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著名的「四句教」說了點什麼?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王陽明
商業是關於利害的計較;修行是關於善惡的計較。
意:所有的商業創意,或者是有利的、或者是有害的。
知:分析利害需要的是商業知識/經驗,知識是實踐的指導。
行:商業實踐/經營就是做自己認為有利的事情,實踐出真知。
從想法到知識到實踐,商業是以利害反覆度量自己的過程,而最終我們能得到的是對市場基本規律的深刻認識。——市場基本規律是客觀的、中性的,並沒有什麼利害之分。
所以說我們用不斷的利害計較,認識到了一個沒有利害的規律。
修行也是這樣,只不過度量自己的尺子從「利害」換成了「善惡」。
「有善有惡意之動」——我們的每一個意念,都是有善惡之分的;
「知善知惡是良知」——幫助我們判斷善惡的知識和經驗就叫做「良知」,良知是行善的指導。
「為善去惡是格物」——修行就是踐行那些我們認為是善的東西,善行出善知。
「無善無噁心之體」——意、知、行三者是相互促進的。用善惡不斷的去考量這三個東西,最後就會到達一個無善無惡的境界。
這個境界佛家講叫「空」。
慧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空無一物,哪裡容得了善惡。
老子講叫「道」。
《道德經》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仁」都被捨去了,哪裡還有善惡的藏身之地。
守仁講叫「心」。
臨終時,弟子問王陽明「先生有什麼要交代的?」王陽明說:「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光明之境,自然再無善惡可分。
所以連傑說:「善惡是修行路上的計較,但終須被遺忘。」這就是王陽明四句教的意思。
為商,格之以利害;拋掉利害,一切暗合市場規律;
修身,格之以善惡;捨去善惡,心性可達澄明之境。
※有教養的人,懂得給人留點優越感
※山的所在就是人的所在,水的去處就是人的去處
※晚熟的孩子,才能走得遠
※古龍江湖丨風月皎好,劍雨瀟瀟
※《人民的名義》:刺痛我們的,不僅僅是它的尺度
TAG:禪境 |
※王陽明大智慧:如何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王陽明一句話說清楚了
※王陽明:什麼是天下第一等事?
※王陽明當年「龍場悟道」悟道了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讀王陽明?
※誰是最了解王陽明的人?
※六百年來王陽明為什麼這樣紅?
※王陽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王陽明為什麼毀了明朝復興的希望?
※王陽明認為大明最緊要的四處,在今天的哪些地方?
※王陽明:人心一點靈明
※王陽明為什麼能龍場悟道?
※揭秘:曾以頑劣著稱的王陽明是如何成為一代聖賢的?
※王陽明為何被稱為明朝一哥?
※王陽明:何謂第一等事?
※王陽明真的是在龍場悟的道?
※王陽明:如何喚醒內心的強大?
※王陽明:如何剷除你心中的「雜草」?
※王陽明名言名句
※王陽明:什麼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