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找畫廊青州畫廊油畫紫砂當代水墨陶瓷硯台國畫書法玉石古典傢具版畫雕刻


新聞原創正文


【雅昌專稿】「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2017-04-01 08:24:15 來源: 雅昌藝術網專稿


收藏 評論 分享


摘要:綜藝《非凡匠心》 今天小編要不務正業一把,來聊一聊由「康熙皇帝」張國立領銜的一檔綜藝節目《非凡匠心》。為什麼要八一八這檔節目呢?往上了說,它是響應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的講話內容而打造。往觀眾層面,可是普及中國瑰寶級文化與技藝的「科普貼」。不僅讓大家…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綜藝《非凡匠心》


今天小編要不務正業一把,來聊一聊由「康熙皇帝」張國立領銜的一檔綜藝節目《非凡匠心》。為什麼要八一八這檔節目呢?往上了說,它是響應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的講話內容而打造。往觀眾層面,可是普及中國瑰寶級文化與技藝的「科普貼」。不僅讓大家知道這些頻臨失傳的中國文化遺產技藝,也讓大家知道傳承這些手藝人的求藝艱辛。當然,無套路不綜藝,在張國立「勤勤懇懇」學藝之外,心血來潮獻歌一曲、吟詩一首後,也會講述相關手藝的傳承現狀。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不多引題,就問你幾個問題吧:


鋦瓷的補丁是什麼做的?


景泰藍是什麼顏色和材質?


琉璃製作需要幾個步驟?


每根瓷胎竹絲直徑多少?

【「鋦瓷」:破玩意不要扔,來補補】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鋦瓷

也許藝術圈的大神們非常不屑於這幾個問題,但是在節目中,嘉賓的反映可能是眾多觀眾的心理。在第一期中,節目組非常費心的集合了《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中的「鐵三角」張國立、張鐵林、王剛。三人共同有「收藏」愛好,其中張鐵林是全國最大的手札收藏家,王剛是收藏眾多古瓷器的「鑒寶」人。這與第一期主題「鋦瓷」剛好相符,「鐵三角」開啟毒舌模式,互黑到底,全程為觀眾抖笑點。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鐵三角」之間是這樣的


當張國立問兩位嘉賓,「在東北撫順,有一位老師傅叫王老邪,你們聽說過這人嗎?」 只報了名號,兩位嘉賓便聽說過,可以知曉王老邪的「名氣」。作為「鋦活秀」第一人、中國非遺「鋦瓷」第五代傳人的王振海,想找他動手「鋦瓷」的快遞堆滿了整面牆,最早竟然還有2012年便在此等候的「傷員」。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鋦瓷後的紫砂


何謂「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修復起來,並保證滴水不漏。「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最開始便指的是這門民間手藝。早在《清明上河圖》里,就可看到街邊在「鋦瓷」的場景。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鋦釘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鋦活:修復瓷器


鋦瓷中,首先需要在含有10%黃金的銅片上,減下2毫米寬的直條,然後在直條上減下菱角形狀的鋦釘。以手工取銅釘適合的長度,製作成「訂書針」形狀,嵌進瓷器中。用黃金在銅釘上的延展和抓合張力,扣緊缺口,讓瓷器滴水不漏。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康熙皇帝御賜的「烏龍堂」牌匾


別人喜歡稱呼王振海為王老邪,其工作室里掛著一塊「烏龍堂」牌匾,是康熙二年康熙皇帝御賜給其祖上的堂號。作為山西王家大院的第十八代傳人,王老邪四歲便開始「立坯子」,學習這門手藝。每個門當都有自己的規矩,王老邪的家族規定:手藝需隔輩傳、傳男不傳女、不允許外傳。但面對「人死藝絕」的狀況,王老邪並不忌諱手藝外傳,他覺得只要能讓家裡的老手藝延續下去。但這一決定改變了他與家族之間的聯繫。家族認為,王老邪外傳了手藝,破壞了規矩,以後不得用「烏龍堂」堂號,也不允許用長輩王神手的稱號。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王老邪


王老邪並不止步於此,而是以紮實的手藝,成為了2004年申請的中國非遺「鋦瓷」第五代傳人,也是當時唯一的一位經過認證的傳承人。至今,王老邪已經做鋦活50多年,經他手修復的瓷器達近9萬件。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價值1200萬元的「七合盞」


經王老邪修復的最寶貝的瓷器,是一個由五個朝代、不同窯址、不同名稱的六片瓷器,用失傳千年的嵌絲梅花技術鋦成的「七合盞」,身價高達1200萬元。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王老邪大徒弟 張闖修復王剛的「破玩意」


與主持嘉賓的熱鬧氣氛不同,王老邪的大徒弟張闖安安靜靜在這樣的環境中修復「鐵三角」帶來的的「破玩意」。就如張國立最後講的,匠心就是能安靜下來進入自己的世界,和物件進行交流的時候,他賦予這個物件全新的生命,物件傳承下來的同時,他又把這門手藝傳承了下來。


【「琉璃」:浴火重生的永恆】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藝術家張毅、楊惠姍


十年前,以製造玻璃工藝的琉璃工房在台灣成立。創始人張毅、楊惠姍除了是藝術家身份,也曾是台灣電影圈最負盛名的導演和影后。30年前,兩人在演藝的輝煌時期,突然退下華服告別演藝圈,開始潛心製作琉璃藝術。


這一期,張國立攜手妻子鄧婕,一同來拜訪了這對藝術家夫婦。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張國立開啟全程互妻模式


西周時期,中國就出現了「琉璃」兩字。對於國外稱呼玻璃藝術的叫法不同,張毅將其取名為琉璃,因為他們做的是中國的琉璃。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取玻璃料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修型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吹氣


基礎的琉璃製品要數瓶罐的造型。首先從1300℃以上的火爐中,用吹管把玻璃料取出,不斷轉動吹管,控制形狀。其次是吹管,讓玻璃材質吹出一個小泡,待冷卻後,進入火爐內再次取料,將玻璃料凝聚在原有的氣泡表層。轉動吹管的同時將玻璃料放入加速冷卻的容器上修形,並再次吹管。經過反覆挑料、吹氣、修型,一件琉璃製品才能逐漸誕生。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且舞春風共從容》


張國立節目中問鄧婕喜歡哪一件琉璃,要親手製作。鄧婕指向了一件由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且舞春風共從容》。這件作品用12道工序製作而成,第一道工序雕塑出作品原型。然後進入硅膠模的製作,在原型表面一層層的塗硅膠模,每相隔大約四十分鐘才能開始塗第二層,通常9層才能製作一個硅膠模。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熔蠟


第三道工序,將蠟倒入硅膠磨具里,蠟凝固之後,再從硅膠中取出蠟的磨具,並開始精修蠟型。之後在蠟磨具周邊製作耐火石膏模。第六道工序為熔蠟,用蒸汽的方式,熱氣往上,蠟碰到溫度會熔掉,造型就完全被複制出來。楊惠姍追求石膏的耐高溫,也需要夠柔軟,讓包裹的琉璃不收刮傷。而這個工序中的耐火石膏磨,在當時讓張毅、楊惠姍欠下了7500萬新台幣的負債。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耐火石膏


耐火石膏磨出來後進行第八道工序,色彩。水晶玻璃只要添加一些金屬跟氧化物,就會產生有顏色的琉璃。添加色彩之後,加入需要的玻璃原料,就可以放入烤爐,靜待佳音。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張國立敲碎雜質琉璃


琉璃成品出爐後,如果有細微雜質,整件作品將被敲碎。「因為琉璃工房要跟歷史交代,也許百年之後有一些作品被拿出來時候,你沒有辦法解釋這件作品為什麼還在。」張毅在採訪中說。


所以說,琉璃是一種工藝,更是一種哲學,愛情也像琉璃一樣,歷經時間和冰火的打磨,高溫燒灼,低溫冷卻,終成永恆。


【「徽派木雕」:鎚子與木頭的升華】


徽州木雕是傳統民間雕刻藝術之一,與具有徽派風格的石雕、磚雕三種民間雕刻工藝木並稱徽州三雕。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木雕大師王金生


生活於歙縣的王金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徽州木雕手藝的代表人物。16歲開始學習木雕,31歲受邀參加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修復裝潢。當時安徽廳有兩扇徽州木雕大門,大門軸承容易變形,為了找到好的木材,王金生找遍了周邊各個地方,最終找到跟安徽廳大廳相匹配的楠木,解決了這一問題。如今90多歲的王金生,每天還會帶著徒弟一起雕刻木雕。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從左至右:年輕雕刻家馬文甲、張國立、木雕大師王金生、木雕傳承人孫峰峰、黃國倫


本次張國立與黃國倫尋訪的主角便是他。在節目開始,張國立寫信一封於黃國倫,希望他能找尋一位年輕的木雕藝術家一同前往。希望能通過節目,讓兩代的藝術進行碰撞,共同設計一件作品。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打胚


在創作作品之前,張國立與黃國倫首先拜師王金生,學習徽派木雕。一陣刨、鋸之後,開始拿起工具雕刻。以一朵花造型的木雕為例,首先是打胚,刻出圖案的四角,再用平刀刻出四邊。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打線


再打線,根據圖案刻出花苞內的輪廓,每一線條的不同都需要換雕刻刀。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敲粗胚


下一步是敲粗胚,敲掉多餘的部分,留出圖案。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分層次


接下來就是分層次,花瓣里低外高,每一瓣花瓣的層次高度都不一樣。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開經絡


下面進入細雕之開經絡,把花的花蕊葉莖的紋路,按照原稿刻畫突出出來。


接下來的結尾工藝,打磨。順著木纖維方向反覆打磨,直至刀痕砂路消失,看木雕看起來沒有刀刻的痕迹。一整件作品完成後,張國立馬上邀功,向師傅確認為徽派木雕的第三代傳承人。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長9.04米,高1.7米的《清明上河圖》木雕


在王金生74年的木雕生活中,就是這樣一次次敲打,一個個工具的交換使用,才為後人留下了無數木雕精品。最讓人驚嘆的兩件要數高1.7米,長42米的《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和長9.04米,高1.7米的《清明上河圖》。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80後雕塑家馬文甲


本次一同設計木雕是80後雕塑家馬文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副秘書長,新派寫實木雕代表人物。他用木頭來模仿生活中的日常,用細膩的雕刻機巧,與其獨有的眼睛鑲嵌,來強化作品的生命特徵,創造出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木雕作品。其25歲時創作的作品《人物》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兩代人合作的木雕作品


雙方在進行作品構思碰撞時,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馬文甲在表示想要設計一個紙殼盒的狀態,兩者交接的邊緣用手撕開的感覺,寓意將風塵的記憶打開。並放上其具有代表性的眼睛,來形容可注視世間美好。整個設計從想像的風景,到現實生活中的盒子,讓人產生空間與時間的的錯位感。


這一眼睛元素的提議,張國立認為不妥。單在雙方,互相道明原因之後,王金生最後決定採用這一設計。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王金生教張國立、黃國倫木雕


目前,王金生已師傳十幾位徒弟,其外孫孫峰峰便是其中之一。面對條件的得天獨厚,張國立認為,老天賦予了孫峰峰一個使命,就是傳承這門手藝。


學徒十多年的孫峰峰在傳承木雕手藝時,也不斷地拓展木雕的風格,他說:「把木雕做精緻,做出個人風格是最難的。」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馬文甲作品


作為年輕的當代藝術家,馬文甲也認為應該用現代的眼光和當代藝術的思考,去重新解讀傳統,改變形式,使它參與到當代新藝術新文化的創造中,這是作為當代人的一種思考和責任感。


所以,工匠就是一個模式,就是一個無聊,但其中這種獨具匠心卻是一種快樂。


【「曾候乙編鐘」:2400年前的音樂】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曾候乙編鐘系列邀請到的嘉賓


一套2400年前的曾候乙編鐘,一位具有當今最高修復水準的編鐘鑄造大師李明安,致力於填補編鐘音樂空白的德國作曲老鑼,以及他的妻子銀色不凡的新民樂歌者龔琳娜,在這一期要用「曾侯乙編鐘」,聯手呈現一個不同的編鐘音樂秀。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2400年前的曾候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首次出土是在1977年9月湖北隨州的城郊。這個重達2567公斤,65個大小不一的編鐘從此改變了世界音樂史,向世人證明早在2400年前,中國就已經有了七聲音階和完整的十二音律。只比現代鋼琴只少了一個八度,卻比鋼琴早了一千多年問世。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曾候乙編鐘


按照每一口曾侯乙鐘上的表音銘文所示,分別敲擊鐘的正鼓部和側鼓部,都能發出相差三度的兩個不同的音。更可貴的是,鐘體和附件上還篆刻有二千八百多字的錯金銘文。經查證,這些銘文記載的是先秦時期的樂學理論,以及曾和周、楚、齊等諸侯國的律名,和階名的相互對應關係。


所以,它不僅是中國青銅製造的巔峰之作,也是中華禮樂的輝煌成就。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國內編鐘複製大師李明安(左)在製作編鐘現場


可惜的是,早在商周之後,編鐘技術就已失傳,歷朝歷代都沒有做出來一鍾雙音的編鐘,在宋代人們甚至連編鐘是圓是扁都弄不清,後來終於鑄出了一口編鐘,卻只能發出一個音。就是現存於瀋陽故宮的大晟鍾。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國父紀念館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山西黃帝陵


在湖北武漢的精密鑄造有限公司簡陋的工廠里,藏著一群研究編鐘製作的人群。在目前國內僅存的四套達到國家認證標準曾侯乙編鐘復件中,音色質量最高的兩套便由他們製造。其中一套在山西黃帝陵,一套在台灣國父紀念館。


而負責主持編鐘鑄造的便是,國內編鐘複製大師李明安。出於對編鐘的熱愛,他從工廠挑選了一些有音樂細胞的工人,組建了一個編鐘製造小組,開始了長達26年的編鐘複製之路。專家對李明安參與複製的首套編鐘評價是,形似,聲似,神似。目前李明安正在為湖北省博物館主持複製國內最高規格標準的一套編鐘。


第一難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澆鑄


失傳使得製作技術成為編鐘鑄造的巨大難題。首先製作第一步澆鑄,最初只能根據《周禮·考工記》的記載,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由此可以得出,鐘鼎的成分是六分銅一份錫。但因為材料成分原因不能製造出曾侯乙編鐘清亮通透的聲音。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澆鑄


為此在專家仔細檢查曾侯乙編鐘時,發現在一些鐘的內腔里存有一些邊角余料,被送至北京上海哈爾濱進行科學化驗,才得出了:錫的比例在12.49%到14.65%區間。


第二難


在出土的曾侯乙編鐘中,有一口非常特別的鐘,它的外形和花紋,與其他64件編鐘都不一樣,為什麼會這樣?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曾侯乙編鐘出土時缺少的一口編鐘


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這口鐘是楚王送給曾侯乙。在曾侯乙入葬時,為了放置這口楚王鎛,原本位置的鐘被挪至其他位置,左側種架低音鍾,依次往外挪動一個位置,這導致最外面的一口低音鍾,被替換了出來,未出現在出土編鐘中。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被替換「姑洗之大羽」編鐘的位置


曾侯乙鍾架上都一一對應鐘體上的音銘文,據考證,被替換的低音鍾名為「姑洗之大羽」,這個鐘的樣子和音準是什麼樣,都是復原鐘面臨的難題。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姑洗之大羽」的表面紋飾


如果想要復原曾侯乙編鐘,就必須要知道原本該放在這裡的大羽鐘的外形和音準。為此李明安每個星期都要去原件處近距離觀摩,並根據整套鐘的尺寸計算平均值,進而得出大羽鍾最大的尺寸。再根據鐘體上的紋飾,把大羽鍾花紋的三圍尺寸計算出來,開始模仿雕塑,完成鼓部、轉帶,枚子,舞部的花紋。從設計到完工,大羽鍾花費了八個月時間才基本呈現出來。


第三難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編鐘上影響正、側鼓音的部位


編鐘的製作需要一千多工時來完成,而之後的校音工序是最重要的環節,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要調出一口音準準確的編鐘,首先需要一個比原音高五百音分的青銅編鐘,然後調音技師在高五百音分的基礎上,用打磨工具逐漸給編鐘降音,將正側鼓音調到誤差五音分的範圍內。最難以控制的是,一旦把音調到了原音以下,這口鐘就報廢了。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正確打磨方式


打磨的正確方式是來回移動磨鑽,使打磨更加均勻。每一次打磨之後進行測音,反反覆復進行如此操作。在如今眾多音樂器材中,李明安期望用復原的編鐘,讓世界都知道早在曾侯乙生前,已具備一套完整的樂禮體系。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龔琳娜唱響「神曲」《湘夫人之歌》


最後的編鐘演奏,由研究12年編鐘音樂的老鑼來編曲。當編鐘敲響,龔琳娜唱響「神曲」《湘夫人之歌》。編鐘以它歷久彌堅的魅力震撼了聽者,以滾燙而精深的匠心,與兩千多年前偉大的工匠之魂,遙相叩問。感謝這個時代里,仍然堅守著責任和夢想的非凡匠心。


【「竹編」:感受毫釐之間的精緻】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青神竹編的代表性傳承人張德明(左)、年輕青瓷藝術家劉傑


四川青神有「中國竹編之鄉」之稱,擁有2000多年的竹編歷史,在道光年間,四川竹編匠人張國正發明了以漆器、瓷器為底胎,讓細膩的竹絲依附在上編製的方法。因其工藝繁雜,十幾道工序全憑一雙巧手,最初僅為皇室貢品,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張德明所用的竹絲


每根編製瓷胎的竹絲,要根據器皿的大小,選擇直徑精確到毫米以下的竹絲來編織。當地竹編對竹子的要求極高,百斤原竹抽絲八兩,說的就是竹編原料的金貴。但本次尋訪的主角,竹編大師張德明所用的瓷胎竹絲,百斤原竹最多能抽絲半斤,對於竹子的取材更細更薄。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青神竹編的代表性傳承人張德明


60多歲的張德明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神竹編的代表性傳承人。4歲開始學習竹編,50餘年一直堅持中國竹編藝術的研究,他認為,竹編就是他的人生。1990年,張德明編織的52幅竹編藝術品作為背景亞運會國禮,贈送給各體育代表團,廣受外國友人喜愛。申奧成功後,他以3700多根彩色竹絲編製而成的五福娃,被推薦位奧運禮品。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張德明首創的雙線交叉走絲法


張德明最獨特的手藝是瓷胎竹編,瓷胎竹編以「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為特色。因為這門手藝,2008年,國外奢侈品牌邀請張德明為其製作150個茶盤的瓷胎竹編。當時,張德明用43根竹絲,加上首創的雙線交叉走絲法進行編製。將中國竹編帶上世界舞台,張德明也成為其中國的御用設計師。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國慶」組合上山砍竹


這一期節目中「國慶」組合上線,演員王耀慶來到四川青神赴張國立的「君子之約」。滿山竹林,沒有王耀慶希望的竹筍肉絲等佳肴,而是扛起工具,上山幫師傅找苦竹。


節目組通過網路徵選出由青年藝術家燒制的青瓷作品,張德明需要將青神瓷胎竹編技藝與龍泉青瓷結合。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竹篾製成竹絲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編製瓷胎第一步


「國慶」組合尋找的苦竹,因其品質堅韌,具有剛性,非常適合瓷胎竹編。一節竹子被分成樹根竹篾之後,「國慶」組合正式開始求藝之路。平面編製的竹篾,只取柱子表面的前四層,因為這四層的光澤度最佳。而本次要製作的瓷胎竹編,竹篾只可取表層第一層,只有這一層的韌性最好。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青瓷藝術家 劉傑


本次讓張德民認可的是一隻「五子登科」硯滴,其製作者劉傑,是APEC會議和G20峰會上最年輕的青瓷製造者。為百分百還原宋朝極致的釉色,他從古瓷片中國鑽研古人多次上釉的傳統技法。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張德明的瓷胎竹編,「非凡匠心」以隱形竹編編製而成


但因為「五子登科」硯滴已被收藏,目前沒有實物進行編製。張國立提議,讓劉傑製作張德明心中的瓷器。雙方確定以葫蘆為造型,天青為釉色。將以直徑0.33毫米苦竹竹絲編製「荷葉」在瓷胎上,來共同製作一件「福祿連連久」的作品。



「皇上」張國立推薦了哪些頻臨失傳的中國遺產技藝?



福祿連連久


「國慶」組合編製瓷胎,張國立因眼睛視力不佳,在即將完成前選擇放棄任務。他非常遺憾地表示這是自己擔任「匠心引領體驗者」以來,第一次失敗。由此他也深為感慨,竹編這門藝術,可以說是精準到毫米的極致要求,然而千百年來,竹編藝人全部靠手工完成,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看似簡單的匠心兩個字,後面包含了多少日日夜夜的勤學苦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號收藏 的精彩文章:

愚人節到了,與錯覺藝術過招你被「騙」了沒?
極品木雕,華而不奢!
珍珠收藏,不可不知!
不幸而執著的瘋子畫家——梵高
快遞員送貨 被偷價值百萬鑽石包裹

TAG:壹號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幾近失傳的中國傳統宮廷技藝——花絲鑲嵌
起源於唐宋的抹茶 為何在中國失傳了?
中國這項傳統技藝引外媒關注 外國大呼:失傳我們不同意
為何在中國失傳的七星劍,卻被日本奉為國寶?
中國最牛家族,專給皇帝蓋房子,祖傳絕技已失傳
這門古老技藝在中國失傳了,卻在日本發揚光大,她為了尋回被遺棄的技藝……
紙花中國的傳統文化 手工藝精華不失傳
最崇拜中國的國家,中國已失傳的很多東西他們都在用
我國古代的一個「黑科技」,與黃帝有關,現在已經失傳
中國幾近失傳的皇家傳統工藝,運用到珠寶上會有怎樣的驚艷呢?
揭秘中國古代失傳的鑄劍術
盤點中外鋁製品技術 起源於中國缺面臨失傳 外國人竟做出新高度
讓上帝都驚叫的中國古代高科技,你知道幾個?不看恐怕要失傳了!
中國失傳了一樣技術,日本偷師後卻成了大和民族的精神名揚四海
世界冷兵器霸王刀:中國唐朝製造,宋朝失傳,卻藏到日本成了國寶
中國七大稀世珍寶,其中一個已經失傳了!
中國古代那些牛逼哄哄而後失傳的武器
中國最知名的神秘鎧甲:失傳的山文甲
中國最知名的神秘鎧甲:失傳的山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