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中國人的驚天叛國海外大逃亡,99.99%概率是死,但他卻成了那0.01%

這個中國人的驚天叛國海外大逃亡,99.99%概率是死,但他卻成了那0.01%




《肖申克的救贖》中,


蒙冤入獄的男主角安迪,

在求助無門的情況下,


一本聖經,


一張性感女星海報做掩飾,


再用一把石錘,


鑿出一條500米的污穢秘道,

之後逃出生天。








他用整整19年時間,


鑿通了自己的下半生,


完成了自我救贖,


做出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壯舉。






而有一位中國人,


和男主角安迪如出一轍,


也完成了自我拯救,


從產生念頭到決定逃出國門,


他僅僅只用了十分鐘,

而他成功逃離的概率也僅僅只有0.01%!




他是

鄧小平的俄語翻譯,


朱鎔基一直關注的專欄作家,


德國漢堡大學知名學者,


曾用中、德、英、意,俄等,


多國語言出版著作,


並編譯了德文版《魯迅選集》,


是世界聞名的

文化交流使者。


他也是

文革中的溺水者,

一個孤注一擲、絕地求生的亡命徒,


是中國最著名也最幸運的「叛國者」……




他,就是

關愚謙






1931年2月,關愚謙生於廣州鳳凰村,


父親是嶺南大學的老師,


母親出身書香門弟,


是孔子弟子言堰之後

裔,


對子女循循善誘,言傳身教,


使他和哥哥姐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這個家庭雖充滿書香氣,

卻極端拮据,


打小他就飽受餓肚子的痛苦。




再加上當時中國內憂外患,


他的童年是在逃難和炮火聲中度過的,


對「喪家之辱,亡國之恨」感受深刻。


他跟家人四處漂泊,

最後才輾轉到上海,


就讀於上海教會學校聖芳濟中學,


1945年轉入上海市西中學。




新中國成立後不久,


他進入

外交部辦的

北京外國語學院,


攻讀英文,後轉為俄文。


22歲時,由於國家急需外語人才,


表現出色的他就被提前畢業分配到,


中央財政部蘇聯專家工作室工作,


任中央領導人

和蘇聯專家之間的俄文翻譯,


他曾為陳雲、鄧小平等

中央領導人

做過翻譯,


業餘時間,

他還翻譯了數本,


俄國的經濟專業書和俄國文學著作,


是個充滿了才氣,並被領導看重的有為青年。







25歲,是他人生命運的轉折點。


當時全國展開整風運動,


要求大家給黨提意見。


所有人都清楚,所謂的「

提意見

」,


要提得有分寸,不能太露骨。


只有他,老老實實地,



毫無保留地把所有意見統統說了出來,


說得那叫一個酣暢淋漓,


勸都勸不住,停都停不下來!




結果就是:他受到輪番批判,


政治上還被定性為中右分子……




禍從口出,

兩年後,


他就從雲端跌入谷底,


「充軍」到青海進行改造,


《青海畫報》社當一名攝影記者。


1959年,中國掀起「反右傾機會主義」運動,


他被翻舊賬,再次被送到更偏遠的荒山僻嶺,


湟源縣日月山山頂勞動。




可他意志堅定,硬是憑毅力闖了出去,


1960年

《青海日報》聘請他當記者,


他回到大城市西寧,過上安穩日子。


倒霉的是,第二年,



因為中國大鬧「災荒」青海糧食緊缺,


青海省委就抽調他,


到生活條件極端艱苦的青海湖捕魚,


他好幾次差點被活活餓死,


身體也被折磨得半身浮腫,百病纏身。


直到1962年,他才被調回北京,


在「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


負責對外聯絡工作。




你以為他終於要過上好日子了?


其實他的厄運還遠遠沒有結束……







1966年,轟轟烈烈的文革開始了,


犯過錯的他再次被

捲入政治浪潮,


成了重點鬥爭對象,每天被批被斗,


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




1968年2月,


他再次被勒令獨自留在辦公室寫檢查,


等待群眾批判。


他心想這次徹底完蛋了,


不知道等待他的究竟是,


上百次的批鬥,還是再發配邊疆。


一想到這些沒有尊嚴的生活,


他就心驚肉跳,


再想到落井下石揭發他,


寫他大字報,要

求和他離婚的妻子,


越想越絕望,萬念俱灰下,


開始翻辦公桌抽屜,


找剃鬚刀片準備割腕自殺,


結果先進入他視線的不是刀片,


而是

幾位常住中國的國際友人的護照,


因為平常工作中,


中國外賓出入境手續都是經由他負責辦理,


所以

外賓的

護照都集中在他手上。


放在最上面的那本,


是日本人西園寺一晃的護照。





西園寺一晃




西園寺一晃的

父親

西園寺公一,


是毛澤東主席的座上賓,


被周恩來讚譽為日本駐中國的民間大使,


被中國政府稱為「中國人民的朋友」。





西園寺公一和毛澤東




關愚謙翻

開護照一看,


護照上

西園寺一晃的照片,


他越看越覺得長得跟自己很像,


更絕的是,護照里竟還有,


去埃及和法國的簽證!




他異想天開,想到冒名頂替,


心裡有個聲音不停地響起:


「走吧!走得越遠越好,


這裡不適合你,不是你待的地方。


走吧!走吧!越快越好!越遠越好!」




而這也是死路一條啊,


99.99%的概率會被邊防警察開槍打死,


僅有0.01%的可能性僥倖過關。


而他僅用10分鐘就做出了決定:


留下來無尊嚴,生不如死,


冒名出逃被發現是死,


搏一把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他決定選擇賭那0.01%,



不自由,毋寧死!



當時已是下午三點多,


他撥通民航訂票處的電話,


謊稱日本外賓臨時決定第二天要出國,


要求對方以最快速度訂一張國際航班機票。


民航訂票處原本一口回絕,


一聽是

西園寺公一

的兒子要走,


立即想方設法在6點下班前為他弄到票。




他癱坐在椅子上,拿起杯子,


喝了口裡面剩的冷茶,


使勁咬了咬食指,盡量使自己冷靜下來。


接著,他開始像平時做工作計劃那樣,


有條不紊地寫下了要辦的事:


1.帶護照去公安局蓋出境章;


2.到財務科領支票;


3.六點下班後取機票;


4.燒掉家裡的朋友信件,


以免事發後連累他們;


5.準備簡單的行裝。




可一個持日本護照,


卻不會說一句日語的冒牌貨,


如何突破重重關卡呢?


他自己也覺得這想法根本不可思議。


在騎虎難下的境遇下,


他還是硬著頭皮

把10分鐘內,


倉促選擇的不歸路繼續走了下去。




他趕在下班前騎車到了公安局,


謊稱外賓出境申請表已經填好了,


卻忘在辦公室,明天一早就補過來,


經過他一番巧舌如簧,


在忘帶出境申請表的不利情況下,


他讓外事警察為他蓋上了出境章。




之後,他馬不停蹄地趕到單位財務科領支票,


他在心裡禱告,千萬別撞上難纏的王科長,


這王科長是他的死對頭,


到處抓他把柄準備斗他。


誰知冤家路窄,剛進門,


王科長也到了,他暗暗叫苦,


可這次

王科長不知道為什麼,


一看到他就扭頭走了,


他心中一陣暗喜,


因為只要

王科長稍加核對,


他的馬腳就會露出。


科長一走,他就立即逮著機會,


抓著不明就裡的出納開出了支票。



取機票的事也很順利,


他甚至還擠出了點時間,


去儲蓄所提取了兩百元錢以備急需。


巧合接二連三地出現,


他就像被開了綠燈,暢通無阻。


平常至少3天才能辦好的事,


那天他僅用3個小時就辦完了。



當晚回到家,


看著年邁的母親和年幼的兒子,


他強顏歡笑,心情卻十分沉重。


從前恥於撒謊的他再次撒了謊,


他哄母親去姐姐家住,


打髮妻子帶兒子去親戚家借住幾天,


安頓好了一切。


那夜他輾轉反側,遲遲未能入眠,


夜深人靜時,他悄悄掏出護照,


細細審視起來,這一次,


他越看越覺得照片里的人跟他不像。


於是他把原本的照片揭下來,


換上自己的照片,還用指甲在照片上,


掐了個鋼印的輪廓。



第二天,他到了機場。


行李很簡單,只有一把母親送給他,


當生日禮物的小提琴,


四卷本《毛澤東選集》


和一本《毛主席語錄》。


因為發生過,


「紅衛兵」火燒英國代辦處事的荒唐事,


來中國的外國人越來越少,


候機大廳一片冷清。


他一現身,


辦理外賓出境手續的海關檢察員小金,


大老遠地就熱情地跟他打招呼:


「小關,送外賓啊!」



當時他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他決定賭一賭小金不會開箱檢查。


於是強裝鎮定,將箱子往行李台上一放,


隨意地答道:「是啊,西公的兒子出國。」


小金一聽,二話沒說,


就在他的行李單上蓋「免檢放行」的戳子。


臨了小金還調皮地擠了擠眼睛:


「小關送來的外賓行李,哪有檢查的道理」。



可這僅僅是第一道關卡,


接下去就是把護照交給邊防警察。


如果是他熟悉的老劉值班,


那他肯定會被認出,


可碰巧的是,那天值班的,


卻是個新來的年輕邊防警察,


從未和他打過照面,他把護照交給他後,


從容地到地下室廁所,脫下制服,


塞到抽水馬桶上端的水箱後頭,


掏出早就準備好的花領帶,熟練地打上。


不一會,從廁所里走出一個,


穿西裝、打領帶、戴黑框眼鏡,


還掛著一個北京防風沙常用的,


防塵口罩的「外國紳士」。




那天偌大的外賓候機室,


只坐著他一個人,還是個假洋鬼子。


一直等到飛機起飛前十分鐘,


那個新來的邊防警還沒把護照還給他,


他快崩潰了,


莫非是在護照上發現了疑點?


他甚至已經做好了準備,


只要一發現有軍警圍過來,


他就故意往出口跑,


這樣軍警會當場向他開槍,起碼能死個痛快,


不用沒日沒夜地被拷問。

終於

邊境警察來找他了,

可來人卻不是剛才那位新來的,

而是和他經常拍肩膀開玩笑的熟人老劉,

老劉直直走過來,他徹底嚇傻了,

只能眼睜睜看著老劉,

翻到護照中有照片的一頁。

他心裡一涼,等待「死刑」的到來。


直到老劉用英文問他,

這是不是他的護照時,

他才恢復淡定,

原來

老劉竟然沒認出他來。

他竭盡全力控制住顫抖的聲音,

用英語回答了老劉的問題,


再次幸運地化險為夷。


他就像有主角光環一樣,


在幸運女神的眷顧下躲過重重難關。




現在,他終於到了最後的一關,


——登機口。


出了登機口,外面便是自由天地,


可這次他還能跟之前一樣走運嗎?


三個登機口門邊,


都有兩個女服務員把守著,


這些女孩子他幾乎都認識,


每次送外賓時,他都和她們開玩笑,


她們中間任何一個認出他來,

喊他一聲「小關」,就前功盡棄了。

飛機馬上就要起飛,

可他又不敢硬闖,在原地猶豫不決,

就在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時,

廣播突然響起:

「首長到了,所有工作人員,

請立即到二號門夾道歡迎!」,

女服務員們很快都撤了,

登記口無人把守,

他迅速抓住這個天賜良機穿過登機口,

氣喘吁吁跑上停機坪上的小型客機。



隨後飛機起飛了,


離開之時,天色已暗,


可他卻覺得眼前一片光明。


他瞞天過海,絕處逢生,


把一個不可能的賭注,


演繹成百分之百的奇蹟。


他激動萬分,無法平靜,


甚至想放聲高唱。


腦海里不停地重複著同一句話:


「我自由了!我自由了……」






每當他回想這次驚心動魄的逃亡時,


他都覺得是一個純粹的奇蹟,絕對的奇蹟,


他甚至懷疑,


邊防警察老劉是不是故意放走了他。


二十多年後,他和老劉在機場再次重逢,


很認真地問過老劉,可老劉否認了,


他的運氣果真逆天!




計劃這次驚天逃亡時,


當時護照上有法國和埃及的簽證,


他憑自己多年的外事經驗,


明智地選擇飛埃及,


法國當時已和中國建交,


極有可能他一落地就當即被遣返。


而埃及那時和中國還尚未建交。


國界這人造之物,


既為人類的自由而生,


也為人類的自由而死。




在飛機上,驚魂過後的他,


想起自己的家人,他知道自己出逃,


會給家人帶去怎樣萬劫不復的災難,


蒼老的母親,年幼的兒子,


還有仍遭受折磨的父親,


想著想著,他就心如刀割,


突然難以自抑地失聲痛哭起來。


鄰座的好心乘客非但沒覺得他怪,

還特意起身安慰他,

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後,

他坦誠地說自己是從

中國逃出來的,

這位好心乘客

得知他身無分文時,

便決定要幫助他。

落地後,他們把他帶到蘇聯大使館,

委託一位蘇聯作家接待他。

蘇聯作家聽說他的遭遇後,深表同情,

給他安排了臨時在埃及的居所。

安定後的他,準備在埃及開始新的生活,

然而,預想中的否極泰來卻未如期而至。


第二天埃及警察就找到他。

原來蘇聯大使館

透露了他的行蹤,

中國駐埃及大使館的紅衛兵,

已經開始四處搜尋他的藏身之處。

埃及警察得知後,便

搶先找到他把他帶走。

雖然他避免了押解回國受審的災難,

可埃及政府不願因他把兩國關係鬧僵,

決定把他送到一個

既安全,

又鮮為人知的地方。

而這個安全的落腳點

竟是埃及最大的監獄。




就在他認為出獄遙遙無期時,

一年後轉機卻突如其來,埃及當局通知他,

中國正式放棄遞解他回國,

埃及當局打算將他送往第三國,

跟他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去美國。

沒想到他

一口拒絕:


"不!我不去美國!美國是帝國主義!


美國派兵打朝鮮、打越南,


對我們中國進行經濟封鎖!

"


埃及當局又勸他去蘇聯,


他又鄭重宣告:

"我也不去蘇聯!」


他還記得那場差點讓中共毀滅的中蘇論戰



去國未敢忘憂國,


在他心中,自己雖身背「叛國者」罪名,


但骨子裡是愛國的,


不願意做任何背叛中國的行為,


雖流亡在外,


可他堅持他背叛的是黑暗勢力,


而不是民族大義。




當年中國許多知識分子,

在那場文化浩劫中蒙難,

或自殺或迫害致死,

只有他和音樂家

馬思聰

逃了出來,

同是天涯淪落人,本該惺惺相惜,

可他看不起逃到美國的馬思聰,

馬思聰

一到美國

就召開新聞發布會,

四處宣告自己脫離了中國,

馬思聰的行為,讓他感到厭惡。




他就想去政治上中立、

不與中國敵對的國家,

於是他見了瑞士、瑞典等

大使館官員,

等來的消息卻是失望接著失望,

第一國答覆"愛莫能助",

第二國答覆"愛莫能助",

第三國答覆,也是"愛莫能助"。

等了五個多月,

仍沒有他心中理想的國家願接收他。




無國籍,無自由,也無人理,


希望破滅,生命歸零,


此時的沮喪已無以復加,


他甚至動了誓死回中國的念頭,


哪怕回去後等待他的是槍子兒。


就在萬念俱灰之際,


這個上帝的寵兒再次交上了好運。


德國同意他暫時的滯留,


幾近波折的他終於找到了理想的容身之國。




他到德國後,


首先面臨的就是解決溫飽問題,


由於不懂德語,自己的文學長處無處發揮,


已到不惑之年的他,


不得不去碼頭扛鋼筋,去亞洲飯館端盤子。


而最令他感到煎熬的,


是對故鄉和家人的思念,


他常常用那把母親送的

小提琴,


拉一曲自己改編過的《二泉映月》,


悲戚的旋律,

道盡了辛酸苦楚,


故鄉,成了他觸碰不到的月亮。








痛定思痛,人生不怕從頭再來,


他開始從零學習德語,


想進入當地大學學習,


但在德國,


必須有學歷證明才能申請大學,


他倉促出逃,根本沒帶任何學歷證書,


專業學的又是俄語,英語也只是湊合而已,


可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他,


有人

指點他去拜訪漢堡大學,


中國語言文化系的華裔教授劉茂才,

跟劉教授談起了

自己的經歷,

劉教授立馬就給他出具證明,

就這樣,千里馬碰上了伯樂,

他得以進入漢堡大學學習語言學。

不僅如此,劉教授還給他提供了一個,

中國語言文化系的教員職位,

教授德國大學二年級的中文課,

薪水雖然不高,

但只要他能在兩年內拿到碩士學位,

就可以申請正式講師的位置。


不辜負伯樂舉薦,兢兢業業,

結合自己學俄語時的經驗教訓,

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

他會將簡單的中文,

改編成童話和民間故事,

教他們唱中國民歌等等,

這些活潑的手段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德國學生們都十分喜愛這位中國老師。


兩年後他拿到碩士學位,

但學校卻

不讓他申請正式講師。

學生們為了他,

自發組織罷課行為,

驚動全市,最後高教局迫於輿論壓力,

同意特批一個講師編製,

並且跳過登報和徵聘公開選拔的程序,

直接讓他入了職。




命運不會虧待任何一個,


既努力而又有才華的人!



在德國收穫事業的同時,

他還收穫了愛情。

海珮春是地地道道的德國姑娘,

她只在電視上見過中國人,

因為那時中國人總是穿藍色的衣服,

老土、保守是當時對中國人最常見的評價,

當她在舞會上見到他時,驚為天人。

他穿著黑色的褲子和白色的毛衣,

人到中年卻有一頭烏黑的頭髮,

而且舞竟然跳得比她還好,

他會拉小提琴、彈鋼琴,

對西方的文學也懂得很多,


這讓未滿20歲的海珮春,


心生愛慕之情,情竇初開,


對這個出類拔萃的中國人,


產生了強烈的好感。







她是個執著的姑娘,一眼認定了關愚謙後,


就主動邀請他參加她家的平安夜晚餐,


把他介紹給全家人,以確定戀愛關係,


嫁給中國人在當時的德國,


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何況他還是個無國籍人士,前途未卜,


說不定明天就會被趕出德國


(當時德國政府只允諾他的暫時居留)。


儘管所有人都不看好他,


可這個德國姑娘還是鐵了心。







1977年,他順利拿到博士學位,


他在北京的老鄰居到德國出差,


輾轉找到他,告訴他說,


他的妻子已單方面和他辦理離婚手續。


海珮春得知他已無婚姻的羈絆後,


迫不及待地想和他確定婚姻關係,


但是他在德國屬於無國籍人士,


是個徹頭徹尾的黑戶,無法辦理結婚手續。


不久後,他和海珮春去香港旅遊,


看到香港街頭有個婚姻註冊處,


兩人就進入碰碰運氣,


沒想到竟可以辦理婚姻登記手續,


需要的材料沒德國那麼嚴苛,


這段異國情緣就這樣在香港修成了正果。






儘管是老少戀,但相識40年以來,


兩人恩愛有加,


他最欣賞妻子的地方,就是她的慷慨,


因為他好客,他的學生,


沒有一個沒來過他家的,


改革開放以後又多了一撥撥,


從中國來德國考察的各路家鄉父老,


點心、水果、咖啡、留餐,留宿,


在他家已成常態,


對此,德國妻子毫無怨言,


他們從未因為金錢的事而紅過一次臉。


妻子還認認真真地學起了中文,


進入漢堡大學的漢學系,


中文的聽說讀寫都沒了問題,


甚至中醫針灸,她都知之甚多。


對中國丈夫的愛,轉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喜愛,


之後他們共同合作,一起用德文撰寫了,


《中國民間故事集》和《中國文化指南》,


截止目前,夫婦倆合作寫的,


介紹中國的著作已有十幾部。



1981年,他和歐洲華人學者,

一起成立歐洲華人學會,

並多次組織學術研討會。

還為華人藝術家多次舉辦音樂會、

藝術展,並組織大型中國文化節等活動。


八十年代中期,他又主編,


《歐華學報》和《德中論壇》雜誌。


他開始用外文寫作,讀者遍布全球,


1994年,他成功讓自己參與合編,


花了15年時間完成了德語版的《魯迅選集》,


在歐洲面世,震驚了中國。






出逃十載,他終於在信息上,


與國內有了互通,


陸陸續續收到了國內家人的來信,


這些年,他最深愛的父母親已病世,


無法見到至親最後一面,


成了他永遠的遺憾和錐心的痛苦。


當時他的家人都因他出逃,


而受到牽連坐了牢。


最讓他牽掛的就是兒子關新,


這些年他缺失了一個父親的關心,


他開始拚命的彌補,


他和佩春一起資助兒子出國留學,


當再次見到兒子,聽著他苦難的成長經歷時,


他連眼淚都不敢流,


他覺得自己沒資格流眼淚,


是他讓兒子小小年紀便遭受顛沛流離之苦,


他緊緊抱著兒子,心顫抖得說不出話……


他和珮春沒有再要孩子,


令人欣慰的是,


珮春和兒子關新相處得就像親母子。







時過境遷,歷經風雨後的1981年,


這個愛國的「叛國者」,


終於被允許再次踏上回家的路,


時隔十三年,


他回到了自己深愛的祖國,


受聘於杭州大學和浙江大學做兼職教授。



現在他和德國妻子,


春秋在中國旅遊、講學,


冬夏回德國度假、過節。


說起過往經歷,他有意無意的淡忘,


有些被他自始至終的堅守。


他只在自己的傳記《浪》的序中寫道:


我將會在天堂里最美麗的地方找到你,


然後,永生永世依偎在你的身旁,


永不離去。







為什麼他總能逢凶化吉,


他自己也不清楚,


唯一清楚的就是:


不管天翻地覆,


他都用心生活。


因為在他的內心深處,


有一樣能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


那就是希望。




誰知道我們該夢歸何處,


誰明白尊嚴已淪為何物,


是否找個理由隨波逐流,


或是找個借口繼續苟活,


是否展翅高飛保持憤怒,


或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


我們該如何存在?


他非比尋常的逃亡經歷,


錯綜複雜的恩怨情仇,


那股強者自救的信念,


讓他成為一隻,


衝破紅色牢籠的憤怒飛鳥,


傳奇地完成了自我救贖,


告訴了我們,生命究竟該如何存在。




有些鳥兒,


註定不會被關在牢籠里,


因為它們的每片羽毛,


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德國優才計劃 的精彩文章:

TAG:德國優才計劃 |

您可能感興趣

驚天叛國大逃亡,99.99%概率是死,但他卻成了那0.01%
1963年英國火車大劫案:15分鐘劫700萬美元,主犯整容逃亡36載
1700年前劉邦後裔逃亡,1700年後日本貴族到中國認祖歸宗
真實康有為:逃亡海外暴富,遊歷31國,66歲還娶19歲少女為妾
「1962年女王誕辰,香港邊境將大放三天」,10萬人逃亡
她殺人後逃亡15年 整容7張面孔用20多個假名
身負命案逃亡16年,他變身年入200萬的「火鍋大佬」
1700年前劉邦後裔逃亡日本,1700年後一群日本貴族到中國認祖歸宗
大書法家,17年奸相,50萬畝良田,搞亡國後帶錢財逃亡3000里,卻買不到一碗飯一個餅,餓死在破廟!
康有為,逃亡在海外暴富,66歲還娶19歲少女為妾
2000公里的求生之路:聞名全球的1944年上海集中營大逃亡
賭博輸掉三千萬,逃亡13年靠50萬成億萬富翁!這個杭州男人的人生大起大落
1950年國民黨女兵赤身逃亡,到底發生了什麼
男子殺人後逃亡西北16年 靠賣火鍋年收入超200萬
福田和子殺人後15年逃亡生涯,7張面孔、20多個假名
7年戰爭,敘利亞死亡50萬人,他設計了一款逃亡遊戲!
78年前一對猶太夫婦逃亡中國,78年後一中國人當了以色列司令
1950年國民黨女兵裸身逃亡,到底發生了什麼
殺人犯 逃亡24年後自首,他稱:瀟洒了24年,如今也夠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