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鴻儒博士Genome Research文章:野生稻並沒那麼「野」!
圖 1. 野生稻受到栽培稻(黃色)的不斷遺傳侵蝕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一直被認為是亞洲栽培稻的野生祖先,也是水稻改良過程中的重要種質資源。普通野生稻經過近萬年的馴化到農家品種,進一步經過近百年的現代育種得到現代栽培稻品種,這一過程伴隨著遺傳多樣性的減少和很多優異基因的丟失。育種家在現代育種實踐中也逐漸意識到這一點,水稻重大改良過程中的很多重要基因,如袁隆平院士創製「三系法」雜交水稻過程中關鍵的「野敗」基因,就是來自於普通野生稻。野生稻也被證實含有大量的抗蟲、抗病基因資源,因此,野生稻資源在應對未來水稻穩產高產的挑戰中具有重大價值。然而,隨著現代農業耕地面積的逐漸擴大,普通野生稻的野生棲息地被不斷破壞,加上來自栽培稻的遺傳侵蝕,野生稻資源也不斷萎縮。
如何更加有效地保護野生稻資源,並從野生稻資源中挖掘出一些重要基因資源一直是人們面對的重要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儲成才研究組汪鴻儒博士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課題組研究人員合作,通過對已發表的大量野生稻和栽培稻基因組數據的深入挖掘,發現野生稻基因組中有著人工選擇馴化的痕迹,從而巧妙地證實有大量栽培稻基因流入野生稻群體。全基因組分析發現,現存野生稻群體中有著大量的來自栽培稻的遺傳成分,甚至部分「野生稻」就是近期野化的栽培稻。而且亞洲不同地區野生稻群體,其遺傳成分和本地種植的栽培稻成分有著很大的相關性。通過這些令人意外的證據,證明當前的野生稻應被視為一個「雜種群」,而非一個獨立物種,它通過廣泛的基因流和栽培稻聯繫在一起,隨著栽培稻共同演化(圖 1)。這一發現也告誡人們,實施更加科學的野生稻資源保護已刻不容緩。
野生稻群體遺傳多樣性及其地理分布,一直被用來幫助研究者理解水稻馴化的起源。基於野生稻的證據,研究者提出過不同的水稻馴化模型。而這一新的發現也改變了之前人們對於野生稻的認識,因此,促使人們對之前基於野生稻的水稻馴化起源模型進行重新的分析與思考。
該項研究於2017年4月6日在美國冷泉港出版的Genome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Doi: 10.1101/gr.204800.116),儲成才研究組汪鴻儒博士和哥本哈根大學的Filipe Vieira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文通訊作者是遺傳發育所的儲成才研究員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asmus Nielsen教授,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CFDA:四款藥物被警告!一個是大品種
※科學家破解章魚 「聰明」 之謎 犧牲基因換取 RNA 編輯
※為什麼糖吃多了會發胖?
※事業單位職工注意,2020年前,你的工作生活將發生這5大變化!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Molecular Therapy:7篇最經典的文章
※吳強盛教授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相繼發表3篇文章
※出版簡訊#Stroke&Vascular Neurology新近上線文章
※中心Guy M.Genin教授在《Nature Materials》上發表評述文章
※新手入門指南!一篇文章教你使用 Garmin Connect Mobile
※有人告訴我一篇文章就可以學會Gulp(Getting started with Gulp)!你敢信?
※百邁客最新Nature Genetics發表文章解讀
※每天一點雅思閱讀#分享給同學們一篇來自外網的文章:Here are 100 things you can do to improve your English.在100種辦法里
※清華大學朱宏偉等受邀在Chem Soc Rev、Phys Today、Appl Phys Rev發表石墨烯綜述文章
※連環炮!Circulation雜誌再發重要circRNA文章
※Nano Research高被引特色文章簡讀及期刊簡介
※Cell Stem Cell八大熱點文章
※一篇文章教你用TensorFlow寫名著
※上海生科院生化所陳玲玲組《Molecular Cell》發表封面重要文章
※我國學者在《Annals of Oncology》發表高分SCI文章,展示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方案
※《Science》經典文章:雞蛋為什麼不是圓的?
※Anesthesiology雜誌2010年以來的meta分析文章匯總
※Molecular Therapy:7篇最經典的文章|ASGCT 2017
※JIM文章速遞——漢方醫學Goshajinkigan有望用於預防化療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