擊藩鎮的強硬主張是相悖的。三人「久之不調」,和李吉甫肯定脫不了干係。此時,牛僧孺等人初入仕途,尚不具備與李吉甫抗衡的實力,但雙方的恩怨一直延續到李吉甫之子李德裕,成為兩黨相爭的起源。


(二)複試案:兩黨分野的正式形成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年)三月舉辦的科舉考試中,禮部侍郎錢徽、右補闕楊汝士任主考官。考試前,西川節度使段文昌、翰林學士李紳向錢徽、楊汝士打招呼關照幾個人,但考試成績一公布,段文昌和李紳請託的人都沒考上,而考上的人中卻有李宗閔的女婿蘇巢、楊汝士的弟弟楊殷士。段文昌和李紳受人之託為人辦事卻不成,自然十分惱怒,於是聯合起來向穆宗告狀,指責錢徽、楊汝士、李宗閔徇私,同任翰林學士的李德裕、元稹也在一旁幫腔。穆宗命中書舍人王起等人主持複試,原來考中的14人中有11人在複試中被淘汰。於是,錢徽被貶江州刺史、李宗閔貶劍州刺史、楊汝士貶開江縣令。


這一局,讓李宗閔和李德裕正式地在舞台上對立起來。這時雙方都已經形成相對固定的關係網路和利益集團,兩個黨派的分野也由此變得逐漸清晰起來了。


(三)牛李爭相:牛僧孺和李德裕的初次交鋒


穆宗長慶二年(822年),李逢吉為宰相,專政弄權。李逢吉與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不善,故而有意扶植牛黨,打擊李黨。李逢吉為人頗為狡詐,擅使詭計,他先設計讓李紳與韓愈相爭,罷去了李紳的翰林學士之位,又利用於方在元稹和裴度之間製造事端,最終元、裴二人雙雙罷相。李逢吉乘機提攜牛僧孺進入朝廷核心層,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當時牛僧孺和李德裕齊名,俱有入相的聲望,李逢吉為了讓牛僧孺順利拜相,先把李德裕安排到潤州任浙西觀察使,由此加深了二人的矛盾。


(四)牛黨執政:牛李黨爭的全面展開

黨爭亡國,樂天與長達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文宗即位後,拜吏部侍郎李宗閔為同平章事,同時,李德裕也被從浙西徵召回京任兵部侍郎。大和三年(829年)李宗閔害怕李德裕也得拜相,通過宦官勢力將其再次排擠出京,任義成節度使。不久,牛僧孺又再度拜相,李德裕則被調整到更遠的成都任西川節度使,曾經推薦過李德裕的裴度也被放逐到漢中任山南西道節度使,牛黨兩大黨魁同時執政,勢力一時達到全盛,而李黨則遭到全面打擊,盡數被驅出權力核心。


(五)維州事件:牛李黨爭的深度激化


李宗閔將李德裕安排到西川任節度使,用心是很險惡的。因為當時西川處於和吐蕃交戰的前線,軍事形勢非常嚴峻,李德裕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抓住把柄,遭到打擊。然而,李德裕確非泛泛之輩,他在西川勵精圖治、整兵備戰,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大和五年九月,吐蕃發生內亂,其維州副使悉怛謀率眾入西川境內請降。因事關重大,李德裕向朝廷上奏,請求接納悉怛謀歸降,並增調兵力接管維州,進而深入吐蕃取其要地,從根本上打擊其實力。時任宰相的牛僧孺卻堅決反對李德裕的主張,其理由一是唐和吐蕃有盟約,二是可能引起吐蕃從西北向長安發動攻擊。結果朝廷採納了牛僧孺的意見,下詔令李德裕將悉怛謀及其隨從者一併遣返回吐蕃。吐蕃人接到悉怛謀一行,立即將其全部殺死在邊境上,情形極其慘酷。


事實表明,牛僧孺的辦法結果很糟。根據後世學者研究,牛僧孺過於誇大了吐蕃的軍事實力,當時吐蕃已經陷入分裂,內爭不斷,根本不可能對唐朝發動進攻。牛僧孺反對的不是李德裕的意見,而是李德裕本人,完全是私心在作怪。此時,牛李黨爭已經深度激化,成了你死我活的意氣之爭。


(六)李德裕初次主政:牛李黨爭的相持階段


維州事件牛僧孺的失策,使其逐漸失去了文宗的信任,也讓文宗感到朋黨相爭之害,開始調整執政班子。大和六年,牛僧孺任淮南節度使,雖然仍帶平章事的頭銜,但實際已不行使宰相之權。大和七年二月,在西川監軍使王踐言的推薦下,李德裕回朝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六月,李宗閔以同平章事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牛黨要員楊虞卿、張元夫、蕭澣等紛紛被貶至各地。


不過李德裕這次執政的時間不長,只有一年多。因為文宗的目標是剷除宦官,而牛僧孺、李宗閔、李德裕都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合適人選。文宗依靠的是李訓、鄭注。李訓、鄭注都是善於算計的人物,他們先製造「漳王案」,誣陷李德裕,將其貶為袁州長史,又製造「宋若憲案」,誣陷李宗閔、楊虞卿等,李宗閔貶為潮州司戶,楊虞卿貶為虔州司戶。至此,李訓、鄭注「連逐二相」,威權煊赫,牛李黨爭暫時進入一段低潮。


不過,李訓、鄭注的好日子也不長久。兩人掌權之後,就開始策劃除宦官,最終發生「甘露之變」,二人被殺,並牽連諸多朝臣,宮闕、南衙、街市被宦官指揮的神策軍血洗,一時令長安陷入恐怖氣氛。此時,牛李兩黨開始恢復元氣,各自有人擔任宰相。自改元開成之後,李黨有鄭覃、陳夷行、崔珙,牛黨有李鈺、楊嗣復、崔鄲分別入相,這一時期雙方實力相當,均無法徹底壓制對方,展開了長達5年的拉鋸戰。


(七)李德裕的人生頂峰:李黨的全盛時期


轉折點來了。甘露之變以後,文宗抑鬱成病,在開成五年(840年)正月駕崩。文宗生前曾交代楊嗣復、李鈺擁陳王李成美為太子、監國,但大宦官仇士良不喜陳王,改立穎王李瀍,是為武宗。武宗即位後立即貶逐楊嗣復、李鈺,用李德裕為宰相。武宗對李德裕極為信任,其在位六年,李德裕始終秉鈞國政,李黨亦得以進入全盛時期。


武宗之所以信任李德裕,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武宗排斥擁立陳王的牛黨,則起用李黨為理所當然。其次,李德裕得到了樞密使、大宦官楊欽義的支持。李德裕曾為淮南節度使,楊欽義時為淮南監軍,兩人交情不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李德裕銳意推行改革,主張削平藩鎮,與武宗的想法一致。正是這種政見上的高度契合,才造成君臣二人的相互信任,李德裕也得以大展身手,擊回鶻、平澤潞、抑宦官、改科舉、滅佛教,在史冊上留下輝煌一筆。


李德裕在建功立業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對牛黨實施打擊。李德裕一上台,就借口漢水洪災,將時任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的的牛僧孺改授太子少師,削去了實權。在平定澤潞之後,李德裕炮製了牛僧孺、李宗閔勾結劉從諫的黑材料,在當時的氛圍下,牛李二人有口難辯,於是牛僧孺被貶為循州長史,李宗閔被貶為漳州長史。因此,李黨的全盛期,也就是牛黨的蟄伏期。李德裕使陰謀、耍手段的行為,也為後來牛黨的瘋狂報復埋下了伏筆。


(八)李德裕之死:牛黨的最終勝利


李德裕也許沒有料到,武宗的身體在會昌五年(845年)的時候就不行了,大概是由於中風,口不能言,無法說話,因而甚至沒有機會像文宗那樣把兒子託付給朝臣或宦官,於是神策軍左軍中尉馬元贄等宦官密謀定策,立光王李怡為皇太叔。會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崩,光王即位,改名李忱,是為宣宗。


據史料載,宣宗即位前曾遭到武宗的迫害。例如唐人筆記《中朝故事》載,文宗、武宗皆是兄終弟及,對叔父輩的諸王十分猜忌。武宗即位後,尤其不喜光王。有一次,武宗命大宦官仇士良邀請光王打馬球,意圖借打球之機用馬衝撞光王並將其踩死。然而仇士良此時已與武宗有所間隙,加之心有不忍,遂將事實一一告知光王。在打球時,仇士良僅將光王撞下馬,便令人抬出,並宣布:「光王落馬,已不可救!」使光王僥倖逃過一劫。事後,光王逃至九華山落髮為僧,雲遊江淮。會昌末年,武宗病重,熟知當年舊事的宦官們又找到光王,將其接回長安,立為皇太叔並即位。


宣宗對武宗自然是沒有好感的。所以他一切做法都故意和武宗相反,武宗特別信任倚重的李德裕,也就成了宣宗首先要清除的對象。宣宗即位後第六天,就貶李德裕為荊南節度使。一時震驚朝野。此後李德裕又被一貶再貶,為崖州(今海口市)司戶。大中三年(849年),李德裕死於崖州。朝內的李黨分子也遭到了徹底的清洗。同時,牛黨成員紛紛登台,貶逐的開始量移,在朝的一一升遷。牛僧孺、李宗閔、楊嗣復、李鈺的官職慢慢得到恢復,白敏中、令狐綯先後拜相,成為宣宗時代的主政者。至此,李黨徹底失敗,牛黨全面勝利。牛李兩黨相爭的局面基本結束。


但是白居易已經看不到這一切了。白居易於會昌六年(846年)二月患了風痹,陷入昏迷,神志不清。八月,他於洛陽履道里的家中病逝,享年75歲。


文章較長,待後續,後面是細節。。。


往期熱文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


我們讀史不為裝逼


嚴肅八卦才是目的


you態度的原創歷史平台


歡迎你成為其中一員


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時拾史事是今日頭條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沒有朋友圈,古代「自媒體」如何創造10w+
從「反猶」到屠殺,「納粹」惡的底線是如何一步步喪失的
《三生三世》青丘白淺的原型能吃人!
李靖PK李勣,誰的綜合能力更強?
第一批來嶺南的中原人都有些什麼人

TAG:時拾史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日本侵略中國長達十四年,掠奪了我國多少財富?
朝鮮歷史最短命的朝代,國祚只有十七年,後繼朝代國祚長達五百年
北宋和西夏長達八十年的橫山之爭
匈奴之後又一少數民族與漢朝進行了長達百年的戰爭
萬曆皇帝人生的一大失意事,曾引起長達15年的「國本之爭」
寮國T34坦克部隊,坦克服役年齡長達七十年,比駕駛員年齡都長
韓國壽命最長的組合,最後一個長達20年
戰爭長達60年不結束!全球內戰時間最長的國家!是我國鄰居
歐洲大陸上的長達三十年的「宗教戰爭」,是走向統一還是分裂?
它只是中國的一個諸侯國,卻存在長達八百年,是戰國七雄第一大國
中國女排最大的敵人,他曾一度壓制中國隊長達十年之久
上世紀90年代國產片,國內沒人看,日本人爭著看影院排片長達一年
朝鮮半島有個朝代,壽命長達一千年,歷56代王,國王可傳位女婿
中國竟在此國駐軍長達30年!原因令人振奮
此王朝國都淪陷達六次,國祚卻長達三百年,竟被譽為華夏最強王朝
一個讓中國稱臣的強大民族,欺壓中國長達十幾年,最後被中國滅了
中國唯一白人民族,說伊朗語言,守衛中國邊疆長達千年!
全球第一個取消軍隊的國家,長達70年,如今倍受中國遊客喜歡!
一個日軍逃兵,藏身中國長達72年,乾的事足以感動全中國人
中國史上統治最長的朝代:長達800年的周朝,為什麼會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