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有種餓叫「你媽媽覺得你沒吃飽」:中醫教你科學應對小兒食積

有種餓叫「你媽媽覺得你沒吃飽」:中醫教你科學應對小兒食積

有種餓叫「你媽媽覺得你沒吃飽」——中醫教你科學應對小兒食積

每當節假日之後,醫院門診的走廊里,嘔吐、厭食、便秘、腹瀉的患兒就會增加,面對焦慮不安的家長和精神不振或哭鬧不停的孩子,我們會告訴家長:「您的寶寶吃撐了……」

小兒食積,媽媽有責任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養孩子」成了每個家庭的大事。特別是在城市,一家一個小寶貝,家長出於溺愛,餵養常刻意投其所好,或片面追求高營養,甚至每天的餐桌上,都以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為主,即使孩子不想吃了也要再塞幾口,造成孩子被「吃撐」,這種「吃撐」,中醫稱作「小兒食積」。

小兒食積是指由於飲食不當造成食物停滯在胃腸,無法正常消化、吸收、代謝的一種疾患,主要表現為吃不多或不想吃、嘔吐、泛酸、肚子脹、大便臭等,有時還會出現夜間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手足心發熱、排氣惡臭等,相當於西醫的消化不良。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食積」呢?原因有兩種:「內因」包括小兒臟腑嬌嫩,脾胃消化功能不健全,脾胃功能虛弱(現代醫學解釋是消化腺發育差,腺體分泌少,消化道肌層不發達,消化酶活力弱);小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愛吃的食物吃得過多,對於不喜歡的食物,一口也不吃,這樣容易造成偏食或飽食無度等。

食積的外在原因常常是家長溺愛孩子、缺乏餵養知識、調護不周等。例如,家長片面追求高營養,喜歡給孩子吃高熱量食物,而且大量多次,或吃得過於肥膩,比如雞肉、鴨肉、糕點等;或給孩子吃過量的生冷食品,如生冷海鮮、冰淇淋、冷酸奶等。此外,小兒嬉戲玩耍時,感受風寒,腹部著涼,損傷脾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也會導致食積。

食積若治療不及時,脾胃功能受損,可以形成「厭食病」。厭食主要指小兒較長時間食慾減退或食慾缺乏為主的一種情況。厭食日久,導致脾胃虛弱,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則會轉化為「疳證」。

「疳證」主要表現為飲食異常、體重減輕,皮膚失去光澤、頭髮稀疏,精神疲憊,腹部膨隆甚至腹凹如舟等。同時還會伴有其他疾病,如佝僂病、貧血、反覆呼吸道感染等。這是由於小兒脾胃虛損,運化失常,吸收功能長期障礙所致,相當於西醫的營養障礙性疾病。

中醫療法樣樣行

中醫藥治療小兒食積,具有簡、便、廉、驗的優勢,方法諸多,主要包括中藥內服、中藥外敷、針灸、推拿、捏脊、刮痧和葯膳食療等。

對於初期癥狀較輕的患兒,在教育家長改變觀念的基礎上,運用中成藥健胃消食口服液、保濟口服液、保和丸、小兒化積丸等以消食導滯、健脾和胃。並針對不同患兒的個體情況,以健脾和胃的厭食方作為基礎方,根據患兒伴隨癥狀以及舌苔、指紋或脈象等進行辨證施治。內服中藥湯劑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療小兒食積,改善癥狀。對兼有腹脹、矢氣多等氣滯癥狀的患兒,中藥內服調理主要以消食化積、理氣行滯為主,一般以保和丸方為基礎方,酌情加減神曲、谷芽、麥芽、雞內金、萊菔子、厚朴、檳榔、木香、枳殼等健脾理氣、消食導滯的中藥。

除了內服,還可以用外敷的方法治療。可選用董氏開胃散(主要包括青皮、枳殼、神曲、胡黃連、三棱、莪術等藥物),外敷臍部,每晚1包,每包重量是15克,夜敷晝去,連續使用4周,操作簡便易行,療效較好。

中藥敷臍療法治療食積,發揮了中藥與穴位的雙重效應,療效確切,孩子也易於接受,而且具有方法簡便、實用、經濟、不良反應少等優點。因為臍是胚胎髮育過程中腹壁的最後閉合處,該處表層角質層最薄,臍下無脂肪組織,便於藥物滲透和彌散。中醫認為此處是「神氣」通行出入的門戶。

除了藥物治療,也可推拿、刮痧、針刺等。小兒推拿,包括按、拿、提、揉、捏、摩、推等,其中在治療小兒食積時,摩腹與捏脊使用更為頻繁。

摩腹為一種治療食積的簡便易行的方法,家長可以在家中輕鬆完成,對於腹痛腹脹效果較好。一般順時針方向為瀉,逆時針方向為補,順逆時針方向各半為平補平瀉。腹脹、腹痛拒按伴有便秘的患兒,常用指摩法(食指、中指、環指、小指四指指腹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腹部);腹痛腹脹、腹軟喜按伴有腹瀉的患兒,常用掌摩法(全掌)。每次5分鐘10分鐘,日3次。

捏脊法是小兒推拿手法的一種,可以扶正祛邪以振奮陽氣。操作時讓患兒俯卧平躺,家長以兩手大拇指、食指、中指捏其脊柱兩側肌肉,隨捏隨向前推按,由腰部向上推捏按到脖子,再從脖子捏按到腰部,每晚捏3遍5遍。

刮痧法治小兒食積亦可達到較好效果。如刮擦背部內側第一線——膀胱經,可刺激背俞穴激發經氣,以調整臟腑的機能狀態,促進胃腸蠕動。刮擦小腸經之肩中俞穴和膽經之肩井穴,以及輕刮兩側脅肋,可疏木暢中,調節氣機,助脾胃運化。

此外,若小兒食積發展日久,逐漸形成厭食症,可通過「針刺四縫」法來解決。在患兒兩手第2指掌側第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取四縫穴,常規消毒後,以毫針直刺四縫穴處,深約0.1寸0.2寸,以見黃白透明黏液隨針拔出外溢為佳,每隔5日7日一次,療效大多立竿見影。

此外,通過針刺臍周、督脈及脾經上的穴位,可增強胃腸蠕動和小腸吸收,有助於積食的消化和加速體內代謝廢物的排泄。針刺對機體各種消化液的分泌有促進作用,如針刺可使胃液酸度與胃的酶活性提高,使唾液澱粉酶等多種消化酶分泌增加,活性增強,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

總之,中醫注重辨證施治,針對食積引起的不欲食、肚子脹或大便異常等不同情況,需加以區別對待、分證治療。如為食積兼有他證,或先消食積,或二者同治。

對於食積引起的不想吃飯(即厭食),重於運脾和中,在中藥基礎方中加以調和藥物,如淮山藥等;食積導致的肚子脹(即積滯),在基礎方中加行氣祛瘀,攻積導滯的藥物,如廣木香、佛手等;對於食積產生的大便異常(即泄瀉或便秘),在基礎方中加以健脾化濕,斂津澀腸或行氣導滯通腑的藥物,如白豆蔻、砂仁改善腹瀉情況或枳實、萊菔子等幫助通便。此外根據不同病情,適當配合推拿、中藥外敷、針刺、灸法、刮痧等治療方法,以期獲得更好療效。

專家推薦小兒食積葯膳方

山藥粥

【原料】鮮山藥100克,粳米50克。

【做法】山藥洗凈切片,與大米同煮為粥。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及適應證】健脾消食。適用於脾虛患兒,見有消化不良,不思飲食,大便稀溏等。

胡蘿蔔粥

【原料】胡蘿蔔250克,粳米50克。

【做法】胡蘿蔔洗凈切片,與大米同煮為粥。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及適應證】寬中下氣,消積導滯。適用於小兒積滯、消化不良,以實證為主。

白蘿蔔蓮子粥

【原料】白蘿蔔250克,蓮子(帶心)10克,粳米50克。

【做法】白蘿蔔洗凈切塊,帶心蓮子洗凈與粳米共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沸,改小火慢燉。待蓮子熟爛,便可起鍋。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及適應證】清熱寬中下氣。適用於食積夾熱證,見小兒積滯,消化不良,口舌紅絳,大便乾結,睡眠較差等。

薏米小米粥

【原料】薏苡仁20克,小米50克。

【做法】薏苡仁、小米同煮為粥。空腹食用。

【功效及適應證】健脾消食除濕。適用於小兒不思飲食,四肢乏力,肢體略浮胖,大便黏膩等。

雞內金散

【原料】雞內金適量。

【做法】將雞內金焙乾研粉,每次2克3克,溫開水送服。

【功效及適應證】消食化積,健脾止瀉。對小兒疳積、遺尿均有良效。

在治療小兒食積方面,中醫藥極具特色,療效確切。無論內治、外治都考慮了因時因人制宜的原則。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脾胃功能發育不完善,故在治療之外,平時家長應注意預防和調護。對於還在餵奶的寶寶,家長切忌貪多,速度不要過快,餵奶後,輕拍寶寶後背;對於年齡稍大的兒童,家長要注意飲食規律,營養均衡,避免孩子攝入過多高脂肪、高熱量或生冷食物,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還要注意防寒保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食積哭鬧不睡覺,媽媽一招孩子分分鐘打呼嚕!
8大信號表明你的孩子食積了!危害不只是影響食慾,家長都看看吧
孩子臉上起白斑,是食積嗎?是腸道寄生蟲嗎?
你的餵養方法不合理,會讓寶寶食積!
小兒疳積、食積不化,面黃肌瘦,只需吃這種食物,便有奇特效果!
9種消食積的飲料,孩子抱著不鬆口!
中醫專著:雞中有一寶,食積、消化不良用點它,再也不用去醫院!
小兒食積該怎麼處理好?
小兒食積有妙方!名老中醫訪談錄:小兒積食的食療和中醫治療!
小兒食積怎麼辦?中醫來支招
消食積的保和丸、肥兒丸,給孩子吃的時候千萬要注意!
小朋友食積了,最好的葯食同源推薦給家長!
寶寶食積、腸炎不用怕,這種食物好喝促消化
分享五款營養粥給各位寶媽們,希望能改善寶寶挑食積食的毛病
小兒食積的14個徵兆,家長不知道孩子就生病!
這隨處可見的小草,人人都認識!卻是治風寒感冒、食積腹脹良藥!
雞肉好吃,雞身上的1味中藥,更是治療食積消化不良的好東西
寶寶食積,用中醫按摩緩解,保健有效,寶媽學習一下
中醫專家:小兒食積分葷素,對症下藥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