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領導英國獲得勝利的丘吉爾,為何會被請下台?
1945年7月,在戰勝德國以後,美英蘇三國領導人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很有意思,美國總統羅斯福在4月份去世,因此副總統杜魯門成了總統。在會議的前半截,英國的首相還是熟知的丘吉爾,但是到了後半截則變成了艾德禮。丘吉爾領導英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其為何會被請下台?
一、丘吉爾上台以後,英國人的日子並不好過
說丘吉爾之前,不得不說他的前任首相張伯倫。在現在的教科書中,張伯倫的名聲並不怎麼好。但是在英國人看來,張伯倫是一位很有辦法的首相。張伯倫極力避免英國捲入戰爭,甚至在二戰爆發的初期仍按兵不動。因為一戰的巨大損失,英國人畏懼戰爭的破壞。但是在德國進攻法國之後,張伯倫的計劃破產,隨後張伯倫宣布辭職。再然後丘吉爾繼任首相,這是一位非常強硬的首相。在1940年夏天,法國向德國投降,當時抵抗的國家只剩下了英國。德國對英國實施了大規模的轟炸,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而且德軍潛艇對英國長期的封鎖,造成英國國內的物資匱乏。在戰爭最危急的時刻,英國全國的儲備糧只夠20天食用。在這樣的情況下,英國開始出現求和的聲音。
當時連英國王室也試圖求和,丘吉爾的態度是如果王室求和,他就宣布王室非法。在丘吉爾執政時期,英國普通人的生活並不好。食物和水都已經實行了配給制,常見的牛肉和雞肉成了夢想,當時英國的商店裡只有烏鴉肉在叫賣。英國人一方面希望英國獲得戰爭的勝利,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的生活不受影響。這本來就是一個矛盾體,在戰爭時期,民間的不滿情緒還可以理解。但是在戰爭結束以後,英國人已經不再需要一個戰時首相。英國需要一個懂得民生的首相,就這樣,英國工黨領導人艾德禮開始崛起。其實在1945年年初,艾德禮的支持率已經開始上漲,其最終取代了丘吉爾。認真的說,艾德禮在民生方面的措施確實強於丘吉爾。
二、在蘇聯和印度問題上過分強硬,也是下台的主要原因
丘吉爾下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過分希望維護大英帝國的地位。丘吉爾對蘇聯的態度比較敵視,早在一戰結束以後,身為海軍大臣的丘吉爾便開始集結各國聯軍干涉蘇俄革命。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時刻,丘吉爾又與斯大林多次發生了矛盾。如果英國在鼎盛時期,那自然什麼都好說。問題是在經過二戰之後,英國的國力已經大幅度削弱,英國無力獨自對抗強大的蘇聯。除了蘇聯問題以外,還有就是印度問題。在二戰中,為了動員印度的人力物力,丘吉爾曾經答應在二戰給予印度自由。但是在戰爭真的結束以後,丘吉爾卻反悔了。因為印度對於英國太重要,丘吉爾不希望印度獨立。可是當時的形勢已經十分明顯,除非使用武力。
英國剛剛打完二戰,不希望捲入新的戰爭。面對各處殖民地要求獨立的情況,丘吉爾的態度是鎮壓。英國人不希望繼續打仗,這也是艾德禮取代丘吉爾的重要原因。1945年7月,艾德禮取代了丘吉爾。所以在波茨坦會議上,出現了兩張經典照片。艾德禮主張對蘇聯緩和,不進行高強度的對抗。同時,在艾德禮的任期內,印度、緬甸等地先後獨立。不得不說,丘吉爾並不沒有完全退出政治舞台。卸任以後的丘吉爾在美國發表了鐵幕演說,呼籲遏制蘇聯的擴張。英國人那種大國的自尊心並未完全消失,艾德禮在外交政策上讓步很大,這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滿。在50年代,艾德禮又被請下了台,接替艾德禮的是老朋友丘吉爾。
※14年抗戰期間,什麼級別的日本軍官,有資格使用望遠鏡?
※唐朝只有60多萬常備軍,如何管理1300多萬的龐大國土?
※作為世界第二強國,蘇聯當年為何在土耳其問題上讓步?
※明朝農民為何起義不斷?原因是耕地減少,少了400萬公頃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之後,為何沒有趁機推翻清朝的統治?
TAG:興替 |
※領導英國苦戰5年,贏得了勝利,丘吉爾為何會被趕下台?
※45年,領導英國血戰5年的丘吉爾為什麼會被趕下台
※領導英國苦戰了5年,丘吉爾為何會被趕下台?
※領導英國血戰5年的丘吉爾,為何在結尾被請下了台?
※1964年的赫魯曉夫:從最高領導人到平民
※1936年4月14日,紅軍領導人劉志丹犧牲
※職場女性大展宏圖的時候到了,27家跨國公司承諾2030年女性領導者要達到50%
※20國領導人漢堡峰會,美國面臨「19對1」的尷尬
※領導英國血戰5年的丘吉爾,為何在戰爭結尾被請下了台?
※真正的第二代領導人,華.主.席1976--1981年……
※日本這次囧大了,蹦噠600年後又要被中國「領導」!
※2016,送給北京籃球領導的年度漢字:茫
※現役人數19.4萬,包括4000名女兵,美國總統直接領導指揮
※周琦前隊友在美國聯賽場均21分,回CBA因不給領導塞錢停賽三年,21歲被迫退役!
※史上最強劊子手:一天絞死10位國家領導人,耗時103分鐘
※俄反對派領導人涅姆佐夫遇刺案共犯獲刑11至19年不等
※1973年中國領導人私-密-照,竟然被一個老外拍到了
※英將拍賣二戰期間丘吉爾與各國領導人的照片,估價1200英鎊
※2016辭職領導人心情指數:卡梅倫返老還童獲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