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葛墨林:「唯論文」評價已嚴重阻礙中國科技發展

葛墨林:「唯論文」評價已嚴重阻礙中國科技發展

葛墨林:「唯論文」評價已嚴重阻礙中國科技發展



蔡華偉繪

撰文 葛墨林(南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近年來,以國家自然科學獎的評價模式為原始模板,我國逐步形成了「唯論文」的評價方式,在高校系統尤其突出。以文章為評價主軸的評價方式曾對基礎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幫助扭轉了不重視基礎研究的局面。然而,近年來,唯文章的評價方式被無限推廣到所有科技領域,副作用很大,已經嚴重的阻礙了我國科技的發展。


針對我國的國情,科學研究,應當包括兩個方面:自由探索與解決國家(地方、部門)的急需,即要兼顧源於學科自身興趣的自由探索與國家重大需求。本文我們以物理研究為例,對這種唯文章的評價方式的弊病進行分析。傳統上,物理的自由探索是由個人興趣開展研究,成果主要展現為文章。現在對文章評價是三部曲:發表於什麼期刊,多少引用,國外評論。而對論文的這種評價體系也是有缺陷的,周光召先生曾提出,科學論文評價的要點應當是「生命力」。但是,現在兩三年就要評價,所以這個要點實際上並未被採用。


鼓勵人多寫科學論文,尤其是好論文,當然是好事。然而近年來,唯文章的評價方式卻被無限推廣,擴大到荒謬的地步,以致成為我國科技術發展的阻礙。

什麼是我國與西方科技先進國家在科技方面的主要差距?


我國在物理基礎研究方面有很多人才,也發表了許多文章,基數很大。在一些領域,如高溫超導、量子信息、凝聚態新奇性質的理論與實驗、宇宙射線中高能粒子的不明增長,單自旋核磁共振(single spin NMR)、強激光物理…..等等分支,都屬於國際先進水平。


另一方面,我國有優秀的工程技術專家。他們用勤勞的工作和聰明才智支撐了我國技術進步與實際國力的增強,其技術水平不亞於技術先進的西方國家。


既然我們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兩方面都有優秀的成果和人才,國家又特別支持科技創新,為什麼我們的科技比起西方先進國家在原始創新方面仍然有比較大的距離呢?差距在哪裡呢?


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將基礎成果實際轉化為先進技術的思維。也就是說,我國在基礎研究與原始技術創新之間存在巨大鴻溝,而這個狀況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唯文章的評價方式造成的。以美國為例,它技術的不斷更新與強大,正是在於有眾多學者善於把基礎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向技術,從而大大提高了競爭力。這方面例子不勝枚舉。

看一個簡單的例子。2006年世界數學家大會上,美國學者報告了壓縮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理論。它證明,如果原始信號是稀疏的,滿足一定條件時,要恢復原圖像,通過測量矩陣(傅氏變換功率譜的推廣),只要測量M~logN個樣本就夠了。比如原來需100次測量,對滿足一定條件的稀疏信號,只要測6、7次就可大體成像了。而通常N為要測的數目,一般很大。現在測量logN數量級就可以唯一復原信號!次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華裔理論物理青年學者將它應用於心臟CT,並實驗成功。很快,IBM就關注這個進展,並獲得授權專利,用了不到三年時間就生產出新型心臟CT掃描醫療設備,並行銷世界。筆者自2007年起,曾在國內十幾個單位講演,推廣C-S的應用,但是真正響應並應用的很少。只有中科院空間中心和北理工應用於極微弱信號的測量的儀器項目。現在這個理論在國際上廣泛應用,引發了許多創新技術。


從基礎成果被理論物理學者接受,開始實驗室工作,到變成新型產品,整個不過四年左右時間。這就是我們同美國的差距。我們缺乏人才嗎?絕對不是!是唯文章的評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這種方式研究的可能性。試想,做物理的,在自己熟悉方向上寫幾篇文章,申請到基金,評價時就可以過關,而像上述例子的做法,可能寫不出如現行列出的「一流期刊」上的文章。反觀美國,上述推動此項研究的理論物理青年學者現在已經是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教授、所長。我想誰都不會懷疑威斯康辛大學的醫學物理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但是按我們的唯文章的評價方式,這種研究存活不下來,這位研究者恐怕連教授也評不上。


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到,原始創新的起點,首先要有將基礎成果向技術轉化的思維。並不是說高校教授自己要去開公司,找投資,而是巧妙地提出將基礎成果的效應可能應用的途徑。最好在實驗室形成簡單的雛形,易於被產業,公司接受,為產業服務,從而形成新技術,對國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有人會說,美國也很重視文章。這點不錯。我們要注意到,美國高校是把做基礎研究的學者養起來,由他們自由探索,學術競爭,在研究工作中形成金字塔模式,同時教課。但是以文章為評價核心的人在整個國家技術經濟活動中只佔很小部分。像學物理的,大多數人畢業後在企業、公司工作,把他們所學靈活應用於實際技術中。有的教授講完課,也許就到實驗室為某個企業、部門做項目。而公司、企業、實用技術研究機構的評價方式里,文章只供參考,主要是產品及業績的考核。我們則是幾乎全民按文章評價,致使掌握基礎知識的人才越來越脫離實際,甚至完全沒有將科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思維。發展下去,整個基礎成果與技術創新幾乎完全沒有聯繫。


記得多年前王淦昌先生問我,全國有多少學物理的學生,我當時無確切數字,只得說如果一所大學有100位,一百所大學就上萬,大體有一兩萬人。王先生說,這麼多人將來只能少數專做物理。大多數要把物理應用到多個技術部門。我當時還不理解,現在想起來,王先生以他親身經歷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

現在我國已經具備條件打破這種唯文章的評價方式了。我國各方面都發展到了相當的高度。一方面要有一批基礎研究的隊伍,他們仍以文章和實驗室優秀成果為主要評價,包括以最高獎、國家獎獲得者為代表的居於學術高峰的學者和作為基礎研究基層的學者。另一方面,要有一批物理學者用物理認真解決國家、地方、企業急需的問題,為我國原始技術創新作鋪墊,真正發揮物理的威力,提高國家的實力。簡單說,就是要兩條腿走路。


「唯論文」評價方式為什麼被無限推廣?


那麼為什麼唯文章評價方式如此容易被接受,並很快無限推廣呢?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因為學術評價和考核在高校等系統通常是由某個具體部門負責的。管理人員最希望的是,把評價分解為若干指標,最好有分數(甚至第幾作者佔零點幾),然後輸入電腦,一按滑鼠,結果就出來,表觀看很客觀,少有爭議。依這種方式,唯文章評價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了。但是科技領域繁多,評價標準不能只看文章發表的期刊,引用情況等,比如一個臨床外科醫生,做手術的死亡率很高,但他有文章,你會去選他為你做手術嗎?如果一位教師,沒有多少文章,但是有非常突出的教書育人成果,或者用研究成果救活了一個企業,解決了幾十人的就業問題,能用唯文章評價嗎?至於臨床醫學、農業、國防院校,有人在專業上做出重大貢獻,但沒有所謂一流期刊文章,只按文章評價,他就評不上優秀,這樣做合乎中國國情嗎?所以目前各行業唯文章評價的泛濫,管理部門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嚴格說來,它是管理人員無作為的表現。

其實如果認真做事,分類評價也不是非常難。中科院物理所的做法已經給人們很多啟發。最根本的是建立公正權威、知識豐富的評審委員會。限於篇幅,不在此詳細介紹。


2)不同部門組織評審時,參加評審的人員很多是從這個模子里出來的,不自覺地延續和推廣同樣做法。


3)報紙、電視、網路可能出於好心,想宣傳某些成果,但輿論界常常喜歡顯示度高的成果,他們外行最簡單方式就是從現有評價方式找根據。一種奇怪現象就是,對於一項科學成果,專業學會常常沒有發聲,反而是外行在炒作,聲音很大地去影響群眾輿論對學術成就的評價。


4)以高校為例,自主評價的作用越來越小,形式上整體趨同,原因是方便管理。其實如果放開,由各高校、院所自行分類,按具體情況評價並不會引起麻煩。評價也會客觀,如果A校(所)評價出的成果,B校、C校不承認,那A校就必須改正,這也許就是評價方式的「市場競爭」規則吧。


上述的道理,其實並不高深,只需要常識就可以了解。國家領導人經常強調凡事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要有自信心,我們正是在這片土地上服務祖國。現在無限推廣的唯文章評價方式是典型的無自信、盲從西方心態的反映。正如前面所述,我們已經很誠心誠意地學習了先進國家的經驗和成果。但人家靠文章評價的體量只佔國民經濟很小比重,大部分投入增加實際國力、國防的應用之中,不斷以基礎成果促生新技術。然而,卻有意無意地大力鼓勵中國學者最好都去只寫文章,或花巨資做些沒用的事。致使中國物理人大部分去做為了出文章的研究,離實際結合越來越遠。中國的文章數已經佔到世界上很高的比重,例如材料方面的文章很多,但是我們一些關鍵材料還依賴進口,並屢遭禁運。甚至某些國外人士在本國已沒有市場,跑來中國鼓吹我們耗巨資做些沒有用的東西,耗費中國的物力、財力。其實,如果那麼重要,為什麼他們不極力說服他們的政府去做?豈不更好?長此下去,我國研究方向,就被幾個國外雜誌社所左右。


科學評價要有中國自信


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要有自信。我們的前輩,錢學森、錢三強、王淦昌、黃昆、鄧稼先、于敏、周光召……還有在國際理論物理界具有權威地位的楊振寧先生,上述大師們,不但物理一流,而且對我國國力的增強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寶貴傳統。我們為什麼不認真總結他們的經驗,而是盲目去追逐唯文章是論的評價方式呢?有人會說,上述大師們是從事了重要國防項目或創立我國新生產業,現在爭取這樣的項目、做這樣的事情不容易,一般的大學教師和研究人員不能像他們那樣,做出那麼大的貢獻。我想這是個思維問題。現在不但中央提倡軍民融合,各地蓬勃發展的小企業,各部門提出了許多需要用物理效應解決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多麼殷切希望我們物理人(至少一部分)用基礎知識,解決急需的一些問題!那怕做點小小的改進,都是進步。我們高校院所,應當捫心自問,國家這樣重視我們,我們為國家解決了那些急需?


不恰當的評價方式對物理教學也產生了不好的影響,物理的教學漸漸「八股化」。學生限於書本公式,將來的發展靠寫文章,很少有人關注將來把物理靈活應用的意識與思維。很多人只能在別人文章中找缺漏,再寫成文章。一代一代傳下去,把有血有肉的物理做八股式的了解。如上述的大師們看到這種情況,不知作何感想。在吸收西方先進科學評價方式的同時,我們要立足中國。


另外,前蘇聯也給了我們不少借鑒。他們在封鎖中不但出現了基礎物理的大師,而且重視實際應用。有人在莫斯科大學上完廣義相對論課後就去搞火箭。像瓦維洛夫院士觀測光學現象,沒有先進儀器,訓練眼睛計數,切連科夫輻射就是在他指導下發現的,故亦稱為切連科夫-瓦維洛夫效應,切連科夫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約飛院士從基本物理出發,在西方封鎖下,促進形成了俄國半導體工業。雖然還比不上西方先進,但解決了國家急需。


我們要繼承我國先賢大師們的傳統。現在國家已經提供了足夠好的條件,我們物理人要以改革的心態適應新的形勢,形成適合國情的一套做法。


簡言之,對研究成果的評價要分類各異,於物理而言,除了現有的以文章為中心的方式外,要針對中國的國情,鼓勵將物理應用於技術的改進與原始創新,與相關分支結合解決急需問題。哪怕是解決一點點問題,都是進步,積累起來會有顯著效果。這是個艱巨的任務,需要打破相關管理的無作為、只憑機械評價的做法。發揮部門自主評價的作用,使不同的評價結果競爭。讓廣大物理人從狹隘的唯文章框架中解脫出來,恢復物理的本源,在學習國外先進做法同時,形成中國特色。這樣我國物理隊伍就有兩路大軍:一路集數年功力,在物理自身做出有益成果。有的院所、高校已經做出了表率。另一路沿著中國先賢大師們足跡,將物理做成強國的利器。為此要做一系列改革,包括大學的物理教學,參與實踐的能力,教師思維的改變,評價個體化的競爭等。限於篇幅就不再贅述了。


製版編輯:鄧志英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要警惕精確醫學的「白象」陷阱
第一位留美學醫的中國女性:金韻梅的傳奇一生
北大老師致中小學生家長:奧數,孩子該不該學?
2016中國民生髮展報告系列(二)
鼓勵女性參與科學,對抗性別不平等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中科院論文:高房價已經成為新型城鎮化規劃實施的重要阻礙因素
文在寅已經變成韓國發展的最嚴重阻礙?挺朴派:唯獨朴槿惠能挽救韓國
曾發表過「數學論文」,阻礙中國近代科學,康熙的兩面性源於…
易中天:傳統文化阻礙了中國科技發展!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阻礙中國科幻電影崛起的究竟是誰?|科幻電影史話③
和威少重組王炸?雷霆球迷已開始原諒杜蘭特,喬治反成最大阻礙
美國打壓升級,華裔教授實驗室突遭關閉,耶魯校長強烈譴責美國阻礙中美學術交流!
杜特爾特被美國視為威脅和阻礙,菲律賓會成為第二個土耳其嗎?
儒家思想阻礙了中國科技發展?學者:反而有促進作用!
理性分析:德國隊衛冕世界盃的優勢與阻礙
美國參議員希望分拆科技公司 稱大型科技公司阻礙了市場競爭
阻礙澳洲核潛艇項目的罪魁禍首?國防預算有限,國際局勢複雜
韓國黨議員:朴槿惠彈劾問題阻礙了黨的發展
研究員稱如果宇宙只有地球文明,那文明對於宇宙發展或許是阻礙?
中國駐歐盟大使:排除華為會嚴重阻礙5G網路建設
戈丁:馬競的勝利是突破了裁判與尤文的雙重阻礙
巴勒斯坦人抵制美國中東和平計劃 譴責巴林會議阻礙政治協商
美國宇航局忍無可忍:波音已嚴重阻礙美國重返太空!
唐斯贊小桑德斯執教文化 炮轟錫伯杜阻礙年輕球員發展
都體:尤文簽拉姆塞已進衝刺階段 槍手要價高或成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