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多半認為抑鬱症像陷迷宮,別讓抑鬱毀了你!
抑鬱症是一種危害嚴重的心理障礙。據以往調查,世界上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
瑞典的發病率為6.16%,美國為4.45%,中國抑鬱症的發病率為3%~5%,目前國內有超過9000萬人口罹患抑鬱症,並且這一數字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憂鬱症心情 民眾多半認為像陷迷宮
心理學專家表示:近年來大城市的人們對抑鬱症越來越重視,而且懂得主動求治,但多數人對該病的認識仍十分膚淺,「還處於非常初級的認知階段」。「許多人都以為這不是病,只不過是患者『想不開、性格存在問題等』。
據最新線上調查顯示:約有五分之一民眾每周有三天以上常感到憂鬱,且有45.1%民眾發現身邊有憂鬱症親友,尤其男性比女性更不會隱瞞自己有憂鬱症;心理學專家指出,調查還發現,民眾對於憂鬱症感覺就像是一直走不出去的迷宮、被壓在巨石下無法喘息以及被困在漆黑的房間里,甚至僅17%的民眾願意公開談論。
據今年4月1日發布的《2017年中國網民抑鬱症調研報告》,顯示50%左右的個人主要通過明星或者其他熱門事件第一次接觸到抑鬱症,而令人訝異的是,當個人可能出現抑鬱情緒時,竟只有5%的人表示會尋求專業機構或個人的幫助,而其他95%則選擇忍或者跟親友傾訴。
民眾對憂鬱症認知 今年調查明顯提升
心理學專家指出,每個人都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包括生理、心理或社會因素恐都會埋下憂鬱危險因子,但只要找到自己紓解情緒的方式,勇敢面對,就能打擊憂鬱找上門;另據調查,在2013年只有35.6%民眾了解憂鬱情緒和憂鬱症不同,不過今年調查卻提升到61%,顯示民眾對認知程度明顯上升。
不同年齡層 對憂鬱感受皆不同
調查中還發現,超過五成民眾了解憂鬱症屬於身心疾病,約六成民眾卻覺得無法完全康復,且一成三民眾罹患憂鬱症不會讓他人知道;專家表示,不同年齡對憂鬱症的感受也會不同,像是年齡較小者會以身體不適表達情緒感受,青壯年則會選擇不同方式治療憂鬱症,長者則認定憂鬱症不會消失。
身邊有憂鬱症親友 情緒更易染上憂鬱
尤其約13至21歲的青少年憂鬱比例高於其他年齡層,且身邊有憂鬱症親友,感到憂鬱的比例也會上升,因此照顧者一定要懂得給自己喘息的空間。精神科心理諮詢師表示,憂鬱情緒和憂鬱症不同,憂鬱症是能被治癒的,透過定期檢視情緒,培養良好紓壓習慣,就能有效讓憂鬱症好轉,身邊親友也可多以傾聽、支持、陪伴及轉介四個步驟,陪伴憂鬱親友走出憂鬱情緒。
抑鬱症可預防 保持樂觀的態度
抑鬱症以心境低落為主要特徵,所以預防抑鬱症的關鍵在於在工作、生活當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同時,還應重視自我心理調節,積極尋求家人、朋友的幫助;積极參加各種活動,鍛煉自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意志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豐富業餘文化生活等。
抑鬱症能治療 實現臨床治癒
臨床經驗表明,80%的患者,如果規範治療可以實現臨床治癒。60%多的民眾更傾向面對面的治療方式,有30%的民眾認為微信語音或者文字諮詢更可以接受。這一調查結果表明大多人認為抑鬱症這種心理疾病更適合於通過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來治療。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抑鬱症首次發作,就要積極進行規範治療,這也是預防將來複發的最有利時機。
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心理障礙,對患者本人造成的痛苦是傷及內心的,並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家庭關係、社交能力,以及身心健康,而且容易複發和反覆。所以,一定要重視心理健康,積極預防、積極治療、堅持治療,不要讓抑鬱症纏上自己,毀了自己的生活!
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測試,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wben800
※空巢青年也缺愛,請收起冷言冷語!
※幸福感是什麼?你有幸福感嗎?
※心理情感測試:看看你的感情潔癖指數
TAG:為本心理 |
※印度女孩被村民認為是災星,最終與狗結婚,這也太殘忍了吧
※印度孩子的凄慘經歷,被這樣對待,哭鬧不止,家長竟然認為是祈福!
※別被忽悠了,那些誤認為是夫妻的4對明星,最後一對太可惜了
※因為你不健身,所以你不知道你認為的事,很多都是錯的!
※這幾個太祖皇帝,你認為誰最厲害?
※這兩隻妖精很多人誤認為是兄弟?但孫悟空拿著葫蘆,做了一件事!
※你還在認為胃病難好?那是因為你沒注意幾點
※都說懷孕了不能抱別人家孩子,別再認為這只是迷信?
※你認為嫁了個窮男人,他就一定會更珍惜你?別傻了
※都認為無尾熊都是可愛慵懶,讓我們第一次被它嚇到!
※到底什麼是宮寒?讓很多女性自認為有宮寒?
※你真的認為她只是青春期叛逆嗎,那你就真的錯了,別耽誤去看看吧
※熬夜大腦將被吃掉是真的!睡眠不足的危害遠比你認為的更可怕
※你認為你可以被催眠嗎?
※保姆偷喝寶媽留給孩子的奶,拒不認錯,月子中心也認為沒多大事,你怎麼看?
※不要把孩子的這些癥狀誤認為長身體,可能是糖尿病
※明明美容沒少做,可是氣色就是越來越不好,中醫認為,這都是因為你的這個不通導致的
※你們認為最好看的多肉是什麼?
※你認為給孩子買很多很多玩具就是愛孩子,實際上你是在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