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寫作個體戶王小波
叱吒豐雲
作為中國作家中最早的電腦愛好者和使用者,王小波沒有等到他最好的時代。
每年春天,我們都紀念張國榮,紀念海子,紀念王小波。這當然很俗氣,但是和我們更俗氣的生活相比,這三位已經有一點脫俗了,這麼多年過去,他們的形象,仍然遠高於我們的生活。
王小波 圖源於網路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去世,到今天正好20周年。那一年我看到一本爛書在攻擊王小波,就找王小波的書來看,這不但讓我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擺脫了那些思緒的糾纏,也是我真正走向獨立閱讀的開始。
如果不死的話,王小波到今年也不過65歲。他在1990年就能自己寫打字程序,使用電腦來寫作,在今天,65歲的他,一定能玩轉新媒體。他可能會開一個公號,或者和李銀河老師合開一個。他的粉絲可能會超過很多現在正火著的名人們。
我想說的是,他一定能靠寫文章掙到很多錢。他的文章值錢,在他去世後,他的書不斷再版。1992年,他出版了幾本書,《黃金時代》也出版了,這給他很大信心,這一年9月,他正式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
1992年是個什麼年份?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中國重新啟動市場化改革進程。但是,對一個自由撰稿人來說,他的時代還沒有到來。1992年,王小波寫東西很順,他已經進入了自己創作的高峰,這從當年的《黃金時代》就能看出來,但是,當時要靠寫文章養活自己,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要到1994年,作為市場化媒體代表的都市報才開始陸續誕生;要到1995年,王小波才開始寫專欄。
一個作家,如果要真正安心於寫作,就必須在經濟上獲得某種獨立。王小波去世後,李銀河寫了一篇《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但是,一個「思想者」意味著什麼呢?最重要的,也許需要有一些錢。作家不需要多富有,但是,更重要的是,自由與生存,對他來說,不能存在不可調和的衝突。
對作家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個人僅僅依靠寫作和稿費就能養活自己,這是最體面的生活。王小波要做一個寫作個體戶,他比時代領先了三五年,那些能夠發稿費的媒體,還在醞釀之中。1992到1995年,是王小波創作欲最旺盛的時期,但是,也許是他在經濟上最艱難的時期。
他的文章以複印本的形式流傳,這能滿足他渴望認同的心理,但是卻不會帶來一毛錢的收入。作為一個讀者,我一直耿耿於懷的就是,如果他不需要寫那麼多,沒有那麼勞累,也許就不會那麼早去世了。他本來可以慢慢寫,不用那麼著急,這不但能讓他活得更久,也能寫得更好。
中國媒體的市場經濟在他去世後開始繁榮起來,出版業也開始活躍,除了稿費,出版社開始付給作者版稅。到了2000年以後,一個作家,如果書足夠暢銷,甚至可以真正步入富人的行列。作為一個群體,寫作者的經濟處境在市場經濟下大為改觀。
在他去世20年後,中國迎來了自媒體時代,一個人可以靠東拼西湊「做號」,就能月入幾萬。互聯網時代的寫作,不但來錢更快,也給寫作者帶來一種新的自由。可以說,王小波當年的理想,最終因為技術進步而部分實現了。
當然,如果王小波能活到現在,也會遇到一些新問題,作品暢銷帶來的財富,可能也會讓他困惑。他的形象,某種程度上因為早逝而更加完美了。在今天,甚至王小波提倡的「特立獨行」都會成為一個賣點,一種潮流,但真正的「特立獨行」仍然不容易做到。王小波活到今天,肯定發財了,成為中國最富有的作家之一,但是他又會如何看待這種局面?
我們今天紀念王小波,確實應該注意他作為「寫作個體戶」的開創意義。(文/張豐)
※無常人生,如何活著才有意義?
※好端端的民間故事,講什麼大道理?
※傳播中國文化,竟要靠網路小說?
※北大醫療兒童發展中心在房山設自閉症兒童心理康復機構
※常識落實到個體生命中才能活下去
TAG:新京報 |
※照片記錄 中國個體戶的歷史變遷
※上世紀的個體戶曾經被人直呼「倒爺」
※盛衰華強北:元器件實體店團滅,個體戶苟延殘喘
※喜劇「個體戶」陳佩斯:我經得住檢驗
※湖南一名傳統個體戶穿魔力鞋腰椎好轉改善分享
※連僕人都瞧不起的戴笠是如何從「情報個體戶」混到「蔣介石佩劍」
※古巴在變 敢吃螃蟹的個體戶正帶起新節奏
※化繁為簡,讓公共集體戶入戶更便捷
※上班族和個體戶老闆退休有什麼區別?
※工人和個體戶退休有什麼區別?
※日本最大個體戶破產 中國機會來了?
※我的父親:一個從最底層下崗職工逐步走上糕點店個體戶的創業故事
※濟南人才新政:本科可落人才集體戶 碩士有千元房補
※日本製造業最大個體戶遭破產,中國製造業的機會來了?
※濟南人才集體戶落地半月余 已有46人落戶成功
※註冊什麼破公司?註冊個體戶多好!是真的嗎?
※福清企業及個體戶抓緊 2016年度年報已接近尾聲
※抗失業、助創投,揭密「僱主、僱員、個體戶皆受益」的法國減負草案
※美國一些地方的女囚犯,集體戶外勞動的時候要被綁上沉重的腳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