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靈鳥賦》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沉默並不是一件好事兒吧?


有時候,我們必須要張開嘴,


發出聲音,


讓這個世界聽到我們的心聲。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幾年前,有人問我,美國開國前期爭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原文是Patric Henry在一七七五年的"給我自由,否則給我死"(Give me liberty,or give me death),在中國有沒有相似的話,我說,我記得是有的,但一時記不清楚是誰說的了。


我記得是在王應麟的《困學紀聞》里見過有這樣一句話,但這幾年我總沒有機會去翻查《困學紀聞》。今天偶然買得一部影印元本的《困學紀聞》,昨天撿得卷十七有這一條。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1946 年,評議會投票之後,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在中研院大門口合影。中立西裝者代院長朱家驊,左二胡適,左四張元濟,右一湯用彤,左三餘嘉錫,右二陳垣,右三柳詒徵。


範文正《靈鳥賦》曰:"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其言可以立儒。"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時往往專指諫諍的自由,我們現在叫做言論自由。


范仲淹生在西曆九八九,死在一〇五二,他死了九百零三年了。他作《靈鳥賦》答梅聖俞的"靈鳥賦",大概是在景佑三年(一〇三六)他同歐陽修、余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這比亨利柏烈的"不自由,毋寧死"的話要早七百四十年。這也可以特別記出,作為中國爭自由史上的一段佳話。這是九百多年前一個中國政治家爭取言論自由的宣言。

賦中"憂於未形,恐於未熾"兩句,范公在十年後(一〇四六),在他最後被貶謫之後一年,作《岳陽樓記》,充分發揮成他最有名的一段文字:


嗟夫,予當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優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微斯人,吾誰與歸。


當前此三年(一〇四三)他同韓琦、富弼同在政府的時期。宋仁宗有手詔,要他們"盡心為國家諸事建明,不得顧忌"。范仲掩有《答手詔條陳十事》,引論里說: 我國家革三代之亂,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綱紀制度,日削月侵,官壅於下,民困於外,夷狄驕盛,寇盜橫熾,不可不更張以救之……


這是他在所謂"慶曆盛世"的警告。那十事之中,有"精貢舉"一事,他說: 國家乃專以辭賦取進士,以墨義取進諸科,士皆合大方而趨小道。雖濟濟盈盈,求有才有識者,十無一二。況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將何以救?在乎教以經濟之才,庶可以救其不逮。或謂救弊之術無乃後時?臣謂四海尚完,朝謀而夕行,庶乎可濟。安得宴然不救,並俟其亂哉。

胡適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晚年胡適南港留影


這是在中原淪陷之前八十三年提出的警告。這就是范仲淹所說的"憂於未形,恐於未熾";這就是他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 從中國向來知識分子的最開明的傳統看,言論的自由、諫諍的自由,是一種"自天"的責任,所以說,"寧嗚而死,不默而生。"


從國家與政府的立場看,言論的自由可以鼓勵人人肯說:"憂於未形,恐於未熾"的正論危言,來替代小人們天天歌功頌德、鼓吹昇平的濫調。(原載1955年4月台北《自由中國》第十二卷第七期)


畢淑敏說:「吶喊是必需的,就算這一輩子無人聽見,回聲也將激蕩久遠。」願適之先生的吶喊仍能激蕩久遠。


以此,與萬千平凡但不平庸的讀書人共勉。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中國文學之美遠不止唐詩宋詞
孔子的十大貢獻:開創了史上多個「第一人」!
史上最豪放大氣的十首詩詞:氣吞萬里如虎
曾國藩父親連考17次中秀才的啟示:出人頭地,何其艱難!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胡適說,乾隆生母不但是漢女,而且還是個「傻大姐」
胡適:不要上他們的當!
魯迅一生多次譏諷胡適,大罵他是漢奸,胡適為何從不還擊?
胡適與張愛玲,一生只見過三次,但彼此感情無人可比
談沈從文:與胡適等交好的他,當年遇險,完全可遠離,何以不走?
魯迅多次譏諷胡適,為何胡適從不還口?背後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胡適一生不曾離婚,世人都當他懼內,殊不知這才是丈夫的格局
胡適的婚姻: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郭沫若不喜歡胡適,但後來竟非常喜歡他,還親吻胡適?
孫悟空竟是進口貨?它的前世今生讓人驚訝,胡適也忍不住發言
胡適:我挨了四十年的罵,從來不生氣,並且歡迎之至
魯迅罵郭沫若:遠看是條狗,胡適:我看不起他,有才無德最可恨
他是胡適最看重的學生,後來為何師徒二人決裂?道不同,不相為謀
胡適只是文學家,魯迅卻是革命先驅,為何胡適的認同者反而更多
她其貌不揚,丈夫胡適提出離婚,她說了一句話,胡適嚇得冷汗直流
魯迅和胡適,同樣遭遇包辦婚姻,選擇不同,人生不同,各有得失
用骨氣撐起文人脊樑!不苟且的胡適,晚年曾落魄,卻終致遠方!
與胡適相愛卻錯過,終身未嫁,胡適死後,妻子將她的小像放進棺材
同樣是包辦婚姻,為何魯迅和郁達夫都拋棄髮妻,胡適卻從一而終?
名聲比郭沫若大,和魯迅胡適是朋友,但他的名字你真不一定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