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談植物紋|一葉知秋—南宋
由於西夏從未修史,導致後人對西夏近乎一無所知,使這個近二百年的疆域廣袤的一方諸侯各個方面近乎空白。以瓷器而論,西夏瓷器與北方瓷器盛行的裝飾手法 雷同,不深入研究則難辨雌雄。(西夏 黑釉剔粉雕劃牡丹紋梅瓶 故宮博物院藏)
這類都呈現出北方瓷器粗獷特性,粗枝大葉,花朵醒目。空白處施以斜線隨意裝飾,追求蓖紋效果,又不做蓖紋瑣碎之舉,反映出西夏民族心寬手寬繼而眼寬。(西夏 黑釉剔粉雕劃纏枝牡丹紋罐 青海省湟中縣博物館藏)
這類碗外壁隱起均布菊花瓣一般的紋飾,整器如一 朵菊花盛開。龍泉青瓷至南宋技術革新,色澤由冬青演變成粉青,最漂亮者曰梅子青。由於顏色的飛躍,龍泉青瓷至南宋反倒少有紋飾表現,與前(北宋時期)與後(元明時期)均不甚相似。(南宋 龍泉窯青釉菊瓣碗 貴州省博物館藏)
龍泉青瓷的顏色變柔,使得龍泉做紋飾時小心翼翼,該盒一莖兩花,花花相背,這種並蒂蓮自古就被視為祥瑞之兆。由此可見,自古以來並蒂蓮的奇異之狀就成為善良美麗吉祥的化身。宋人求平和的心態從一件青瓷小盒上就可以窺見端倪。(南宋 龍泉窖並蒂蓮紋盒 觀復博物館藏)
故宮博物院藏北宋青白釉刻牡丹紋葵口碗,口沿六瓣,刻大花一枝,刀法行雲流水。
另一隻青白釉印花碗,澀口,碗心飾大花一朵,周圍折枝菊花,折枝花關係明確而飽滿,模印清晰;此兩碗作一比較,一刻一印,一北宋一南宋,時間與工藝脈絡一目了然。(南宋 景德鎮窖青白釉印花碗 故宮博物院藏)
此瓶出土三隻尺寸相同者,高達41厘米, 帶蓋,器身滿飾纏枝花卉,花卉不同類,似有菊、荷、牡丹、萱草等等。它以一種隨意取材布局,還未形成程式化表現,它在空隙中滿 飾蓖紋,讓畫面充盈,讓主題退居二線。(南宋 景德鎮窯的青白釉刻劃花纏枝花卉紋瓶 遂寧市博物館藏)
再看看南宋最為常見的粉盒,盒底戳印「鄭家合子記」,印花工藝,凸 印一朵牡丹,幾近充滿畫面;(南宋 景德鎮窖六瓣花形盒 觀復博物館藏)
另一件同樣印花,同樣牡丹,但牡丹側身,畫面平衡一葉,著重表現牡丹的豐腴之相,再配有碎花邊飾,宋人的生活情趣躍然之上,使我們體會到對生活的珍惜與嚮往。(南宋 景德鎮窖八方牡丹紋大盒 觀復博物館藏)
南宋人日子過得好啊,亡國的傷痛會漸漸遠去。隨宋室南遷的北方工匠,在吉州窯 廠紮下根來,發揮餘熱。(南宋 吉州窯黑釉彩繪月影梅盞 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晚期流行的月影梅裝飾,一枝老梅,一彎殘月,寄託著南宋人的無限鄉思。你說不出的思念,正是南宋人魂牽夢縈的傷痛。(南宋 白釉月影梅盞 觀復博物館藏)
※馬未都談植物紋|隨影逐香—北宋
※馬未都談植物紋|金戈鐵馬—遼代
※命運多舛,北齊文宣皇后李祖娥
※馬未都談植物紋|漢唐及五代
※請不要在別人的戲裡充當配角
TAG:文藏 |
※一葉知秋
※立秋 梧桐一葉落知秋
※一葉知秋,武當山紅葉獨特在哪裡?
※一葉知秋記立秋
※一葉知秋的做法
※光影 一葉知秋
※一葉知深秋,西安最美銀杏觀賞地
※一葉知秋,枯葉之美
※靜美一葉秋
※一樹密而知夏,一葉落而知秋
※一葉知秋,立秋快樂!
※一葉知秋,人淡如菊
※醉 秋!(一葉知秋的美麗)
※一花一葉皆世界玉雕禪境
※《一葉一世界-劉義橋的葉畫情緣》
※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
※觀一葉而知秋,圖釋多肉植物的常見葉部病害!
※誰在傾聽,一葉知秋的美麗
※晚安心語 一葉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