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手稿權屬背後的法與情
老舍《駱駝祥子》手稿。(陶潔供圖/圖)
《駱駝祥子》手稿的歸屬問題,本來對於我這樣一個文學圈之外的法律人而言,是半毛錢關係沒有。但看了《南方周末》2017年3月2日和3月9日老舍的女兒舒濟和陶亢德的女兒陶潔的幾篇相關文章後,心裡還是有些感觸,忍不住想聒噪一下。
其實,手稿的歷史事實脈絡還是很清楚的。
1936年9月,老舍先生將手稿寄給《宇宙風》半月刊雜誌的責編陶亢德先生,陶先生即予發表,此後,又經陶先生出版了單行本。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歷經劫難,陶先生對手稿悉心保管,直至1966年被抄家後,手稿暫存於上海圖書館,時任館長的顧廷龍先生冒著風險將手稿從焚書現場搶救出來,後來,上海圖書館將手稿發還陶老先生,陶家保存至今。
作為法律人,還是要先從法律層面來看。
判斷手稿權屬的歸屬,法律上必須從源頭分析。毫無疑問,手稿是老舍先生創造出來的,一開始是為老舍先生所有,但是,當老舍先生把書稿寄給陶亢德先生髮表時,手稿的權屬就有了發生轉移的可能。
寄手稿的行為加上後面的出版行為,說明老舍先生與陶亢德先生已經形成了一個事實上的出版合同關係,手稿的歸屬本來應該在合同中明確,但由於是不是曾經簽過書面合同現在不得而知,有沒有約定書稿歸屬更是無從查考,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民法學有這麼一個基本原理:合同有約定的,從約定;合同無約定的,從法律規定;法律無規定的,從交易慣例。現在,合同的約定無從查考,我粗粗翻查了一下當時民國的一些法律,對這一方面也沒有明確規定,那就要看當時的出版慣例了,如果當時的出版界有類似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徵稿啟事中說的「來稿概不退還」的交易習慣,那就比較清晰,如果沒有呢?那麼就只能從事後的行為來推定雙方的真實意思了,其中,最應該關注的是兩個事實:
一是老舍先生後人從未表示過老舍先生生前曾對陶老先生持有手稿有過異議;
二是上海圖書館將手稿退回給陶老先生。
所以,基於上述事實,我還是傾向於認為書稿應歸陶老先生。
但是從情理上,手稿由一紙判決決定歸屬,無論歸陶家還是舒家,恐怕另一方都不會服氣。老舍先生和陶亢德先生若地下有知,也不願看到兩家陷入爭拗。《駱駝祥子》創作於國難當頭時,作家的才華與編輯的扶持,共同塑造了它的偉大。後來手稿幸得上海圖書館館長顧廷龍先生搶救,免於焚毀。所以,手稿經歷動蕩留存於世,已經是一個奇蹟。如今安定時期,有充足的時間,用大智慧大格局來應對手稿風波。
就像《駱駝祥子》的主題超越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北平城,這份手稿的價值也超越了法律意義上的所有權。它屬於時代,屬於所有呵護它的人。它書寫歷史,自身也是歷史的見證,附著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作為家庭私藏秘不示人,顯然不能體現它的深刻意義。如果兩家相執不下,最終訴諸法律也不失為一條途徑。法律明確所有權關係後,如果所有者將手稿捐贈給相關機構,如國家圖書館、老舍故居紀念館、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則陶舒兩家不以官司論成敗,不以利益為目的,可能更為老舍先生和陶老先生所樂見。(文/劉濤)
※撞見未來,探尋那片未知的風景——《撞見未來》閱讀札記
※丘吉爾夫人的提醒:暴躁的上司最惹人反感
※愛因斯坦被拒稿之後
※18國讀者眼裡的中國網路小說
※說理需要怎樣的「善意」
TAG:南方周末 |
※讀《駱駝祥子》有感(美文)
※老舍寫《駱駝祥子》孕育於濟南
※駱駝祥子
※關於個人主義的末路鬼——讀《駱駝祥子》
※駱駝祥子朗誦《沒有人知道,我多麼的愛你》作者
※歷史記憶:老北京的洋車和「駱駝祥子」
※老照片記錄民國時候的黃包車司機,讓我想起了駱駝祥子
※分期付款,打民國那會就有了——從文學名著《駱駝祥子》、《京華煙雲》說開去
※北京木樨地:駱駝祥子必經之地
※老舍自沉51周年:他當年如此檢討《駱駝祥子》 | 史料
※寫了《駱駝祥子》的那個人,51年前的今天,他跳入了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