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裝作不認識你的樣子:從服飾看朝鮮半島的分隔
文 | 春梅狐狸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洗稿,授權請微博私信@春梅狐狸)
把本文分享到朋友圈,或以鏈接形式分享無須授權
由於公眾號前面有一段時間還沒開通原創功能,所以很多文章被抄襲嚴重。所以近期會在第二條的位置或非更新日重發這些文章,掛上原創標記,希望可以讓抄襲現象得到一丟丟遏制吧!
朝韓對峙已經將近70年了,儘管還是一樣的語言,卻有了辭彙和發音上的區別;儘管還是一樣的民族,卻有了服飾和審美上的區別。如今,我們彼此裝作不認識對方的樣子,或許,分隔會讓我們終將再也認不出對方的樣子。
一直向大家暗裡,服飾的歷史是極為敏感的歷史,任何一點點碰撞都會以各自的形式在服飾史上留下痕迹。所以開始試著寫這方面的文章了。
朝韓分界線:「三八線」
註:為了便於寫文,本文內的朝鮮=北朝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韓=韓國(大韓民國)。本文部分朝鮮服圖片轉載自微博@老高高相奎
曾經看過一部微電影《戀慕》,講述一對年輕夫婦日常分別,丈夫對妻子約定周六回家後要一起去吃冷麵。結果遭遇了南北分治,從此留在韓國這邊的妻子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60年後,不願離開舊居的女人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她忘記了後來再嫁的丈夫與女兒,甚至忘記了自己,以為自己仍是那個等待男人回來的年輕妻子,一邊吃冷麵一邊等待。最後,終於盼來朝韓離散家屬聚會,卻在臨近「三八線」的時候被告知此次聚會被不明原因無限期延後。
導演的敘事太美,並沒有刻意去講述政治造成的分離,也沒有春秋筆法,彷彿只是在講述一個因為愛情而不願老去的關於等待的故事。喜歡這部微電影的原因除了它終於對得起後面「電影」兩個字以外,還用故事表現了「微」。平凡的離散家屬,因世事變遷而在時代里浮沉的女子。有時候我們在歷史裡站得太遠,所以無法俯身去看那些身不由己的個體。
最近一次的朝韓離散家屬聚會將會在下月(原文發表於2015年9月14日)舉行,據說韓國方面有六萬多人報名(實際上,朝鮮半島南北因戰爭而分離的親人數以百萬計),然而最後系統抽籤出500人而已。揭曉的現場,悲喜兩重天,要知道此次聚會距離上一次已經一年多了,對於許多老人而言,或許根本等不到下一次。但是這500人也不是全部可以成行,需要根據親疏遠近等等條件,最後只篩選出一百人而已。按照以往的經驗,這些人中,可能有些人因過世、病重等方式無法成行。
韓國政府說,迄今沒有人有第二次機會參加團聚活動,因為,還有太多人在等待。這可能就是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懷抱著永別的心情而去,甚至可能未見就是永別。
國家,之所以「國」在「家」的前面,不一定以為「國」比「家」更重要,因為我不見得是一個有多麼愛國思想的人,儘管好像許多人以為專研傳統、喜歡歷史的人好像更愛國一點似的。也不是因為「家」對「國」沒有影響,只是因為「國」對於「家」的影響是傾軋式的,這種傾軋,「家」無力抗拒。
找相關圖片的時候,發現不少地方將這種短暫地可只有幾天的聚會稱為「團聚」。誠如,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短暫的見面怎能被成為團聚呢?更何況許多人的見面不過是被告知自己所牽掛的親人早早已經過世了,不過因為阻隔而無法得知。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就如上面提到的微電影《戀慕》一樣,許多人以為只是尋常告別,卻不料卻成長長久久的牽掛與生生死死的相隔。
上周的推送的,我們討論了女性將民族服飾作為禮服的案例(見《女性傳統服飾應該如何充當禮服? | 從朴槿惠的韓服說起》)。所以我們也可以在這樣的聚會裡看到男性穿著西裝、女性穿著韓服的形象。其實不用我說韓服,可能很多人看西裝就能分辨哪些是朝方,哪些是韓方。
真的是分開太久太久了,久到模樣就算沒有在記憶里模糊,也會在見面時改變。蘇東坡說「縱使相逢應不識」,那是因為年華老去、俗世沉浮。哪怕沒有那張臉,只有身上的這層皮,也是會不同了吧。
等待見面的朝方家屬
朝鮮人Son Jong-Taek(右下角)看著兩個韓國兄弟的媳婦
朝鮮人Jung Gee-Hyoung和姐妹見面
或許我們身為新聞的閱讀者,難以理解這種感情。我們只能從畫面里感受到六十多年帶給兩邊改變。
有人說,我們是一樣的血脈、一樣的語言、一樣的歷史,為何不能統一?我想說,錯了!如果血脈讓我們友愛,世界上就不會有這麼多倫理悲劇了。如果語言可以讓我們親近,世界上哪裡還會有爭執?如果歷史能讓我們同仇敵愾,那些相互推搡也好推諉也好又是從何而來?
在一起時總是單純,分別總是有千萬種理由。我們之間,早晚會從視同陌路到真正的陌生人。因為血脈會因為時間而代代疏遠,語言會因為時間而世世變化,就連我們所以為的永遠會在原地等我們的歷史,也會因為時間而變得成為相互怨恨的根源。
沒有什麼歲月過去是不產生變化的。所以,任《刺客聶隱娘》的設計師走遍千山萬水也不會找到她所期盼的那個盛唐(見《【影視劇吐槽】來自日本的聶隱娘》)。而這種對於許多事情來說,六十年已經足夠長了,長到你已逝我未生,長到青山幾度白頭、黃土幾代白骨。
在《神秘的第一夫人:李雪主 | Korean Herstory》里小小談了下李雪主名字的朝韓差異。很多人以為朝韓在語言上,最多不過是方言性的差別,這麼多年過去了,可能再多點辭彙上的差別。然而雙方在語法上也產生了變化: 1966年,朝鮮政府單方面頒布了自己的 《 朝鮮語規範集》,拋棄了雙方曾經共同的語法規範《 韓國語綴寫法統一方案》,其他標點符號、隔寫規則(就是那個空格的擺放規則)都出現了分歧。
順嘴說一句,朝鮮語/韓語早先是有漢字混寫(類似日本那種假名+漢字的寫法),雖然兩方現在都不使用了漢字了,但是韓國存在大量的漢字詞(聽起來就像是變調的漢語詞),而朝鮮一再強調使用固有詞(就是朝鮮土著語辭彙),所以現在朝鮮漢字詞比例極低,並且有數千辭彙是韓國那邊找不到的方言辭彙……so,朝鮮真的跟我國關係好?
在目前看不到南北語言統一趨勢的情況下,任其發展,早晚會變成兩種語言。誰都知道哪怕是基因一樣的雙胞胎,他們的後代也會不一樣。
體現在服裝上,由於語言上的差異,雙方的名稱也不一樣。儘管翻譯成成中國不過是「韓服」和「朝鮮服」,但是最後一個詞的表達上,韓國使用了漢字詞,所以韓文的「韓服」聽起來發音與漢語相近;而朝鮮語使用了固有詞(土著語)。
韓服與朝鮮服的基本款式沒有大的變動,畢竟目前兩邊都不再將之視作日常著裝了,所以變化而言是有限的。更多的體現在審美趣味上。
比如,朝鮮服更喜歡衣裙同色,喜歡各種紅色系與花卉圖案的裝點。在我們外人看來,就有相對俗氣了點。
而在剪裁上,韓服更為合身、袖子更窄、領口更高,而且裙子的剪裁方式也有所不同。
儘管我們看朝韓服飾都是一個金字塔式,但是顯然韓服的視覺更為向上提拉,裙子上部收緊的感覺也更強。反而朝鮮服倒是更像個標註的三角形,韓服往往會在裙擺處有收攏的感覺。
並且韓服在配色上多使用有對比卻相對柔和的視覺,裝飾也相對內斂。
衣帶被弱化了,相對的卻增加了一些配件,整體也就感覺起來比朝鮮服更為精緻。為了突出這些細節,韓服的花色相對低調許多。
此外細節還有,韓國搭配花鞋,而朝鮮搭配普通高跟鞋。韓服的裙長總是切好可以遮住全身,而朝鮮服很容易短一截(不明白這是因為故意的還是衣服不合身導致的)
之所以一直說女性,是因為朝鮮男性穿傳統服飾的比例感覺上是很低的。女性穿著的場合,男性往往就是西服。因為他們覺得,如果男女都穿朝鮮服,就會看起來很像古代封建社會。好社會主義特色的解讀啊!
似乎近年來這種思想有所鬆動,也能看到男女同穿朝鮮服飾了。
可以看出,男裝的審美、用色、材質都明顯更趨近韓服。
在服裝的應用上,朝鮮服將裙子變短作日常化(校服)的應用更多點。
韓國更喜歡將袖子改短或者上衣變化,令其更具有西化的時裝感。
如果是傳統服飾原來的基本款式是命盤,朝韓顯然用同一個命盤活出了不同的人生。尤其服飾可以在在許許多多的細節上,都在告訴我們,穿著者所處的環境正在遭遇怎樣的文化交流,是開放呢,還是封閉?
而且,一個國家怎麼看待傳統服飾的,往往也能折射出它對歷史的態度。用主觀形態去抹殺傳統服飾、給傳統服飾扣高帽子,是一種史觀上的不自信。世界不會因為穿著宇航服就能上九天的、穿著草皮裙就能去夏威夷的,同樣的,穿著傳統服飾也不會因此而變得封建。那些鼓吹「國學」的騙子,並不是因為穿了幾身橫店版古裝才整天滿嘴跑火車的,是因為他們跑火車的時候需要一張似模似樣的皮罷了
※朝鮮國王山寨明朝皇帝的裝扮?這個冷知識有點無恥啊!
※走訪哈尼族織綉服飾:真實而陌生,傳統而現代
※新一波的「漢服」電視熱:漢服的瞎掰和金星的傳統,哪個更可怕?
※簪花圍:海風千萬里,不如花開四季插滿頭
※顧朴墓後續:國家文物局的反饋、顧氏後人的澄清,及男屍的情況
TAG:傳統服飾 |
※盤點世界各種奇特的服飾,這些「時尚」我們看不懂
※這些女星穿上古裝劇照的服飾,你覺得哪位最漂亮?
※今年這個顏色服飾火爆了,妹子你還不知道嗎
※這個島國妹子的房間,妝容,服飾我都能hold住,可看完她吃的飯我實在駕馭不了…
※在越南街道上看到的女孩,不化妝身穿傳統服飾,這樣子很淑女!
※盤點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飾,你覺得那一種最漂亮呢?
※孔府舊藏:看看真正的明代服飾是什麼樣的
※美甲和服飾的時尚搭配,你知道嘛?一起來看看吧
※霍思燕身穿各種服飾,選擇了盤腿坐姿,都是裙子太短的原因嗎
※美甲和服飾的時尚搭配,你知道么?一起來看看吧
※朝鮮裙赤古里演化來的露乳裝是什麼樣的服飾?為何朝鮮人穿露乳裝
※說起動漫女性角色的各種服飾,那真是十個手指都數不清啊!
※孩子們的衣著服飾能決定孩子的氣質和未來!
※愛美的你這個夏天想如何搭配服飾?看了就知道啦!
※很多人都說清代的服飾冠冕醜陋,你覺得呢
※一樣的服飾 不同的氣質 時尚成熟邂逅可愛俏皮,都是一樣的美麗
※穿上闊腿褲,搭配你愛的服飾,你就是時尚的中心
※楊貴妃的服飾史:肉肉臉的妹紙總是不會太難看!
※看完大唐的服飾,才知道什麼叫做「人靠衣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