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帶「沒人看」的光環,數字長篇報道到底該怎麼做?
大型調查報道——即進行深度調查並試圖告訴讀者事情的實質或深刻影響的報道——能夠幫助讀者超越非黑即白的教條性思考方式來認識世界。
然而,這一重要的報道方式目前狀況卻越來越糟。
一方面,它需要記者的時間精力和媒體的資金投入等相當多的資源;另一方面,它對讀者知識素養等各方面的要求,使得潛在受眾相當有限。《華盛頓郵報》數字編輯Terri Rupar就稱:
「進行這種調查報道,你就把受眾範圍限定在了願意花費時間在深度主題閱讀的人身上,而將偏愛快速閱讀的讀者拒之門外。」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僅有的這些讀者的興趣就顯得更加重要。那麼記者如何才能使讀者完整地讀完自己的大型調查報道作品?
美國報業協會的分析發現,使用多種元素和多種平台來講述是一個有效方法。這意味著要用到一些多媒體工具,包括嵌入文本中的音頻元素、圍繞報道主題的視頻片段、互動式圖像等。
幸運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媒體的時代,這些工具不僅有可能,而且將越來越方便。
在這一報告中,作者試圖找出那些吸引讀者閱讀的長篇報道的要素,並提供一些工具建議,讓那些人員和資源有限的新聞媒體也能找到實用的策略進行創新報道。此外,還採訪了14名記者和專家,讓他們分享自己長期的觀察經驗。
長篇報道沒人看了?
在2012年,《紐約時報》發布了系列報道《雪崩》。大幅圖片貫穿整個頁面,視頻和圖片通過文本交織在一起,動畫地圖自動播放,向讀者展示山上的路徑。
對於許多讀者乃至記者來說,這都是他們第一次看到一則可以完全互動的報道。這些元素——正是讓讀者點擊進入,自行探索並讀有所得的部分——是讓讀者參與大型調查報道的關鍵。
《雪崩》出現後,許多規模較大的新聞編輯室都開始試著創新長篇報道。
美聯社交互數字新聞產品總監Paul Cheung表示:「在做這種項目之前,我們要了解用戶體驗是最重要的。我們能將哪些有效信息提供給讀者和受眾呢?在哪些地方他們自己進行了探索?報道如何在情感層面聯繫讀者的?他們感受到共鳴了嗎?」
在閱讀了成千上萬的長篇報道,追蹤分析了讀者參與情況後,美國報業協會創建了一個新指標——參與指數(Engagement Index)。
這一指數混合了許多數據如頁面瀏覽量、單個用戶平均閱讀時間、單篇新聞平均被分享次數等。雖然諸多數據顯得有些雜亂,但結論是明確的:長篇報道仍然能夠吸引讀者。
長篇新聞的參與指數超過其他新聞,用戶在長篇新聞上花費的時間更多(當然長篇新聞本就需要更多的時間閱讀),同時長篇也獲得了更多的瀏覽量和分享次數。數據還顯示讀者與長篇新聞的互動也更多。
吸引讀者的「多媒體工具箱」
圖片、視頻這些多媒體和互動元素各有何優勢?又怎樣和諧嵌入到你的自主報道中?
圖片
圖片有著重要意義。有照片的報道的讀者參與指數平均為113,沒有照片的則為99,而且有多種樣式的照片更好:參與指數高達138。
具體到長篇報道中,照片的展示方式很重要。如今有著多種內容管理系統,在報道中添加幻燈片式的圖片展示很簡單。
但在長篇報道或自主調查報道中,照片應該是報道本身框架和內容的一部分。
用《密爾沃基前哨報》Greg Borowski的話說:要確保讀者有一個和諧不突兀的閱讀體驗。以前哨報報道醫學生解剖實驗的作品「The Course of Their Lives」為例:照片策略性的放置在文本旁。文字在左邊介紹屍體的一生,圖片則在右邊展示其生活照片。
一張照片佔據了整個頁面,顯示學生第一次看到屍體時不舒服的表情。
照片前放置了文欄位落:
「眼前的是一具罩在白色毛巾下的人體,幾個蒼白的腳趾伸了出來。」
「空氣變得濃郁,咖啡的香味在屋裡飄散。」
接下來的照片在文字描述後自然的展示了出來。
視頻和音頻
多媒體元素中,對讀者參與度造成最大影響的就是視頻和音頻。
包含視頻或音頻的報道的讀者參與指數相比其他上升了50%。閱讀帶有視頻和音頻元素的新聞報道的人數更多,分享的次數也更多:平均分享次數為232次。沒有這些元素,分享次數則下降了接近70%:136次。
這種提升在數據上顯示了很明顯,沒有這些元素的長篇新聞平均瀏覽量為1590,反之則高達3389。
視頻
視頻和照片一樣,使用時要有特定的敘事目的。《華盛頓郵報》Rupar表示:「關鍵是使不同元素協力作為新聞故事講述的一部分,而非為了視覺效果更炫就得放個視頻。」
波士頓大學新聞學教授Michelle Johnson也稱:「視頻現在很熱,很多人也投入不少來製作視頻,但並沒有插入鼓勵讀者互動的元素,讀者按下播放鍵然後坐等放完,和看一則視頻新聞沒有區別。」
她表示記者應讓視頻更有創意,當讀者更有探索感和操作感。在這方面,360°視頻是一個新穎且合適的選擇,可以顯著提高讀者的參與感。
音頻
很多記者比較熟悉Soundcloud這個工具,可以將音頻添加到一則新聞報道中來增強故事性——這個音頻可以是新聞發布會中的片段,也可以是採訪內容,甚至是自然聲音。
西北大學奈特實驗室也開發了一個音頻工具:Soundcite,記者可以輕鬆把聲音或對話添加到新聞中。
另一種音頻應用的大膽方式是把它變成一個播客。一般來說,播客意味著會進行連續報道,需要聽眾一段時間的關注。
此外,播客也是一種形式獨特的媒體,可以創造記者與聽眾的親密式體驗。
互動式圖像
如果新聞編輯室的記者還有編代碼的技能,就可以創建交互性較強的報道。
以《坦帕灣時報》「失敗工廠」的普利策獲獎作品為例,序言中用幾種類型的數據可視化說明學校間的差距,讀者所需做的只是不斷點擊。
在這個報道的另一部分,作者的敘事與一些孩子的個人故事交織在一起。
如果你的編輯室沒有程序員,但你又想做這種報道,可以考慮僱傭有這種技能的專業人員,亦或是培訓自己記者的編程技能。
時間表和地圖
新聞的一大重要作用就是說明完整的事實。地圖和時間表是很棒的工具,可以說明新聞事件的時間和空間背景。
時間表只需簡單的文本就可以獲得想要的效果,幫助讀者了解事實情況。靜態文本容易、方便且快捷,使用正確的工具能夠互動的時間表也很容易做出來。
奈特實驗室提供一個免費工具時間表JS,可以幫助用戶將數據轉換成電子表格,輕鬆創建時間表。
無論是預測將要發生的事件還是報道已經發生的新聞,地圖都是一個實用的服務工具。有時候,時間表和地圖可以聯合使用。
去年7月7日達拉斯五名警察被殺後,《達拉斯晨報》在事件發生第二天後不停更新報道。
頁面的頂部是一個地圖,表示當晚發生事件的具體地址。讀者滑動時間表時,頂部地圖中的新聞元素也不斷變化,引起了讀者的高度注意。
文檔
在報道中,有些材料乾貨十足,視覺吸引力卻不會很強。這時記者通過通過截圖上傳文檔摘錄。
但這可能會造成上下文不全的情況,失去與其他段落部分的連結性,讀者沒有原始文檔就無法理解。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專家給出的建議是:把文檔上傳進報道中供下載。
※資本褪去、平台倒閉,直播從淘汰賽走向資格賽
※17張照片聚焦戰火紛飛中的敘利亞,今天世界媒體都在關注的地方
※知識付費走向四分五裂
※媒體開發一款App的正確姿勢,居然是這樣……
TAG:百度新聞實驗室 |
※看到什麼數字,你就什麼樣的人!
※看到什麼數字,你就什麼樣的人!
※看到什麼數字,你就什麼樣的人
※圖種你看到什麼數字,就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
※看到什麼數字,你就什麼樣的人!太准了
※測試 看到什麼數字,你就什麼樣的人!
※看到什麼數字,就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超准!
※准媽們每天都在說這個數字!可你知道它到底是咋算的嗎?
※看了這一個數字,你還敢小瞧蘋果公司嗎?
※測一下自己是不是色盲,據說全看出數字的沒有幾個人
※七夕快到了,放到圈裡,看看你收到數字是幾!!!
※慧睛測試:你看到的數字是?據說80%的人都看不出來!
※沒想到,樓層數字背後竟還有這些講究!
※沒想到!樓層數字背後竟還有這些講究!
※一起來猜數字吧,看看你的智商有多高?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來的,又有怎樣的講究,你知道嗎?
※看到什麼數字,你就是什麼性格!准爆了!
※只看愛豆的臉你能猜到身高嗎?官方數字爆出真要自戳雙眼!
※這張圖裡「誰最蠢?」你想到的第一個數字,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