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普魯士陸軍的兵役制度

普魯士陸軍的兵役制度

普魯士陸軍的兵役制度

第一近衛騎兵師

在1807年耶拿慘敗後,普魯士從根本上改變了其陳舊的長期服役的職業軍隊的體制,只保留軍官和軍士作為終生職業。取而代之的是,軍隊每年徵招4萬人,步兵服役3年,騎兵 和炮兵的服役期要更長一些。每年軍隊都要同時徵招新的士兵,與此同時那些已經完成其服役期的人員立即退役。

應徵士兵退役之後,將進入預備役部隊2年。他們每年夏天要被召集在一起參加軍事演習,使其分隊保持戰鬥力,與1808年至1813年間受訓的預備役人員所具有的特徵一樣,他們也同樣具有熟悉其指揮官和戰友們的優勢。普魯士還通過給每個團一個特定的地理區域的辦法來進行徵兵,以便於這些士兵擁有共同的凝聚力以保障其士氣和作戰動力,進一步

加強團隊精神。

普魯士也有一種民兵組織,稱作「後備軍」(玩拿戰的各位都懂的),需要那些已經服滿2年預備役的預備役人員再在後備軍中呆7年。後備軍和現役部隊以及預備役部隊便構成了普魯士的陸軍。職業軍官和軍士為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提供幹部並領導後備軍。

普魯士還有另外一種編製組織,吸收從後備軍中退役的人員再服役8年。他們並不指望這些年齡較大的人員去上戰場,而是希望他們防守要塞、協助抵禦入侵併為長期戰爭提供一個可用於補充部隊的、受過訓練的、可集中待命的人力資源。

這一預備役體製為現役軍隊增加了40%的士兵,由於這些預備人員回到了他們曾經服過現役的部隊,所以並不會太大削弱部隊的質量。因此,這支陸軍保留了一支長期服役的力量,因為職業軍人擔當了所有的領導職務。從另一方面來講,這支陸軍也頗具民兵或平民部隊的特徵,是由正規幹部領導的、由受過全面的訓練人員組成的部隊。

但到19世紀中葉,當普魯士動員軍隊以面對國內和國外的危機時,其後備軍卻表現得極其令人失望。由於缺少和平時期的繼續存在,後備軍簡直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軍官們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士兵們不知道自己的位置。於是普魯士得出結論,只有在和平時期繼續存在、並以職業軍官為骨幹的部隊才能在戰時有效地投入作戰。1861年他們對軍隊進行了改革,根據人口的增長率將每年的徵招新兵的數量增加到6.3萬人,更為重要的是,將預備役服役期延長到5年。他們只賦予了在後備軍中服役的人員一些輔助性的工作。普魯士軍隊的新模式幾乎全部是以骨幹為基礎的部隊。

普魯士陸軍的兵役制度

在1806年10月到1807年7月的第一次普法戰爭中,普魯士遭到慘敗,普魯士實際成了法國的附庸國。對法戰爭的慘敗呵喪權辱國的現實,使先前一直以軍事強國自居的普魯士受到強烈震撼,普王遂決意實行軍事改革,親自.制定了「軍事改革綱領」,並於1807年7月25日批准成立了軍事改革委員會。軍事改革最終確定的方針是通過實行普遍的義務兵役制,把「軍隊改建為一支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民眾武裝」。當改革者們的建議提出之後,仍然遭到了封建保守勢力的反對,使他們提出的「國家的每個臣民不論出身何其他情況如何,都要服兵役」的改革方案未獲威廉三世的批准。

在這個建議未獲批准情況下,軍事改革派提出了三項建議

1. 充分利用現有的徵兵區,對有義務服兵役者進行訓練

2.建立一種由短期服役的士兵構成的速成兵制度。它的宗旨是:讓每個步兵連在以後每3年中每年允許2-3名仍具有服役能力的士兵退伍回原徵兵區,空缺由新兵補充。3年之後,每年允許10名士兵退伍,由新兵補充。以現役部隊為訓練基地,通過大為縮短的現役期,使得大批適齡青年能接受軍事訓練

3. 效仿英國方式,將以往免服兵役的、有財產的市民階層中的適齡者組織起來,自籌資金,自行裝備和補給,建立與常備軍並立的國M軍。

這些措施,由於沒有涉及到封建等級制度的敏感性,很容易就獲得了批准,並於1807年秋以「地方部隊法暫行草案」形式頒布實行,由此產生了獨具德國特色的速成兵制度,進而世界上從此產生一種新型的國防後備力量-預備役部隊。

不過,由於普遍義務兵役制度尚未實行,使得速成兵制度缺乏雄厚的兵員基礎,所以在「地方部隊法暫行草案」實行的最初幾年裡,工作並不順利。不過不久就出現了對實行普遍兵役制度有力的政治和軍事條件。

政治條件是就在「地方部隊法暫行草案」頒布的前後,政F首席大臣施泰因宣布實行「地產自由」和「城市自治」兩項重要改革,使廣大農民和城市資產階級以及廣大市民階層在政治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JF。

而軍事的有利條件則是《巴黎條約》的簽訂,加劇了普魯士的危機。1808年9月8日,

拿破崙迫使普魯士簽訂了《巴黎條約》。條約規定,普魯士軍隊總兵力在以後10年內不得超過4.2萬人。科西嘉人的霸道做法,恰恰幫了軍事改革派的忙,迫使威廉三世同意了沙恩霍斯特等人的建議,決定對1年前頒布的「地方部隊法暫行草案」做出進一步調整,新修改的草案於1809年由內閣發布實行。

新法案規定:為逐漸訓練大量新兵以滿足普軍戰時擴編滿員的需要,國王命令步兵團和炮兵按其對新兵需要的數量讓每個連中的3-5名士兵或更多的士兵休假,並徵召同等數量的徵兵區適齡青年入伍,進行為時一個月的訓練後,讓其回鄉,再徵召同等數量的青年,按這種方式月月輪換,直到其所培養的徵兵區青年足夠其急需時進行補充為止。顯然,如此短的兵役期,如此之快的人員更替,必須有更多的人能夠服兵役為前提。為此,法案特別作出了「20-35歲的適齡公民必須服役,以抽籤方式確定人選,不得以任何方式豁免或替代」的規定。這樣,為速成兵制度及其預備役部隊的建立掃清了障礙。

1806-1813年,3.6萬普魯士人得到了軍事訓練。不過,加上現役的,普魯士武裝力量在1813年也只有8萬多人,僅靠這8萬多人想使普魯士從拿破崙鐵蹄翻過身來是根本不可能的。實際上,普魯士以速成兵為基礎,還建立了3支後備力量。分別是職業軍官和軍士以及退役士兵組成的預備役部隊、職業軍官和軍士領導的,服滿2年預備役的預備役人員組成的後備軍、後備軍退役人員組成的民軍。

下圖為拿破崙時期的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普魯士的新政主導人。

普魯士陸軍的兵役制度

1844年,普魯士借鐵血宰相俾斯麥的干預頒布了兩項有關武裝力量動員的法律,即《後備軍組織法》和《民軍組織法》。這兩部法律,在規定普遍徵召的基礎上,將預備役人員分為常備軍中的預備兵、後備軍和國M軍三部分。第一部分又按動員順序分為四級預備役,其中一類後備軍不是按照傳統的以居住地為單位編組的,而是按照現役部隊作戰編製編組的,並由現役部隊和後備役官兵混合而成,從而產生了更有戰鬥力的後備力量-預備役部隊。

普魯士還建立了由四個層次組成的動員型武裝力量,即常備軍、准常備軍、後備軍與國M軍。四種武裝力量混編成野戰陸軍、後備陸軍和守備陸軍。

野戰陸軍步兵師現役人員在編率40%,其餘由預備役人員和後備役人員組成,一般來說,1個步兵師編1個現役步兵旅和1個基幹後備步兵旅。野戰陸軍是陸軍的主要作戰力量。後備陸軍以野戰陸軍少量現役人員為骨幹,配以大量預備役人員組成,擔負戰略支援任務。守備陸軍主要由後備軍和國M軍組成,主要擔負要塞和營地以及其他目標的保衛任務。四個層次組成的動員型武裝力量,使得幾乎普魯士所有適齡男子(20-45歲)都在服兵役並接受長期軍事訓練。在保證兵員質量前提下,最大限度挖掘了兵員動員潛力,同時又可區分情況靈活進行動員使用。

1850年,普魯士為了應付與奧地利和巴伐利亞之間出現的緊張局勢,進行了自拿破崙戰爭後的首次全面動員。由於缺乏經驗,動員工作十分混亂,共進行了8周,暴露了後備軍訓練水平低下的弊端,其後備軍也表現得及其令人失望。於是普魯士人得出結論:只有在和平時期繼續存在並已職業軍官為骨幹的部隊才能在戰時有效地投入作戰。

為此,1858年以後,在普魯士戰爭部(1814年由原戰爭部和軍事經濟動員部合并而成)部長羅恩的倡導和主持下,普魯士又一次圍繞著兵役動員制度進行了一次較大改革。羅恩向國王威廉一世談到,此次改革目的是「為了使普魯士有一支時刻做好戰鬥準備的利劍」。為了擴大常備軍,他們根據人口的增長率將每年徵召新兵的數量增加到6.3萬人。同時,將預備役服役期限延長到5年,從而使得現役部隊與預備役部隊在數量上持平,而質量上則遠遠超過過去現役部隊和後備軍兩者總和。

普魯士的軍隊改革後實力大增,而帶領其走向戰場的就是新上任的普軍總參謀長毛奇中將。

毛奇的軍事戰略緊密配合著1862年上台的宰相俾斯麥的政治戰略——通過王朝戰爭統一德國。1864年初,爭奪什列斯維希-霍爾施坦兩公國的普丹戰爭爆發,毛奇作為總參謀長在統帥部指揮部隊。按照他的作戰計劃,普魯士軍同奧地利軍採取鉗形攻勢,很快擊敗丹麥。1866年初,普奧戰爭迫近。普魯士國王指令,這次戰爭的軍事命令直接由毛奇發給戰地各軍,而無需再通過軍政部。毛奇把所有鐵路動員起來,迅速運兵到邊境。5月末,普軍28萬人已沿60英里長的弧形戰線列陣。

7月3日,毛奇迫使奧地利軍隊在捷克的薩多瓦村附近決戰。雖然普軍憑藉武器火力優勢佔據優勢卻依舊被老練的奧軍逼得後退,但當毛奇在望遠鏡里看到普魯士的幾路大軍最終按計劃趕到會戰點時,他對普王只說了一句:「陛下今天不僅贏得了這個戰役(克尼格雷茨戰役),而且贏得了整個戰爭。」普奧7周戰爭最後的結局是奧地利退出德意志聯邦,普魯士統一了整個德國北部和中部。

當和約剛剛簽訂的時候,毛奇早已擬訂出反對法國拿破崙三世干涉的戰爭計劃,毛奇只需配合宰相俾斯麥演一出外交好戲。1870年,德法戰爭危機終於出現。這一次毛奇被任命為「國王陛下統帥部的全軍總參謀長」,實際上是全權指揮。毛奇把普軍38萬4千人分為3個方面軍,採用「鐵路進軍」、協同配合、分割包圍的戰術,擊敗混亂一團的法軍。8月31日色當會戰開始時,毛奇對普王說:「近衛師進攻了,我祝賀陛下取得本世紀最偉大的勝利。」9月2日,拿破崙三世率10萬法軍投降,法國敗局已定。毛奇繼續驅兵直逼巴黎。1871年1月18日,普王在凡爾賽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意志最終統一起來。

德意志帝國的臣民把統一戰爭的勝利都歸功於俾斯麥,毛奇和軍政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歸功於普魯士的軍國主義。皇帝在多年以後的慶功宴會上說:「您,羅恩將軍,磨亮了寶劍;您,毛奇將軍,正確使用了寶劍;您,俾斯麥伯爵,多年來如此卓越地掌管我的政策,每當我感謝軍隊時,就特別地想到您們三位。」

普魯士陸軍的兵役制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甲兵器 的精彩文章:

帝國遲暮,阿登反擊戰中的LAH裝甲師
坦克殺手——獵豹坦克殲擊車的性能、編製與戰術原則
帝國殘陽:武藏號戰列艦的覆滅
德軍裝甲師在諾曼底的榮譽之戰
「拉科尼亞號」事件,U艇艇長很受傷

TAG:裝甲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