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3:49心經來自紅塵靜修
中國漢字中,有一個字蘊含著無窮的力量,給人神秘莫測的感覺,我本人也是特別鍾愛這個字——「靜」。
青,初生物之顏色;爭,上下兩手雙向持引,堅持。靜,不受外在滋擾而堅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
儒家代表作《大學》里說,「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具有層層遞進的關係。
佛家有三學「戒定慧」,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於內心平靜,修慧培養智慧。
道家有云:「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清者,萬緣頓息也;靜者,一念不生也。
傳統文化中,把「靜」擺在如此重要之地位,可見其對於個人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現今,無論什麼樣的場合,似乎也離不開「靜」,運動競技場上,課堂上,工作中,甚至是旅途中,無不以「靜」為基礎,有時需要身靜,有時候需要心靜,有時候身心皆靜。
人們很多時候遇到事,才告訴自己要靜心,但實際上,一心用在做事情上的時候,保持沉靜的心態並不是太難。
當一個人投入到正在執行的動作時,精神高度集中在當下,也就沒有多餘的精神去顧慮別的事情,這個時候靜心是很容易辦到的。
所以在跟很多朋友的交流學習中,談論到靜心,我能給的建議都是,先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讓自己沒有空閑去考慮太多問題。
人反而是在無所正事的時候,靜不下心來。很容易在是是非非中變得浮躁不安,身心沒有投入在一件事上面的時候,人的意識會放鬆,各種各樣的誘惑就能輕而易舉地入侵你的精神世界。
無所事事,以至於有些過度放縱自己,也就胡思亂想了,胡思亂想多了,如何能在紛紛擾擾中一眼就能找到自己純粹的本心。
無事的時候,心能靜,也將是一段漫長的修鍊。
無論是定也好,靜也罷,作為現代人有時並不能很好消化儒釋道大家們的教導,我們能做的,只能是借鑒前人的思想,結合當下的實情,找到適合自己的修鍊之道。
「大師,您好,我想修佛。」「佛沒壞,不用修,先修自己。」
所有人的修行當把「靜」放在首位,只有真正靜下來的時候,才能是身心最大限度地投入到修行,才能完完全全融入到氛圍當中,把精神置於享受的層次,也就達到了修行的目的。
靜的力量神秘莫測,也請在修行中,反覆斟酌,好好利用。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紅塵靜修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
TAG:紅塵靜修 |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先得「清凈」才能獲真道
※常清常靜,天地朗明
※天地清明,向死而生!
※禪修天地:悟法卻迷人
※天地無垠,人如塵埃
※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做人:天地之間有法眼,暗室虧心莫讒良;不怨天地不怨人,瀟洒清白走人間!
※願你我能在如此皎潔的月光下無愧於天地
※天地清明!
※天地人生的真諦,原來盡在「夏至」
※如何接收天地正能量
※道教清凈功,可以采天地能量的方法!
※晒晒月亮以吸收天地靈氣,是真的!
※道教養生「采天地能量的清靜功」
※腹中天地闊,常有渡人船
※如何接收天地精華?在靜坐中修復生命能量
※日常者默默生死,冒險者天地間逍遙
※天地間的真諦,只有心靜的人才能體會
※此人是廣東一代梟雄,也是天地會總舵主,因看透一人而凄涼收場